周靜娜 (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安徽省大力發展綠色建筑,2020 年9 月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7 部門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實施方案》[1],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加快《安徽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立法,到2022 年,當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
綠色建筑在政策推動下開始強制性執行,但隨著綠色建筑工作的推進,出現了“重設計、輕運營”的尷尬局面,設計圖紙難以真正落地,綠色建筑實際效能難以充分發揮,而且綠色建筑各專業交叉錯綜復雜,互為關聯,因此亟需一本整合綠色建筑全專業(建筑、結構、暖通、電氣、給排水、景觀)、全流程(策劃、設計、施工、驗收、運維、評價)的技術規程,對安徽省綠色建筑提出一個門檻的基本技術要求,有利于保障綠色建筑工程有一個基本的建設水平,用于指導安徽省綠色建筑實踐。
基于上述背景,由安徽省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主編的安徽省建筑節能與科技協會標準《安徽省綠色建筑技術規程》(T/AJB 005-2020)(以下簡稱《規程》)于2020年12 月15 日發布,自2021 年1 月1 日起實施[2]。本文將對該規程的主要內容和關鍵條文進行介紹。
《規程》共分為14 章,主要內容:1.總則;2.術語;3.基本規定;4.場地策劃與室外環境;5.建筑與室內環境;6.結構與安全耐久;7.供暖空調與能源利用;8.建筑電氣與智能化;9.給排水與水資源利用;10.生態與景觀環境;11.施工與調試;12.驗收;13.運行維護;14.評價。
章節設置上第4 章為前期策劃階段,第5~10 章為設計階段,第11 章為施工階段,第12 章為驗收階段,第13 章為運維階段,第14 章為評價階段,對綠色建筑工程的各個環節提出技術要求。考慮到設計階段各專業內容較為復雜,因此將設計階段劃分為建筑、結構、暖通、電氣、給排水、景觀6 個專業分別進行說明。同時為了區分綠色建筑基本技術要求和更高技術要求,第5~10 章每章分為一般規定和專項技術兩個小節。一般規定中主要是每個專業的基本技術要求,專項技術中主要列舉安徽省適宜技術、政策鼓勵技術、常用高星級綠色建筑技術。
為了便于建設單位申請綠色建筑預評價和評價,在附錄中提供了綠色建筑預評價申請材料清單和評價申請材料清單。清單按專業劃分,不僅列出了材料內容,還對每項材料提出了要求說明,有利于提高安徽省綠色建筑評價申請材料的質量。
本《規程》對現行國家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3]中創新項的開放性條款——“9.2.10 采取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智慧友好運行、傳承歷史文化等其他創新,并有明顯效益,評價總分值為40 分。每采取一項,得10 分,最高得40 分”進行了擴充,便于行業內人員參考執行。
第14.2.1 條:采用分布式熱電冷聯供技術,系統全年能源綜合利用率不低于70%,評價分值為5 分。該條是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第11.2.3條進行了保留。主要考慮到安徽省內部分城市建設了區域能源站,若區域能源站后期不使用或者使用率低,將造成巨大的浪費,因此鼓勵有條件的項目采用區域能源站作為空調冷熱源。
第14.2.2 條:合理采用輻射空調系統,并采取必要的防結露措施,評價分值為5 分。該條主要考慮到輻射空調末端集節能、舒適、健康等多種優點于一身,與傳統空調相比優勢明顯。常用的輻射空調末端包括毛細管天棚輻射空調末端和地板盤管輻射空調末端。
第14.2.3 條:衛生間全部采用同層排水的方式,評價分值為5 分。該條在《健康建筑評價標準》(T/ASC 02-2016)第5.2.8 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相較于傳統的隔層排水方式,同層排水具有諸多優點:房屋產權明晰、衛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排水噪音小、滲漏水幾率小等,因此有必要增加該條內容。
第14.2.4條:合理設置直飲水系統,評價分值為5 分。該條在《健康建筑評價標準》(T/ASC 02-2016)[4]第5.2.1 條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建筑開始采用直飲水系統。《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中對直飲水水質作出了要求,但未對直飲水系統提出要求,因此有必要增加該條內容。直飲水系統主要分為集中式和分散式,兩種形式各有利弊,設計合理即可。
第14.2.5 條:地下車庫合理設置防結露設備,評價分值為5 分。該條主要考慮到目前安徽地區車庫結露現象是地下車庫環境中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車庫墻體內的濕積累會引起建筑材料保溫性能下降、強度降低、長霉。而季節性的凍融過程將直接制約著濕、熱遷移的規律,給工程建設造成影響,特別是凍脹現象會出現破壞性的擠壓應力,將影響建筑物的工程耐久性。同時,濕氣在車庫圍護結構內的遷移和積累為霉菌的生長提供了條件,其直接影響到車庫內空氣質量并對健康構成危害。在長期熱濕條件下,這一過程不僅造成石膏類建筑材料變軟、粉化,鐵或鋼結構腐蝕,還會伴隨著大量菌類滋生,污染車庫內環境。車庫的結露現象不僅對于車庫建筑結構的使用性能與安全存在著巨大的威脅,而且長期的受潮還會影響到車庫內部的美觀,同時也對車庫內空氣品質造成影響。因此防治車庫內的結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14.2.6條:具有家電控制、照明控制、安全報警、環境監測、建筑設備控制、工作生活服務等至少4 種類型的服務功能,得1 分;每增加一種類型的服務功能,再增加1分。評價總分值為3分。第14.2.7 條:智慧物業管理、電子商務服務、智慧養老服務、智慧家居、智慧醫院等至少2 個系統項目實現與智慧城市(城區、社區)平臺對接,得2 分;每增加一個具有接入智慧城市(城區、社區)功能的系統,再增加2分。評價總分值為8分。隨著5G技術的發展,智慧城市的建設已經從理論構想進入到實踐,未來幾年智慧運行將是綠色建筑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故增加這兩條內容。
第14.2.8 條:設置甲醛、TVOC 濃度的空氣質量監測系統,且具有存儲至少一年的監測數據和實時顯示等功能,評價分值為5 分。為加強建筑的可感知性,該條要求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每戶均設置空氣質量監控系統,公共建筑主要功能房間應設置空氣質量監控系統。
第14.2.9 條:經評價,達到超低能耗建筑要求,得3 分;達到近零能耗建筑要求,得6 分;達到零能耗建筑要求,得10分。為提升建筑室內環境品質和建筑質量,降低用能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勵建設近零能耗建筑,故增加該條內容。
第14.2.1 0條:已取得建筑能效標識的建筑,可根據評價標識星級得分:一星級得1 分;二星級得2 分;三星級得5 分。為貫徹《民用建筑節能條例》和《安徽省民用建筑節能辦法》,推進節能建筑發展,增加該條內容。目前建筑能效標識可依據《民用建筑能效標識技術標準》(DB34/T 1924)執行。
第14.2.1 1 條:采用《建筑業10 項新技術》中的5 項及以上技術,得1 分,6 項及以上技術,得2分,7項及以上技術,得5 分。為促進建筑產業升級,加快建筑業技術進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批準發布了《建筑業10 項新技術(2017 版)》。書中列舉了10 個大項107 項新技術,為便于評價,該條按10 個大項的符合情況進行評分,每個大項中應至少應用其中1 項新技術方可認為大項滿足評分要求。
第14.2.12條:開展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評價分值為5分。2016 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6 號),明確提出:“深化建設項目組織實施方式改革,推廣工程總承包制。”為貫徹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工程總承包的發展,將開展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作為創新項。工程總承包(EPC)是指依據合同約定對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和試運行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規范》(GB/T 50358)的規定。
第14.2.13條: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評價分值為5 分。2019 年1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投資規〔2019〕515號,明確提出:“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領域推進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發展,提升固定資產投資決策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貫徹文件精神,推進全過程咨詢的發展,將開展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作為創新項。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是指對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提供組織、管理、經濟和技術等各有關方面的工程咨詢服務。包括項目的全過程工程項目管理以及投資咨詢、勘察、設計、造價咨詢、招標代理、監理、運行維護咨詢以及BIM咨詢等專業咨詢服務。
第14.2.14條:工程項目申報示范工程,并通過示范驗收,每項示范2 分,可累計評分,評價總分值為10 分。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促進全省建筑工程項目高質量發展,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每年會組織開展示范項目申報工作。近年來通過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有效推動了綠色建筑技術產業發展,促進了建設領域節能減排,改善了建筑人居環境水平,示范效益顯著。安徽省示范項目主要包括:綠色建筑示范、裝配式建筑示范、建筑節能示范、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建筑能耗監測示范、節能改造或綠色化改造示范、綠色施工示范等。
第14.2.15條:基于工程項目進行科研工作,取得以下科研成果,可累計評分,評價總分值為10 分。(1)申報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并通過省級以上行業主管部門鑒定、驗收,每個課題5 分。(2)申報市(廳)級以上科研課題,并通過市級以上行業主管部門鑒定、驗收,每個課題2 分。(3)申報課題并取得發明專利,每個發明專利5 分。(4)申報課題并取得實用新型專利,每個實用新型專利2 分。(5)申報課題并獲省(部)級獎勵:一等獎,得10 分;二等級6 分;三等級3 分。(6)申報課題并獲市(廳)級獎勵:一等獎,得5 分;二等級2 分;三等級1 分。該條鼓勵工程建設相關單位進行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開發等,促進綠色建筑技術進步與創新。該條中“獎勵”是指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同等級與工程系列有關的市級以上政府及省級以上行業主管部門專業綜合獎項。同一課題多次獲獎,按最高獎項計分。同一課題多次申報,只能計一次分,按最高分計。同一技術同時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只能計一次分,按最高分計。
本《規程》是安徽省內第一部涵蓋全專業、全流程的綠色建筑技術規程。本《規程》的實施有利于建筑行業從業人員,包括建設主管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咨詢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檢測機構、評價機構等,通過本《規程》了解和掌握綠色建筑的相關技術要求。同時本《規程》也是安徽省內首次對《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的開放性條款提出評分細則,這些創新項條款都是針對安徽省實際情況,再結合國家政策鼓勵推廣的技術要求提出的,后期安徽省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