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 冷天存
昆明市第八中學 阮媛媛 張婷

(1)若f(x)≥0,求a的取值范圍;
(2)證明:若f(x)有兩個零點x1,x2,則x1x2<1.

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

圖1
通法1:分離參數.
解:f(x)的定義域為(0,+∞).


令g′(x)=0,得x=1.當x∈(0,1),g′(x)<0,g(x)單調遞減;當x∈(1,+∞),g′(x)>0,g(x)遞增.故g(x)min=g(1)=e+1,從而a≤e+1.
所以a的取值范圍為(-∞,e+1].
點評:分離參數法是求參數取值范圍的常用方法.
通法2:利用函數最值.
解:f(x)的定義域為(0,+∞).
令f′(x)=0,得x=1.當x∈(0,1),f′(x)<0,f(x)遞減;當x∈(1,+∞),f′(x)>0,f(x)單調遞增.故f(x)min=f(1)=e+1-a.
若f(x)≥0,則e+1-a≥0,即a≤e+1.
所以a的取值范圍為(-∞,e+1].
點評:求函數的最值是求參數取值范圍的常用方法.
通法3:數形結合.

圖2


當x∈(0,1)時,g′(x)<0,g(x)單調遞減;當x∈(1,+∞)時,g′(x)>0,g(x)單調遞增.所以g(x)min=g(1)=e.

當x∈(0,1),h′(x)>0,h(x)單調遞增;當x∈(1,+∞),h′(x)<0,h(x)單調遞減.所以h(x)max=h(1)=-1+a.
由圖2可知,要使f(x)≥0,只需滿足g(1)≥h(1),即e≥-1+a,故a≤e+1.
故a的取值范圍為(-∞,e+1].
點評:數形結合是求參數取值范圍的常用方法,本題中通法3沒有通法1和通法2簡便,但是在某些題中會很適用.
技巧1:同構化簡函數再求參數范圍.

令μ=u(x)=x-lnx,則g(μ)=eμ-μ-a.

當x∈(0,1),u′(x)<0,u(x)單調遞減;當x∈(1,+∞),u′(x)>0,u(x)遞增.所以u(x)min=1.
又g′(μ)=eμ-1>0,g(μ)單調遞增,所以g(μ)min=g(1)=e+1-a,從而f(x)min=e+1-a.
若f(x)≥0,則e+1-a≥0,即a≤e+1.
所以a的取值范圍為(-∞,e+1].
點評:這個方法在第(1)問中相對于通法1、通法2和通法3,在解法上沒有很大優勢,但如果第(1)問觀察函數f(x)的結構,通過構造函數μ=u(x)=x-lnx,可以為第(2)問作鋪墊.
技巧2:利用“指對”不等式放縮后求參數范圍.

所以a的取值范圍為(-∞,e+1].
點評:此法雖不是求參數范圍的通法,但是是根據“指對冪”之間經典的放縮變形而來,十分簡潔,筆者以為是解決該題最簡便的方法.
技巧3:必要性探路求參數范圍.
解:必要性.要使f(x)≥0恒成立,則至少需要f(1)≥0,即e+1-a≥0,解得a≤e+1.


綜上,a的取值范圍為(-∞,e+1].
點評:此法的絕妙之處在于先給出答案.對于恒成立問題,找到端點,先分析必要性得出結論,再想辦法證明充分性,但是端點是否能找對需要學生具備“題感”.

思維導圖如圖3所示:

圖3
解法1:構造積的對稱函數——利用導函數判正負.
由(1)知,當x∈(0,1),f′(x)<0,f(x)單調遞減;當x∈(1,+∞),f′(x)>0,f(x)單調遞增.則f(x)min=f(1)=e+1-a.
若f(x)有兩個零點,則e+1-a<0,即a>e+1.





所以r(x)>r(1)=0,即g′(x)>0,g(x)在(1,+∞)上單調遞增,g(x)>g(1)=0.


解法2:構造積的對稱函數——利用雙函數判正負.
由(1)知,當x∈(0,1)時,f′(x)<0,f(x)單調遞減;當x∈(1,+∞),f′(x)>0,f(x)單調遞增.則f(x)min=f(1)=e+1-a.









解法3:先同構再構造積的對稱函數.
f(x)的定義域為(0,+∞).

當x∈(0,1),u′(x)<0,u(x)單調遞減;當x∈(1,+∞),u′(x)>0,u(x)遞增,所以u(x)min=1.
又函數y=eμ+μ-a單調遞增,所以由f(x1)=f(x2)可得u(x1)=u(x2).




點評:在這個方法中要學會觀察函數f(x)的結構,通過同構函數u(x)=x-lnx,進而由f(x1)=f(x2)可得u(x1)=u(x2),此時再構造積的對稱函數.在這個方法中由于函數u(x)的結構比f(x)簡單,所以證明過程也變得簡潔.
解法4:先同構再構造和的對稱函數.
由解法3可得x1-lnx1=x2-lnx2.
由u(x)的單調性可設0 令t=lnx,則et=x.問題可以轉化為“當et1-t1=et2-t2,證明t1+t2<0”. 令g(t)=et-t,則g′(t)=et-1,所以g(t)在(0,+∞)上單調遞增,在在(-∞,0)上單調遞減,則g(t)min=g(0)=0. 不妨設t1<0 令h(t)=g(t)-g(-t),t∈(0,+∞),則h′(t)=g′(t)-g′(-t)=et-1+(e-t-1)=et+e-t-2>0,所以h(t)在(0,+∞)上單調遞增,故h(t)>h(0)=0. 問題得證. 點評:解法4是證明此類問題的常用方法,將構造積的對稱函數轉化為構造和的對稱函數,有時會使化簡過程變得簡潔. 解法5:同構簡化問題再比值換元. 由解法3可得x1-lnx1=x2-lnx2,移項得 ① 不妨設0 解法6:同構簡化問題再差值換元. 由解法3可得x1-lnx1=x2-lnx2,移項得 不妨設0 解法7:先同構再利用對數均值不等式. 由解法3可得x1-lnx1=x2-lnx2,即 解法8:另一種同構簡化問題再構造對稱函數. f(x)的定義域為(0,+∞). 當x∈(0,1),u′(x)<0,u(x)單調遞減;當x∈(1,+∞),u′(x)>0,u(x)遞增.所以umin=e. 所以g(x)在(1,+∞)上單調遞增,g(x)>g(1)=0. 點評:解法8屬于另外一種同構,這種同構方式也適用于解法5、解法6、解法7的解題思想.讀者可以自行嘗試,本道題還可以再有三種解法. 對于本題,極值點偏移是基本方法,但是構造函數各有不同.一方面可以直接偏移構造積的對稱函數,此時可以直接研究該對稱函數在定義域上的正負,亦或者分解為雙函數比較大小.另一方面可以先通過指對冪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同構再偏移,此時構造函數便多種多樣,可以構造積的對稱函數、和的對稱函數,還可以通過差比換元化簡運算后構造函數.最簡便的要數一眼看穿結構,利用對數均值不等式直接證明.整體來看,在極值點偏移問題中,如能進行同構化解函數,將對證明問題有極大的幫助. 從本題以小觀大,我們可以看出極值點偏移是雙變量問題的一種,涉及到換元思想、構造思想、對稱思想等.解決極值點偏移問題最常用的思想是對稱思想,方法上的體現是構造積或者和的對稱函數;也會用到換元思想,方法上的體現是差比換元;也會涉及同構思想,方法上的體現是構造相同結構,將問題簡化;同時,極值點偏移常常也和對數均值不等式聯系在一起,使解法錦上添花.
















4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