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實驗中學 宋玉霞 李象林 亓德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情境教學逐漸走入了數學課堂,打破了傳統“重結論、輕生成”的教學理念,已經成為了數學課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之一.情境教學已經獲得了重大突破,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然而其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礙,還存在一些不足.在高中數學學科調研中發現,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應用率并沒有達到預期.部分教師認為,從時間成本上來看,高中數學課堂不適宜搞情境教學,因為情境教學從設計到實施需要較長的時間,而高中數學課堂時間有限,若實施情境教學會影響教學進度,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也有部分教師認為情境教學的設計較難,若情境的設計與教學內容不符,反而會南轅北轍,浪費精力.正是由于部分教師消極的認知,使得情境教學的實施步履維艱.大多數高中數學課堂還延續著“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學生還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學生的創造性天賦并沒有得以釋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基于此,筆者總結了情境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也闡述了情境設計的創設原則,以期能夠幫助教師解決情境創設這一難題,使情境教學發揮其更大的優勢和價值.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高中數學課堂情境教學設計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部分教師在情境設計上過于形式化、表面化,往往是為了情境而情境,片面地認為只有通過情境引入新知才能提升學生探究的熱情,為此每節課的新知都以情境的方式引入,使新知的引入過于套路化,使情境的創設顯得尤為突兀,容易讓學生感覺不適,不僅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讓學生難以抓住重點,影響課堂效率[1].

教師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新知引入時常創設情境,這樣的引入沒有問題,然若用較長篇幅只為引入,而無法與后面的新知建立聯系,似乎就有點去題萬里,得不償失了.
教材中的情境越來越豐富,可閱讀性越來越強,為教師提供了較好的情境教學素材.然而在應用時,部分教師并沒有進行再加工,只是簡單地將教材情境搬到PPT上,與學生自己閱讀毫無區別,就是一個簡單機械的重復,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情境教學的優勢也就難以體現.為此,教師在利用教材情境或經典情境時需要結合學情做一些適當的鋪墊和拓展,相信經過仔細地打磨,教材情境定能褪去粗糙的外衣,呈現一番精彩[2].
情境創設若不結合學生原有認知就天馬行空地隨便臆造,很難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最終淪為教師的自說自話,無法體現情境的價值.

還有一些教師為了使情境更加生活化,常常生搬營造一些生活情境,不貼近現實甚至偽科學的情境更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些問題在教學情境中經常出現,看似是一些小問題,但在教學中卻有一定的殺傷力.教師費心創設而學生卻徘徊于情境之外,消耗了寶貴的時間卻收獲甚微,久而久之,教師產生了挫敗感,對新情境創設失去了信心,為此只能延續經典的情境,而經典情境很可能已不符合現在學生的認知,因而使得情境失效.另外,學生因無法進入情境,不僅沒有淡化數學的抽象感,而且使思維偏移了方向,這樣師生都得不到發展.
針對以上問題不得不反思,什么樣的情境才是好情境?好情境有哪些共性特征?在創設時需要遵循哪些原則呢?筆者認為,在情境創設中這四點不能少.
一個好的情境應該貫穿于整節課的始終,在整節課中持續起到作用.學生的探究熱情是需要不斷被激發、推動和強化的.若整堂課圍繞情境展開,引導學生在情境中發現問題,通過探究、反思、總結最終完成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讓學生體驗了數學的應用價值,而且淡化了數學的抽象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獲得了知識和技能,有利于提升教學有效性[3].
例如,在復習概率時,教師準備了一個裝有4個紅球和2個白球的袋子,引導學生自己設計規則幫助自己贏得比賽.
通過“設計規則”這一情境的創設,活躍了課堂氣氛,整節課圍繞這一情境展開,契合主題,將概率相關內容進行關聯,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對概率內容又有了更深層的理解,有利于學生認知體系的完善.
雖然數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大多數數學知識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生活原型.數學雖源于生活,但其經歷了高度的抽象和概括,已高于生活本身.教師在引入生活情境時若只關注生活化而忽視數學味,學生短時間內很難在生活中抽象出與本節課契合的內容,這樣容易使教學偏離主題,不利于知識的生成.為此,教師在引入生活情境時需要進行一些加工,去掉一些干擾,多一些數學味.
例如,在進行“導數的意義”的教學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情境:8月20日最高氣溫為34℃,前兩天(18號)的最高氣溫是23℃,氣溫陡增了11℃,大家抱怨天氣熱得太快了;但是兩個月前溫度是10℃,與之比較,18號的溫度相比增加了13℃,20號則更是增加了24℃,為什么大家并沒有感覺熱得快呢?這樣在生活中提煉出與新知相對應的內容,通過將“快”“慢”對比引出導數模型,情境簡單卻意義深遠.
經歷了無數次教材的改編,數學課本的情境內容越來越豐富,有很多經典情境一直得以延續,歷久而彌新.這些經典的情境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照本宣科地照抄照搬,因為相同的情境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表現出來的效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為此,教師需要在情境中注入自己的認知和情感,使情境更貼近本班學情,更具人情味,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創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學生.為此,教師要以學生的認知為起點,創設符合班級學情,符合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的情境.不符合學生認知的情境就顯得有些花里胡哨,喧賓奪主,難以適應學生的發展.
總之,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既要敢于創新又不能脫離學情,只有精心設計,仔細雕琢,才能充分發揮情境教學的價值,進而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發展學生學力,促進教學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