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濱州市中心醫院結核科 山東 濱州 251700)
結核病是目前重點控制的傳染疾病之一,是全球需要面對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 teriumtu berculosis, MTB)是引起肺結核主要致病菌,MTB 細胞壁結構較為特殊,具有較強的耐藥性,能抵抗多種藥物,疾病治療時間長,易增加患者的治療負擔;且該病若未能得到有效診治,會侵犯機體全身器官,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2]。因此需要加強對結核病的積極防治,一旦發現該疾病,盡早隔離并接受針對性治療能夠幫助患者遠離疾病痛苦。當前,痰培養、涂片法、分子生物學等檢測方法原理各不相同,其檢查結果也存在一定差異性[3-4]。細菌學檢查是發現傳染源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其中涂片法與痰培養是既往常用的檢測方式,能夠發現病原菌活動特點,且操作簡單、易行,但培養耗時較長,且影響因素較多,再加上部分患者癥狀并不具有典型性特點,影像學表現特征不足,因此部分患者難以獲得早期確診,甚至還會有誤診、漏診情況發生,影響患者后續治療[5-6]。聚合酶聯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術的應用為MTB 細菌學檢查提供了特異、敏感、簡單的檢查方法,能夠檢測到結核分枝桿菌脫氧核糖核酸,有利于疾病進一步確診[7]。本文旨在對比涂片檢測方法與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GeneXpert MTB/RIF)檢測MTB 和對結核的診斷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12 月濱州市中心醫院結核科三病區住院肺結核患者144 例,非結核患者41 例。結核患者中,男性106 例,女性38 例;年齡14 ~82 歲,平均年齡(53.26±10.32)歲。非結核患者中,男性31 例,女性10 例;年齡16 ~78 歲,平均年齡(51.67±9.06)歲;疾病類型:肺炎26 例,肺癌2 例,結節病4 例,哮喘3 例,肺泡蛋白沉積癥1 例,間質性肺病1 例,非結核分枝桿菌病1 例,支氣管擴張并感染3 例。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肺結核患者應符合《肺結核診斷標準》(WS-288-2008),且存在咳嗽、咯血、盜汗等一系列表現癥狀;非結核患者不符結核診斷校準且不存在上述癥狀。②入院后完善個人信息電子檔案建立,病史資料完整;③患者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排除標準:①病史資料不全者;②不配合檢測者。
所有患者均在早中晚漱口后,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深咳,并將痰液裝入一次性痰液杯中,加蓋送檢。(1)涂片檢測法:用竹簽蘸取少量膿樣痰液標本,將其涂抹于載玻片右側中央位置,于自然環境中晾干,并進行加熱固定,行抗酸染色鏡檢。將石碳酸復紅染色液滴于載玻片上,蓋滿玻片后用微火固定,觀察到有蒸汽出現后停止,保持5 min,用蒸餾水進行水洗;用酸性酒精脫色1 min,流水自玻片一端輕緩沖洗,如脫色不徹底,可重復一次;滴加亞甲藍復染液,染色30 s,瀝去復染液,沖洗玻片,瀝水,將染色后的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晾干;滴加鏡油鏡檢觀察。(2)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檢測:取2 ~4 mL 標本,加入2 ~3 倍樣本體積的消化液溶液液化振蕩20 次左右,靜置液化30 min 后,取2 mL樣本置入PCR 反應管,放入實時熒光定量PCR 儀器(美國Cepheid 公司生產)進入檢測,約2 h 后查看結果。
(1)檢驗陽性結果判定:涂片檢驗陽性結果判定:以顯微鏡下100 個視野中發現≥3 條抗酸桿菌為陽性,未觀察到或<3 條抗酸桿菌為陰性;實時熒光定量PCR法陽性結果判定:以檢測值≥500 copies/mL 為陽性。(2)觀察指標:觀察兩種檢測方式的MTB 陽性率和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陽性預測值。
使用SPSS 25.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MTB 陽性率高于涂片檢測法,兩種檢測方法陽性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種檢測方法MTB 陽性率比較

表2 兩種檢測方法診斷結果(例)
兩種檢測方式診斷效果相比,以臨床診斷為金標準,實施熒光定量PCR 法檢測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及陰性預測值均高于涂片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種檢測方法診斷陽性預測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種檢測方法診斷的效果比較(%)
結核病是由MTB 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其隨著生活環境改變、不合理用藥、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響,發病率逐漸呈上升趨勢,給大眾身體健康以及社會安全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為此加強對該疾病的有效防治是控制疾病進一步傳播的關鍵[8]。病原學檢測方式是診斷結核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涂片法與培養法臨床應用較為廣泛,培養法具有較高的診斷確診率,通過專用培養器皿來觀察致病菌,但其培養周期較長,易受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情況;涂片法是結核分枝桿菌檢查中最常用的檢測手段,其簡單易行,對檢測人員檢驗操作水平要求不高,但痰液標本中不僅包含MTB,還包括其他非結核桿菌,其也會使抗酸染色,形成假陽性,且部分患者也有結核桿菌染色不明顯而漏診,檢測準確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尋求另外一種檢測方法[9]。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結核病實驗室檢測技術也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結核病的診斷效率,如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
本文結果顯示,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陽性率(60.00%)高于涂片檢測法(42.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檢測方式診斷效果相比,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檢測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及陰性預測值均高于涂片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肯定該檢測方法的診斷效果。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通過檢測結核桿菌DNA 來判斷患者是否有MTB 感染情況,進而判斷患者是否患有結核病,其能提升MTB 早期檢出率的可能。實時熒光PCR 法是將熒光反應物加入PCR 反應體系中,通過監測熒光信號的累積,實現監測PCR 的進程,且還有助于擴張反應體系中熒光強度為依據定量分析特定DNA,能避免檢出過程中受污染、環境等因素影響,能提升檢測速度及敏感性,能減少假陽性結果出現[10]。該檢測方法能夠早期診斷MTB 菌血癥,防止繼發性MTB 病灶形成,且該檢測方法僅需2 ~4 h 便能夠有效檢測某些培養法難以實施病例,提高檢測敏感性。此外,該檢查方法可以擴張著色活菌,以此來判斷病灶良惡性。與普通PCR 方法相比,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敏感度更高,由自動化儀器收集熒光信號,避免了檢驗人員肉眼判斷的主觀性,能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且全封閉反應,無需PCR 后處理,保證了檢驗結果的可靠與可重復性;另外在線實時檢測熒光,檢驗結果客觀且直觀,無需接觸有毒試劑,操作安全,省時高效;因此該檢測方式適應范圍更廣,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既往研究表明,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對MTB 耐藥性有一定的檢測價值,能夠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指導[11]。另有研究表明,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能夠有效分析和觀察MTB 感染發生通路,能夠幫助臨床進一步認識疾病發病機制,從而為后續診治提供更多可能性[12]。提示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 法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可見該檢查方法在結核疾病診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檢驗過程中可能會因個體免疫差異較大,取材標本中Taq 酶抑制劑因子含量高影響PCR 擴增進程,進而導致假陰性結果出現,且還會受患者用藥影響。為進一步提高對病情的判斷,可綜合其他檢查結果來進行評估,以提高準確率,幫助患者盡快接受診治。
綜上所述,結核病對人體安全和社會安全影響大,需要加強防治,應用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驗方式,能夠提高MTB 診斷準確率,能夠為患者后續治療提供有利的診斷依據,臨床可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