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蔚林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2)
變應性鼻炎主要好發于免疫力、抵抗力較差個體,患者接觸自身過敏原后出現發作性噴嚏、流涕及鼻塞癥狀。免疫球蛋白E(IgE)在變應性鼻炎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認為,IgE 介導下的免疫活化反應為變應性鼻炎主要發病機制,此外,變應性鼻炎實質為一種慢性的上呼吸道炎癥,環境因素在其發病中也有重要影響[1]。避免接觸過敏原、應用抗組胺及糖皮質激素藥是變應性鼻炎患者的主要治法,布地奈德作為臨床常用的糖皮質激素藥,經鼻噴灑或吸入此藥可使藥效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對改善患者癥狀、抑制病情惡化具有重要意義[2]。中醫認為變應性鼻炎屬于“鼻鼽”范疇,其病機有寒熱之分。《諸病源候論》中指出,主寒鼻鼽者肺氣虛寒藏于鼻,得冷流溢不能自收為其主要病機,針對此類患者需以溫肺散寒為主要治法[3]。麻黃附子細辛湯可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本文旨在探討麻黃附子細辛湯聯合布地奈德在變應性鼻炎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21 年5 月—2022 年5 月 湘 潭 醫 衛 職 業 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80 例變應性鼻炎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 例。觀察組男23 例,女17 例;平均年齡(40.35±2.27)歲;病程(6.67±0.24)年。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40.44±2.11)歲,病程(6.52±0.3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4]西醫診斷要點,存在打噴嚏、清水樣鼻涕、鼻癢、鼻塞任意2 項癥狀,鼻黏膜水腫、鼻腔有水樣分泌物,特異性IgE 陽性;②符合《變應性鼻炎的中醫治療》[5]中肺氣虛寒證,主證鼻塞鼻癢、怕風怕冷,次證咳嗽痰稀、面色蒼白等;③參與前1 周內未接受其他相關治療或抗過敏治療。排除標準:①存在其他炎癥反應者;②免疫機制障礙者;③不符合布地奈德治療指征者;④對涉用藥品及中藥材有過敏反應者。
兩組均經鼻采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廠家:上海強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23;規格:64 μg:120 噴/支)治療,早晚各噴1 次,64 μg/次(日均128 μg),持續用藥3 周(21 d)評估療效;觀察組在此治療基礎上采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配合治療,方劑組成:于300 mL 清水中加入15 g 附子(去皮破片、炮制)、10 g 麻黃(去節)、黃芪,8 g 細辛、防風及6 g 甘草。經文火煎煮后去渣滓、取濃汁150 mL 為1 劑,分早晚兩次服用,1 劑/d,持續用藥3 周(21 d)評估療效。
(1)比較兩組治療后的中醫主證鼻塞鼻癢、怕風怕冷,次證咳嗽痰稀、面色蒼白積分變化情況,評分標準參考中醫癥候積分量表[6],單項癥候分值1 ~4 分,分值越高表明癥狀越嚴重。(2)取患者外周靜脈血7 mL為樣本,經抗凝、離心處理后經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貝登醫療,BS-280)檢測并對比炎癥指標和免疫指標,采用ELISA 是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進行檢測,試劑盒由上海酶聯生物提供,炎癥指標為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免疫指標包括免疫球蛋白IgM、IgA、IgE、IgG。(3)統計并對比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胃腸不適、頭暈頭痛、鼻腔出血、皮疹瘙癢等4 種。
使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的中醫主證、次證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變應性鼻炎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 s,分)

表1 治療后兩組變應性鼻炎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 ± s,分)
中醫次證鼻塞鼻癢 怕風怕冷 咳嗽痰稀 面色蒼白觀察組 40 1.45±0.31 1.16±0.25 1.36±0.37 1.91±0.12對照組 40 2.04±0.12 2.88±0.42 2.07±0.25 2.17±0.14 t 11.225 22.256 10.056 8.918 P<0.001 <0.001 <0.001 <0.001時間 例數中醫主證
治療后,觀察組的CRP、TNF-α、IL-6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變應性鼻炎患者炎癥反應比較( ± s)

表2 治療后兩組變應性鼻炎患者炎癥反應比較( ± s)
注:CRP, C-反應蛋白;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
時間 例數 CRP/(mg·L-1) TNF-α/(ng·mL-1)IL-6/(pg·mL-1)觀察組 40 8.35±1.14 2.75±0.25 152.33±10.35對照組 40 9.11±1.15 3.23±0.46 165.47±10.17 t 2.968 5.799 5.727 P 0.004 <0.001 <0.001
治療后,觀察組的IgM、IgA、IgG 水平高于對照組、IgE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變應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 s)

表3 治療后兩組變應性鼻炎患者免疫功能比較( ± s)
時間 例數 IgM/(g·L-1) IgA/(g·L-1) IgE/(mg·L-1)IgG/(g·L-1)觀察組 40 2.33±0.36 2.82±0.16 0.35±0.21 12.15±1.27對照組 40 1.28±0.45 1.41±0.35 1.64±0.12 10.44±1.13 t 11.524 23.172 33.732 6.362 P<0.001 <0.001 <0.001 <0.001
治療后,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稍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變應性鼻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除復雜的多基因遺傳性疾病外,人類生存環境中存在的大量變應原也是導致變應性鼻炎發生的重要原因,而變應原主要包括食物性變應原和吸入性變應原。目前臨床認為IgE 在變應性鼻炎患者的發病中有重要作用,此外,與IgE 相關的候選基因及轉錄因子、細胞因子等也參與了此病的發病過程[6-7]。變應性鼻炎目前無法得到根治,臨床一般通過應用多種抗組胺藥或糖皮質激素控制患者的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布地奈德是現階段此類患者的首選糖皮質激素,其常用劑型主要包括鼻噴霧劑,該藥親和力高,可對多種介導免疫反應的炎性介質及細胞因子產生較強抑制作用,可對患者起到局部抗炎效果,但也有相關研究指出,此藥無法在鼻腔中局部代謝,長期應用此藥或可導致患者出現一定藥物依賴性甚至抗藥性[8-11]。
中醫認為,變應性鼻炎的發病機制在于肺氣虛寒、衛表不固,肺臟與鼻相連,寒氣侵入肺臟后可向上累及鼻腔,此時患者則會出現流體不止的體征以及畏寒怕冷的癥狀,此病為一種本虛標實證,肺氣虛寒為其本,鼻塞鼻癢為其標,基于中醫辨證原則施治時應以溫肺散寒、固表護衛為主[12]。麻黃附子細辛湯出自《傷寒論》,為典型的助陽解表之方,方中麻黃為君藥,可發汗解表,在臣藥附子、細辛作用下,得以實現溫腎助陽、祛風散寒,同時輔以黃芪可升陽舉陷,益衛固表,輔以防風可祛風解表,甘草用于調和諸藥,給予觀察組麻黃附子細辛湯配合布地奈德治療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中醫主證、次證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CRP、TNF-α、IL-6 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IgM、IgA、IgG 水平高于對照組、IgE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現代藥理指出[13-14],麻黃附子細辛湯具有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可通過抑制患者體內IgE 等活化免疫的炎性介質來改善其上呼吸道炎癥反應,從而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時博等[15]研究指出,采用糖皮質激素藥治療變應性鼻炎時聯合應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的效果更好,本文顯示,經中西藥結合治療后,患者的體征、癥狀積分均有改善,且均低于單純應用糠酸莫米松鼻用噴劑(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麻黃附子細辛湯為純中藥制劑,中藥材本身具有一定藥理毒性,為驗證此中西醫結合法的安全性,通過評估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后提示,兩組患者均發生了藥物相關不良反應,考慮與患者個人體質、中藥劑量等因素相關,但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停藥后相關癥狀均得以緩解。可見在予以變應性鼻炎患者常規糖皮質激素治療時聯用此中藥方劑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布地奈德(糖皮質激素)聯合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變應性鼻炎的療效、安全性均較高,對抑制上呼吸道炎癥、改善免疫功能、增強治療效果均有重要意義,可在肺氣虛寒證鼻鼽患者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