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曉琴,趙園園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醫院兒科 新疆 伊寧 835000)
毛細支氣管炎主要好發人群為嬰幼兒,是臨床常見的下呼吸道疾病,發病后患兒表現為喘息、呼吸困難和氣促。目前要通過典型的喘息及哮鳴音對此病進行確診[1]。有學者研究指出,毛細支氣管炎的發病原因多由于急性氣道炎癥病變所致,針對這一發病原因采取及時的治療,能夠改善患兒的氣道梗阻現象,顯著改善通氣效果,促進患兒病情好轉[2]。既往臨床治療中,主要選擇霧化吸入的形式給藥,采用聯合用藥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行治療效果顯著。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小兒毛細支氣管炎采取布地奈德聯合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的效果,并分析霧化吸入用藥方式的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9 月—2021 年9 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醫院治療的63 例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觀察組(n= 32)與對照組(n= 31)。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0 例;年齡6 ~24 個月,平均(16.68±3.19)個月;病程3~10 d,平均(7.48±1.04)d。對照組男21 例,女10 例;年齡6 ~24 個月,平均(16.54±3.24)個月;病程3~10 d,平均(7.37±1.07)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無呼吸衰竭、循環衰竭等并發癥;②無先天性心臟病、心肺發育不良、支氣管異物及免疫缺陷;③入院時有咳嗽、喘憋、氣促、肺部哮鳴音。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傳染性疾病;②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
兩組患兒均給予吸氧、平喘、止咳、抗病毒、抗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以布地奈德霧化(AstraZeneca Pty Ltd, H20140475)吸入治療,患兒予以2 mL:mg布地奈德霧化吸入,15 min/次,2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治療。沙丁胺醇(葛蘭素史克制藥(重慶)有限公司,H20110457),取量1.25 mL/次,每日2 ~4 次;異丙托溴銨(德國勃林格殷格翰制藥公司,H20100682),取量250 μg/次;經氧驅動霧化吸入,氧流量控制在7 L/min,每日治療2 次。兩組均治療1 周。治療期間密切監測患兒各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呼吸情況等,加強不良反應的監測,發現異常后及時進行處理,并為患兒提供良好、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進而為治療提供良好保障。
(1)比較患者的康復效果。①康復:治療1 周內咳嗽、喘憋、氣促及肺部啰音均消失;②基本康復:治療1 周時間患兒少許咳嗽,無氣促、喘憋,肺部啰音消失。③癥狀減輕:咳嗽、喘息癥狀減輕,肺部啰音減少;④未康復:咳嗽、喘憋、肺部啰音無好轉甚至加重。總康復率=(康復+基本康復+癥狀減輕)例數/本組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治療后臨床癥狀緩解時間。主要臨床癥狀包括:咳嗽、喘息、肺部哮鳴音[3]。(3)統計兩組患者治療1 周內的不良反應率。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總康復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康復情況對比[n(%)]
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 s, d)

表2 兩組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 s, d)
組別 例數 咳嗽 喘息 肺部哮鳴音觀察組 32 5.02±0.69 3.87±0.57 4.97±0.89對照組 31 9.14±0.47 4.37±0.43 7.03±1.28 t 7.584 13.241 8.864 P<0.001 <0.001 <0.001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毛細支氣管炎主要好發于2 歲以下的小兒,其臨床表現主要為喘息、呼吸困難、氣促及咳嗽,同時肺部伴有哮鳴音。分析此病的發病原因多由于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其中該病毒入侵后主要會損傷患兒的細支氣管,從而誘發上皮細胞的壞死和脫落,并進一步導致細支氣管周圍炎癥細胞的浸潤,使呼吸道黏膜發生水腫和充血[4]。考慮到受損的上皮暴露了氣道壁的膽堿能受體,所以容易致使各類刺激物質對患兒的自主神經功能產生損傷,進一步導致其功能發生改變。毛細支氣管炎的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道分泌物顯著增多,且分泌物黏稠,腺體增生,部分嚴重的患兒甚至因為呼吸道分泌物的大量形成,導致呼吸道的阻塞。長期受到疾病影響,患兒的呼吸道會逐漸狹窄,進一步導致通氣換氣功能產生明顯障礙。呼吸功能的順應性下降后,呼吸阻力便顯著增高,嚴重影響了患兒的肺部功能[5]。患兒在患病期間,要避免食用辛辣的食物,需飲用大量的水,患兒的體位要注意隨時更換,注意休息并且保持體力,并且要增加病房空氣的濕度。在治療后輕拍呼吸道霧化吸入治療的患兒有利于促進分泌物排出。在緊急情況下,小于3 個月重癥患兒可以考慮給予吸氧。
毛細支氣管炎作為一種間質性的肺炎,與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相似。毛細支氣管患兒氣道分泌物和血液中包含有大量炎性物質,這些炎性物質和哮喘患者中的炎性物質具有高度的相似性[6]。基于此,針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治療中主要強調抗菌治療[7]。糖皮質激素能夠顯著抑制毛細支氣管炎患兒氣道的免疫活性細胞活動,也能夠抑制炎性物質的分泌。布地奈德在臨床中屬于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藥物,糖皮質激素具有極高的糖皮質受體結合力,應用后抗炎效果十分顯著,可以顯著緩解氣道炎癥反應,而且也能夠改善氣道的高反應性,降低吸道分泌物的形成。除此之外也能夠增加β2 受體激動劑的支氣管擴張作用[8]。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治療中選擇霧化吸入給藥時,能夠極為有效地改善氣道炎癥和氣道的高反應性,對控制臨床癥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一步也能改善患兒的肺部功能,降低咳喘頻率。
當前治療毛細支氣管炎中,主要以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性為主要治療原則。在常規治療方案的選擇上,以平喘止咳、促進排痰為主,同時需要維持患兒水電解質平衡,給予抗感染治療,因此可選擇的藥物種類較多,主要包括支氣管舒張劑、抗病毒藥、抗菌藥物等,但是不同藥物間療效存在一定差異性[9]。沙丁胺醇屬于一種β2 選擇性受體激動劑,此藥物在應用于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治療中,能夠顯著改善其氣管平滑肌,且對抑制炎癥反應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其氣道的纖毛運動能力,減輕血管的通透性,且用藥的安全性更高,對于患兒神經系統的影響相對較少,一般在吸入10 min 后便能夠立即發揮藥效,整體的治療效果能持續5 h[10]。且由于β2 受體的分泌分布密度會隨著氣道的管徑變小而數量逐漸增多,所以沙丁胺醇對毛細支氣管的應用效果要優于大、中氣管,考慮到嬰幼兒自身的發育不夠成熟,其平滑肌的發育不夠完善,所以β2 受體的數量明顯不足,因此單純選擇β2 受體激動劑治療小兒呼吸道疾病實際效果不佳[11]。而沙丁胺醇與糖皮質激素在聯合應用后可以使患兒的肺部組織細胞上的β2 受體轉錄和β 受體蛋白合成提升,并進一步能夠降低β2 受體的耐藥性,使受體對于內固醇的刺激更加敏感,提高吸入性激素的效能,因此聯合用藥的優勢極其明顯。
異丙托溴銨屬于一種新型的抗膽堿類藥物,是唯一可以用于吸入的抗膽堿類藥物,用藥后能夠拮抗迷走神經,釋放的乙酰膽堿,從而有效抑制迷走神經反射[12]。此藥物在進行吸入治療后,能夠直接作用于支氣管平滑肌受體,進一步松弛支氣管平滑肌,抑制呼吸道分泌物的分泌,對于預防哮喘的發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3]。且異丙托溴銨在用藥后主要作用于大中氣管為主,考慮到β2 受體激動劑主要作用于小氣道,所以這兩種藥物在聯合應用時可以發揮協同效果。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總康復率(96.87%)高于對照組(80.6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0.00%)低于對照組(12.9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選擇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聯合治療時,予以霧化吸入的形式給藥,能夠將藥物以氣溶膠的形式輸入患兒呼吸道。而氣溶膠相較于其他藥物,接觸面更廣,所以吸入后藥物可以直接接觸病灶,發揮藥效,其中以直徑1 ~5 μm 的藥物顆粒最適宜[14]。藥物吸入后可附著于病灶處,且對于患兒的口腔刺激性較小,由于吸入肺部的藥物量較多,所以在肺內的分布度良好,吸入5 ~10 min 后,患兒喘息等不良癥狀將得到顯著緩解,不良反應輕微,效果極佳[15]。此外,在選擇霧化吸入時,采取氧氣驅動,因為氧氣的吸入有利于周圍組織改善缺氧狀況,有效防止低氧血癥。
綜上所述,針對兒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采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異丙托溴銨聯合霧化吸入治療可促使臨床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快患兒癥狀消失,同時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