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寧媛
(泗洪醫院口腔科 江蘇 泗洪 223900)
根尖囊腫是臨床常見口腔科疾病,其主要機制為口腔內存在根尖肉芽組織,導致牙周膜的上皮殘余組織出現增生,促進炎癥性囊腫的出現[1-2]。早期發病患者臨床癥狀并不明顯,隨著疾病進展,根尖囊腫會不斷增大,從而導致牙槽骨損傷,牙齒松動等問題,對患者的口腔健康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如何及時、高效的治療根尖囊腫疾病是當前的主要研究問題[3-4]。手術治療是當前根尖囊腫患者的新型治療方法,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根管治療中并發癥較多的弊端。傳統根尖手術患者術后疼痛感較為嚴重,且炎癥反應較大,患者預后療效有所降低[5-6]。顯微根尖手術能夠通過顯微鏡提高術野,減少手術失誤,將手術細節更為精細化。本研究旨在比較顯微根尖手術與傳統根尖手術治療根尖囊腫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 年1 月—12 月泗洪醫院收治的48 例根尖囊腫患者。以計算機完全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4 例。治療組男10 例,女14 例;年齡18 ~60 歲,平均年齡(38.67±11.24)歲;病程1 ~5 年,平均(3.12±0.78)年;囊腫直徑0.58 ~1.57 cm,平均(1.05±0.24)cm;患牙類型:前牙8 例,磨牙10 例,前磨牙6 例。對照組男12 例,女12 例;年齡18 ~61 歲,平均年齡(38.75±12.85)歲;病程1 ~6 年,平均(3.41±0.83)年;囊腫直徑0.56 ~1.58 cm,平均(1.09±0.26)cm;患牙類型:前牙7 例、磨牙9 例、前磨牙8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根尖囊腫的診斷標準;②病情達到手術治療標準。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肺疾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③對手術治療不耐受;④妊娠、哺乳期婦女。
兩組患者均于術前完成全部檢查內容,通過X 線片對患者的牙齒根管、根尖周圍狀況進行詳細掌握。并評估患者的牙齒松動程度及叩痛情況加以了解并記錄。全部患者均由同一位醫師進行治療操作。(1)對照組給予傳統根尖手術治療。①對患者口腔進行基礎術前處理,包括消毒、墊巾以及麻醉等,麻醉藥物為濃度為4%的阿替卡因腎上腺素。②尋找患者的患牙位置,在患牙的牙根處進行弧形切口,進行常規翻瓣、去骨及開窗操作,充分暴露患者牙根尖位置,將其肉芽組織與病變組織一起清除干凈,給予金剛鉆針45°將根尖截去,采用三氧礦化物凝聚體(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 MTA)充填并縫合。(2)治療組給予顯微根尖手術治療。①常規術前準備操作與對照組一致。在明確患牙位置后,在其唇頰側處進行弧形切口,切口長度應該超過一個正常牙齒的范圍,確保其復位后能夠存在正常骨組織對其進行支持。②于顯微鏡下進行翻瓣并采用顯微骨鉗進行去骨處理,將病變骨腔充分暴露,并將肉芽組織以及囊壁進行刮除,使根尖暴露3 cm,使用高速渦輪機將暴露的根尖磨去3 cm,止血完成后進行根管定位并染色,順根管切口采用超聲工作尖向根管方向制備3 mm,并采用MTA進行填充,確認無異物的情況下采用對位縫合,并將瓣膜復位。
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術后7 d的疼痛發生率及術后6 個月的臨床療效。
(1)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觀察指標:以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表示患者炎性反應程度。采用酶標儀及相關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指標試劑盒,應用ELISA 法進行檢測。(2)疼痛程度觀察指標: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對患者術后7 d 時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VAS 評分分值為0 ~10 分。0 分表示無痛;1 ~3 分表示輕度疼痛;4 ~7 分表示中度疼痛;8 ~10 分表示重度疼痛[7]。疼痛發生率=(輕度+中度+重度)疼痛例數/本組治療例數×100%。(3)臨床療效觀察指標:將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①顯效:根尖周正常、根尖充填舒適、咬合能力正常;②有效:存在新生骨形成或根尖灰色面積大幅減少,咬合能力略微降低;③無效:根尖紅腫、根尖灰色面積無顯著減少,咬合能力大幅降低。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本組治療例數×100%。
使用SPSS 26.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IL-6、IL-10 及TNF-a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6、TNF-a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IL-10 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治療組IL-6、TNF-a 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根尖囊腫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反應程度對比表( ± s,pg/mL)

表1 兩組根尖囊腫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反應程度對比表( ± s,pg/mL)
注:IL-6,白介素-6;IL-10,白介素-10;TNF-a,腫瘤壞死因子-α;a 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 <0.05。
IL-1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4 24.01±3.55 12.95±1.46a 44.51±5.30 68.46±6.48a對照組 24 23.92±3.47 18.77±2.84a 44.42±5.06 51.67±4.95a t 0.089 8.929 0.181 10.087 P 0.929 <0.001 0.857 <0.001組別 例數IL-6 TNF-a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24 34.75±3.94 19.53±1.18a對照組 24 34.68±3.29 27.05±1.46a t 0.067 19.625 P 0.947 <0.001組別 例數
治療組術后7 天疼痛發生率(4.17%)低于對照組術(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根尖囊腫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對比表[n(%)]
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根尖囊腫患者術后6 個月臨床療效對比表[n(%)]
近年來,根尖囊腫發病率顯著增加,根尖囊腫主要致病機制為患者頜骨內根尖增生,導致肉芽組織長期受到刺激而出現炎性癥狀,引發肉芽出現退行性病變,患者可出現液化囊腔及壞死等情況。一般情況下根尖囊腫患者的擴張速度較慢,但是患者的牙髓會因為壞死導致牙齒出現顏色變化,常表現為深灰色或灰色。隨著疾病的不斷進展,根尖囊腫大小可以由黃豆大小變為雞蛋大小,手壓囊腫存在一定的彈性。且多數患者在發病早期無顯著臨床癥狀,一般在疼痛時會自行服藥,藥物無效后才會到醫院治療[8-9]。因此,患者一般治療時已經存在一定程度疾病進展。
如果未對根尖囊腫進行及時處理,會導致囊腫面積持續增加,使附近的骨質持續受壓,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傳統根尖手術治療后,患者的咬合功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患者的術后疼痛感極為劇烈,且根尖易出現紅腫等。隨著顯微技術的革新,口腔顯微手術已經獲得了廣泛的關注。口腔顯微根尖手術,對比傳統根尖手術,能夠有效提高手術術野[10-11]。顯微根尖手術是借助顯微鏡的放大和照明實施手術,利用微型手術器械和超聲器械等設備對患者牙根尖部分進行切除,且能夠將患者壞死組織以及感染區域進行切除。手術過程中通過顯微鏡可以將根管系統進行放大,視野更加清晰,精準度更高,能夠看清根管內部,對周圍正常組織損傷更小。局部浸潤麻醉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無不適感。同時顯微根尖手術還會將患者的患牙予以保留,保證患牙正常功能。此外,顯微根尖手術可以促進根尖周疾病的快速愈合和重建,保留天然牙。
本文研究顯微根尖手術與傳統根尖手術治療根尖囊腫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IL-6、TNF-a水平低于對照組,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組內對比,兩組治療后IL-6、TNF-a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兩組治療后IL-10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努爾江·艾合買提[12]研究結果一致。IL-6、IL-10及TNF-a 均是臨床研究中較為常見的炎性因子。其中,IL-6 能夠有效表達機體的防御反應、免疫功能及造血功能。IL-6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誘導成骨細胞分泌基質金屬蛋白與破骨細胞分化因子,提高估計值的降解速度,并抑制機體內基質細胞、膠原細胞以及成纖維細胞,利于減少成纖維細胞的附著力,使牙周膜修復速度降低,對牙周組織造成嚴重的損傷。而IL-10 屬于免疫抑制性下調因子,能夠充分抑制Th1 細胞的增殖,減少相關細胞免疫應答。TNF-a 是巨噬細胞、單核細胞以及T 淋巴細胞共同生成的因子,能夠激活破骨細胞的活性,使基質金屬蛋白酶水平增加,進一步損壞膠原纖維,促進基質細胞死亡[13-14]。
本文結果顯示,治療組術后7 天疼痛發生率為4.17%,對照組術后疼痛發生率為25.00%,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宗凱等[15]研究結果一致。說明顯微根尖手術治療根尖囊腫可以有效降低術后疼痛的發生率。治療組治療有效率(100.00%)高于對照組(8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比傳統根尖手術,顯微根尖手術在治療根尖囊腫其臨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更好。分析原因為在顯微鏡下手術時,手術視野更為清晰,能夠輕易分辨牙根與骨組織,縮短探索時間,并且能夠快速且準確的清除患者的病變組織,避免牙體組織的損傷,進一步降低感染發生率,充分促進術后愈合情況。患者因牙體組織損傷減少,術后疼痛程度降低,利于減輕血清炎性反應水平。且三氧礦化物凝聚體屬于生物相容性較高的填充物,能夠促進硬組織的再生,促進愈合速度增加,使得患者術后半年的恢復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與傳統根尖手術相比,顯微根尖手術治療根尖囊腫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術后7 天疼痛發生率降低,6 個月后療效提高,值得臨床應用。不足之處本次觀察例數較少,還有待于今后加大樣本量繼續觀察,對本文結果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