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 珊,洪競華,吳施展,何淑媚
(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超聲科 廣東 東莞 523808)
肺炎是全球新生兒住院的首位原因,也是導致新生兒呼吸衰竭與死亡的主要因素[1-2]。早期明確診斷是及時控制感染、提高患兒預后的前提。目前,新生兒肺炎診斷主要依靠胸部X 線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再結合病史、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明確診斷。但胸部X 線檢查在早期鑒別診斷新生兒吸入綜合征、新生兒暫時性呼吸困難及其他呼吸系統疾病中不具有特異性[3],但是電離輻射對新生兒DNA 有一定損害性,反復接受檢查對新生兒可造成潛在不良影響[4]。近年來超聲診斷技術獲得快速發展,超聲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由于操作便捷、簡單、無輻射等特點,其在新生兒肺部疾病診治中表現出較高的應用前景。本文旨在探討肺部超聲在新生兒肺炎早期診斷中的價值,以期為新生兒肺炎早期診治提供參考。
選取2019 年5 月—2022 年5 月東莞市濱海灣中心醫院收治的以呼吸系統癥狀為主訴的待診新生兒80 例。其中男58例,女22例;年齡1~26 d,平均(9.93±2.45)d;體重2 200 ~3 910 g,平均(3 523±398.93)g;早產兒14例,足月兒66例;陰道分娩49例,剖宮產分娩31例。按照新生兒肺炎診斷“金標準”,72 例患兒確診為肺炎,8 例患兒確診為其他呼吸系統疾病(4 例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3 例為新生兒吸入綜合征、1 例為新生兒濕肺)。
納入標準:①具有吸氣性三凹征、發熱、氣促及流涕等呼吸道癥狀;②入院12 h 內接受胸部X 線檢查、肺臟超聲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呼吸系統先天性疾病或者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存在先天性肺大泡、顱腦畸形者;③合并先天性心臟病、肺囊腺瘤、氣胸、嚴重肺出血者。
(1)胸部X 線檢查。①儀器:移動X 線檢查儀(西門子Mobilett Mira Max 移動X 線)。②參數設置:電流為2 mAd,電壓為40 kV。③檢查方法:患兒選擇仰臥體位,通過輻射防護材料對下腹部及生殖器等非拍攝位置遮擋。(2)肺臟超聲檢查。檢查儀器為高端心血管便攜彩超VividTMiq,采用線陣探頭,調節探頭頻率,一般為7.5 MHz ~10.0 MHz。檢查時,選擇側臥體位、仰臥體位和俯臥體位,選擇雙乳頭連線、腋后線、胸骨旁線和腋前線、后正中線為界限,對雙側肺臟肺炎實施掃描,總計12 個肺野,具體有側下肺野、前上肺野、側上肺野、前下肺野、后下肺野、后上肺野,超聲掃描過程中,選擇“十字”掃查的方法,先實施橫向掃描檢查,然后轉變為縱向掃描檢查,自腋前線開始,直到胸骨旁線,順時針旋轉探頭90°,采取縱向掃描檢查,自肺尖開始,根據自上向下的順序進行檢查,直到肺底,采取相同方法對腋下和背部等掃描檢查,保存圖像,并記錄超聲聲像圖。
(1)新生兒肺炎診斷“金標準”:根據下述臨床特征以及胸部X 線片檢查結果進行診斷,并且證實符合新生兒肺炎的發生、發展[5]。①病史。新生兒伴有感染高危因素(如先兆早產、羊水異常、宮內窘迫、生后窒息等)或者同感染人群有接觸史。②臨床癥狀。患兒出現呼吸急促、呼吸暫停、流涕、發熱等呼吸道癥狀,或者出現體溫不升、食量減少等全身癥狀,肺部聽診聞啰音或呼吸音低。③實驗室檢查。白細胞水平可正常,也可降低或者升高,動脈血氣分析氧分壓低于80 mmHg,痰培養呈陽性,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8 μg/mL,呼吸道病原體測定呈陽性。④肺炎胸部X 線表現。(2)胸部X 線診斷:①雙肺存在大小不同的斑點、不規則形狀的斑點,或者表現為斑片狀浸潤影;②雙肺存在彌漫性模糊影,雙肺部陰影密度不同,肺部紋理增多,內帶肺野間質和肺門旁存在條索狀影,且合并浸潤性影。(3)肺臟超聲診斷:①肺實變。在支氣管中液體,或者氣體填充,大范圍肺實變時,經過超聲檢查提示動脈支氣管充氣充液征、肺搏動,肺滑動征消失。②肺實變位置能夠發現胸膜線厚度增加或局部消失,未顯示A 線。③除肺實變位置外,主要是B 線,存在AIS 聲像改變。④胸腔積液。有些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單側胸腔積液,或者雙側胸腔積液。⑤偶爾存在雙肺點。(4)觀察新生兒肺炎肺臟超聲診斷的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陰性預測值以及陽性預測值;觀察新生兒肺炎肺臟超聲聲像的特征。診斷價值參數計算:①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樣本數×100%。②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100%。③特異度=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④陰性預測值=真陰性/(假陰性+真陰性)×100%。⑤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
使用SPSS 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0 例患兒按照肺炎的肺部超聲診斷,61 例患兒超聲診斷為肺炎,19 例患兒超聲診斷為其他疾病,其中7 例為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5 例肺泡間質綜合征,3 例新生兒濕肺,1 例胸腔積液,3 例為新生兒吸入綜合征。肺臟超聲對新生兒肺炎的診斷準確度為86.25%,靈敏度為84.72%,特異度為100%,陰性預測值為42.11%,陽性預測值為100%,見表1。

表1 肺臟超聲對新生兒肺炎的臨床鑒別診斷價值[n]
在“金標準”確診的72 例新生兒肺炎病例中,肺臟超聲聲像圖全部表現為B 線,70.83%表現為胸膜線異常,38.89%表現為斑片狀弱回聲,27.78%表現為肺泡間質綜合征,19.44%表現為支氣管充氣征,其他少數還表現為肺不張、胸腔積液等。
新生兒是肺炎的高發群體,疾病發生、發展與患兒肋間肌薄弱、器官功能發育不成熟、纖毛運動不佳、抵抗力及免疫力差等諸多因素緊密相關[6]。新生兒肺炎初期癥狀一般不典型,病灶不明顯,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肺部啰音、體溫不穩定等,難以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鑒別診斷。新生兒肺炎病情發展通常較為迅速,如果治療不及時,患兒肺通氣功能障礙越來越明顯,容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導致肺炎加重,可能累及神經、呼吸和循環等多個組織和器官,不僅影響患兒身體健康,有些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7]。
目前,新生兒肺炎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診斷,利用影像學檢查能夠清楚、直觀地反映病變性質、位置、范圍等,再結合病史、臨床表現以及實驗室檢查可明確診斷。以往新生兒肺炎影像學檢查以胸部X 線檢查為主,該方法能夠獲取更多、且相對準確的影像數據,但胸部X 線檢查僅能識別>1 cm 病灶,而新生兒肺炎的發生多因乳汁誤吸、羊水誤吸、誤吸胎糞等造成的,初始階段,疾病主要發生在小氣道,隨著疾病的發展,逐漸累及肺葉、主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因此,病變初始階段具有較小的病灶,與胸壁接近,經過X 線檢查發現難度較大。此外,胸部X 線檢查對新生兒肺炎早期診斷缺少特異度[8],易與新生兒濕肺、新生兒呼吸窘迫及新生兒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相混淆,需早期準確診斷。
肺臟超聲診斷原理是病變累及周圍組織和胸膜時,經過超聲檢查提示存在胸膜線,以偽影為依據對肺部炎癥進行判斷[9]。肺臟超聲基本無輻射,具有較高的檢查安全性,能夠頻繁操作。新生兒肺組織發育尚不成熟,胸腔體積偏小,胸壁偏薄,超聲檢查方法對于新生兒更加適用。趙佳等[10]對比X 線檢查與肺臟超聲診斷新生兒感染性肺炎的價值,結果發現肺臟超聲的診斷準確度明顯高于X 線檢查。張坤等[11]研究結果顯示,肺臟超聲診斷新生兒肺炎的準確度、靈敏度均明顯高于X 線檢查。一項Meta 分析結果也顯示,相較于X 線檢查,肺臟超聲診斷新生兒肺炎有著更高的靈敏度與特異度[12]。本文探討肺臟超聲在新生兒肺炎與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早期鑒別診斷中的價值,結果顯示,肺臟超聲對新生兒肺炎早期診斷準確度為86.25%,靈敏度為84.72%,特異度為100%,陰性預測值為42.11%,陽性預測值為100%。表明肺臟超聲對新生兒肺炎早期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度、靈敏度以及特異度,與張坤等[11]、NAJGRODZKA 等[12]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近年來新生兒肺部超聲影像學檢測技術逐漸完善,新生兒肺炎采取肺部超聲檢查后獲得的聲像圖像具有明顯特點。本文結果顯示,新生兒肺炎肺臟超聲聲像圖全部表現為B 線,70.83%表現為胸膜線異常,38.89%表現為斑片狀弱回聲,27.78%表現為肺泡間質綜合征,19.44%表現為支氣管充氣征,其他少數還表現為肺不張、胸腔積液等。正常新生兒經過肺部超聲檢查提示,胸膜線存在較強的線性回聲,且存在呼吸運動滑動。而新生兒肺炎患兒均存在B 線,具有“瀑布征”“火箭征”等[13]。支氣管內氣體填充或者液體填充,表示存在氣道病變,已經出現局部肺組織實變,同時存在小氣道阻塞。若肺實變位置存在胸膜線異常,同時A 線消失,表示病變位置貼近胸膜,或者已經累及胸膜[14]。若肺實質病變位置存在許多AIS 異常聲像或者B 線,表示肺間質水腫癥狀顯著,肺小葉間隔厚度增加明顯。病原體經呼吸道入侵到肺部中,導致肺部組織炎性反應的出現。肺間質部位合并水腫,使得肺部含氣量減少,經過超聲檢查后,能夠發現多重B 線。如果肺部含氣量減少或者胸膜異常,則會造成A 線消失[15-16]。此外,超聲影像學檢查過程中,肺泡中的滲出物質具有不規則片狀浸影,或者表現為模糊狀,這一現象屬于肺實變特征,同時,實變組織中可以發現線狀回聲結構或者點狀強回聲結構[17]。肺臟超聲檢查過程中,探頭與新生兒皮膚緊貼,能夠及早發現與胸膜位置接近的病灶。發病初始階段,炎癥感染部位較小,并未累及肺段、肺野,感染范圍較小,此時X 線檢查具有較低的檢出率,而肺部超聲檢查診斷準確率較高。
綜上所述,肺臟超聲對新生兒肺炎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準確度與靈敏度,其在鑒別新生兒其他呼吸系統疾病特異度較強,且操作便捷、簡單,無輻射,可以作為新生兒肺炎影像學診斷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