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儀芊,馬鳳娟 (河北地質大學 藝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1)
民宿是指當地居民利用自己的空房,結合當地文化和自然景觀,為游客提供體驗鄉村生活的住宿空間[1]。在一定程度上,民宿可以看作是農家樂和家庭旅館的改進版[2],但二者之間仍有區別。國內民宿的概念起源于中國臺灣,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建成的第一座國家公園——墾丁國家公園開始,就吸引著眾多旅客前去游玩。由于當時當地的酒店出現了求過于供的情況,從而導致了在景區附近有空余房間的家戶便開始接待外來游客,民宿從此便開始興起[3]。但早期的民宿并沒有重視對當地文化的宣傳,僅為接待的形式而已。國內民宿更多的是以農家樂的形式存在,通常是景區周邊的居民將自己家的房屋改造成為多個客房來為旅客提供住宿,并為旅客提供種植、采摘等農家項目,讓游客擁有清新的空氣、品嘗到綠色的農家菜、體驗豐富的農家生活等。到了21世紀,國家和政府對鄉村的投資加大,鄉村民宿才逐漸開始關注文化的宣傳,將當地獨有的文化加入民宿的設計中去。常小磊[4]對鄉土文化在民宿空間的表達和發展進行探索,提出了民宿空間設計應在保留其原始形態基礎上,注重活化和利用當地文化、創新主題氛圍、創新個性化服務模式。趙夢潔[5]對駱越文化紋樣進行研究,提出了紋樣在民宿設計中的應用技巧,如總結提煉、夸張扭曲、情感應用、增加減少、幾何法、重塑結構。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文化與民宿二者的融合進行研究,但大多停留在應用策略和方法的理論探討層面,民宿設計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在我國,具有當地文化的住宿體驗和個性化的服務是民宿的主要特色。但目前我國民宿的地域分布較為分散,主要集中于大理市、杭州市、麗江市等旅游城市的景點周邊地區,并以景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從而使得國內各地區的民宿行業發展不均衡,存在諸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國內部分地區民宿千篇一律,缺少文化底蘊和設計內涵。缺少與文化、歷史以及其他產業相結合的形式。通過現代人們的消費行為可以看出,人們對滿足基本生活的物質不再有過多的需求,而是把注意力轉移到更高的藝術精神層面[6]。中國非遺文化博大精深,但在空間設計中并沒有彰顯和弘揚。部分民宿的設計中缺少跨界合作的理念,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深入[7],仍存在宣傳中國傳統非遺文化意識薄弱的問題,在設計中大多單一地考慮美觀和實用,缺少傳統文化的融入和傳承。
民宿在國內表現形式的內容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目前部分地區僅存在住宿和餐飲的內容,民宿的休閑娛樂形式缺少多元性,同時存在個性化體驗感和互動感較弱、形式商業化、設計風格趨同且單一和共情感定位不準確等問題。
針對上述國內民宿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應加強民宿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增強當今民宿的文化底蘊,將傳統藝術特色整合提煉再運用到設計中。因此,本文擬將雄安新區京簧竹刻藝術運用于民宿空間設計,從而營造濃厚的傳統藝術氛圍和文化美學環境,用當地獨有的元素和符號給人帶來心靈深處的體驗和感受。
在雄安新區眾多優秀的傳統手工藝中,京簧竹刻藝術具有非常高的收藏意義和藝術欣賞意義,其來源于清代宮廷的竹簧工藝。竹刻亦稱為竹雕,是在竹制的器具上進行雕琢紋樣和字體,或將竹根雕琢為陳設藝術品。
京簧竹刻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三個:形象性、審美性、可塑性。
第一,形象性。京簧竹刻以線條、構圖、色彩呈現。從雕刻技法方面來講,京簧竹刻采用的是中國的白描畫法。在雕刻精小的細節時如走絲,在雕刻粗獷的形態時像砍柴。在象牙色的竹簧上顯得更加精致、文雅,使作品更有一番格調。
第二,審美性。京簧竹刻不論從雕刻技藝還是作品呈現來講都具有較高的審美性。首先,在雕刻技法中有線雕、淺浮雕、鏤空雕、陷底雕、鑲嵌、疊層雕刻等多種形式。淺浮雕和雙色疊層雕刻技法能夠使作品更有層次立體感。雙色疊層雕刻技法是在兩毫米厚的竹簧上進行雕刻,將表層竹簧雕琢精確細致的同時不破壞底層竹簧。
第三,可塑性。竹簧工藝突破了竹這種材料本身就具有的約束性,將原有的竹子形態改變為方、圓、扁等形態各異的形式,又結合了傳統文化,做工上雕刻極為精細,從而呈現出惟妙惟肖的作品。竹簧的制作過程極其復雜,通常需要十幾道步驟。京簧竹刻采用毛竹和楠竹,將竹鋸為節、砍其外皮、刮其竹肉、留下竹簧,即竹筒內壁2毫米左右的內皮,蒸煮曬干后粘貼鑲嵌在各種器型的竹木胎上進行雕刻[8]。
京簧竹刻作品的呈現形式有很多,例如香爐、如意、屏風、花瓶等。隨著時代不斷的進步,京簧竹刻這一傳統技藝也與時俱進,通過擺件、筆筒、書簽、尺子、手機殼等眾多新形式走進大眾視野。
從圖案形式的角度出發,就需要考慮紋樣的來源和內涵寓意。京簧竹刻作品雕刻的紋樣來源較為多元化,種類較多,從花卉、文字、祥云、圖騰、山水、人物、動物、植物、回紋、典故、傳統紋案等中提取雕刻元素,且在一定程度上將具象和抽象的圖形圖案進行主觀化處理,從而表現在作品形式上。
京簧竹刻在民宿建筑外觀的設計中體現在材料的使用與結合,材料的使用需反映出京簧竹刻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現為竹材質的運用。在民宿的設計中要尊重材料的協調性,體現建筑與文化的融合。但并不能局限于傳統材料的使用,可以將傳統竹材與新材料相結合碰撞,體現建筑的文化意義。
竹是房屋建造中最古老的材料之一,可利用其在色澤、硬度、質地等方面的優點運用在建筑外觀的設計中,是一種優質的天然建筑材料。在世界竹資源中,我國的竹資源數量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9]。在造型設計中,形態各異的圖案和花紋可以運用不同色彩的竹片來組成,具有很強的裝飾作用,從而形成強有力的視覺效果。同時可充分利用竹材兼具外表柔韌性強、內涵剛正品質的美學,制造出形象更為多樣、精美的材料。
3.2.1 作品寓意的提取
京簧竹刻的作品大多期盼吉祥如意,幸福長壽,具有非常特別的傳統特性。在空間設計時要做到傳統吉祥圖案的提煉和歸納,將京簧竹刻作品的美好寓意提取應用于空間設計中,利用地面、墻面、頂面、門、窗、隔斷等方面進行展現。通過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和誠摯祝福,將“福”“祿”“壽”“喜”“財”等方面的寓意融入于室內中,打造具有吉祥如意美好愿景的空間,流傳傳統京簧竹刻韻味。
3.2.2 色彩搭配的使用
色彩作為構成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設計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人處在室內時,不同區域應用的顏色面積不同,其帶給人的感覺也不同[10]。京簧竹刻作品在色彩使用的方面也較有特點,絕大多數作品表現為暖色調。大部分京簧竹刻雕刻的作品使用的是材料的原色進行雕刻,如黃色或紅色;小部分作品借鑒我國國畫中的白描手法,并融入色彩進行雕刻。在進行民宿設計時,從京簧竹刻作品中進行色彩的提取,注重空間色彩層次的劃分,靈活處理暖色調在民宿中的使用,使色彩充分發揮出其無限的力量。
3.2.3 圖案紋路的抽象化采用
不同的圖案有不同的寓意,常見的京簧竹刻紋樣構成特征以紋樣對稱、偏移、重新組合、樣式布局靈活為主。京簧竹刻作品中,圖案紋樣來源多個方面,花卉、文字、祥云、山水、人物、典故、傳統都可成為京簧竹刻作品的紋樣。在進行民宿設計時,根據室內空間功能性的差異運用不同的京簧竹刻紋樣,將圖案使用在民宿的公共空間中。民宿室內空間中的公共空間一般包括前臺接待處、休閑娛樂空間、餐廚空間[11]。將文字、回紋、人物、動物運用在具體的物件上,使京簧竹刻紋樣盡可能與民宿的各個方面相融合,將圖案紋路合理的最大化抽象采用。
3.2.4 工藝品陳設的置入
京簧竹刻作品本身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不論從雕刻技藝還是美術品鑒方面來講都可以稱之為藝術品。在民宿空間中,京簧竹刻也可以發揮藝術品的最大價值,從美觀和實用兩方面出發將京簧竹刻工藝品置與空間中。實用性陳設多為家具、燈具、容器、屏風等物件,以實用功能為主;美觀性陳設為擺件、掛飾、雕塑等純觀賞性物品,具有審美和裝飾性作用。將美觀型和適用型的作品以恰當的形式、合理的數量融入室內空間中,提升空間的文化感和傳統藝術感。
飛速發展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跨界結合的可能性,京簧竹刻作為中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流傳百年,蘊含著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在這種情況下,探尋京簧竹刻在民宿設計中的應用策略對于傳播與傳承民間藝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于推動京簧竹刻的傳承和發展、推動京簧竹刻藝術在空間中的創造性與創新性的轉化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只有從非遺本身出發,了解非遺、尊重非遺,通過對非遺文化中獨有的藝術特色進行精確提取再設計,將京簧竹刻與更多設計相融合,才能做到真正的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