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饒靜婷(廣州美術學院)
“彩筆為針,丹青為線,縱橫交織針針見,何須錦緞繡春圖,春花飛上銀瓷面。”這首優美的詩句描述的正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彩瓷,如今正處在科技飛速發展之中的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上國家和政府對非遺文化傳播及傳承的重視,讓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加入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傳承中,不斷地在傳播中創新。在現代的大環境中,傳統的廣彩傳統的展現方式應該有新的突破和不斷地發展,因此在藝術創作中也有了新的方式。
據歷史記載,廣彩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廣彩最初產生于清代康雍年間,乾隆、嘉慶年間發展蓬勃。起初廣彩產業是為了滿足國外對瓷器的需求而興起的,當時廣彩瓷胎都是由廣東當地人專程前往景德鎮將瓷胎運回,當時的廣彩并沒有自己的彩繪技術,因此都是模仿西方畫來進行加工。廣彩發展到后期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織金”。織金就是在運回來的各種素白瓷胎上繪制出金色花紋圖案,當時,金色是最為稀有的一種繪制顏料,因此無比珍貴,金色的圖案作為廣彩中的點睛之筆,已成為廣彩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之一。
廣彩生產的全盛時期于清朝乾隆嘉慶年間,直至19世紀中后期,廣州彩瓷還是處在一個不錯的狀態,以高劍父、陳樹人為首的一批嶺南名畫家,先后參與了廣彩的技藝研究和實踐,繪制出了大量的具有民族風味的精品彩瓷,把廣彩的技藝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到了19世紀晚期,由于當時對外貿易的多重原因,讓廣彩生產量慢慢減弱。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社會動蕩,政治經濟都遭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廣彩也從發展高潮直接衰落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廣州政府組織建立廣彩工藝廠,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2008年,廣州彩瓷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彩重煥生機,形成了一個新的高峰。
廣彩運用了中國織錦圖案的手法,以嚴謹的構圖、精細的繪工、濃艷的色彩、金碧輝煌著稱。廣州彩瓷制作工藝的特點在于將中西方的制作技術相融合、在題材內容上豐富多彩,用獨特的顏料進行彩繪制作,有著濃厚的嶺南地域特色等,這讓廣彩在中國彩瓷界獨樹一幟。廣州彩瓷不僅是一個獨特的陶瓷器,更是承載著技藝人對真實生活的表達,是一個寄托了有情感、有溫度的藝術品。過去的廣彩注重瓷器上的裝飾繪畫和技巧,但現在的廣彩作品中,能看到許多藝人對情感的塑造,除了技藝能看到許多對產品情感的寄托,因此廣彩已不僅僅是一個陶瓷形狀、色彩和質量的表達,更是人類文化精神得以物化的藝術傳承。
我國作為陶瓷器出口最早的國家,有著悠遠的文化歷史,制陶大致經歷了以下四個重要的時期。
第一時期,以實用性為主。陶瓷作為中國古代最常用的物品,期初的造型都以實用為主,比較注重樸素,瓷器上沒有太多的裝飾,整體工藝都較為粗糙。新石器是當時最早的陶器。
第二時期,陶瓷在制作上有了基本規范,并且逐步開始注意細節,有了一些裝飾的圖案,但由于內容受限,裝飾內容也比較固定,沒有太大的突破性,外觀裝飾也缺乏應有的前瞻性和新穎性。
第三時期,這個時期的陶瓷在制作上能融入藝人的創新表達,內容上更加自由,尤其是唐宋時期時,由于當時中國繪畫、書法、雕塑十分昌盛,表現形式繁多,使陶瓷的創作有了更多的方向,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
第四時期,陶瓷在創作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由于受西方藝術思潮的影響,我國的傳統藝術文化有了新的思路,除了注重裝飾和工藝外,還吸收了許多西方制作技巧,并且加入了中國紋樣,使陶瓷有了中西方融合的極大特點,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創作手法,多角度的藝術文化、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多方向的藝術形式,充分反映了廣彩歷史價值的重要性,這種記憶對后期廣彩的藝術創作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隨著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體制改革,陶瓷的經濟價值不僅被業內人士認可,還被廣大人民所了解,事實上,陶瓷的價值與經濟價值是相互體現的,一個好的陶瓷藝術肯定是優秀的,經濟價值也自然而然會提高,廣彩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廣彩本身制作工序繁雜,耗時耗力,使其有了唯一性,是一種產量低、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如今許多地方很難進行購買,因此就提升了其收藏價值。
隨著科技的發展,非遺的呈現方式不斷結合科學技術的手段來符合當下的欣賞方式。這樣發展迅速的時代下,陶瓷藝術如何被大眾所了解,觀賞方式應該有進一步的提升,廣彩獨具一格,對于廣彩來說,傳統的陳列、單一的展示方式已不能滿足人們對廣彩的了解,需要更創新的方式來呈現廣彩的獨特魅力。在現在的博物館中,不難發現許多陶瓷展示已開始嘗試使用多媒體技術向人們展示陶瓷的特點,如行卓、材質、紋樣,甚至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制作虛擬陶瓷,這讓陶瓷的傳播有了新的局面。對于廣彩而言,結合多媒體影像技術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對觀賞者有一定的吸引性,也對多媒體影像視覺效果表達有一定的沖擊力,同時還能提升觀賞者的閱讀性。
藝術創作是指藝術家以一定的世界觀為指導,運用一定的創作方法,通過對現實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選擇、加工,提煉生活素材,塑造藝術形象,創作藝術作品的創造性勞動。本質上藝術創作是一種表達,是藝術作品的結果,藝術創作是一種過程,過程中需要經歷藝術積累、藝術構思,到最終的藝術表現,它們是相互聯系、彼此交錯的。
“廣彩情緒轉譯機”是以“嶺南非遺廣彩創意傳播”為創作理念,從文化創意的視角,把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視覺形象創新和傳播推廣。打造一款“廣彩情緒轉譯交互機”是基于傳統廣彩觀賞方式的一次革新,它是一款新媒體互動裝置,通過觀眾的表情變化以及旋轉的速率去生成屬于觀眾獨一無二的廣彩圖形,它將傳統文化以一種新時代的互動方式呈現出來,用一種更加有趣、好玩的方式讓更多的人通過這一媒介來認識廣彩、了解廣彩,“廣彩情緒轉譯機”通過新媒體技術的手段對外展示,讓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生活節奏產生共鳴,從而推進廣州文化經濟的發展。
廣彩藝術創作離不開創作的方法論。
1.藝術積累
要求我們重視客觀現實,深入生活。現實世界和生活就是藝術創作的原材料,其基礎都是生活的素材和情感的積累,藝術家們需要搜集大量的原始材料,才可能在此基礎上選擇題材、提煉主題、進行創作。在此之前我對廣彩的相關文化知識淺薄,無法進行創作。因此第一步,就是進行了大量的網絡信息的搜集以及實地調查與體驗。走進廣彩體驗館,親自體驗廣彩的繪制、燒制、打磨其整個過程后才對廣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發現廣彩的創作過程還是比較傳統,手藝人們年齡都偏大, 年輕人對廣彩的認識較少。經過接觸和體驗,才讓我有所總結,此次對我后期的藝術創作有了初步的想法。這個過程足以說明一個作品一定是需要從現實出發的,只有創作者在客觀的現實世界里發現原材料、體驗原材料、觀察原材料,并認識原材料,在原材料中得出靈感,只有我在體驗廣彩后才能總結出問題,再以個人的思想去組織原材料從而進行藝術創作,創作出來的作品反過來又直接或者間接地反映客觀現實世界和生活。這是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藝術創作不重視客觀現實,架空生活的作品是不存在的或者是無意義的。由此總結出創作者們一定要把自己拋到現實里,去體驗世界和生活,開拓自己的思維,讓自己有更豐富的人生閱歷,然后才能有更多對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認識,從而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能直接反映現實的好的作品讓大眾喜聞樂見,深入到客觀現實去挖掘藝術創作的材料。
2.藝術發現
要求我們具備豐富個人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能力。當我們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的積累,藝術創作者的思維會開闊,目光會更加敏銳。我在有了前期的調研、學習和了解了廣州彩瓷的繪制工藝、燒制技術、歷史來源以后,我對這門藝術學問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我就會對和許多與廣彩相關的東西產生聯系和想象,企圖將他們相結合并且發現更多有趣的藝術知識,進行思考和探究,因此,再有了材料儲備的前提下,我的藝術發現就是如何讓傳統的中國文化——廣州彩瓷能讓更多人學習和接受,我認為應該把現當下的科技、多媒體技術結合在一起,以有趣好玩的方式,讓大家去體驗,讓傳統和創新相結合。那么在藝術創作過程中第二個會經歷的階段,是藝術發現。藝術發現能讓創作者充分發揮想象力、感受力和洞察力,從而激發出更多的藝術發現。當創作者開始激動,有所思考,并產生將所發現的東西表現出來的強烈愿望,這就啟動了創作欲望。
3.創作欲望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藝術積累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對藝術創作就產生了動手的欲望。這是在藝術發現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推動構思并進一步產生藝術表現的心理要求和情感沖動。在我深入了廣州彩瓷的文化內涵,并且進行實踐學習的時候,我腦子里仿佛已產生了一些設計策劃、設計構思,讓我愈發地想去立刻實踐,產生了創作欲望。藝術感受是真實的、深入的,創作欲望才會是強烈的。
4.藝術構思
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造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是藝術意向的創造和成熟的過程。
第一,重視客觀現實,深入生活。現實世界和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原材料,一個好的作品一定是從現實出發的。這就要求創作者們一定要把自己拋到現實里,只有在親身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后,才能有更多的人生經歷,有更多對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認識,從而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能直接反映現實的好的作品讓大眾喜聞樂見,所以,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創作者,一定要深入到客觀現實中去挖掘藝術創作的材料。
第二,具備豐富的個人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能力。所有的藝術創作都是源于創作者的一個情感動機,也就是創作者急切地想要表達的某種東西,或者急切地想展現一時出現的某一個靈感,沒有一個強烈的情感動機就沒有創作的欲望,而豐富的情感正是孕育情感動機的搖籃,創作者有著豐富的情感內容才能在表達上呈現得更多,從而創作動機越是強烈。除此之外創作者還必須具備深刻的思考能力,對客觀現實世界解剖分析后,必須深入思考去獲得自己獨特的認識,這樣創作出的作品才具備個人特色。
第三,不遺余力地去發現真理并追隨真理。真理就是真善美,所有的藝術作品最終的目的就是表達和宣揚真善美,一個創作者必須要越過眼前一切丑惡的、虛假的、模糊不真實的東西,去發現并表達真理,所有好的藝術作品一定是把真理表達得淋漓盡致的,所以,發現真理、追隨真理是一個創作者不遺余力畢生追求的事情。
第四,具備專業的領域知識和技能。任何一種藝術創作都要求創作者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單純依靠天賦和情感的沖動去進行創作是創作不出好的作品的,而學習專業的知識掌握專業的技能是發展天賦最必要的手段。絕大部分的創作都是由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加創作者個人強烈的主觀感受組成的,簡單來說就是客觀知識加主觀感受,離開專業知識和技能作品就會雜亂無章法,離開主觀感受作品也會顯得刻板無生氣,所以,一個好的藝術作品,一定是由過硬的專業知識加上超脫的個人思想組成。
廣彩作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中華民族發展歷史過程中積淀的優秀民族文化,要想在社會快速發展中適應現代社會環境,應該積極利用現代化的技術去傳播和呈現。過去的傳統展示方法單一,不能全方位地展示廣彩的優秀內涵,掩蓋了一些背后的優秀內容,傳播方式也很難讓現在的年輕人、廣大群眾所接受,結合科技后的藝術創作,不僅是對廣彩文化的保護,也是廣彩藝術的延續與傳承。重新塑造廣彩的展示方式,不僅推動了廣彩文化傳播的發展,也對博物館瓷器展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目前,廣彩與科技融合下的藝術創作方法還不夠完善,相關的研究還比較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夠拋磚引玉,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一些資料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