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曉輝(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數字化轉型階段,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帶動國企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發展。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可視為經濟命脈和財務轉型的創新點,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為數字化轉型提供支撐平臺和工具。該平臺是國內公認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手段,能給國企帶來巨大的財務價值,同時也能提升國企的經濟效率。
世界范圍內的學者關于共享以及數字化轉型的研究非常多,主要涉及相關技術、優勢探討、模式轉變。同時也有文章探討國企財務共享中心數字化轉型的路徑,但均沒有達到想要的價值水平。
有鑒于此,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研究分析國企財務共享中心數字化轉型路徑、應用前景,旨在為今后數字化轉型創新發展提供可借鑒性意見。
傳統國企容易出現財務、稅務、業務三方割據和“三流不一致”的情況,國企準確和高效的財務共享中心數字化轉型有助于國企實現業財融合,極大降低國企成本和提高國企管理效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集中管理公司和分公司的大小事務,通過統一流程、規則部署的業務單元共享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目標為以下幾點:第一,通過標準化建設降低財務管理支出和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第二,利用統一會計核算標準實現財務信息的及時性、真實性、規范性和準確性。借助統一管理模式統一管控國企業務開銷現金流,進而保障資金的安全性和增加資金的有效利用率,通過業財融合保證管理層財務決策的正確性。第三,通過標準化和集中化的管理,有效降低從業人員的工作量,有助于國企的科學經營。數字化轉型不單是新技術的發展創新,更是經營方式、業務模式、組織方式、發展理論等全方位的轉變和提升,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工程。首先需要明確國企的數字化戰略目標和愿景,幫助國企增加探索自身轉型路線的動力。權威數據報告顯示,數字化經濟大背景下,全國62.35%以上的國企整體戰略目標和數字化戰略目標未實現全部融合,國企很大程度會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很難達到經濟增長的目標。
著名通信技術公司華為報道,數字化戰略應該作為總體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提高國企轉型的成功率[1-3]。國企需要結合全方位體驗、信息數據、工作資源、運營模式等基本元素,并依據自身數字化的現狀設定目標和愿景,統一制定組織內部的行動、目標、語言和思想,進而增強數字化轉型的可持續性、協調性和整體性。
人才驅動數字化成功轉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德勤全球聯合華為共同發布的《中國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頂層報告》將人才劃分為三種,分別是數字化專業人才、數字化應用人才、數字化領導者。
目前72.63%的國企單位擁有全方位多能力的創新性人才,但仍然有少數國企面臨數字化人才匱乏的局面,特別是資金實力相對較弱且保守的國企。領導者是國企轉型變革的先驅,需要將數字當作動因帶頭完成國企數字化轉型、開拓國企的決策模式。人力資源、財務、營銷、戰略等核心職能部門人員需要加強數字化技能和管理理念建設,業務運營人員要增加數字化運營技能。
因此,國企首要目標是保障數字化戰略人才供給,組建國企數字化轉型戰略人才團隊,極力促進數字化轉型討論和研究。與此同時,還需要根據業務數字化發展目標調整從業人員素質水平,協調好所有環節從業人員的知識架構,要求所有業務人員必須具備數字素養。
國企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步驟為組織架構轉型,隨著對組織架構認識的不斷滲透,國企還需要進一步探討組織架構的實現方式。
國企數字化轉型的具體方案如下:建立合理的數字化轉型組織,確定轉型責任主體,調節技術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協調性,制定公正的考核激勵政策和組織業務目標。大量學者均認為新型數字化轉型模式可分為分散模式、信息科技和產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支持模式、IT共享模式、混合共享模式四種[4-6]。分散模式表明每個業務單位均通過專業項目團隊完成所規定需要做好的工作。此項工作需要技術公司和外部咨詢的幫助,且IT部門僅需要做好系統的維護工作。IT支持模式表明業務單位管理本部門的數字化項目,包括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基礎設施,所有業務部門在所構建的基礎平臺上完成一系列的數字化轉型活動。
IT共享模式使用是開發共享數字化的資源并應用于后期專業技能的集中應用。當業務部門提出需求后,IT部門以數字化項目實現軟件開發。該模式要求業務員非常清楚業務知識,能夠很好實現方案。混合共享模式表明共享服務中提供開發資源,包括數字化項目大部分開發人員、業務單元內開發人員和常設部分。完成項目后,開發資源回到資源池以備其他項目再次利用。
2021年官方的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國企已經組建自己的數字化轉型團隊,且已經帶動國企有效實現部分轉型。數字化平臺本質是把數據和技術進行賦能,可以有效挖掘數據的價值,發揮數據有效性并為組織提供更多的服務價值。
數字技術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行為,有利于國企更好地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有專家通過研究指出,國企在不斷地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管理數字化賦能可以優化工作流程,同時還可以通過深入挖掘、分析客戶的需求,更加有利于產品和服務的升級。國企在互聯網數字化的進程中,需要構建自己的生態系統平臺,業務流程更加的開放,對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戶展示業務工作流程,讓客戶參與體驗的同時提出反饋。國企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有效地利用數字技術在產品創新、經營管理和客戶信息等方面進行優化,讓業務流程簡單化、交互互聯網化和增強客戶體驗[7-9]。自媒體時代背景下,76.8%的國企改變以往流程化和標準化的風格,將個性化和人性化應用于公司管理和運營中,這使得國企贏得客戶和伙伴的信任。數字化平臺統一對國企實現數據共享、組織結構發展和去中心化領導有較大的影響。
國企可以將職能系統和業務系統轉化到數據平臺,系統可以更靈活地分析業務流程,解放更多時間、資源應用于更需要的工作中,有效提高運營工作效率。國企可以借助數字技術靈活性、可試錯、有較大的彈性空間和快速迭代的優勢,同時結合組織結構調整、業務創新、人員素質、技能培訓和工作流程變革等,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全球商業服務模式(Global Business Services,GBS)主要受機器人技術、設計思維于敏捷交付、區塊鏈技術、云技術、協同創新、互聯網、大數據和智能機器八個方面的數字化影響,同時專家建議在中國設立數字化全球商業服務中心,數字化技術可以與全球的商業運營模式結合,不僅可以把數字化作為運營工具,還可以通過全球商業服務模式整合更多不同領域、各地區、各職能部門信息和數據,為更多的國企和平臺提供有效的信息價值。
新時代國企財務轉型工作要改變傳統的管理思想,將財務管理逐漸向著管理型會計方向轉變,這對提高我國國企財務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建設重點將會以虛擬共享和云共享模式來代替物理集中模式,因為物理集中模式在工作質量、工作流程標準化和工作效率方面得不到有效保證。盡管目前國內在財務管理服務中心通過虛擬共享模式或云共享模式技術尚不成熟,但國內有企業指出該模式可以讓大量的手工作業被RPA和自動化解決,企業的對外資金付款率高達95%以上,客戶憑證自動化率也超過90%,有大量的工作可以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完成。因此國企采用云共享模式和虛擬共享模式將會是未來的主流趨勢。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有55%價值是用于處理實際的業務,還有45%價值是用于平臺內部的運營優化和對業務流程的深度開發。所以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非常重要,一次性的建設可以帶來后期持續的運營優化,不僅可以優化交付處理和財務流程,還可以促進平臺的共享管理能力,優化能力將會成為持續的增長點。
人工智能技術和多單位、多地域、多流程的部署架構是未來RPA技術的發展創新關鍵點。財務機器人使RPA在財務和會計領域廣泛應用,它極大程度影響人工工作方式以及財務服務范圍,借助一體化深度業財融合的流程,綜合采用影像系統、OCR識別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自動化獲取國企資金等標準化信息和良好的生態圈。權威報道,目前我國已經有44.8%的國企引入財務機器人服務共享中心。業務和技術雙輪驅動下實施過程需要分析和梳理流程并做出合理的設計方案,RPA技術需要結合產出和投入的效益。
RPA技術中80%的自動化業務通過20%開發時長就能順利完成,但余下的業務則需要耗費更多的資源。這兩大問題是RPA在部署過程中需顧慮的問題,未來需要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智能財務,充分體現推能力和學習能力。這類型的RPA將會呈現交互性、工具化、智能化等特征,這項技術被稱為“認知RPA”,它憑借增加的可調空間使得應用更加廣泛。新型的RPA結合財務人員和數字員工完成人機互動,極大解放員工在非生產性工作中的工作量,能獨立完成戰略財務和業務財務的工作。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數字化轉型作為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步驟,它是連接智能財務和數字化財務重要因素。
國企需要依據自身實際特點,制定完善的數字化轉型具體實施策略。財務體系需要完善系統、觀念、組織、人員、觀念管理,財務人員需要建立整體性的智能財務創新思維。
參考國企財務共享中心數字化轉型要求,通過鞏固數字化思維理念、創建智能數字中心、完善完備智能財務生態圈等一系列具體路徑,真正實現國企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高速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