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恒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多次強調,全國各地區各部門要多謀良策、多出實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必要舉措。湖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高效辦成一件事”。近年來,湖北省恩施市積極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個地方的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選擇,是激發市場活力、穩住經濟發展底盤的關鍵舉措,是提升群眾和企業幸福指數的有效手段。恩施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以“小切口”改革創新推動全市營商環境“大變化”,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激發市場活力,保障企業權益,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
2022年初,恩施市委市政府召開干部作風建設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安排部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堅持“破”“立”并舉、“獎”“懲”并用、“權”“責”并重、“上”“下”并進,以真干聚真力,以實干求實效,爭做“金剛石”“吸鐵石”“鵝卵石”“水晶石”式的“四石”干部,始終保持“拼搶實”的狀態和作風,以干部作風之“變”夯實干事創業之“基”,以營商環境之“優”促進經濟大盤之“穩”,錨定“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縣市之一”的目標,打造有利于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氣候和土壤,高標準自我要求、自我約束,奮力實現“開局企穩、復元打平、再續精彩”。
恩施市繼續深入貫徹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制定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若干措施。緊緊圍繞《恩施市優化營商環境2022 年重點任務清單》,在優化政策環境上下功夫,深入落實上級稅收優惠政策,減稅降費,護企援企,松綁放活,一大批中小微企業負擔明顯減輕,困難得到解決,助推企業輕裝上陣,落實各項扶企政策,完善信用體系,讓企業放心經營;在優化法治環境上下功夫,維護市場秩序,促進規范執法,強化行政監督,在理順政府和市場關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在優化政務環境上下功夫,持續改進行政作風,治理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解決“門好進、臉好看、事難辦”問題,讓市場主體看到了黨和政府的決心與魄力,讓企業感受到了舒心和滿意,提振了市場主體創業發展的信心,激發了市場活力。
恩施市委市政府奔著問題去、瞄著短板改、著力補弱項,開展“新官不理舊賬”等專項治理工作,補齊了營商環境中的短板和弱項,促使市場主體釋放了發展活力。同時,加強招商力量,建立11支市直招商隊伍和4個駐外地區招商分局,聚焦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為推進招商引資總量和質量實現更大突破,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增添了動能、富集了力量、奠定了基礎。
盡管恩施市優化營商環境意識逐步提高,相關政策調整初見成效,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少數部門沒有真正強化“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沒有樹牢“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服務意識,部門之間協同、銜接和配合能力較差,辦事效率較低;有的部門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重視不夠,沒有真正做到設身處地為企業解決問題,缺乏開拓創新意識;少數干部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帽子”至上,唯書唯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工作停留在表面;有的干部不能正確處理監管和服務的關系,出現監管代替服務、服務替代監管的現象;少數干部存在慣性思維,習慣于“新瓶裝老酒”,文件沒說的不敢說,外地沒干的不敢干,沿用老辦法老套路。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仍然存在“小事不愿干,大事不敢干,好事慢慢干”現象,凡事講規矩、等批示、怕擔責,導致一些好項目審批時間過長、環節太多、結論太慢等,貽誤了大好的發展時機。
部分單位在推進工作中圖形式、走過場,不重視解決具體問題,僅求工作過程、不求工作實效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依然存在;在指導具體工作時,調研不深入,事實因果關系不清,分析欠科學,僅憑經驗判斷,想當然解決問題的情形依然存在;在服務聯系企業過程中,不到位、不及時、不用心的問題依然存在;在行政服務過程中,領導安排、部門怠辦的“梗阻”問題,以及重視招商引資前期簽約、解決項目落地具體問題不實、扶持生產經營不熱心等問題依然存在。
不重誠信、失信于人、失信于民,是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障礙。在招商引資、興辦實業的工作中,承諾的事項不能及時兌現,簽訂的協議不能認真履行的問題時有發生;部分項目申報限制條件多,審批環節多、時間長,服務態度差,提醒服務、主動服務、上門服務少等問題時有發生;投標成本高,貸款難,融資難,找人辦事難的問題時有發生;人性化服務、貼心化行政不足,在解決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方面,不及時、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時有發生。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營商環境包含政治、經濟、社會、市場、人文、法律等綜合要素,營商環境優化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環節的系統工程。針對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恩施市必須以貫徹實施《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為抓手,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補短板、強弱項、改問題,以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解決問題的前提,要依靠解放思想這把“金鑰匙”。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要樹立人人都是軟環境的觀念意識,就是要具備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就是要形成務實的工作作風。一是要以上率下、以點帶面,宣傳優化營商環境的鮮明導向,凝聚正能量,激發發展活力;二是要建立健全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鼓勵和促使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斷解決新問題、破解老難題、實現新跨越;三是要敢于改革、善于創新,做到改革接“天線”、創新接地氣、決策問民心;四是要強化系統思維、統籌思維,從全局視野、發展角度出發思考問題,學會算大賬、算全局賬,全面、科學、系統思考各方面的工作,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科學的決策;五是要始終咬住發展不放松,把發展真正放到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將“是否有利于發展”作為檢驗工作的重要標準,一切事業都要圍繞發展來定位、找出路。
“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主最有發言權。“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人才、資金、項目等經濟要素也會“擇良木而棲”,哪個地方適合生存與發展,這些要素就會自然而然地流向那里。營商環境一流,人才、資金、項目才會更容易匯集,產業才會更容易集群,經濟發展才會更有韌性。就恩施市而言,要想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創造出比外地更好的環境、更優惠的條件。一是要尊重企業家的自主地位,保護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激發企業家的創業熱情,解決企業家的合理訴求,為企業家做好服務;二是要不怕企業發大財、不怕企業家賺大錢,企業發大財,地方才能大發展,民眾才能得實惠,要支持企業家做大做強,暢通服務企業綠色通道,堅持完善政策措施,強化親商惠商的政策支撐;三是要不折不扣執行國家、省、州減稅降費政策,加大相關政策宣傳力度,通過積極主動服務、公開透明辦事、自覺接受監督,真正把國家對企業的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四是要堅持多點發力,在行政效能方面再提速,切實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五是要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落實落細優化營商環境各項措施,落實一切有利企業生產經營的服務措施,減少一切可能損害企業利益的行政行為;六是要排除企業生產經營干擾,建立企業生產經營“隔離墻”;七是要想方設法盤活可能盤活的經濟實體,整合所有經濟要素,讓所有經濟潛能展現活力、發揮作用。
人民政府必須是誠信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就是一地發展的金字招牌,要把誠信政府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首要工作。一是要強化干部責任擔當,做到言而有信,堅決克服和制止信口開河、朝令夕改的習氣;二是要完善信用體系,凡是協議約定的事項、凡是集體討論決策的事項、凡是政府承諾的事項,要堅決兌現到位;三是要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建立“紅黑名單”管理制度,在授信融資、安全生產、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環境保護等方面實施聯合獎懲,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寸步難行。
法律是促進營商環境優化的可靠保障,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堅強防線,是規范行政行為、公民行為的一面鏡子。法律不僅是用來規范老百姓行為的戒尺,更是用來規范公務人員行政行為的標尺。依法行政首先要用法律規范和約束執法者的執法行為。從營商環境角度講,依法行政,一方面要做到嚴格依法辦事,另一方面要做到合理操作,嚴格制止濫用職權、從重處罰甚至極限處罰的現象。一是要嚴格執法,用法律法規約束行政行為,用法律法規禁止各行其是、各自為政的行為,做到“法無許可不可為”,加強權力內控機制建設,加大權力運行監督力度,為企業發展雪中送炭、保駕護航;二是要正確執法,堅決克服“從重處罰就是嚴格執法”的錯誤傾向,正確處理執法與服務的關系,嚴格履行執法人的普法、教育、預防、服務責任;三是要科學執法,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正當的合法權益,最大限度地減少服務對象的經濟損失,堅決禁止用法律傷害守法人;四是要公正執法,在處理違法事實的時候,在公民和法人間出現權益糾紛需要訴諸法律的時候,要嚴格依法公正處理,做到不偏不倚,不徇私情,“一碗水端平”,讓法律的天平永不傾斜;五是要柔性執法,堅持“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做好普法和法律服務工作,把準違法處罰尺度,對于非故意造成的輕微違法行為,在處理時能輕則輕、能免則免,慎用上限處罰、極限處罰。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防止“以罰代教、以罰代管”,積極采取指導、建議、提醒、勸告等非強制性方法,防止行政執法“重事后查處、輕事前預防”傾向。
基層干部是黨和政府執政的根基和施政的主要力量。營商環境不優的根源在于干部不作為,干部不作為的根源,除了個人工作作風和能力素質不佳之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敢為,不敢為的根源在于怕違規、怕追責、怕風險。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區分開來”的明確要求,落實中央及湖北省委、恩施州委、恩施市委關于容錯糾錯的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干部容錯糾錯政策機制。對于干部在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中出現的工作失誤和輕微錯誤,只要是“為公、無意”的,只要沒“違紀、違法”,又能夠“有錯即改、有過即糾”,就要給予包容、寬容,充分發揮容錯機制的導向作用;要善于運用正向激勵,通過必要、適度褒獎,樹立弘揚正氣、表揚先進的鮮明導向,改變“干多干少、干和不干一個樣”的問題,激勵廣大干部努力為優化營商環境主動有為、擔當善為、積極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