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學
(哈爾濱學院文法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6)
萊州草編作為傳統編結手藝,其主要原料是草本植物。作為人類流傳下來的最為古老的技藝之一,早在遠古時期,編結就已經是中華先民制造物品的重要手段。
本文開展論述的對象萊州草編,作為傳統形式下的編結手工藝品,其最早起源流行于萊州市沙河鎮的農村地區,發展至今已有超過1500年的歷史。根據《萊州史志》的有關記載,萊州草編最早經直隸和河南廣泛傳播。鴉片戰爭后期,萊州草編流入西方市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還曾獲得過特別獎。2008年,萊州草編入選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萊州草編作為傳統技藝在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還為中華文化的弘揚傳播貢獻著積極的力量。
從社會經濟角度出發,萊州草編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作為一種易上手、速成的傳統手藝,其覆蓋范圍涵蓋了當地大部分地區,在較為偏僻的農村地區,婦女們可以借此增加家庭收入、分擔家庭財政壓力。此外,草編藝術的發展也帶動了一批草編企業的出現和發展壯大。這些企業能夠為當地創造崗位、提高居民的收入,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而伴隨著萊州草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萊州草編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為當地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
萊州草編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能夠提高編制者的審美水平。在草編藝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草編樣式推陳出新,編織工藝也是日新月異。編制者在制作過程中也會受其影響,觀摩草編花樣,以此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此外,企業在此功能的實現過程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企業受到來自市場的反饋,不斷將草編樣式翻陳出新,對草藝品進行設計和加工上的優化,無形之中也提高了從業者的審美水平。由此可見,草編藝術作為國家級非遺技藝,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
萊州草編作為一項非遺技藝,需要有人傳承下去,而這門技藝的傳承人一般都會選擇家人。在學習和編結的過程中,草編作為情感交流的載體能夠在兩代人之間起到紐帶作用,溝通彼此之間的情感,促進家庭的和睦美滿。
在互聯網視域下萊州草編藝術面臨的主要挑戰就是技藝傳承意識和與互聯網相結合的認知還存在不足之處。當代的人們已經認識到以萊州草編為代表的非遺技藝其中蘊含著十分重要的物質和文化資源,將此技藝合理利用于社會現代化建設中,能夠有效發揮出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民眾整體素質的作用[2]。但是現階段草編藝術在傳播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部分群眾對于草編的價值認識不足,對于能夠利用的互聯網技術和背后蘊含的價值也缺乏認知。互聯網技術消除了技藝傳承的時空局限,其具備信息爆炸和跨越時空的特點,為非遺技藝傳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人們在互聯網中通過文字聲音和食品認識世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群體對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價值和傳承的認知不夠,這也就導致了愿意學習和傳承這門技藝的人越來越少,在情感上就無法做到認同和理解,致使大量優秀的非遺技藝傳承后繼無人、瀕臨失傳。
3.2.1 良好的傳播手段
互聯網技術為萊州草編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傳播效果良好的媒介[3]。在互聯網技術出現之前,萊州草編的傳承與發展主要依靠的就是口耳相傳,依托師徒關系進行手藝的傳承。而萊州草編作為編結技術,其呈現出的作品大多數是靜態的,無法做到拆解后進行反向學習,傳承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網絡媒體為萊州草編的傳播提供了更加高效有力的傳播手段,通過新媒體以視頻影像的形式給觀看者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萊州草藝品的美,以此引起群眾的關注,為萊州草編技藝的傳承發展開拓了新天地。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技術具有高互動性、瞬時跨越時空和大容量等多種特點,種種特點彌補了傳統傳播媒介存在的固有弊端,給以草編藝術為代表的非遺技藝的傳承與保護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3.2.2 更多的傳播途徑
互聯網時代的新興媒體讓以萊州草編為代表的非遺項目有了更為便捷高效的傳播渠道。在傳統媒介下,萊州草編進入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草藝品,草編藝術在這一渠道下以加工成型的工藝品這一形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以作品為主要形式的傳播讓使用者難以激發其學習萊州草編這一傳統技藝的欲望,更難以和工藝品的作者有更深層次的交流和互動。而在新興媒介的影響下,萊州草編的曝光量會大大提高,這門技藝更容易出現在民眾眼前。在屏幕和鏈接等形式的指引下,無論是草編技藝的學習還是草藝品的購買都更加便捷高效。草藝品也可以忽略中間商,通過電子商務、線下購買等多種渠道提高萊州草編工藝品的銷售量。在電子商務進入發展積淀的新時代,生產者和商家可以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展現極具個人風格的藝術品制作過程,讓消費者通過互聯網觀摩到非遺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私人定制”,讓萊州草編能夠更廣泛地進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媒介素養就是人們對于媒介傳播的內容的實際解讀、自我認知和實際運用的能力。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對新媒體的從業人員素質的提高及互聯網視域下萊州草編的傳承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對于萊州草編這一非遺技藝而言是一項較大的工程,還需要社會層面、政府層面和個人層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夠達到預想效果。國家層面需要加強對于各地的非遺技藝的傳承與保護,針對現階段諸如萊州草編這種非物質文化技藝的傳承后繼無人的情況,加強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出臺,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萊州草編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制度支持。而從事宣傳萊州草編技藝的媒體人也需要自覺樹立起責任意識,提高自己的覺悟。積極傳播萊州草編工藝,在傳播該技藝的時候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而人民群眾在學習萊州草編的時候,也要合理分辨互聯網上的內容,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編結經驗,在恰當的氛圍中學習萊州草編。
萊州草編這一非遺技藝的傳承可以有效利用新興媒介的特點,開通有關草編藝術品、草編技藝等內容的公眾號、微博賬號和抖音號等等,在這些賬號上可以定期推送草藝品圖片,分享非遺傳承人的教學視頻和故事等等,讓萊州草編在新媒體平臺上實現另一種形式的“再現”。此外,還可以進行有獎競猜活動,設置題目競猜,答對者贈送草藝品,提高萊州草編在全國各地的影響力。此外,在抖音號上進行手藝教學,借用豐富的草編資源,興起抖音客戶端上的萊州草編學習之風,同時開啟教學視頻的評論區和私信功能,聘請草編技藝傳承人為學習者和愛好者進行一對一的教學解答,對于有問題的編結環節還可以單獨出視頻進行教學。借用此種方式,人們可以在網絡上參觀草藝品的編制過程,了解萊州草編的來源,將工藝品和淵源故事有機結合起來,創新萊州草編的文化傳播和技藝傳承方式,對萊州草編的傳承發揮積極作用。
在互聯網時代下,萊州草編需要走進當地以及周邊的校園,創新建設校園內學習非遺技藝的平臺。學校作為活動開設主體也需要打造有利于技藝傳承的氛圍,將草編技藝傳承融入到文化課堂教學中。例如在學校開設草編藝術文化專欄,舉辦草編編結大賽,在校園電臺中增設故事專欄等等,這些都是極為有效的方式。此外,學校還可以課余時間在網絡上開展與草編技藝文化傳承有關的活動,運用網絡技術開展有關的教育活動,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校還可以將活動的舉辦權下放到學生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育部門也可以下發相關文件,推進草編藝術在學校的傳播與普及,增強學生對于草編藝術的現實體驗感和學習熱情。
傳承延續萊州草編,促進萊州草編的發展,是發展萊州、促進萊州文旅事業發展的必要環節,也是提高萊州草編生命力的重要環節。在互聯網發展視域下,從開辟草編藝術傳播新途徑入手拓展新的發展媒介,從而推動草編藝術的全面發展,找到解決萊州草編發展困境的對策,為民間傳統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