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
新高考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
張濤
(甘肅省永靖中學,甘肅永靖731600)
在當今的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尤其是在高考背景的要求下,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顯得尤為重要,對化學學科教學活動的目標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中化學而言,它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頗具難度的學科之一。如何讓高中生適應新高考要求、提高學生應試能力并取得好的高考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高中化學教師需要重視的問題。文章就此進行了探討,并就高中化學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提出了一些看法及對策。
新高考;化學;策略;學習能力
在當前教育體系下,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在初次正式接觸高中化學的時候基礎都相對來說很一般。知識點難度的跨越以及大量新出現(xiàn)的知識點導致很多學生在高中開始的階段不能很好地進入化學科目學習的狀態(tài),不知道應該怎樣學習,處于學習方法的探索階段,停留在單純聽教師講以及做題練習的時期。很多學校的教師雖然在課程開始的時候講述了如何學習高中化學這門抽象的學科,但學生們剛剛進入學習階段,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以及運用教師的方法。教師在日常學習階段的引領作用因此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知識點的同時還應格外注意改善課堂的教學氛圍,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不應只是單純的學生聽以及教師在前面講。教師應根據(jù)班級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適當?shù)恼n堂改革,對學生不理解以及具有一定難度的知識點進行進一步有趣生動地講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高中化學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不斷地愛上這門課程,從而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習的效率以及質(zhì)量,在未來的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不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到“能教”還要做到“會教”,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受中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大多都只是停留在“教”和“學”兩個層次,師生之間的關系發(fā)展并不是很融洽。大多數(shù)的課堂都是以教師為主,教師講課、學生聽課和記筆記,課下背知識點,沒有過多的交流。很多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生在學習化學科目的過程中想要學好、弄懂就一定會有疑難點,這個時候教師應積極開導學生多問。教師在解答學生問題的時候的態(tài)度不應強硬,實現(xiàn)師生關系健康和諧發(fā)展。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和學生進行深入地交流與互動,對于他們當前的學習基礎與個性化學習需求的了解還不甚詳細,規(guī)劃的各類課堂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比較單一,難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激發(fā)其學習潛能。部分教師對于新高考背景的研究與分析不夠透徹,尚未及時轉(zhuǎn)變自身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課堂教學模式。這對于學科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會產(chǎn)生一定的阻礙。
高中階段的學生化學知識積累量與學習經(jīng)驗并不是十分充足,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會因為一些較困難的問題而產(chǎn)生畏縮逃避的心理。再加上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不愿意和教師進行過多交流,并且他們自身還尚未形成較完善的化學學習體系以及適合自身當前水平的學習方法。因此,他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還有可能會陷入固定的思維誤區(qū)中,且他們難以根據(jù)化學知識學習的重難點分配有限的學習時間,這就造成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與實際效果并沒有達到他們期望的程度。
高中化學教師在新高考背景下,能夠根據(jù)班內(nèi)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學習能力以及個性化學習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與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很好地吸引班內(nèi)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有利于讓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可以很好地增強他們的化學核心素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與教育理念下,學生只是根據(jù)教師講的學科知識重難點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他們自身的課堂地位較被動,且無法真正彰顯出課堂主體地位。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他們可以接觸到更加多樣化的學習資源,能夠有效地增強自身的知識應用與遷移能力,而不僅僅只是死記硬背知識點。這對于學生自身學習效果的優(yōu)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高中階段正是學生需要儲備大量學科知識的關鍵期,在此過程中,他們面臨的挑戰(zhàn)無疑是多種多樣的。化學教師能夠協(xié)調(diào)好課堂教學與課后復習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科學地管理在校內(nèi)有限的學習時間,在化學課堂當中讓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時間對課上所學知識進行再次吸收與鞏固;能夠轉(zhuǎn)變自身的傳統(tǒng)教學權威形象,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并和他們進行高效的互動與積極的對話。此舉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迅速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可以將課內(nèi)外資源進行統(tǒng)籌,并將自己學到的教學方法靈活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大大提升化學教學的效果。
雖然當代中國強調(diào)實行素質(zhì)教育教學,但是放眼國內(nèi)的學校無一不在為應對考試找方法。由于高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家長和教師都只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將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的依據(jù)。為了使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取得更高的分數(shù),越來越多的學校的教師開始使用人們俗稱的“題海戰(zhàn)術”,學生日常就只是一套又一套地做題鞏固知識點,極大地加重了學生的負擔,之后教師為學生講解各類的習題。這種方法對一些學生有用,大部分學生的成績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高度,效果不是很理想。深入了解會發(fā)現(xiàn)原因在于教師以及學生忽視了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總是想當然地將基礎知識粗略地過一遍就行,殊不知基礎知識也需要充分理解,如果只是馬馬虎虎想當然地看一遍,就很難有一個很好的提升。因為考試的題目并不是有多難,難題只是占很小的一部分比例,更多的是考查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于基礎知識擴展后形成的一些知識的理解程度。題目源于基礎、在于理解,很多出題教師不會直接問一些基礎知識的背誦情況,更主要的是跟現(xiàn)實相結(jié)合從而更加突出學生的理解能力。作為教師不應只是在日常的學習階段給學生強調(diào)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更加應該用實際行動帶領學生重視基礎、理解基礎。
新高考背景下更主要的是對于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的考查,當代社會對于教育方面也正在不斷地強調(diào)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要將能力的培養(yǎng)也當作教學的一部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為以后的學習生涯打下很好的基礎,能學到課堂之外的更多知識,對學生有著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應該是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特別是在高中化學課堂上,學生難以記住那么多的公式和定理,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與現(xiàn)實例子相結(jié)合的方式讓抽象的公式走進生活,既能增強學生記憶,更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化學教師單方面的努力和指導是不夠的,還需要課堂上學生的密切合作和積極反應。此外,這也是獨立學習和思考的重要性和原因。
例如,在講授化學《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章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前很長時間安排預覽任務,告訴學生這一章節(jié)主要內(nèi)容的重難點,讓學生有針對性地看書,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調(diào)課前自主預習的重要性并指導學生長期堅持下去。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即使教師不強調(diào),學生也會繼續(xù)堅持下去。教師可給學生留下一些與實際生活關聯(lián)的問題。如,“生活中用到氧化還原反應的例子有哪些?交警檢查醉酒用的化學原理是什么?”在下節(jié)課的時候讓學生們自主積極發(fā)言。比如在網(wǎng)絡上找一些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檢查是否酒駕的原理視頻,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這種物質(zhì),進而初步掌握這一章內(nèi)容。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理解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實際課下期間,學生可以積極學習和思考,這也是自主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意義和實施的重要方式。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習這方面來說更是如此。興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勵學生們自主地完成一件事情。尤其是對于高中生來說,日常學習的壓力逐漸增大,學習知識的難度相對來說也增大,很多學生都是提到學習就沒了興致,情緒就自然而然地變得很低落。這種現(xiàn)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教師沾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并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激勵鼓舞學生,做學生的朋友,從而導致師生之間的隔膜。因此教師應不斷地改變教學方式,找到適合學生學習、學生喜歡的一種方式,總在最大程度上調(diào)取學生的興趣,進而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學習相關的知識點。教學方式并不是單一的,教師應適當?shù)夭捎枚嘣姆绞竭M行教學,盡可能地適應學生,創(chuàng)造歡快愉悅輕快的課堂氛圍,改善枯燥乏味的課堂學習方式。當然學生也應在探索學習方式時適應教師的教學特點,這種雙向的適應意義會更大,更有利于相互的成就。
例如,教師在課堂開始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化學的紀錄片或者與課題相關的人物視頻等等。這樣既能使學生了解一些課本之外的內(nèi)容,又能激發(fā)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興趣,從而擺脫了傳統(tǒng)課堂教師枯燥乏味的講授模式。高中化學教學也可以采用小組形式結(jié)組的學習方式,三到四個人一個組,因為人太多的話學生很容易“開小差”,可以按照座位進行分組,也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成績、興趣等進行分組。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成績平衡地分組,這樣更加有利于不同小組之間進行較量等學習方式;同一小組之間的不同成員相互監(jiān)督、相互督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成績不好的學生,成績暫時較差的學生注意學習成績較好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聽課方式等等。這樣更好地帶動成績暫時較差學生進行學習,不丟下每一位學生。
知識源自生活,來源于自然。對于高中化學來說同樣是這樣。在教學的同時教師可以在自然界中尋找例子,這樣既能使學生在科學的角度理解自然現(xiàn)象,又能更好地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點。很多學生只是單純地在課本以及例題中學習化學,教師應適當引導學生,帶領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發(fā)現(xiàn)化學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更好地理解化學現(xiàn)象提高成績。
例如,在學習《鈉的化學性質(zhì)》的時候教師可以當場給學生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親眼觀看親身感受火在水中燃燒的情景,從而使學生思考“水火不相容”的觀點,這能極大地加強學生對于鈉的性質(zhì)的記憶。教師也可以在歷史中找一些名人軼事設立化學情景,研究他們的實驗內(nèi)容以及他們提出的問題等,這樣使教學的內(nèi)容有真實事件可以依據(jù),增加課堂知識的真實性。這有利于促進學生化學核心能力的形成,從而吸引學生更加認真聽講。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不是單純的“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很多課堂上的互動看似氛圍不錯,但實則效果一般。比如在學習《氯氣的性質(zhì)》時,很多教師都會提問“氯氣有哪些性質(zhì)”?然后學生照著課本讀一遍。教師演示氯氣和水反應的視頻后會提問:“氯氣和水反應生成什么?”學生看書后再給出答案。這種互動方式在絕大多數(shù)課堂上都會出現(xiàn),這不能很好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以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更不會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看似互動,實則效果跟沒有互動一樣。
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播放有關氯氣的實際視頻等內(nèi)容并以此作為課堂的切入點。例如,教師可以向?qū)W生展示2005年的液氯運輸泄漏事件,其中造成二十八人死亡,兩萬多畝糧食產(chǎn)地受損;廢品回收站液氯鋼罐發(fā)生泄漏,消防員將其浸入石灰水中進行緊急處理的畫面。這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問:“氯氣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zhì),它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物質(zhì)?為什么氯氣泄露危害這么大?”用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故引起學生共鳴,更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并且加強記憶,這樣就很容易對課堂的內(nèi)容進行講述。學生在進行回答的時候會有各種各樣的答案出現(xiàn),遇到千奇百怪的答案時教師不要急于否定他們,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學會欣賞學生,每一個給出答案的學生都是思考了的,都是在配合教師工作,他們都值得被表揚。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的背景下高中化學科目教學方式應不斷進行革新。教師應總結(jié)傳統(tǒng)教育方式的弊端,認真研究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應充分利用自己的所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提高化學科目的學習成績,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為學生未來的學習以及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 彭中菊.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反思與創(chuàng)新路徑研究[J].教師,2021(05):64-65.
[2] 涂永坤.提升核心素養(yǎng)——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學的探析[J].新課程,2021(36):69.
[3] 西星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2(16):21-23.
[4] 馮玉德.淺談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試題與研究,2022(07):60-61.
D918.93,D045
A
1002-7661(2022)26-0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