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秋/文
新聞文化的價值觀涉及到價值實現、學科描述以及效果評價幾個方面,主要包括制約性價值觀、自在性價值觀、效果性價值觀的價值體系。其中制約性價值觀主要是通過傳播過程中的各類因素加以體現,分為大道理和小道理,如利益共同體、黨性原則、政策體系以及權威影響等;自在性價值觀是指新聞事實本身,主要特點就是真、新;效果性價值觀則是新聞信息傳播形成的最終效果,包括社會和經濟兩個方面的效果。三者之間互相存在關聯性,在大眾了解新聞方面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體系。根據對新聞文化價值觀的了解,筆者從文化角度對新聞文化價值觀進行解讀,并分析其意義。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價值存在。媒體價值觀是新聞傳播中的關鍵問題。新聞文化是價值觀存在的基礎是人和事。媒體作為傳播價值觀念的主體,一定要有主體靈魂價值觀,否則將不再具有載體家園的資格。對新聞文化的價值觀進行解讀,對于新聞行業的發展、新聞文化的體現以及傳播均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重視對新聞文化價值觀的解讀,在全面且深入了解新聞文化價值觀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出新聞文化的作用,促進新聞行業的發展。
(1)新聞文化有著顯著的包容性。對文化的定義有著形形色色的說法,不同的人也自然有著不同的理解。新聞文化與宏觀文化概念相比,其具體性要相對清晰,但是包容性依然很強。從新聞學的外延角度來分析新聞文化,將新聞學與經濟、文學、政治、倫理學以及法學等學科進行結合,進行深入討論。與此同時,還可以從新聞文化內涵的角度展開分析,并且把文化理念作為參照,對新聞文化進行定義,可以簡單理解為人在新聞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在心物結合、物質層次以及心理層次表現為復合體。從實質上來看,新聞文化與其他文化載體具有一個共同點,即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性,只要能夠理解這一點,才能真正體會到新聞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特點。
新聞文化的主體是人,而這里的“人”的概念比較寬泛,包括編輯采寫新聞、記者、發布新聞以及新聞事件與采訪對象的組成;會對新聞媒體產生影響的內容、廣告部門代理廣告,廣告商不斷向媒體靠攏,大眾在接受新聞信息后,將其作為自身實踐活動的一個參考條件,反饋自己的意見,能夠對新聞報道產生一定影響……新聞涉及的很多方面都屬于“人”的范疇,因為這些因素會影響大眾接受新聞信息的體驗以及時間,會直接影響新聞活動。由此可見,人的心理和行為都是新聞文化組成的一部分。簡單來說,就是所有直接參與到新聞活動以及現象中的主體都屬于“人”。
客體概念是存在是相對于主體概念。新聞文化中的客體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簡要分析:其一,在新聞活動中合理應用人的物化形式,如印刷機、發射臺、電視以及紙媒的紙張等,實際構成因素很復雜,是新聞事業發展中非常關鍵的物質因素。其二,新聞活動中人的理想化形式。如,行業部門制定的職業道德、新聞管理部門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新聞媒體對工作人員的考核標準以及行為規章等。其三,所有可能會影響新聞事業的客觀因素,包括法律制度、政治條件以及經濟條件等容易發生變化的因素,也包括精神信仰、民族心理以及價值取向等比較穩定的因素。
在新聞文化中,主體“人”是創造者,而客體則是“人”在新聞活動中形成的產物,是當前新聞文化的一種體現,在塑造新聞文化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新聞文化的抽象性特點比較明顯。基于新聞文化的包容性特點展開分析,那么所有的主體與客體都是文化嗎?如,一位新聞記者、一份報紙說是新聞文化,這一點好像并不合乎情理。新聞文化實際上并不是主體和客體本身,而是他們身上蘊含的具有特殊意義的行為、思想等。就像作為新聞工作者,在解讀新聞文化的時會參考以前、現在的報紙。這些報紙都是在普通不過的筆墨、紙張,通過這些報紙似乎看見了當時的時代背景、媒體特點和立場、當時所發生的政治事件等。可見新聞文化不是報紙本身,而是報紙上的內容所體現出的觀念和時代特點等[1]。
可以被稱為新聞文化的內容一定鐫刻著人們生活所產生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痕跡,承載著人們努力奮斗的價值,也一定包含人們具有共識性的、“真善美”的精神層面的寄托。具體的新聞記者、報紙等都不能說是新聞文化,但他們承載著新聞文化,是新聞文化創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條件。
從哲學的角度來看,新聞價值觀的范圍相對較小,其本質就是新聞傳播活動、傳播現象以及主體、客體之間存在的價值觀現象及其效用之間所存在的關系。真實事件在經過新聞傳播后才會產生價值,否則就沒有價值,而實際上這樣的新聞文化價值的基礎是新聞傳播文本、新聞事實及其傳播效果。
從學科角度分析,人們對新聞文化價值觀的理解一般有以下幾種:其一,素質說,是新聞事實本身擁有的素質。這個觀點重點強調新聞本身,即新聞事實元素,而這些元素不具有損益特點,也沒有經過修飾、雕琢。其二,標準說,重點在于價值標準的準則以及尺度。準則和制度都是人來制定,是人類制定了規則,而規則要又要對人有約束力,對不同的人也會采取不同的標準。可見,新聞價值標準是一種主觀意志內容。即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也有一些西方的新聞工作者不重視主觀性的影響,反而重視客觀性標準。其三,功能說,重點強調新聞文化價值是對受眾、社會產生的效果以及影響,其宣傳的內容是以新聞信息傳播對社會的影響為主,是新聞傳播形成社會效果最終反映的價值觀,而這種價值觀可以理解為后功能說,是具有功利性和實用性的評價標準。
觀念其實就是大腦接受的信息并且經過一定的改造所形成的思想、物質。新聞文化的價值觀是實際上就是物質內容,受到新聞事實的制約;同時,觀念也離不開人獨立存在。新聞事實以客觀形式存在,而人生活在地球這個基本一致的環境中,已經逐漸形成很多具有共通性的心理習慣以及思維習慣。這些都會體現在新聞文化價值觀上。
在新聞傳播領域中,中西方通過互相學習、交流,形成基本一致的新聞文化價值觀想法,具體體現在新聞的重要性、顯著性、趣味性以及接近性等對新聞內涵的認同方面。在這個基礎上,中西方在新聞文化價值觀方面的交流順利進行,體現出新聞價值觀“同”的特點。而這種相同性,主要是受到“人”在心理習慣以及思維習慣上的共通性影響。
中西方在新聞文化價值觀方面表現出的“異”,主要是因為中西方對新聞文化價值要素的理解存在差異性,加上在實踐中側重點不同,對新聞事實的取舍也會存在差異性。西方的新聞文化價值觀重點在于沖突、反常、變態等,傳播的主要內容以及觀點集中在陰暗面上;而中國的新聞文化價值觀的側重點在于和諧、健康、正面內容的傳播,重點傳播陽光的內容。在價值觀的要素中,西方對“趣味性”的重視度更高,而中國對“重要性”的重視度更高。西方將受眾作為新聞信息傳播的本位,突出受眾的需求與興趣,將其作為新聞文化價值傳播內容的選擇依據;而中國則是將傳播者作為本位,在選擇新聞文化價值觀內容傳播方面,將思想教育和政策宣傳作為重點素材。
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閉門造車是無法實現建設和發展目標的。我國需要通過國際新聞信息的傳播了解全球動態,以便在發展方向和政策調整等方面準確定位;同時,還需要利用國際新聞信息傳播建設自身的良好形象。而實現這一目標的基礎條件是國際新聞傳播需要具有“傳通”的效果。對以前國際新聞傳播爭議進行分析,主要是因為價值觀不同,在新聞傳播方面也就會出現指導偏向,主體一般在傳播新聞時從“我者”的角度展開深入思考以及報道。從新聞文化角度來看,國際新聞新聞的傳播雖然價值觀取向相同,但是更加需要重視不同之處,并且對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深層次文化有深入認知,以便從“他者”的視角傳播新聞內容,二者需要了解新聞傳播對象的文化心理以及接受習慣,保證新聞傳播做到有的放矢,以便實現“傳通”的新聞報道目的。此外,對于“他者”視角的新聞信息理解以及接受工作也要重視,并且要做好該項工作,分析其他國家在報道我國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時出現的霸權主義傾向的原因,進而做好反向傳播以及信息反饋等工作,提高新聞文化傳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
在傳統的新聞報道中,尤其是國際新聞傳播中,其舊秩序主要是指新聞傳播的不公正以及不均衡現象,信息主要是從經濟發達的國家流向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存在明顯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價值觀,在報道發展中國家的真實事件時也就會存在誤解與喜好、思想偏向。出現這一現象不僅與特殊的政治背景、經濟背景有密切關系,與文化也有著深層次的關系。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全球化發展中,時代主題是“和平與發展”,而此時文化的價值越來越突出,甚至在發展中有著決定性作用[2]。從文化的角度分析國際新聞傳播,有利于我們了解不同類型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發揮的作用以及特點,在國際新聞傳播中注意求同存異,彼此尊重和理解,將國際新聞和諧傳播秩序的建設作為重點目標之一,爭取全球共同發展、進步。
新聞傳播是社會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學家斯賓塞主張將社會看做是有機體,如同生物有機體一樣,通過自然演化逐漸形成循環系統、營養系統以及神經系統。而在人類社會中,也應該至少存在三個類似于生物有機體系統職能的系統,即:保持系統,主要是指社會生產部門;分配系統,主要是指運輸以及商業貿易;調節系統,主要是指信息傳播以及政府。這三個系統需要在社會發展中履行自己的職責,彼此溝通、協調,促進社會集體的持續性發展。從這個基礎來分析,在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新聞傳播工作需要探索自身可持續發展道路,尋求全人類的發展。但是,在不同的社會條件、文化背景以及歷史發展情況下,在分析問題時要理智,要以實事求是為原則和基礎,立足自身的實際情況,探索自力更生的道路,實現我國新聞文化的獨立傳播。由此可見,新聞文化的價值觀在新聞文化傳播自力更生方面有顯著表現。
在我國的新聞傳播工作中,應從我國國情出發,思考新聞傳播的功能以及作用,努力做好提升新聞傳播水平,進入實現新聞文化的有效傳播。對此,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工作:其一,對內要發揮新聞文化的向心力以及凝聚力,從傳統文化的角度開展新聞傳播工作,爭取實現“傳通”的新聞工作效果,促使我國人民萬眾一心,加快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其二,對外,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保證國家的正面形象,在綜合考慮國外文化特點的基礎上,有目的地傳播新聞信息,展示我國的真誠,并且我國要做到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保證溝通融洽、和諧。■
引用
[1] 王明利.時代變遷下的新聞文化發展[J].新聞文化建設,2020(1):34-36.
[2] 達娃邊多.論新聞文化的價值觀意義[J].傳媒論壇,2018,1(24):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