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理
(福建省上杭縣稔田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福建龍巖 364218)
閩西南黑兔是福建省地方優良兔種,主要分布在閩西南地區,如上杭、武平、長汀、漳平、德化、大田等縣市,是我國珍貴的地方兔品種。福建省消費兔肉以黃兔和黑兔肉為主,尤其在黑兔肉消費方面消費水平較高。因為兔肉以其高蛋白質高磷脂高消化率、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等特性,被視為“保健、益智、美容”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而且黑兔的肌肉更緊實,食用更有嚼頭,而且更香,還沒有多少腥膻味,即便是用清水來煮,也不擔心會有難以下咽的感覺,同時經專業檢測,其肉品蛋白質、氨基酸、黑色素的含量很高,是一般家兔的2 倍左右[1]。閩西南黑兔養殖業也是為農民增加收入來源脫貧致富、振興農村經濟的一項好工程,因此,閩西南地區大力發展種質創新及高效養殖技術有助于經濟發展,提高養殖戶收益。
閩西南黑兔中心產區位于福建省閩西龍巖市和閩南泉州市的山區地帶,主要分布于龍巖市的上杭、長汀、武平等縣區和閩南的德化縣,閩西南的漳平、新羅和永春、安溪等縣以及相鄰的三明、大田等市亦有零星分布。主產區之一上杭縣,地處武夷山脈南麓和博平嶺山脈之間。境內丘陵山地占79.9%,大致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群山綿延,丘陵起伏,汀江水系自北而南貫穿全縣,河流交錯,植被豐茂,為閩西南黑兔養殖提供了優良的環境[1]。
在福建西部,大多數客家人對黑兔非常喜愛,習慣將其稱為黑兔,他們有白斬或與酒搭配食用兔肉的習慣;在福建南部,大多養殖戶都鐘愛于養殖黑毛色家禽,當地認為黑毛兔是民間宴會上最好的菜肴,他們認為黑兔配中藥進行燉制具備治病的效用,這些消費習慣致使當地農民在自養繁殖的過程中,長期有意識地選擇和養殖黑兔,創造當地黑兔資源。經過多年對本地黑土資源的收集與提純,建立起閩西南類群基礎種群,2010 年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鑒定,定名為閩西南黑兔,農業部第1493 號公告將其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名錄》。
閩西南黑兔,原名福建黑兔,由于具體產地不同又被稱為上杭烏兔、德化黑兔等等,閩西南黑兔皮肉兼用,發展兔業對于適應農業產業結構改革和改變人們的飲食結構具有重要意義。閩西南黑兔毛短而緊密,具有很好的光澤,耳朵短而粗,微微向前傾斜,眼睛黑色有神,四肢強健,身體構造緊密而均勻。閩西南黑兔養殖是一項投資少、占地面積小、飼料來源廣、養殖周期短、節約糧食和牧草的產業,黑兔具有易飼養、產仔率高等特點,每窩平均8 只左右,有的甚至可達13 只之多[2]。
福建西南部的黑兔保護目前主要由當地企業以及養殖戶來完成,面臨嚴重的技術和資源短缺,迫切需要畜牧業行政技術部門的幫助與指導。因為缺少充分的保護資金,所以沒有建立起閩西南黑兔保護區和保種場,并且閩西南黑兔養殖點數量較少,保種措施與種質創新工作都缺少發展環境,導致純種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困難。
在福建西南部黑兔形成期間,農戶長期應用散養方式以及粗糙的飼養環境,一般兔舍都是用廢棄的農場或簡陋小屋,管理不合理,飼料主要由草、地瓜藤、蔬菜也等原料組成,同時也會喂少量甘薯、米糠、大米、大豆和其他植物產品,營養和食物需求簡單而廣泛。但近年來,隨著福建西南部黑兔養殖的發展,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方式開始邁入正軌,養殖條件與養殖質量不斷提高,全價顆粒飼料正逐漸普及和使用。由于缺乏對閩西南黑兔營養需求的必要研究和特用飼料的缺乏,閩西南黑兔的規模化生產受到限制[3]。近年來,閩西南黑兔養殖發展迅速,一方面,從分散的散養方式逐漸走向專業化農場規模化飼養;另一方面,福建西南部越來越多地使用非農業資金生產黑兔,并且有越來越多的專業化和大規模養殖方法涌現出來,然而,畜牧業管理技術落后于畜牧業的轉型[3]。一些剛剛從零星飼養轉為專業飼養的農場,由于飼養習慣已經形成,導致內部養殖方式相對混亂,例如,在疾病預防和控制方面,消毒沒有標準化,疫苗接種也沒有計劃,隨意喂養飼料,治療藥物被用作預防劑,因為養殖的差異性,閩西南黑土的經濟效益也存在明顯差異。研究和推廣閩西南黑兔飼養管理標準化技術,是閩西南黑兔產業發展的基礎與前提。
閩西南黑兔種質創新對于黑兔產業發展來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與意義。首先,改良的黑兔品種在黑兔市場中有著更大的競爭力,占到更多的市場份額,實現養殖黑兔提高經濟收益的目的。其次,改良的黑兔品種能夠提高黑兔自身抗病能力,減少發生疫病的概率,讓黑兔得到更好的生長與發育,從而提高最終的兔肉質量。最后,通過不斷地品種改良,原始品種存在的一些不適應性也得到了改善,有利于提高并改善當地原有品種的性能。閩西南黑兔種質創新能夠起到改良低產樣的作用,使兔群結構良種化的發展得到進一步的推進,滿足老百姓對黑兔肉制品以及經濟發展的需求。與此同時,加快推進黑兔品種改良進程,引入更多優質黑兔品種,對加快實現當地農牧民的致富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加大種質創新資金投入是發展閩西南黑兔種質創新的先決條件。同時,政府要積極采取措施,充分保護和開發這一優秀的地方種質資源,促進黑兔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閩西南黑兔資源的開發工作,盡快成立專業組織,開展保種工作,建立保護區,擴大品種改良基地,為閩西南黑兔種質創新建立良好環境。政府部門還要重視保種工作,建設一定規模的黑兔原種場,在保護閩西南黑兔品種特性的基礎上擇優選種,逐步建立起以種兔場為核心,并受繁育基地控制的群眾性選種繁育體系。
為了做好肉兔品種改良工作,可以加快建設肉兔優良品種繁育基地的進程,利用雜交原理與體系,利用人工授精技術進行肉兔品種的改良。因此,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完善相關設備設施,保護好當地優勢品種,利用高頻繁殖技術(在現代營養、飼養技術和繁殖技術基礎上形成的提高繁殖效率的繁殖控制技術)、同期發情、超數排卵等多種方式擴大種群,實現高效的繁殖。采用高頻繁殖技術可以打破母兔的季節性繁殖限制,一年四季發情配種,全年均衡生產幼兔,充分利用飼料資源,使每只母兔每年所提高的胴體重量達到最高值,以全面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便于工廠化管理。閩西南黑兔種質創新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有專業團隊進行指導與操作,還需要有相應的配套設備與器械。選用優良品種兔,在種質創新的同時還要保留閩西南黑兔的原種特征,做到遺傳資源保護。
一般的規模化兔場都采取封閉式或開放式兩種養殖方式,通風、照明和溫度由人工控制,溫度、濕度、氨氣濃度和照明等環境參數主要由濕簾負壓通風、排氣扇和燈光照明進行調整,為兔子的生長繁殖創造良好的環境,提高飼料利用率的方式減少飼料浪費,提高養殖效率。夏天氣候悶熱,兔舍應當注意通風,保持涼爽環境,避免陽光直射,若是兔籠內部溫度超過33℃,則需要將水倒在地面上降溫,根據養殖條件安裝通風設備,保持良好的兔舍通風條件,夏天蚊蟲較多,很容易滋生細菌,籠子和食具必須干凈,因此要規劃好時間定期進行清潔工作,確保夏季兔的衛生安全[4]。冬天氣溫低,日照短,綠色飼料資源不足,兔子消耗大量能量,應當提高飼料管理質量,保證飼料價格,與其他季節相比,營養增加三分之一,添加精制高能飼料,添加兔子需要的微量元素,每天添加少量蔬菜葉和胡蘿卜。為了保持兔舍溫度適宜,兔舍門窗必須關閉,防止冷風侵入。
全進全出飼養模式又被稱為“全進全出循環繁育模式”或“肉兔工廠化生產”。相同年齡組的兔子在一只兔子養殖場飼養,按照5 個同期進行劃分:發情、繁殖、產仔、斷奶和出欄。所有兔子同時斷奶開食,同時屠宰銷售。這種模式主要依賴“繁殖控制技術”和“人工授精技術”,有利于兔舍兔籠的全面消毒,大大降低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全價顆粒飼料是以多種原料按照需求比例混合均勻的飼料,采用全價顆粒飼料能夠滿足家兔實際養殖需求,能夠大幅度提高養殖效率。秋天是繁育兔種群的好時機,秋季早晚和中午有較大的溫差,成年兔子正處于換毛期,很容易引起感冒、肺炎以及腸炎,同時,這一時期也是球蟲病、疥癬、腹瀉等疾病的高發期。因此需要增加喂養管理,定期監測和檢查,提前做好疫苗接種,嚴格把控好衛生,多喂高蛋白飼料[5]。
兔場各種廢棄物應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在利用的原則,采用雨污分流、干濕分離以及沼氣池發酵處理方法,減少廢棄物排放。預防兔常見病最常用的措施之一是定期對養殖環境進行消毒。消毒措施要結合實際,可根據不同的用途,科學選擇消毒劑和消毒方法,可以使用聚維酮碘進行常規消毒,效果良好[5]。無論使用何種消毒劑,都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才能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每年春秋兩季,都是兔群最易受寄生蟲感染的時期。這兩個季節要特別做好全面防治寄生蟲病的措施。可以全方面做好清除寄生蟲的工作,從根本上阻斷寄生蟲的傳播,避免寄生蟲的一些潛在威脅。如果購買飼料應保證鮮草和其他飼料的質量,特別是鮮草飼料的清潔度,不能有寄生蟲混入。
閩西南黑兔作為福建地區的特色兔種,在當地飲食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特色,閩西南黑兔肉質以及營養價值都比較優良,研究其繁殖性能、耐高溫、潮濕環境和一般飼養管理條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潛力。在育種方面,閩西南地區應加快建設肉兔優良品種繁育基地,經過人工授精等方式改良品種,同時也要保護當地優勢品種。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養殖環境與繁育情況,并做好防疫措施,保障閩西南黑兔的高效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