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安權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云南普洱 654800)
隨著我國畜牧業不斷發展,生豬養殖業已成為畜牧產業中的支柱性產業。近年來,生豬養殖數量逐年上升,生豬疾病的發生與傳播成為阻礙養豬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生豬急性豬肺疫在各個省區均有報道。豬肺疫又叫豬巴氏桿菌病,是由革蘭氏陰性菌屬的巴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發病豬以急性敗血癥、咽喉部腫脹、高度呼吸困難,死亡率高為典型臨床特征?,F代化的規模養豬場,生豬飼養密度集中,跨省市調運頻繁,更容易受到病原菌的侵害。因此,熟悉豬肺疫疾病的發病特點、流行規律、臨床癥狀并掌握科學的防治對策對于養殖場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巴氏桿菌為兩端鈍圓的短桿狀細菌,大小為0.25~0.4μm×0.5~2.5μm,顯微鏡下的病原多為單個存在,偶見成雙排列,本菌無鞭毛,不形成芽孢,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屬于革蘭染色陰性菌。在對巴氏桿菌進行培養時,對營養有著嚴格的要求。本菌適生長溫度為37℃,pH 為7.2~7.4。在血瓊脂平板上培養24h,長成水滴樣小菌落。無溶血現象。在血清肉湯中培養,表面形成菌環。菌落為黏液型,較大。本菌對豬等各類畜禽雖有一定的致病性,但抵抗力不強,在無菌蒸餾水和生理鹽水中很快死亡,在陽光中暴曬10min,或在56℃環境中加熱15min,即可將其殺死。在干燥的空氣中2~3d 可死亡,3%福爾馬林、10%石灰乳或0.5%~1%氫氧化鈉等常用消毒劑經5min 即可將其殺死[1]。
生豬的上呼吸道中常有巴氏桿菌存在,但疾病的發生與環境條件及生豬免疫力情況緊密相關。帶菌豬,患病豬的排泄物、分泌物是本病重要的傳染源,對健康豬群構成潛在的威脅。病原會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入侵健康豬體內,也可通過吸血昆蟲和損傷的皮膚、黏膜使豬發生感染。在規模化養殖中,患病豬的排泄物、分泌物不斷排出有毒力的病菌,對圈舍內的飼料、飲水、用具造成污染;當病豬發生咳嗽、噴嚏時,通過飛沫排出病菌對健康豬造成一定的感染;跳蚤、吸血昆蟲等節肢動物以及當豬的皮膚、黏膜受損后也可發生感染。豬肺疫的發生與傳播一般無明顯季節性,但以悶熱、潮濕或氣候劇變時期較為多發。誘發本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飼養環境污穢,不干凈,不整潔,圈舍臟亂差問題嚴重;二是生豬的免疫力低下,體溫失調;三是氣候驟變,圈舍內或溫度、濕度過高,或氣溫較低時;四是圈舍內通風不良,糞便處理不及時,也沒有對圈舍內外進行定期消毒;四是豬群飼養密度過大,潮濕擁擠;五是沒有做好生豬免疫接種和驅蟲工作;六是長時間的跨省、市運輸,產生應激反應,綜上這些均可導致生豬抗病力低下,給病原菌入侵機體的可乘之機,經淋巴液而進入血流中,發生內源性傳染。此外,某些疾病的存在造成機體抵抗力降低,也可易繼發本病。本病一般為散發性,時可呈地方流行性。
流行性豬肺疫的患病豬臨床主要癥狀為咽喉出現紅、腫、痛,病豬呼吸困難,呈犬坐式呼吸。本病多突然發生,出現癥狀后迅速死亡?;疾∝i體溫上升至41℃以上,心跳加快,食欲飲欲廢絕,可視黏膜發紺,舌頭外露,鼻口流出清液和泡沫樣黏液,此時病豬的精神萎靡,心跳加速,食欲廢絕,步態不穩,呆立或蹲伏。呼吸困難加重后,并且急劇惡化病豬體表的耳根、頸部、腹部等處出現紅斑,口吐白沫,病死率可達100%[2]。
散發型豬肺疫的患病豬一年四季均可發病,病程1~2 周才發生病豬死亡,有部分病豬可以自行痊愈。因巴氏桿菌感染的途徑不同,病程也表現不同,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也有非常大的差異?;疾∝i發生敗血癥和急性胸膜肺炎的癥狀,這類型病豬往往出現有短而干的咳嗽,觸診胸部有疼痛,聽診胸部有摩擦音,患病豬流淚,流鼻涕,發病起初便秘,后期腹瀉,消瘦無力,臥地不起,往往在2~6d 內死亡。慢性豬肺疫主要表現為慢性肺炎和慢性胃炎,進而出現持續咳嗽,呼吸困難。病豬逐漸消瘦,有時發生關節腫脹,病程可達15d 左右,最后持續性腹瀉,患病豬大多是因衰竭而死[3]。
最急性型的患病豬主要病理性變化為全身黏膜、漿膜和皮下組織有大量出血點,指壓褪色。病死豬的咽喉部及其周圍組織以出血性、漿液性浸潤較為嚴重。切開皮膚時,有大量膠凍樣淡黃色水腫液。患病豬全身淋巴結腫大,切面呈漿液性出血性炎癥。心內外膜有出血斑點和出血斑。肺充血并伴有水腫。胃腸黏膜有出血性炎癥。脾出血,但不腫大。
急性型的患病豬主要病理性變化為胸膜性肺炎,全身黏膜、漿膜和淋巴結呈出血性病變,肺水腫、有出血斑點,肺小葉間有漿液浸潤,肺的病灶部位切面呈大理石樣,偶見胸膜與肺粘連?;疾∝i的支氣管、氣管內有多量泡沫樣黏液,支氣管淋巴結腫大,切面發紅、多汁。胃腸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癥。
慢性型患病豬主要病理性變化為肺、肝變區有黃色或灰色壞死灶,內含干酪樣物質,外有結締組織包囊。胸膜增厚、粗糙,肺表面有纖維絮狀物與病肺粘連。肺門淋巴結腫脹和出血較為嚴重,并發生壞死。
對于病死豬進行剖檢,檢查氣管、支氣管、肺脹、肝臟、胃腸等氣管、脾臟有無出現腫大、出血、和壞死灶等肉眼可見的病變。再結合臨床癥狀、流行病學、詢問病史等,可進行初步確診。但要注意本病與豬流感、豬氣喘病、豬胸膜肺炎、豬丹毒等病的鑒別。
用鑷子夾持病死豬有肉眼可見明顯的器官病灶處,然后用滅菌后的手術剪剪取一小塊組織放入平皿內,從平皿夾出后將病料新鮮切面在載玻片上涂抹成一薄片,將抹片讓其自然干燥,用酒精燈火焰在抹片背面來回通過幾次以加熱固定。將固定好的抹片經革蘭氏染色法或美蘭染色后,待抹片自然干燥后,鏡檢觀察[4]。
無菌環境下采集病死豬氣管、肺部等呼吸道病料,劃線接種于鮮血瓊脂培養基內,在恒溫箱37℃需氧條件下培養24h 后觀察結果。
巴氏桿菌雖對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土霉素等抗菌藥物敏感,但由于養殖場在使用抗生素治療疾病時存在不科學、不規范的問題,導致巴氏桿菌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對文獻報道中的敏感藥物的敏感性降低。為了提高治愈效果,縮短治愈時間,應該在細菌培養的基礎上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片抑菌環直徑的大小選取高敏藥物開展治療,才會具有更好的治愈效果。
有試驗條件的養殖場可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取高敏藥物按照說明劑量、給藥方法對患病動物進行科學給藥,給藥次數和間隔時間也要遵循說明書和病豬給藥后的臨床表現綜合考慮??股刂委熓谴蠖鄶叼B豬場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一是選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劑量為每千克體重注射10~15mg,肌肉注射,每天2 次,連用3d,同時要在飼料中加入一定劑量的氟苯尼考進行混飼投喂,連用7d;二是肌內注射恩諾沙星注射液,使用劑量為每千克體重0.025mL,同時配合頭孢噻呋鈉一起進行肌肉注射,劑量為2mg,每天2 次,連續注射2~3d?;疾∝i病情嚴重,在方法一、二的基礎上可選用頭孢噻呋鈉每天注射2 次,劑量按說明書給藥。方法三是選用20%替米考星以500mg 劑量加入每千克飼料中,同時在每升飲水中加入0.25~0.5g 的鹽酸多西環素可溶性粉,連續配合用藥3~5d,間隔2~3d 后再給藥一療程。
中獸醫認為,肺主要生理動能為主氣,同呼吸,主宣發和肅降。肺的功能失常往往會影響氣體的出入升降,患病動物表現出咳嗽、氣喘、氣短等臨床特征。臨床表明,肺病多燥熱,肺司呼吸,外合皮毛,與外界大氣直接相通,外感病邪或疫毒之氣,不論寒熱,常先犯肺;又“肺朝百脈”以貫通它臟,它臟有病也常累及肺臟,故肺易病而稱“嬌臟”,尤其不耐火熱燥刑。肺之病不論外感內傷,則多屬燥熱過盛;或則多為陰津耗傷。在治療肺病時,多宜采用輕清的方藥。肺位于上焦,外合皮毛,故治宜散輕揚以直達病所。肺病多燥熱、故治宜清肅滋潤以解其燥熱。
方法一:選用葦莖150g、冬瓜仁120g、薏苡仁150g、桃仁40g、蒲公英30g、金銀花30g、連翹30g、牛蒡子20g、貝母20g、桔梗20g、干草30g,將上述藥物進行水煎劑制備,每次100~150mL,每日1 次,連用3d。
方法二:板藍根90g、葶藶子50g、干草30g、浙貝母30g、桔梗30g、知母20g、瓜蔞20g、桑白皮30g、蘇子20g、杏仁30g、紫苑20g、沙參20g、麥冬20g,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用50g 進行溫水沖服,每日2 次,連用3~5d。
方法三:麻黃30g、杏仁30g、炙甘草20g、石膏150g,黃芪30g、梔子30g、金銀花20g、貝母20g、桔梗20g,將上述藥物進行水煎劑制備,每次100~150mL,每日1 次,連用3d。
臨床試驗研究表明,選用中西醫藥聯合給藥治療豬肺疫可以明顯縮短療程,提高治愈效果,比單獨使用西藥或中藥效果明顯增強。
臟亂差的養殖環境是誘發豬肺疫的誘因之一,養殖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豬群健康情況。對豬舍、養殖場內要定期消毒,定期輪換使用消毒藥物,掌握適宜的消毒劑量。圈舍內的糞便要及時清理,且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可隨意堆積和丟棄。要保證圈舍內有生豬生存適宜的溫度、光照、通風和濕度,冬季要注意小豬的保暖,夏季要注意大豬的防暑降溫,只有做好各項工作,才能保證生豬有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減少疾病的發生與傳播。
養殖從業者一定要樹立“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科學養殖理念,不要只看重效益。飼養人員、技術人員每天在圈舍工作時,要隨時觀察生豬的精神狀態、食欲飲欲、體況體型等是否正常,若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上報和勤觀察。
規?;B殖場一定要堅持“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非必要不從外場、外省市地區購進生豬,必要購進時,首先要將引進的生豬進行隔離飼養,2 個月后確保沒有寄生蟲病、傳染病時方可進行混群飼養。
養殖場戶要定期開展生豬疾病監測工作,根據某地區或某養殖場以往生豬疾病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臨床癥狀等對本場區內生豬的健康體況有一個科學的把握。定期做好豬群的疫苗接種,疫苗要保證來源可靠,運輸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執行,在給藥注射時要按照精確的劑量、科學的注射方式進行免疫,結合本廠區疾病的發生情況制定免疫程序。對于免疫接種后的豬群要定期進行免疫抗體效價監測,對于抗體效價較低的生豬抓緊進行二次免疫,確保整群的免疫情況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定期對不同日齡的生豬進行驅蟲,輪換使用驅蟲藥物,避免耐藥性的發生。當生豬發生疾病時,首先要做好隔離措施,劃定假定健康群和疑似感染群,對這兩個群體的生豬緊急接種疫苗或血清。對于發病的豬要耐心照顧,精心給藥,不可濫用抗生素,合理把握給藥種類、劑量和方式,治愈后要嚴格遵循休藥期后才可屠宰。
在生豬飼養過程中,要保證飼喂生豬的飼料營養的全價性,尤其是礦物質、維生素飼料的供給,具有量少作用大的功效,在保證飼料營養全價的基礎上可以在飼料中加入適當的酶制劑、酸制劑等微生態制劑和中草藥制劑以調節生豬機體的免疫力,減少感染疾病的機會。要保證飼喂豬飼料來源的可靠性,不可對生豬飼喂劣質、發霉、冰凍的飼料,保證生豬可以每日喝到干凈清潔的水。
豬肺疫是生豬養殖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這種疾病不僅損害了生豬的機體健康還可對養殖場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從業者只有樹立“養防結合,防重于治”的科學養殖理念,認真做好飼養、飼喂、免疫接種、預防、治療等各個環節,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本病的發生,進而促進生豬養殖業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