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芬
(重慶市榮昌區觀勝鎮農業服務中心,重慶 402473)
隨著現代科技發展,研究表明中草藥在生豬疾病防治與保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功效,特別是在生豬疾病防治中運用中草藥時產生的毒副作用較少,藥物殘留量也相對較少,此外,還能提高生豬的整體生產率,保護養殖場周邊的生態環境,具備綠色、環保的優勢,從而保證生豬養殖業的食品安全及生態安全。本文通過介紹中草藥特征、藥效,并且闡述中草藥在生豬咳嗽并發癥、仔豬黃白痢、高熱病、仔豬下痢、大腸桿菌、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中的用法與用量以及實際成效,以期對養殖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一些借鑒。
與西藥相比,中草藥具備綠色、健康的優勢,不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中草藥加工工序與設備相對簡單,成本相對較低,且能保證疾病治療的綜合效果。生豬養殖產業是重慶地區畜牧養殖業的重要支柱型產業。目前全市畜牧業以養殖生豬為主,2018 年全市出欄生豬1758.22 萬頭,存欄1167.19 萬頭,豬肉產量132.16 萬t,生豬養殖在全市畜牧業產值中的比例達到47%。從養殖規模看,目前全市常年存欄200 頭以上生豬養殖場數超過12000 家,養殖存欄豬當量超過850 萬頭,其中生豬養殖場超過700 家,占統計養殖場總數的64%,因此,必須增強生豬疾病防控工作,保證地區內生豬養殖業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中草藥具備抗菌作用,生豬疾病防治中運用中草藥可以充分提高生豬疾病防治的綜合效果。中草藥能最大程度地殺滅生豬體內的致病菌,并且可以抑制體內細菌繁殖,增強生豬機體免疫能力,從而降低生豬疾病發生率。運用中草藥前,需要做好相關數據的試驗分析,確保生豬健康生長。
中草藥具備抗病毒作用,有研究表明生豬服用中草藥后,體內的部分病毒含量減少甚至消失。但由于中草藥種類比較多,使用中草藥防治生豬病毒病時需充分掌握中草藥的功能與特點,合理搭配中草藥,實現中草藥作用互補,破壞病毒繁殖,保證生豬健康生長,從根本上解決生豬疾病問題。
在中草藥藥方配伍中,需要挑選清肺止咳散,即1g 的冰片、10g 的青黛、100g 的大青葉、茶葉及川貝母,150g 的葶藶子和黃芩,200g 的白果仁、清半夏、苦杏仁及松花粉。其中,冰片需研磨成細末,其他中草藥需要研磨成細粉,把冰片和青黛均勻混合,這款方劑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清肺、宣泄辛涼的功效[1]。
根據病情可搭配仙翁止痢針進行治療,使用馬齒莧30g、白頭翁20g、黃柏20g、五倍子15g、米殼15g、甘草10g 拌料飼喂。或者選擇微生態制劑來抑制大腸桿菌的繁殖,實現腸道內微生物群的平衡,為益生菌群的繁殖提供條件,提高仔豬抗病力。利用中草藥治療毒副作用相對較小,不易出現耐藥性。
基于中醫治療理論,仔豬黃白痢疾病主要是因為飼料存在質量問題等,進入豬體導致其脾胃受困,出現濕熱內盛和寒邪內侵等情況,同時氣溫驟變也會引起仔豬黃白痢。針對仔豬黃白痢治療過程,需以傾斜開竅、清熱解毒為主。可用母子康中藥劑來治療,選擇地榆、蒲公英、白頭翁、黃檗、陳皮、蒼術等中草藥各50g,連續用藥20~35d,可以與飼料混合飼養,保證治療效果。治療母豬需要在生產前的1~2d 進行拌料治療,以此來提高母源抗體水平與仔豬的抗病能力。
生豬高熱病的病程較長,普遍在10~20d。生豬高熱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體溫升高,并且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胸膜肺炎并發癥,如果采取抗生素治療,治標不治本。利用中草藥治療生豬高熱病時,需考慮到高熱病是因為外感風邪與時行疫毒所導致,病理演變主要呈現風熱癥與風寒癥。利用中藥方劑進行高熱病的治療,需要以散結解毒與清熱疏風為主,可以搭配銀翹散來輔助治療。
使用板藍根100g、大青葉100g、蒲公英100g、連翹50g、金銀花50g、柴胡50g、蘇葉40g、梔子40g、白術60g,研磨攪拌2%,進行10d 連續投喂,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仔豬下痢發病率在10%~30%,而病死率為20%左右。仔豬下痢的臨床癥狀主要是糞便稀,呈現水樣或漿糊狀,病豬普遍體溫正常,其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根據中藥理論分析可知,仔豬下痢主要是因為外邪內傷及脾胃受寒導致的,是泄瀉類疾病,主要危害仔豬脾胃。因脾主運化精微,脾胃主腐熟食物,倘若脾胃不佳或受病,會導致仔豬微精不布、水谷不化及合污而下等問題,最終造成仔豬泄瀉病。
可用中草藥方劑中6g 膽草、12g 蒲公英、9g 竹葉、6g 的荊芥、9g 黃芩、6g 甘草、9g 桔梗、12g 銀花、9g 炙桑皮、3g 薄荷、9g 菊花、12g 連翹、12g 蘆根、6g 木通、12g 桑葉。全部中藥材混合后添加適量清水煎服,上述中藥方劑還能在支氣管炎與肺炎等各類感染性疾病治療中發揮積極的作用。中醫治療仔豬下痢需要以益氣健脾與散寒疏風為主,利用適量藿香正氣散來治療,搭配6g 蒼術、5g 陳皮、6g 白芷、大棗適量、生姜3 片、6g 川芎、6g 半夏、5g 白茯苓、9g 藿香、3g 甘草、6g 紫蘇葉、5g 白術、5g 厚樸。加入適量清水煎服,需趁熱空腹飼喂。如果患病仔豬還出現感冒風寒等癥狀,需添加羌活、防風及荊芥等中藥材。如果病豬存在胸腹鼓脹與積食等癥狀,需添加適量的桔梗及枳殼中藥材。患病仔豬宿食不消,則需在方劑中加入香附、山楂及草果等中藥材,用量要根據病情來決定。患病仔豬表里發寒問題需同時服用桂枝。而表里發熱的病豬需搭配干葛、柴胡。如果病豬出現嘔吐問題,則需要服用適量的姜汁來輔助治療。
生豬大腸桿菌病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所引起的生豬疾病。由治療試驗結果可知,多種單味中草藥對豬大腸桿菌具備良好的抑制作用。
可選擇茜草、苦參、穿心蓮、白頭翁、蒲公英、黃柏、地榆、黃芪、白術、訶子肉,水煎,分兩次早晚灌服,每天灌服1 次。也可用茜草200g,苦參150g,穿心蓮100g,白頭翁70g,蒲公英、黃柏、地榆、黃芪各60g、白術50g、訶子肉40g,水煎之后濃縮到含生藥1g/mL,每千克體重病豬用藥1mL,每日用藥2 次,連續用藥3d。或用白龍散中草藥,根據比例將藥材粉碎之后混入飼料當中,母豬產仔前的10d開始投藥,連續用藥3d,隨后間隔7d 時間,再次用藥3d。針對大腸桿菌感染的20 日齡斷奶仔豬,需根據病情采取針對性的治療,利用高中劑量的腸炎康方劑治療,選擇大黃、黃連各60g,商陸50g,黃芩40g,甘草30g,需要連續用藥3d,不僅能保證疾病治療效果,還能避免藥物的副作用。
中草藥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抑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利用中草藥能起到病毒阻斷、抑制及直接殺滅的效果,如蒲公英、大青葉、大黃粉、千里光、黃芩、黃芪各、梔子、連翹、青蒿、生石膏等:每噸飼料可以加入3kg 銀翹散,如果病情嚴重需適當增加劑量。生豬感染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后,會出現細菌感染問題,需要中草藥結合抗生素進行治療。仔豬每日用藥量控制在20~50mL,每日用藥3 次,成年豬的用量控制在100mL,每日給藥4~5 次。治療育肥豬感染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可以利用大黃粉30g,大青葉30g,蒲公英30g,青蒿20g,連翹20g,梔子20g,千里光30g,生石膏50g,黃芩30g,加水10kg,浸泡30min,煎沸10min,自然放涼。成年豬每日用量100mL,每天3~6 次。并且需要做好抗體監測工作,保證生豬抗體穩定性。根據生豬的臨床癥狀與病情發展情況,選擇楊樹花、大青葉、荊芥、茵陳、魚腥草、蒼術、厚樸及柴胡等中草藥來預防,中草藥煎汁后飼喂仔豬,起到疾病預防效果。還可采用野菊花、海金沙、魚腥草、鴨拓草、蒲公英、蘆根、鳳尾草、板藍根、牛筋草各25g,甘草5g,金銀花15g,黃芪20g,再加上10kg 水燉成藥湯。
生豬養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因素的疊加導致現代生豬疾病呈高發態勢,為提高生豬養殖的效益,必須正確認識中草藥在生豬疾病治療中的積極作用,根據生豬疾病類型與病情發展等因素,選擇最佳的中草藥治療方案,控制并發癥,保證疾病治療效果,增強生豬疾病抵抗能力,促進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