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郭燕
(江蘇省泰興市濱江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泰興 225400)
炭疽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1],通常也稱之為“炭疽熱”“炭疽病”,主要發生在牛、馬、羊、駱駝及鹿等草食動物。世界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必須報告的動物疫病,我國將其列為二類動物疫病,我國北方牧區和南方丘陵地區均存在炭疽自然疫源地。人可以通過接觸炭疽患病動物及其制品而被感染,該病不僅對養殖業產生影響,而且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為此,筆者根據在基層防控的一些經驗做法,總結防控家畜炭疽需做到的十個強化,以期為基層防控該病提供參考。
隨著畜禽頻繁調運,以及人員交往的密切,該病的傳播范圍在擴大,甚至出現人感染死亡的病例。為此,各級地方政府、各農業農村、衛健委等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做好家畜炭疽防控工作的重要意義,強化防控責任落實,嚴密各項防控措施,堅決防止疫情發生和蔓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堅持科學防控,群防群控,精準施策,高效統一,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防控領導班子和應急隊伍,建立自上而下的防控責任體系,做到條塊結合,分工明確。制定好防控家畜炭疽的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進一步壓實家畜炭疽防控工作各級地方政府的屬地責任,加強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運輸、公安、衛健等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強化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明確必須履行好各自職責和應有義務。制定目標管理考核細則,加強年度績效管理考核,確保組織領導到位,宣傳發動到位,措施落實到位,監督指導到位,經費保障到位,全力保障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和途徑,如報紙、電視、科普宣傳長廊、宣傳橫幅、展板、微信群、QQ 群等,或以各種會議、培訓班等載體開展科普宣傳和業務知識培訓,使大家充分認識到炭疽病是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過程中傳染性較大的一種疫病,如果防治不及時,會影響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場的穩定發展。在養殖過程中,做好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炭疽桿菌屬于芽孢桿菌,感染牛羊等動物后,患病牛羊自身攜帶大量菌體,不論是體內還是分泌物都含有芽孢桿菌。病牛羊等動物死亡后,其尸體攜帶的芽孢桿菌可以污染水源、土壤、農作物等,長時間作為感染源危害極大,如果健康的牛羊等動物食用了被病菌污染的飼草,或是被沾染病菌的昆蟲叮咬均可發病。
炭疽的主要傳染源是患病牛、羊、馬等草食動物,其次是豬和狗等。其皮毛、肉、骨粉等均可攜帶細菌造成傳播,人類通過接觸病畜的毛、皮和食肉而感染,嚴重者易造成死亡,必須將動物和人感染發病的癥狀、危害程度向廣大群眾做好宣傳。使大家充分認識炭疽的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動物,認識流行特點和臨床癥狀,引導大家發現牛羊草食等動物突然死亡,做到不接觸、不宰殺、不食用、不買賣,并及時向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報告,增強全民參與家畜炭疽防控的自我防范意識和應對措施。
①排查隊伍相對穩定,組建排查小分隊,拉網式開展排查,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隱患。基層動物防疫員、官方獸醫、村農產品質量監管員、網格員以及養殖、經營、屠宰等相關從業人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動物疫病防控“網格化”管理機制,組織力量開展排查。②全面開展排查,對轄區內所有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場(戶),交易集散地、屠宰場等重點場所迅速開展排查,重點排查有無突然倒斃、尸僵不全、臨床癥狀異常等情況。③登記造冊,做到邊排查便登記,不漏一場一戶一畜。④科學處置,對排查過程中發現的可疑情況要堅決查細查實,按規定立即診斷、及時處置、迅速上報。⑤排查要做到常態化,要做到認真細致、全面及時、準確無誤,這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①控制傳染源。對患病死亡牛羊等草食動物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剩余的飼料、垃圾、動物尸體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2]。②切斷傳播途徑。加強對牛羊等草食動物養殖場水源、車輛、飼料、人員的管理,水源盡可能使用自來水,不要用淺井水、污水;進出車輛嚴格消毒,實行備案登記,盡量不進入生產區;飼料集中存放,投喂的飼料做到不霉變、不污染;飼養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工作時間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下班后及時處理口罩,工作服、鞋等物品,嚴格與生活區、辦公區分開,人員相對獨立,分區負責,不隨意串崗。杜絕不法人員私屠亂宰病死動物,隨意拋棄病死動物尸體和屠宰廢棄物,私自長途販運活畜,加強疫源地的管控,在干旱或多雨季節、草原等地不過度放牧或不放牧,防止動物啃食草根泥土,采食炭疽桿菌或炭疽芽孢,造成疫病的傳播、擴散。③強化免疫接種,非自然疫源地一般不推薦免疫接種,發生炭疽疫情時,對疫區、威脅區、易感家畜進行免疫,在免疫過程中,對懷孕動物或2~3 周內要屠宰的動物禁止免疫。奶牛接種后2~3 周內所產生鮮乳應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動物進行免疫接種時,防疫人員必須嚴格穿戴醫用防護服、口罩、乳膠手套、工作帽、防護鞋。如果由于意外原因誤將疫苗注入人體,應盡量將接種物從注射部位擠出,然后以肥皂水徹底洗凈注入部位,如感染則需及時進行治療,免疫時嚴格按照炭疽疫苗產品使用說明書操作,免疫接種后,一般20d 左右進行抗體檢測,及時掌握免疫效果。
各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進一步規范動物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工作,嚴格落實調運牲畜落地報告和隔離觀察制度。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嚴把入場關,索證驗物,在檢疫巡查過程中,做到檢疫申報率、現場監管率、電子出證率、出證合格率均達100%。發現牛、羊、豬等牲畜突然死亡或臨床皮膚有病灶、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等現象,要將病死或發病動物全部隔離,限制其移動,加強全程監管,迅速采樣送檢確診,嚴把檢疫關,杜絕隔山開證和開人情證,否則失職必究。
強化牛羊等牲畜調運監管,嚴禁從高風險地區向低風險地區調運牛羊等牲畜,嚴禁加工、轉運病死牛羊及其產品,各地農業綜合執法機構、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公安、市場監督、交通運輸、衛健等部門需成立執法隊伍,設立舉報電話,強化對牛羊等牲畜的非法調運監管,強化牛羊等牲畜私屠亂宰的管理,嚴厲打擊逃避檢疫、私屠亂宰、買賣病死動物等違法行為,從源頭做好防控,突出重點,攻堅克難,堅決做到不屠宰、不食用、不出售、不轉運病死牛羊動物及其產品,一旦發現,從重、從快、從嚴查處,絕不手軟,通過強有力的高壓震懾作用,有效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嚴防病死病害牛羊等動物及其產品進入市場,流向餐桌,危害消費者。
強化應急值守和領導帶班制度,鞏固和提升現有的防控領導機構和應急隊伍,開展好應急演練和技能培訓,進一步做好各項應急物資準備工作,加強消毒藥、防護服、醫用口罩、防護鞋、帽等應急物資的儲備,一旦出現突發疫情,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堅決果斷處置疫情,嚴格按照“早、快、嚴、小”的原則,確保不發生蔓延擴散。嚴格按照《炭疽防治技術規范》要求,對發病動物進行不放血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對圈舍環境進行嚴格徹底消毒,同時做好人員生物安全防護。要加強與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的協作,及時通報防控信息,密切配合,強化聯防聯控,形成防控合力。
發現疑似患病動物及其動物尸體應立即上報當地畜牧獸醫部門,對染疫活畜應立即以不流血的方式處死,與死畜一起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嚴禁解剖。處置人員應戴防護口罩和雙層乳膠手套,穿防護服和膠靴,嚴格做好全身防護。發病動物尸體及污染的糞便、墊料和飼料等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環境和房屋、廄舍可用過氧乙酸或含氯類消毒劑等噴霧或熏蒸。土壤和污水可用漂白粉處理,動物皮張等可用環氧乙烷熏蒸。使用后的防護用具和器具應嚴格消毒處理,開展環境監測和風險評估,確保處置有力,不留隱患。
發現疫情,及時上報,不延誤疫情,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動物疫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他人報告動物疫情,報告疫情做到不瞞報、不謊報、不遲報、不漏報炭疽動物疫情,出現以上情況,將按照情節輕重追查相關人員的責任。報告疫情要簡潔明了,如發病地點、牲畜種類、發病數量、死亡數量、場址、業主姓名、引種情況、目前采取的措施、聯系方式等,以便第一時間落實動物防疫監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安排人員會診,采集病料確診,及時采取一系列預防控制措施,疫情報告信息及時暢通,快速應對,發生人感染,迅速到正規醫院進行救治,科學處置。
開展“滅蚊、滅蠅、滅鼠”和集中“大清洗、大消毒”工作,需在牛、羊等草食動物飼養、屠宰、無害化處理和多個環節嚴格監督,并抓好細節,不留空當和死角[3]。要綜合運用物理消毒、化學消毒等方式、方法進行消毒。“大清洗”是開展“三滅四消”的前提,即物理性消毒,對動物圈舍、料槽、堆糞場、雨污口、內外部道路,使用的設施設備等都進行徹底的清理洗刷,清理雜物、污物、污水,特別是衛生死角要認真清理,確保無糞渣、料塊和可見污染物,“滅蚊、滅蠅、滅鼠”和大消毒工作同步進行,消毒周期要堅持每周消毒不少于2~3 次;主要時間節點要進行突擊消毒,每當換季輪換時要進行消毒,每當遇節假日、人員流動、牛羊等動物調運、市場需求量大時要開展消毒;做好應急消毒,當遇極端天氣及自然災害,或可能引發家畜炭疽時,開展突擊消毒,提升消毒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消毒藥選用能殺滅炭疽桿菌芽孢的消毒藥,圈舍可噴灑20%漂白粉,死畜污染的場地可用燒堿或生石灰覆蓋,及時做好消毒記錄和評估,做好消毒過程的跟蹤督查,做好消毒后殘留藥物的收集處理,嚴防人畜誤食。
強化工作常態,積極做好日常預防和監管,做到各級政府加強推動、職能部門及時聯動、行政村配合協同、業主自覺主動地聯防聯控責任體系。及時關注網絡輿情,回應群眾關切,聯合宣傳、公安、電信等部門做好輿情管控,排除流言擴散,有力、有序、有效做好動物疫病輿情工作,依法依規開展,做到防控與輿情同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