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老兵“王和滿”的故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本刊記者 何娟
2022年7月31日,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一場特殊的老兵見面會在這里舉行。兩位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參加志愿軍的老兵69年后首次見面,追憶軍旅生涯,續寫紅色故事。兩位老兵都叫王和滿。1953年2月,他們從安慶市懷寧縣出發,加入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兵8502部隊,一路向北,抗美援朝,保衛年輕的共和國。
“美國佬把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我們中國現在很危險……”1953年2月,懷寧王和滿正在倉庫執勤,聽到村里大喇叭喊話,號召年輕人積極參軍,抗美援朝。“美國佬欺負到家門口來了,我聽了就火冒三丈!”保家衛國,義無反顧,他當天就報名參加了志愿軍。
當時,懷寧王和滿年僅20歲,上有年逾六旬的老母親,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女兒。結婚剛滿一年的他,與19歲的妻子還在蜜月期。新中國成立以后,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鴨綠江彼岸的戰火,點燃了抗戰時期的凄苦記憶。1938年,日軍攻占安慶,王和滿所在的村莊滿目瘡痍,“鬼子燒了我們家房子,父親吐血去世,我們怎么能容忍外敵再次來犯?”他安撫母親和妻子,彈了彈女兒的小臉蛋,對10個月大的女兒說:“爸爸如果回不來了,你就跟你母親好好過,快快長大,照顧奶奶和媽媽。”
與此同時,100多公里之外的太湖王和滿也收到了征兵的消息,父母早亡,無牽無掛,他第一個報名參軍。在太湖縣這片革命熱土,王和滿自小就受到紅色文化、英雄人物的精神感召,19歲加入民兵隊伍,21歲擔任團支書。1953年正月初七,王和滿和6位同鄉背著一袋饅頭,從太湖縣百里鎮步行至懷寧縣月山鎮,正式加入鐵道兵8502部隊第二團,“今天網上電子地圖說,從太湖縣城徒步到月山鎮,要走17個小時,我們當天七八個小時就走到了”。
在安徽農村,“不出正月都是年”。兩位王和滿,過年沒幾天,就穿上軍裝,奔赴戰場。他們清楚記得,送行那天,戴紅花、放鞭炮,十里八鄉的群眾都來了,比過年還熱鬧。當時,懷寧王和滿作為新兵代表上臺發言,“我們上前線去了,家里的老人、老婆和孩子,希望你們在家互相照應,這就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1953年,江淮大地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兩位王和滿行軍北上重返寒冬,分配在鐵道兵8502部隊二團二營二連和六團二營五連,分赴遼西和遼東。進入朝鮮之前,他們在東北接受了為期一個多月的軍事訓練,除了學習軍事技術,還要了解朝鮮的民風民俗。當時,新兵寫下決心書,“誰都沒有想過活著回來”!兩位王和滿一致說道,他們素未謀面,卻早已同頻共振。
東北的記憶,除了寒冷,就是黑暗。一邊防著美軍,一邊防著特務。所有活動都在夜幕的掩護下悄然推進,即便在白天,志愿軍新兵也時常隱蔽在黑暗的車廂里。一人一條濕毛巾,誰要咳嗽就趕緊捂住,吃喝拉撒都在車廂里解決,“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當兵,就經過短暫的封閉式培訓,但是我們很有紀律,特別守規矩”,懷寧王和滿回憶道。
1953年4月初,兩位王和滿先后抵達朝鮮新義州,再從新義州徒步至清川江。此時,渡江的大橋已被美軍炸毀,懷寧王和滿隨部隊剛到江邊就卸下包裹,摸黑蹚水、協助修橋、連夜過河,“兩條腿走路,走了兩天三夜,有人累得睜不開眼,但是腿也不敢停”。到達介川,順利會師,當老兵拿出他們節省下來的干糧,很多新兵都顧不上吃,直接倒頭就睡。往后的日子里,他們晝伏夜出,白天躲在陰冷的山洞中,晚上摸黑進行偵察和訓練。熬過無數個饑寒交迫的日夜,王和滿才知道會師當晚,老兵們為他們準備的第一頓晚餐有多珍貴。“我們有好的吃的、穿的都往前線送,后方能省一點是一點,能忍一天是一天。我知道那些在前線沖鋒陷陣打鬼子的戰友們,也經常吃不飽、穿不暖……”說到這里,他哽咽著沉默了一會兒,老兵落下英雄淚。
在朝鮮正式入編第二天,懷寧王和滿就開始直面生與死的考驗。他與戰友外出執勤,遇到敵機轟炸,“60多人,死傷近半”。看到還沒來得及互相熟悉的戰友客死他鄉,王和滿更加堅定“要把美國鬼子打回去”的決心。說起“美國鬼子”,他依舊恨得咬牙切齒;提到“朝鮮老鄉”,他控制不住老淚縱橫,“朝鮮老鄉救過我的命”!
1953年6月,懷寧王和滿在營部擔任電話員,由于工作性質特殊,經常單獨行動。有一天,他背著機器外出維修,意外跌落泥潭,負傷后等了兩個小時,被一位朝鮮大姐救起。“我倆語言不通,全靠比劃,大姐用木板把我一個成年男子從泥潭里拖出來,費老大勁了!”此外,王和滿還遇到過一位會說中文的朝鮮男子,對方曾飽受日軍奴役,被關在山東某地挖了8年煤,“帝國主義侵略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作為鐵道兵的一員,懷寧王和滿在后方參與鐵路、橋梁等維修工作,除了要提防敵軍襲擊,還要對抗惡劣的天氣。面對北方的低溫和洪水,他和戰友們無數次以身作橋,為志愿軍支撐起往返自如的通道。入朝第一年,懷寧王和滿獲評三等功,晉升副班長。
同一時期,太湖王和滿則赴前線作戰,在炮火硝煙中成長。“志愿軍經常一個連打敵軍一個營,全拿命去拼!”入朝第一個月,他就面臨首場硬仗,在連長任長新的帶領下,攻占318高地。當晚,來自貴州的趙子陽和來自山東的張西友慷慨領命,背著炸藥包英勇出擊,不到10分鐘,就消逝在戰火中。在撤退途中,一位身負重傷的戰友又拉響了手榴彈,與敵人同歸于盡。“敵軍陣亡50多人,志愿軍陣亡5人。”說起年輕時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91歲的老兵失聲痛哭。這場戰斗后,太湖王和滿被調到通訊排當傳令兵。槍林彈雨中傳送情報的他,在一次執勤期間意外遭遇敵軍冷槍,腰部中彈后堅持匍匐前進,又遇敵機轟炸,因此住院養傷長達一年。
喝辣椒水、生姜水御寒,吃硬土豆、野山果充饑,遭遇敵機轟炸是家常便飯……憶往昔崢嶸歲月,兩位王和滿激動不已。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簽訂,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1954年底,懷寧王和滿隨軍回國,參與湛江鐵路、鷹廈鐵路的修建工作,隨后去新疆、內蒙古等地當部隊食堂給養員,又在河北石家莊鐵道兵學院、北京鐵道兵司令部擔任會計員,再去湖南鐵路新線管理處當記工員。“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戰爭結束后,他并沒有第一時間回到家鄉,帶著從軍學到的一身本領,追隨部隊走南闖北,直到1962年9月,正式復員返鄉。
在家鄉,懷寧王和滿從事了為期4年的烈士審批和認定工作。在為烈士們整理資料、追根溯源的同時,他無數次夢回朝鮮,想念起一張張最可愛的臉。“每次看接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新聞,我都看得淚流滿面。以前我們漫山遍野跑得飛快,現在我只能借助拐杖慢慢走,不然,我多想親自去看看他們。”
太湖王和滿傷病痊愈后,謝絕了組織分配的工作,選擇回到家鄉百里鎮務農。直到今天,91歲高齡的他還堅持勞作,親力親為耕種兩片菜園,“我們只能從新聞上關心國家大事了,在生活上呢,盡量不給子孫后代添麻煩,年輕人有更重要的事情,他們要去完成屬于這個新時代的任務和使命”。
在安慶市太湖縣仁愛協會的組織下,一場老兵見面會跨越69年風霜雨雪,同名同姓的緣分因為戰友情深而更加可貴。“讓我講話發言,我文化水平有限;讓我講故事,我又不是戰斗英雄,也不是模范人物,沒有什么特殊貢獻。”見面會伊始,懷寧王和滿的一番謙辭,愈發讓人肅然起敬。
兩位老人佩戴各式軍功章,以及“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戴軍帽、著軍裝亮相見面會,從戎馬生涯到家長里短,一聽到對方都子孫滿堂,還開心得互相鼓掌。“我們同名同姓,同年同月參加志愿軍,生日只差一年一月零一天……”看到太湖王和滿高興得像個孩子,懷寧王和滿也笑了:“和滿和滿,我們都和和滿滿的!”
見面會結束后,兩位王和滿結伴游覽太湖縣五千年文博園、參觀太湖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徒步去太湖縣烈士陵園獻花、瞻仰人民英雄紀念碑、重溫入黨誓詞,再現中國人民志愿軍鋼鐵般的精神氣質。兩位許久沒有出過遠門的老人,為了這次紅色之旅,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堅強意志。兩位王和滿都是《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忠實的讀者和觀眾。一場見面會,兩人有聊不完的話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抗美援朝紀念日、國防和軍隊建設都是他們近期關注的重大新聞。
生于戰爭年代、長在炮火之下,每一位老兵都是一部家國史,他們是歷史的親歷者,也是新時代的見證人。把熱血和生命留在朝鮮的戰友,是“王和滿”們永遠的牽掛。兩位王和滿表示,祖國和平統一,是他們余生共同的心愿,“我們活得久一點,看到祖國越來越好,將來才有底氣去跟老首長、老戰友們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