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燕,王天鳳,羅春波,趙樹紅
(濱州醫學院附屬煙臺口腔醫院,山東 煙臺 264000)
護理交接班是護士在臨床工作過程中,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聯系獲取其病情和下一步治療信息的重要環節,在整個護理工作過程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1]。
《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要求醫療單位和護理工作者在交接班過程中確保患者的利益,確保其治療的過程順利。通過國內外研究表明,高質量的交接班制度、方法能夠極大地提升護理效率,降低護理差錯率[2]。隨著時代變遷,人們更加重視口腔保健和口腔疾病治療,口腔門診每天接待患者的數量劇增。同時,口腔門診具有治療節奏快、操作難度大的特點。這就導致口腔門診護理工作除完成專科護理配合工作外還需要在較短的時間完成患者安全管理、器械及材料管理、患者預約等工作,且患者常需要多次復診,診療的延續性需要護士全面掌握患者的診療情況,護士的工作壓力不斷增大,在交接班中難以全身心投入,如何進行有效、全面、高質量的交接班成為口腔護理工作者探索的問題。高質量交接班的3個主要特征[3]是面對面的雙向溝通、標準化的模板或包含最少數據集的清單、患者當前診斷和臨床情況內容,而當前標準化的模板或包含最少數據集的清單是改進口腔門診護士交班現狀的重要環節。目前口腔門診傳統交班模式以口頭交班為主,缺乏規范性、系統性,護士被動參與,不全面的交班會導致護理服務質量的下降,存在患者安全隱患。為改善傳統交班的弊端,提高護士交班質量,發揮護士的主觀能動性,筆者在濱州醫學院附屬煙臺口腔醫院的口腔門診設計了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并于2020年3月將此交班清單進行實踐檢驗,極大地提升了護理效率,現將方法總結如下。
對我院開發區分院護理人員進行梳理,隨機抽取人員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從事口腔護理工作≥6個月;能獨立配合醫生操作;參與此次研究是在本人自愿情況下進行。排除標準:研究期間休假≥1個月的護士。共納入25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3~49歲;學歷方面:本科12名,大專13名;職稱方面:主管護師7名,護師7名,護士11名;工齡方面:<3年16名,3~8年5名,>8年4名。
1.2.1 團隊設計 研究團隊由護理部副主任1名、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4名組成,在當前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結合本院的特點設計了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
1.2.2 研究時間 2019年11月—2020年2月采用傳統晨會交接班方法,護士長主導晨會內容,主要是以點評、傳達、布置工作的口頭傳達方式為主,護士被動參與晨會。2020年3月—6月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見圖1)。
1.2.3 研究流程 首先,護士長對參與的護士進行前期培訓,主要是讓每個成員掌握交班清單內容和評價標準,培訓的實施方法為實例模擬、現場糾錯、視頻教學。其次,按照晨間交班時間為15分鐘的要求,科室根據醫療分組設置了3個護理椅位單元小組,各護理椅位單元組長根據清單內容匯報本組前一日接診患者總數及安全評估高風險患者、特殊事件及問題處理解決情況;當日組內患者預約總數、單元組內各醫生當日的接診預約患者數、單元組內椅位配合情況、重點人群或儀器和設備等的運行情況。最后,交班結束后,護士長要對當日工作進行點評及部署。
1.2.4 評價體系(1)建立新舊方法對比的評價體系,通過以下4個方面反映兩種方法的優劣。①現場檢查提問。采用本院編制的評分標準表(診前用物準備40分、單元椅位管理30分、患者治療項目5分、預約患者數5分、患者身體基本情況20分),由護士長通過現場提問和檢查的方法,對責任護士和責任單元進行評價,對比采用新方法前后責任護士對門診責任單元的掌握情況。②護士交接班質量。通過采用HES(Handover Evaluation Scale)表(漢化版)[4]反映護士對新方法的滿意度。此方法由3個基本項目組成,包括13個指標,具體為項目1:信息質量,包括6項指標;項目2:互動和支持,包括4個指標;項目3:效率,包括3個指標。HES表采用李克特7級評分方法,7分代表最高護理評價,滿意度最高。③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調查。采用本院編制的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了解患者情況、診前用物準備、操作中護理配合、椅位管理、口腔專業知識5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方法,分別用1~5分計分,25分代表滿意度最高,得分越低,醫生越不滿意。④護士交班滿意度。由護士填寫交班滿意度調查表,選項包括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非常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一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2)同時注意以下方面:①護士交班后,由護士長或科室主管隨機選擇1名護士,主要考核其掌握門診責任單元的情況,通過分數進行評判。隨后,該護士再填寫HES表和護士交班滿意度調查表,配合的醫生填寫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表。②4個研究方面,每個方面在實施前后均發放25張表,共200張,研究成果需要收回90%以上,才能獲取更加全面的信息。③所有問卷均采用不記名的形式填寫。④研究實施前后護士的基本數據,例如年齡、工作經歷、熟練程度等無明顯變化,保證對比的真實性、有效性。
1.2.5 匯總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對獲取的所有數據進行系統分析,使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χ2檢驗對計數資料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對比傳統交接班方法,在責任護士對門診責任單元掌握情況方面成效明顯,由實施前的(65.56±8.81)分提高到實施后的(86.04±4.13)分(P<0.05),見表1。
表1 新方法實施前后責任護士對門診責任單元的掌握情況比較(±s,分)

表1 新方法實施前后責任護士對門診責任單元的掌握情況比較(±s,分)
時間n實施前實施后25 25 t P診前用物準備25.68±5.25 32.64±3.15-6.96 0.000單元椅位管理20.88±2.24 25.20±1.83-4.32 0.000患者治療項目3.60±2.29 4.80±1.00-1.20 0.011預約患者數3.80±2.18 5.00±0.00-1.20 0.011患者身體基本情況11.60±3.74 18.40±3.74-6.80 0.000總分65.56±8.81 86.04±4.13-20.48 0.000
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對比傳統交接班方法,責任護士交接班質量明顯提高,效果顯著,交接班質量得分由實施前的(31.12±0.69)分提高至實施后的(80.76±0.55)分(P<0.05),見表2。
表2 新方法實施前后護士交接班質量對比(±s,分)

表2 新方法實施前后護士交接班質量對比(±s,分)
項目 實施前(n=25)實施后(n=25)t P信息質量我能收到最新的信息我能充分獲得有關患者的信息我能將獲得的信息整理清楚同事提供給我的信息很容易交接重要信息我總是可以收到我能將注意力集中在所獲得的信息上互動和支持交班時如有困難我可以與其他同事商量在交班過程中我有機會討論有關工作量的問題我有機會討論我交班時遇到的困難和臨床問題我有機會請教不理解的問題效率我發現交班不會花費太多時間我在交班時收到的都是與患者相關的護理信息我能夠及時獲得患者的信息總分3.00±0.71 2.12±0.88 2.08±0.76 2.24±0.72 2.44±0.96 2.56±0.87 3.12±0.88 1.80±0.58 1.40±0.50 2.00±0.76 5.56±0.82 6.12±0.83 5.68±0.95 6.24±0.78 6.20±0.76 6.28±0.79 6.32±0.63 6.36±0.76 6.32±0.56 6.48±0.65-12.26-20.89-14.70-20.00-13.80-17.52-14.31-26.21-32.40-11.96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76±0.83 2.16±0.80 2.44±0.65 31.12±0.69 6.20±0.58 6.40±0.76 6.60±0.58 80.76±0.55-21.62-19.42-24.46-52.93 0.000 0.000 0.000 0.000
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對比傳統交接班方法,在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方面有所提高,其得分由實施前的(12.36±1.19)分提高到實施后的(18.12±1.96)分(P<0.05),見表3。
表3 新方法實施前后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對比(±s,分)

表3 新方法實施前后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對比(±s,分)
時間n實施前實施后25 25 t P了解患者情況2.44±0.92 3.60±0.76-4.92 0.000診前用物準備2.80±0.87 3.52±0.65-4.04 0.000操作中護理配合2.52±0.87 3.32±0.99-3.84 0.001椅位管理2.60±0.65 3.76±0.93-5.24 0.000口腔專業知識2.00±0.71 3.92±0.76-11.14 0.000總分12.36±1.19 18.12±1.96-14.83 0.000
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對比傳統交接班方法,在護士交班滿意度方面效果明顯,滿意度從實施前的72.00%提高到實施后的 92.00%(P<0.05),見表4。

表4 新方法實施前后護士交班滿意度對比[n(%)]
目前,口腔門診具有白班較多、夜班較少、護理班次簡單的特點,護士交接班以口頭交接為主,這就導致交接規范性不到位、交接隨意性大等問題。這種問題存在時常會出現就診患者處置前后信息交接不流暢,后班不能很好地得到前一班的建議和意見,同時還會出現醫療器械、各類材料、門診管理等交接隨意現象[5]。自阿圖·葛文德提出清單制管理方法后,提高了眾多部門和行業的效能,其理念就是將事物關鍵點通過標記的形式制定為清單,清單的最大功效就是把復雜問題條理化、精準化、持續化,使其變為簡單問題[6]。我院設計的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是將門診患者預約信息、各單元椅位護理配置、單元內醫生數等主要數據以清單表格的形式呈現,突出重點、內容直觀,幫助護士掌握預約及復診患者的數量,患者身體情況,配合醫生數,責任單元的用物、儀器、設備的準備、運行情況,提升責任護士對單元椅位的全面掌握,用更多時間關注患者的安全及服務,從而提高患者就醫安全感,促進優質護理的發展。
交接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口腔醫院的服務質量,主要體現在完整性和有效性兩個方面。完整性體現在前后交接班護理人員工作的連續性、將患者病情與其他醫療團隊進行溝通以及患者其他方面的需求等;有效性體現在下一班醫護人員能夠迅速掌握患者的情況,更好地把握護理重點,減少漏洞和錯誤發生,提升為患者服務的能力等方面。良好的交接班質量可以有效避免前一班和后一班護理人員的忙亂及爭執,使護理工作變得忙而不亂,極大地提升工作效能[7]。口腔門診雖然表面看來不會危及患者生命,但是其不良事件發生頻率比較高,且涉及部位是頭面部,例如鈍器砸傷、誤吞/吸、刺傷等,因此口腔醫院護理工作的質量同樣關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8]。以問題為中心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是以患者為中心設計的,交班內容是與患者相關的護理信息,責任護士通過交班全面了解患者的就診情況,以便提前做好準備,護士間也可以討論分享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臨床問題及解決辦法。護士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都得到極大提升,個人的能力素質也能夠不斷提高,同時減少因溝通不良導致的護理隱患,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
口腔門診醫療團隊由牙科醫生和牙科輔助人員/專科護士組成,他們之間分工明確,牙科醫生的主要任務是患者口腔疾病治療;牙科輔助人員/專科護士的主要任務是配合牙科醫生的治療行為,為就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服務。兩者只有密切配合、合理安排才能提高牙科門診的醫療水平、免除患者痛苦、提升門診的知名度和醫療措施成功率等[9]。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可以讓責任護士在治療前快速、充分地準備用物,減少取物次數,在治療中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護理指導及配合,與醫生流暢和高效地配合,在治療后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宣教,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及醫療質量。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可以有效地提高醫護配合度,進而縮短患者的診療等候時間,同時提高了醫生對護士工作的滿意度。
將以問題為導向運用于醫學教學中起源于美國神經病學Barrows教授,他提出該思想的本質是提升醫療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挖掘每個人的主觀潛力,激發其內心完成工作的意愿[10]。將以問題為導向運用在口腔門診交接班服務中,就是用口腔門診的日常問題與任務牽引護士進行護理服務,促使護理人員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護理人員之間不斷交流、合作、分析問題,提升其從問題表面發掘隱藏知識的能力,從而實現護理人員能力、素質的不斷提高。以問題為導向的管理方式是近年來關注度較高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是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護理干預[11],目前在臨床教學中應用廣泛[12-15],且效果明顯。以問題為導向的管理方式應用到護理晨間交班清單中,目的是引導護士通過交班主動發現問題,并了解問題發生的根本原因,讓護士真正參與到晨間交班活動中,充分理解護理管理的意義,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同時提高護士循證能力。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晨間交班清單可以提高護士主動參與意識,幫助護士提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護士對交班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