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紅
(煙臺市北海醫院 山東 煙臺 265701)
血透即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階段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1]。其原理是將患者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由空心纖維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與含機體濃度相似的電解質溶液在空心纖維內、外,通過彌散、超濾、吸附和對流原理進行物質交換,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維持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同時清除體內過多的水分,最后再將經過凈化的血液回輸患者體內,此過程稱之為血液透析[2]。由于血透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患者在此期間會經歷多次反復透析,容易對其身體造成一定損傷,引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3]。因此,為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患者身體損傷,應積極做好血透護理工作。本文主要目的為探討優質護理對血透患者的護理效果,具體如下: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選取2019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血透治療的患者4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20例,實驗組患者2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最大年齡76歲,最小年齡28歲,平均年齡(47.35土6.24)歲,血透時間為0.5~9年,平均(3.76土0.54)年,原發疾病:5例為腎小球腎炎,5例為糖尿病腎病,6例高血壓腎病,4例多囊腎;實驗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最大年齡75歲,最小年齡27歲,平均年齡(47.16土6.20)歲,血透時間為0.6~8年,平均(3.64士0.51)年,原發疾病:6例為腎小球腎炎,4例為糖尿病腎病,7例高血壓腎病,3例多囊腎。使用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后顯示兩組患者年齡、性別、血透時間以及原發疾病等差異對本次研究結果沒有影響,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本次研究所選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對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所有患者均符合《內科學》中腎功能衰竭的診斷標準。(3)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神志清醒、無溝通障礙,認知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1)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2)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溝通障礙、無自主行為能力的患者。(3)排除心臟、肺部等重要身體器官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4)排除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
本次研究需對兩組患者實施不同的護理方式,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具體方法如下:
1.2.1 對照組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即實時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對患者血流量和透析液的流量進行控制,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
1.2.2 實驗組
實驗組患者需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
(1)血透前護理:①護理人員對患者身心狀態進行評估,評估其原發疾病、并發疾病、營養狀況以及心理狀態,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對血透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預估,提前做好準備。調查發現約有83%的透析患者會出現恐懼、焦慮、擔憂、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而降低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導致治療效果下降。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A.血液透析屬于侵入操作,加之部分患者對此種治療方式缺少足夠的了解,因而容易產生恐懼、焦慮情緒。B.病程漫長,部分尿毒癥患者規律透析病程可達20年以上。C.并發癥多,易并發心衰、肺水腫、腦血管意外等。D.醫療費用導致經濟負擔重。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狀態采取不同的聊天策略。首先應學會傾聽,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向患者講解血透的原理、治療效果以及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對血透的認知,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治療。還應協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病友關系,使病人獲得安全感。尤其是介紹治療效果好,性格堅強、樂觀的病友。病友之間討論透析經驗,交流心得。使病人看的切實的希望。最后還應做好家屬的工作,爭取家屬的最大支持。②護理人員需要定期對透析室進行清潔和消毒,時刻保持透析室內的衛生與整潔調節室內溫度,控制空氣濕度,同時將物品擺放整齊,為患者提供舒適的治療環境。
(2)血透中護理:護理人員在正式對患者血透時應陪伴在患者身邊,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透析機的運轉情況進行監測,觀察患者穿刺部位是否滲血,詢問患者是否感到疼痛等,幫助患者解決進食、排便等問題。此外,由于血透時間較長,為避免患者長時間等待出現焦慮、悲觀等情緒,可引導患者讀書看報或為其播放喜愛的電視節目,轉移其注意力。幫助患者尋找舒適的體位,抬高床頭,并讓患者雙腿下垂,減少回心血量,減輕心臟負擔,給予患者吸氧,以減少并發肺水腫的概率,保證患者呼吸正常。如患者出現出汗、嘔吐或發冷等癥狀時,應當立即監測血壓,觀察是否發生低血壓。如血壓過低,采取處理措施。另外,透析患者良好的血管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線”,是保證充分透析之根本。能行動靜脈內瘺手術的血管、能置中心靜脈導管的血管資源有限。所以應對患者的血管通道進行合理保護。護理方面應當制定穿刺計劃,提高穿刺技術,減少對內瘺血管內皮損傷,減少動靜脈內瘺的血栓形成。執行無菌操作,防止感染。同時在工作中加強對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能積極主動的關注動靜脈內瘺的功能、使用的注意事項。講解如何功能鍛煉。在護、患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保持血管通路暢通無阻,保證透析質量。減少患者痛苦的同時,也節省了血管資源、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3)血透結束后護理:①護理人員檢查患者穿刺部位是否腫脹,內瘺是否通暢。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動靜脈內瘺出血的緊急處理方法。患者在血透室休息片刻無異常反應便可自行離開。②護理人員叮囑患者注意飲食健康,透析患者飲食原則:嚴格控制水分攝入、優質蛋白、高熱量、低磷高鈣、低鹽低鉀,補充適量維生素。蛋白攝入量為1.0~1.2g/(kg.d)。熱量攝入必須充足,避免身體出現負氮平衡。蛋白質被分解而產生更多的有害代謝產物。患者透析間期體重增加應小于干體重的4~5%或者不超過1kg/d。成功限水能預防高血壓、肺水腫、心衰、腦血管意外等并發癥的發生。口渴時,可以口含酸梅等酸性物質,達到望梅止渴的效果。可用帶刻度的杯子喝水,達到斤斤計較的程度。患者鹽份的攝入為4~5g/日。患者在透析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失血液量約2.5~4.6L/每年,所以應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木耳、瘦肉、豬血等。維生素應以B族、D族、E族維生素為主。③向患者發放自我管理手冊,指導患者每天測量血壓、血糖水平等指標,將其準確記錄下來,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做好患者的用藥指導,講解常用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項。④對于長期規律透析并發癥少的患者來說,應鼓勵積極回歸社會。使患者在勞動中獲得一定的社會尊重,體驗實現自身價值的快樂,并能緩解一定的經濟壓力。對失眠癥狀也能極大改善。適量的工作或運動也能轉移患者對疾病本身的過度關注,緩解一定的焦慮。對患者身心均有好處。體質差些的,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打太極拳、散步等。患者應循序漸進,量力而行,謹防過度。
本研究需收集兩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的臨床信息并加以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
采用自擬生活質量表來評估患者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功能。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滿分10分,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x±s和t表示計量資料,P<0.05表示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76.25±6.31),心理功能評分為(74.63±6.25),物質生活狀態評分為(75.66±7.04),社會功能評分為(73.97±6.08);對照組患者軀體功能評分為(52.33±6.12),心理功能評分為(51.69±6.13),物質生活狀態評分為(54.29±7.25),社會功能評分為(52.51±6.33)。經過對比,實驗組患者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可見實驗組患者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t=12.169,P=0.001,t=11.719,P=0.001,t=9.457,P=0.001,t=10.935,P=0.001,P均<0.05)。
實施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01±1.77),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為(6.35±1.28),經過對比,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t=5.446,P=0.001<0.05)。
血透是一種臨床常見治療方式,常用于急慢性腎病患者的治療當中。腎病為臨床常見的內科疾病,主要包括急性腎功能衰竭、慢性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及糖尿病腎病等,臨床癥狀通常表現為高血壓、少尿、無尿、水腫、腰酸痛等,有的患者還會出現貧血、面色蒼白及精神不佳等癥狀[4-5]。隨著腎病患者病情不斷加重,患者腎功能逐漸衰竭,無法正常使用,對患者身心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6]。因此,臨床常用血透的方法進行治療,但由于血透治療周期長,容易引發多種并發癥,進而傷及患者身體,為降低血透對患者身體的傷害,需對其實施一定的護理干預。
常規護理效果一般,難以滿足臨床需求。因此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在患者進行血透前為其做好準備。充分了解患者情況后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心理建設,提高治療依從性。血透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體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血透完成后叮囑患者及家屬注意事項,教授內瘺護理方法,給予患者出院指導。通過上述措施,可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經過護理后,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可顯著改善血透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其護理滿意度[7-8],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