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樂超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部建設管理部,江蘇 南京 210000)
新能源是指傳統化石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既有大自然可利用的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煤炭、天然氣,也有科技技術形成的核聚變能,以及生活中變廢為寶的沼氣等能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化石能源被過度發掘,面臨著枯竭的危險局面,因此新能源建設勢在必行。由于化石能源中的石油、煤炭更多地運用在城市生活和工業生產中,人們對于新能源的關注集中在城市生活中,忽視了農村這一龐大市場。
從十九世紀開始,隨著西方工業化發展,自然能源被過度開發,時至今日,自然界存在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被過度利用,造成了能源危機。石油和煤炭等通過太陽能間接形成的資源具有不可復制性,它們的形成是歷史發展和地殼變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在短期內不可再生,終有枯竭的時候。目前,人類可利用的資源主要是煤炭產生的電力,以及石油衍生的燃料資源,社會發展離不開能源,所以尋找和開發新能源是社會發展的基礎。
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具有可再生性,可以永久被人類利用。例如風力,目前大陸上的風力資源為263GW,2008 年只有0.57GW 被開發利用,到2020年也只有4GW 被開發利用。而太陽能每年輻射到地球上的約為17.8 億瓦,可以用來開發利用的約有500 到1000 億度。風力和太陽能這類能源,不存在資源枯竭的特點。
新能源的特點還包括含碳量低,對環境影響較小;分布廣,有利于小規模開發利用。目前科技能力,只有水電這種新能源被廣泛使用,其他能源開發的成本都高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因此開發利用新能源具有必要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農村對能源的消耗也產生了變化,如電器普及對電力的運用、交通工具對石油的依賴。這些能源可以使生活需求變得快捷,但容易給生活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如煤炭燃燒產生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能源已經逐步走進農村生活,如太陽能熱水器替代了傳統的木柴燒水,不僅快捷方便,節省人力,還減少了對森林資源的破壞,減少了木柴和秸稈燃燒產生的廢氣。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國農村發展以振興鄉村為目標,在發展農村經濟的同時,還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力圖將農村打造成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新天地。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前提就是重視環保,在保護森林資源、土地資源和水力資源的基礎上,減少空氣污染,因此開發新能源也成為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發展屬于粗放型,為了獲取經濟利益,犧牲了環境和大量資源,例如山區發展破壞了森林資源,農產品種植為了追求高產量,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對土地形成了污染;水產養殖也在追求產值的同時,污染了水源;鄉鎮企業忽視對污水的排放,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鄉村振興是以環境保護為基礎,以創造宜居環境為目標的新農村建設,不僅要保護生態資源,還要對能源利用進行改善,根據自身條件,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太陽能、風能、水利,以及垃圾處理轉化的能源,將新能源利用和鄉村環保相結合。
當前我國農村對新能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太陽能的運用,主要有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熱泵、采暖、陽光房、太陽灶,也有少數地區使用太陽能光伏板發電;二是沼氣運用,主要包含沼氣池、沼氣發電、沼氣綜合利用;三是小型發電,包括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和微型水電站。
農村目前這幾種新能源的利用包括兩方面原因:一是經濟發展;二是自然條件。經濟發展快速的地區,對新能源利用明顯高于經濟發展落后地區。例如對蔬菜種植,反季節水果種植更重視,需要太陽能采暖、利用陽光房保持恒溫,所以重視太陽能利用。沼氣池建造主要是牲畜、家禽的糞便為原料,因此養殖業發達地區,沼氣運用更廣泛。太陽能發電需要安裝光伏板,需要資金投入,經濟發達地區使用太陽能發電明顯高于經濟落后地區。
不同的地域條件,新能源使用也有區別,例如華東、華南、華中地區,氣候條特點是夏季時間長,高溫時間多,洗澡的頻率明顯高于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因此農村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明顯高于其他地區。
地域條件還包括地貌帶來的能源差別,平原地區風力資源明顯高于山區、丘陵地區。西北、華北風力資源高于南方地區。而長江沿岸水源充沛,大小河流遍布,湖泊眾多,因此水力資源比較豐富,很多縣城都有小型水力發電站。
目前很多農村都在每個村莊設立了垃圾點,村民可以將生活垃圾集中在一起,經過分揀后,生活垃圾也可以作為火力發電的資源,這樣既增加了能源,又解決了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問題。
農村新能源建設有利于環境保護,不僅可以減少空氣污染,還可以保護森林資源。傳統的農村生活中,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燃料都是來自山上的木柴、莊稼秸稈,不僅浪費材料,還浪費人工,但太陽能、沼氣的運用,可以解放人力,保護資源。但由于我國目前各地經濟發展不均衡,也使新能源建設存在諸多問題。
農村新能源建設中,最突出的問題是新能源利用效率低,例如太陽能,可以用來發電、采暖,但目前農村利用太陽能大多局限在太陽能熱水器使用和太陽能路燈兩方面,太陽能發電一直沒有得到普及。沼氣利用也存在這個問題,目前沼氣池建立是以家庭為單位,一個村莊中,只有少數建立沼氣池的家庭才能使用,沒有形成集約化,整體使用率較低;微型水電站也存在這個問題,前期投入較高,后期因為環境原因,使用率不高[1]。
由于新能源建設尚不完善,農民日常生活對能源的利用主要還是傳統能源,存在能源消耗大,影響環境的問題。日常生活中,對能源的利用主要是以煤炭、木材、秸稈為主。煤炭使用主要是北方地區冬天用來取暖;相比較之下,農村小煤窯開采的成本遠遠低于太陽能發電。農村日常生活中,還是習慣用木柴、秸稈為燃料,這兩種燃料在成本低,但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木柴消耗對生態產生嚴重影響,砍伐樹木,容易日破壞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
農村新能源建設中,缺少政府扶持也是主要問題,至今為止,在建設農村新能源方面,國家尚無相關的法制法規,也沒有專項資金用于開發農村新能源。在鄉村振興方面,政府更加重視農業經濟發展,對農村新能源建設沒有提出目標要求,也沒有進行資金扶持。目前農村對新能源的利用主要是太陽能熱水器為主,因為太陽能熱水器可以免除動手燒水的麻煩,又可以節約能源,因而被廣大農民接受,太陽能路燈也是因為可以省電被農民大量使用。由于政府沒有倡導,農民對于太陽能的利用,目前還停留在熱水器和太陽能路燈兩方面,對于發電、采暖缺乏認知。沼氣建設雖然是政府倡導,但一直是作為示范,沒有在農村得到普及。
鄉村振興是目前農村發展的主要趨勢,農村新能源建設也是振興鄉村的主要舉措。因為新能源建設具有較少農民負擔、有利于環境保護的功能,還能節省能源,為國家建設服務。但很多地方在鄉村振興中,將新農村建設和新能源建設分離了。例如利用光伏發電,需要大片土地,但目前土地政策是保護基本農田,這樣就和新能源建設產生矛盾;有些地方重點放在新能源開發方面,忽視了農業發展,提出“光伏+智慧農業”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兼顧了鄉村振興與新能源建設。但在實際操作中,重點放在光伏發電方面,建立了光伏網,也配置了利用光伏發電來進行智慧農業生產的鋼架大棚。但沒有和農民達成協議,最后光伏發電建成了,大棚沒有人承包被拋荒,造成重大損失。
無論是鄉村振興還是農村新能源建設,都需要專業人才。鄉村振興不僅要發展農業,還要發展生態旅游,這些都需要專業人才來主導;新能源建設同樣需要專業人才來進行指導,例如太陽能開發利用,風能和水利開發,都離不開專業人才。但目前農村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青壯年外出,中老年守巢。中老年人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無法勝任新科技,不僅難以勝任鄉村振興重任,也不能掌握新能源利用方面的技能。
將鄉村振興與農村新能源建設相融合,需要從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入手。
目前新能源利用率較低的現象,根源在于農民不了解新能源。所以新能源建設,首先要將新能源理念植根于農民心中,要向農民宣傳新能源的優越,例如保護水土,凈化環境。很多農民對于新能源概念可能不熟悉,但他們知道利用太陽能可以省柴火,節省時間,太陽能燈可以節省電費,農民都能接受新能源。
向農民宣傳新能源,應該從生活入手,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和實例進行解釋。可以通過煤炭、秸稈焚燒產生有害氣體,汽車尾氣排放行程單空氣污染,從反面來進行宣傳。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不僅要樹立新能源建設理念,還要將理念付諸行動,使用新能源產品,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路燈的使用。
保護環境也是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營造優美的宜居環境,需要保護生態,還要保持生活環境潔凈,在農村建立垃圾回收站,使農村垃圾不再亂扔亂放亂焚燒。回收后的垃圾也可以經過統一處理,作為火力發電的能源[2]。
鄉村振興需要農民齊心協力,有序發展,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在理念上倡導,使農民形成凝聚力,為自己的家鄉建設共同努力。在新能源建設方面,政府要積極倡導新能源生活方式,在建設新能源方面要建立長效機制,因為新能源使用不是短期活動,將成為未來的生活常態,農村發展也具備新能源建設的條件,例如太陽能、風能、水利具有循環發展的特征,而農村農業生產產生的動植物垃圾也具有循環性,如動物養殖形成的沼氣原料,農作物形成的稻草、秸稈、谷殼、樹葉,都可以作為生物質能源被利用。政府部門應該為農村新能源建設提供技術和設備,加大資金投入,使農村的新能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例如目前農村的太陽能利用除了太陽能熱水器之外,政府部門還可以建立太陽能光伏板用來發電,解決農村用電問題;目前農村沼氣使用沒有形成規模化,政府應該進行調整,使沼氣運用形成以村為單位的集約化。
除了政府增加投資之外,還應該擴大投資渠道,通過引用外資的方式,來進行新能源建設。目前,生態農業旅游也是振興鄉村的主要內容。地方政府可以利用生態旅游吸引投資,投資生態旅游的主要方式是建立民宿、酒店,可以鼓勵投資者在建立民宿酒店時,投資建立太陽能發電,這樣可以解決民宿和酒店的用電問題,具有一次投入,長期收益的效果。鼓勵新能源投資,可以在土地使用和稅收方面給予投資者優惠[3]。
振興鄉村要根據鄉村的氣候環境來進行科學開發利用,新能源建設也要根據本地的氣候環境來合理開發,不能只重視新能源而忽視了農業發展,而是要讓新能源為農業發展服務。例如建設大棚種植,要根據本地的氣候來確定種植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新能源建設,例如建立光伏發電、太陽暖房為大棚蔬菜和反季節水果服務;利用動物養殖來建立沼氣,為養殖戶提供能源;科學處理秸稈、谷殼,解決農業種植的后顧之憂。每一項新能源建設都要和本地的農業相聯系,和農業生產形成循環系統來長效發展。
鄉村振興需要專業人才,無論是農業發展,還是新能源建設,都需要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目前,農村青壯年都進城務工謀生,需要當地政府創造條件,吸引農村籍大學生回歸家鄉,為家鄉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鄉村振興和新能源建設是一個龐大的體系,需要不同技能的人才,例如化工專業、物理專業的人才為新能源建設服務,種植、養殖、銷售專業人才為農村發展服務,旅游管理專業為生態旅游服務。所以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鼓勵本地的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積極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條件,包括創業貸款,為大學生提供生活環境、創造交通環境,網絡環境,不僅要吸引人才,還要重視人才,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