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莎莎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31)
隨著教育不斷發展,“崗課賽證融通”已經成為實現教學質量提升的一種重要綜合育人模式。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產教融合與課證融合兩個方面促進教學發展,進一步實現學校對學生開展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教學能夠符合行業企業對人才的全方面需求。同時將企業中的先進技術、工藝和規范內容進行引入,完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實現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為高質量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奠定堅實基礎,進一步保證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隨著國家的發展,對人才培養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針對教學方針進行落實,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滲透,進一步發現促進學校教育發展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發展。引入“崗課賽證融通”,為一個整體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進一步創新奠定了基礎。
“崗課賽證融通”這一教育觀念中的“崗”就是貫穿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的核心技能,也是學校開展教育的最終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方向。不論是在課程內容教學方面,還是在專業內容實踐中都要圍繞崗這一中心,落實崗位工作中實際工作內容和具體要求都融入課程構建過程中,作為人才培養的基礎標準,進而在整個教學中能夠實現學生掌握崗位技能的同時實現崗位素質能力提升。在如今智慧物流發展的前提下,需要對現代物流管理崗位的實際情況進行認識和了解。現代物流管理中涉及的崗位群主要有倉儲管理崗位、供應鏈運營崗位、電子商務崗位和信息處理等群體;對于個人就業崗位主要涉及采購員、銷售員、運輸調度員和業務員等;對于一些存在晉升的崗位主要有項目主管、運營主管和信息處理主管等。針對不同崗位對人才的能力需求有不同要求。比如對于采購和銷售而言,在工作任務方面主要負責市場信息采集與整理、業務聯絡和洽談、簽訂落實采購合同等,在崗位能力要求方面需要掌握國際貿易和采購知識、熟悉貨物采購銷售的業務流程、熟悉市場營銷的專業知識和優秀的談判技能與溝通能力。
“崗課賽證融通”這一綜合育人模式中的“課”是教育教學創新的基礎和關鍵。學校在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階段,課程是針對學生起到關鍵性作用的直接方式,也是促進課程改革的關鍵要素。課程創新需要結合學生在發展中的個性特點和發展需求,為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促使學生能夠在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實現“學中做和做中學”的優質課程教學方式。此外,進一步形成在崗位中的運輸管理、倉儲管理和采購管理與國家及省級職業技能大賽和行業物流服務師賽項、現代化物理管理專業與“1+X”職業證書高度融合,實現全新的課程教學體系,為實現學生在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學習的高效性奠定基礎[1]。
“崗課賽證融通”這一教育觀念中的“賽”是對課程的一種呈現方式。在學校教育體系完善過程中可以構建比賽機制,特別是具備完善的校級比賽機制,能夠遵循國家比賽的實際標準在校園中為學生設定較高的實訓條件,將更多的比賽內容和比賽標準都融入本地校園實訓機制中,為學生提供校級比賽機會,實現更多的學生能夠在專業課程水平方面具備較高的實踐水平。現代化物理管理專業是財經商貿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財經商貿比賽的前提下舉辦現代物流管理倉儲方案設計和實施項目比賽為核心內容,進一步與社會中的企業之間構建合作,如沙盤大賽、電子商務大賽和貨運代理大賽等,都可作為構建人才培養教學模式中所參考的關鍵因素,做好大賽內容和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的效果,促使學校通過大賽評價標準實現學校對人才培養的高質量要求。
“崗課賽證融通”這一教育觀念中的“證”是對學校教學效果進行檢驗的一種方式。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是通過中物聯舉辦的“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最終的學習目標并不是獲得這一重要證書,而是在教學中將職業證書等級所設定的高標準在課程體系中進行滲透與落實,促使學校能夠進一步對教學技能、教學工藝和教學規范進行發展,也是實現人才培養的一個關鍵過程,促使教學過程能夠主動迎合社會的發展需求和社會高標準要求。
總之,要想實現學校對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性,需要引入“崗課賽證融通”教學理念,從多個方面加強教學效果,才能探究出創新、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
進一步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實現校企合作的效果提升,可以從如下兩個方面進行完善:
第一,進入企業內部,實施調研過程,進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需要迎合社會對人才的高標準,為學生設定教學目標和培養方案。教師走進企業做好全面性調研內容整理,第一時間掌握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由企業作為代表構建現代物理管理專業教學中的專業指導人員,也可以邀請企業中的專業人才和物流主要負責人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和問題解答。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召開會議,針對教學設置和人才培養目標以及教學方案展開進一步探究。通過走訪企業的形式完成深入調查,這樣能夠在為學生設定學習目標過程中確定標準的人才規定和定位,進一步為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符合社會需求的優秀人才。
第二,做好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工匠人才培養。進一步完善與產業轉型升級共同發展的機制,對人才的培養也要迎合現代物流管理發展的趨勢,從原本的傳統物流操作崗位朝著智能化和大數據信息化方向轉變。將教學目標設定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實現學生能力提升,做好精細化和全能化人才培養效果[2]。重點目標是實現清晰的人才培養思路,保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夠滿足學生發展規律和個性發展需求。一方面實現人才對現代物理管理專業知識的深入掌握,另一方面實現學生在實踐能力方面的實踐和創新,為社會培養高質量的創新型技術人才。
首先,學校在對課程建設過程中,可以邀請在行業、企業中擔任一線崗位的工作人員參與研究。在校企合作中保證專業內容研發的科學性,做好教學標準的規范化,實現課程體系的完善化,真正為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提供項目化課程教學素材,實現編制活頁式、工作手冊式促進學生發展的實踐指導內容,通過微課的形式為學生整合教學資源。
其次,迎合社會行業發展,在朝著“1+X”證書制度過程中完善對行業發展的一個完整性規劃,并提高崗位的高標準和高質量制度,為培養綜合型現代化物理管理人才開拓教育全新領域。注重與產業鏈之間的對接,與行業中的優秀企業之間構建共同建設的發展機制,從行業發展實現產業發展這一情況,致力于實現專業群服務產業與地區經濟能力的共同發展。
同時,在校企聯合中對學生進行選拔。從訂單班的形式中對學生進行選拔,綜合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兩個重要方面,讓企業能夠進一步參與到這個機制過程中,實現校企聯合選班這一關鍵環節。形成校企聯合的評價方式,其中主要針對學生的課程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學習實習實訓評價以及學生在頂崗實踐中的過程性評價,以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等,在引入第三方進行評價過程中能夠實施實踐和考試分離的全新評價方式。
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構建,主要樹立學生的堅定信念,實現學生朝著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讓學生在具備較高知識文化水平的基礎上也同時具備較高的人文素養和職業道德素養。引導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學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學生之后的就業能力奠定基礎。促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面向道路運輸和物流信息處理、物流綜合能力分析,從現代物流管理中的采購、倉儲和供應鏈管理等多方面實現對學生的高技能人才培養[3]。
引導學生能夠從大一階段就能進入企業,從實踐中感受企業的文化和職場氛圍,讓學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觀念,遵循現代物理管理專業中的“1+X”職業證書中對學生能力的要求。在之后的學期課程教學中融入實訓教學,促使學生能在企業崗位中對已經掌握的技能進行練習,也將有關物流技能競賽作為一種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方式,促進學生將知識進行內化。
將學生的實踐學習分為不同學期,在完成第一學期的知識運用階段之后,在第二學期將學生安排在“物流智能裝備應用與維護”這一實習階段;在第三學期將學生安排在“物流系統操作與管理”這一實習階段,主要針對學生的技術運用能力進行提升;第四學期將學生安排到崗位實訓階段,促使學生能夠對今后的就業崗位進行認知和了解;在第五學期將訂單班學生調到企業中的“收貨、揀貨、打包、復核、盤點和內配”等不同的崗位進行輪流實習;在第六學期促使學生走進企業完成頂崗實習,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所掌握的基礎知識,也能從管理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為學生在現代物理管理領域中形成具有創新型主導能力的知識結構體系,實現學生具備一技之長,在短時間內迎合社會對人才的高標準。另外,在證課融通中加強與行業企業之間的標準對接。將現代物流數字行業轉型建設為教學主題,進一步強化物流行業的發展目標,在不斷加強校企合作過程中促使專業人才能夠全程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和設定中,進而將分層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進行落實。現代物理管理引導學生取得的等級職業證書是為了將技術和新工藝融入人才培養整個過程,實現人才培養能夠符合社會發展趨勢[4]。
構建完善“崗課賽證融通”的綜合育人機制,通過現代物流企業中的實際情況和崗位實際需求對課程開發和內容進行完善,實現內容模塊化和系統化的實訓課程體系,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的運用能力。深入挖掘物流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內涵,將教學內容和標準進行同步更新,把企業發展中運用到的新工藝和典型生產案例進行引入,在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呈現出對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模式的標準性。為學生構建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方案,不僅能夠與課程發展趨勢進行融合,還能進一步構建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進而做好對教材內容的整體規劃,實現在校企合作中完成包含數字資源和案例的有效教材。在教材中融入關鍵教學內容部分,如《運輸管理實務》《倉儲與配送管理實務》《物流設施設備》《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市場營銷》和《供應鏈管理》等共計6 門課程能夠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鞏固,實現數字資源和案例的充分利用,實施立體化和技能型共同構建的教材形式,為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對人才培養的質量效果能夠通過技能大賽的方式進行檢驗。在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中融入技能大賽理念,從內容到標準都與教學改革進行融合,充分發揮通過競賽促進教學,通過競賽促進學習的效果。人才培養中可以將世界技能大賽和國家大賽作為人才培養的最終導向,在與之對應的教材中體系能夠帶動專業建設的前景。并且針對競賽進行理論知識整理,對競賽視頻進行觀看,將其中的內容和心得都融入課程教學資源中,通過視頻和課件的方式為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技能比賽視頻。學校將賽項標準作為教學標準進行發展,能夠第一時間掌握行業前沿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及企業對學生無論是知識方面還是職業素養方面都能做到在課程內容中進行促進,在建設項目的基礎上實現對工作任務的引領和注重行為導向,最終構建全面性的課程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之一,有責任更有義務承擔起培養多樣化人才,為學生掌握文化知識和技術技能提供支持,并為學生今后的社會就業奠定基礎。學校應該致力于為社會培養更多高技能和高素質的優秀人才,進一步將人才強國戰略進行落實,從學生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方面入手,全方位實施“崗課雙融,賽證互通”教學創新,在“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模式的支持下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徹底打消學生在學習內容與崗位就業之間的隔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