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海龍
(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河北 承德 068450)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日益惡化,隨著環保意識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也被提到歷史新高度。為了推動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文明,林業生態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要與國家及城市的生態發展戰略相融合,加強宣傳,制定科學的建設制定與標準,通過資金及技術的投入,提升林業生態建設。林業生態建設要從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在對林業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之間的辯證關系深入了解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改善對策。
林業產業生產所產生的效益可以分為長期效益與短期效益兩種,所謂短期效益是指通過資金、人力及技術等要素的投入,獲得短期的、直觀的經濟效益,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產量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是人們投入成本后所最為關注的內容,為此通過資源有效配置而實現短期效益是當前社會所更傾向的方式,作為林業產業也是如此,尤其是對著林業旅游、林業民宿、林業產品加工等產業類型的出現,實現對已有旅游、制造業等行業從需求、市場、資源配置等方面的改變,通過對多元素的統籌管理而獲得更高經濟效益。而從長期效益來看,林業產業發展需要在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上開展,通過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長期投入,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源源動力,推動林業產業健康穩定發展。往往這種投入是一種長期的、可持續性的,但是其存在投入周期相對較長、涉及范圍廣泛、投入成本大等劣勢,無法與短期效益做競爭[1]。由此可見,想要實現林業產業的高速發展,就需要降低對林業生態建設的投入,而提升林業生態產業的投入則會影響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可見二者是相互制約,相互抗衡的。
林業生態建設能夠有效豐富森林資源,若是缺少林業生態建設,則森林資源發展便會受到威脅,為此從森林資源的角度出發,林業生態建設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基礎動力及基礎要素。另外,林業產業的發展并不是為了徹底消耗與破壞林業生態環境。為了實現社會經濟及生態經濟的穩定持續發展,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林業生態資源的保護,并且通過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源源動力,重點通過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實現林業生態建設的有序開展[2]。綜合分析,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都是在森林資源基礎上開展的,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之間相互依存。
林業產業發展從其本質上來說是為了推動經濟發展,林業生態建設從本質上看是為了提升生態效益,而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實質是相同的。若是林業產業發展失去了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便失去了發展方向,單純地從森林要效益,從自然要效率的經營目的就會導致“以效率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滋生。所謂“以效率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只會打破林業產業的生產結構,毫無節制地消耗森林資源,最終對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威脅[3]。另外,若是林業生態建設被破壞,對于林業產業而言是滅頂之災,為此平衡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改善傳統的消耗式的發展策略,使得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時發展,二者相互推動形成平衡狀態。這樣的觀點與“兩山”理念相似,也就是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共同發展才能推動經濟與生態效益齊飛[4]。
在林業產業發展中,民眾的生態意識薄弱,無法認識到林業產業發展與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導致林業產業發展受阻,林業生態建設也遭受破壞。當前,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由于民眾缺乏生態環保意識,導致林業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相當多破壞森林的問題,這對于實現林業生態建設是非常不利的。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環保意識不斷加強,但是普通民眾無法認識到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間的真正意義,忽視了林業產業發展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會出現大量砍伐、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導致林業生態建設難度非常大,威脅生態環境發展。尤其是對西部偏遠地區,民眾的受教育程度較低,缺乏生態建設意識,無法在生活工作中響應國家保護森林資源的號召,出現大量亂砍濫伐問題,威脅林業生態建設[5]。
在我國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對于二者的辯證關系缺乏思考,導致忽視國家對林業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發展之間的要求,更多是獲取短期經濟效益,在發展、管理上缺乏投入,導致林業產業長期處于初級階段,產業水平缺少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林業產業更高水平發展。政府為了推動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之間的平衡發展,推出了一系列發展戰略方針及發展模式,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結合地區差異,充分發揮林業生態建設價值,推動林業產業有序發展。
林業生態建設過程中,為了推動林業產業持續發展,必須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而資金投入用于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制定、方法研究等,為林業產業高速、穩定發展提供保障[6]。但是當前林業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發展中,由于林業生態項目無法獲得高昂的短期效益,經濟利潤水平較低,為此對于投資者的吸引程度不足,導致林業產業發展缺乏資金,而林業生態建設更是依賴于政府,僅僅依靠政府力量無法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實現林業產業及生態建設的有序開展,對于整個林業行業發展都是不利的。
我國整體綠化面積基數大,森林資源是相對豐富的,但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有所差異,包括地勢地貌、氣候、濕潤度等因素,而大多數植物更喜歡南方濕潤、溫暖的環境,因此我國林業生態資源分布是非常廣泛且分散的。隨著我國人口基數的上漲,導致森林資源與人口之間實際上處于失衡狀態,尤其是隨著近年各個行業對林業原材料的需求越來越高,導致開發出的森林資源無法滿足日常發展需求。另外,不同品種的樹木其生長需求有所不同,為此需要重新配置,或者是為了營林而培育植物幼苗。但是在樹木栽植后,其生長周期較長,過程中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蝕,導致森林資源面臨較大威脅,林業生態建設受阻。
隨著經濟發展,各行各業對林業生態資源的需求也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我國林業生態資源分布不均,對企業的持續發展造成威脅。為了滿足企業經營管理需要,林業產業企業存在明顯的違法違規問題,以求為林業發展提供更多林業資源,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獲取短期經濟效益。
林業產業的平穩發展受到林業資源開發合理性的影響,為了改善林業產業發展中的隱患,就需要加強對林業資源與產業的監督管理。根據林業產業的發展現狀,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制定健全的林產業發展機制,為相關部門的管理工作提供“抓手”,讓所有管理行為都有據可依,尤其是對于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要予以懲罰。
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的相關宣傳,提升大眾的生態環保觀念,督促更多人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提升林業生態建設水平,減少亂砍濫伐。在林業生態建設宣傳工作中,要廣泛應用現代化互聯網平臺,例如微博、微信等渠道,構建林業生態建設討論話題,結合時代特點,強化保護意識,比如在植樹節時加強宣傳,不僅提升生態建設觀念,同時還能督促大眾親力親為,參與到林業生態建設工作中。
在宣傳林業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基層林業站工作人員要充分發揮宣傳與帶頭作用,全身心參與到社會宣傳工作中,帶動當地居民了解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從自身做起,規范自身行為,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宣傳過程中可以向居民重點宣傳林業產業發展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效益,讓居民看到真實的效益后更有利于杜絕破壞行為的發生。
林業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的有序發展需要在科學規劃的基礎上開展。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區域的森林狀況都有所不同,包括森林種類、自然特點等因素,為此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林業產業布局及生態建設規劃。林業生態建設及林業產業的合理布局與規劃就是提升二者共同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針對林業產業發展制定科學的生態經濟規劃,尤其是對于林業資源豐富、林業資源辨識度較高的地區,要充分發揮地區優勢,結合地區特點制定針對性的產業發展規劃,包括旅游業、加工制造業、綠色工業等具體行業發展規劃,推動低碳、綠色業態發展。
想要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優化與調整林業產業生產經營方式非常關鍵,通過林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能夠提升林業生產力、推動林業生產要素的良性循環,從而提升林業經濟效益。從當前各地區的實踐活動可以發現,股份合作社道路是當前林業生產經營的主要模式,例如浙江省安吉縣,早期成立了林業股份合作社,在經營管理上都顯示出了較好的效果,并且也成為當前各地區效仿的生產經營模式。
在資金方面,政府要加強主導作用,發揮市場自身調控作用,督促社會各方參與到林業發展中,為其發展構建多方面、多層次及多渠道的資金投入體系。另外可以搭建基金平臺,發揮基金杠桿效果及雪球效應,引導政府、市場部門及社會公益團體積極參與到林業產業與林業生態建設中。另外,發揮財政政策的支持,為開展林業生態建設的企業提供補償、信貸或者稅收方面的優惠,并且以專項資金補助補貼的形式,建立補償機制,規范補償標準,做到專款專用。
林業產業發展與林業生態建設協同發展機制是推動二者共同發展的重要保障。首先建立區域整合機制,結合區域特點,統籌林業資源合理布局與發展,包括區域森林資源、開發潛力、人文底蘊、社會價值等多方面因素,從多個角度入手推動資源協調發展,做好區域整體布局,打造專業化的林業生態功能區,匹配合理的林業產業,為林業生態與產業的融合發展提供基礎平臺。在林業產業發展中要積極吸引社區、高校、高新企業等不同群體參與其中,為林業經濟發展提供不同的模式,促進林業經濟活動、生態項目建設的創新與優化。另外,政府引導構建特色孵化機制,推動林業產業朝著生態化方向發展,林業生態建設與林業產業經濟融合發展需要構建中介孵化器作為載體,由政府帶頭,企業參與的形式,構建特色化、專業化的產業孵化中心,集合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全要素,建立林業產業孵化機制,推動綠色化、創新性的林業企業的發展,推動生態與經濟的協同發展。
林業產業的發展與生態建設存在一定的制約關系,但如果合理的調控,二者就可以實現共同的發展。想要在發展林業經濟的同時加強林業生態的建設,需要積極提升林業生產的相關技術水平,做好林業產業的經濟遷移。同時,我國在未來要積極提倡建設生態林業的模式,大力發展如自然保護區旅游業等形式。另外,國家需要盡快建立林業產業與生態建設的資金共享渠道,使得林業產業產出的收益能夠利用在生態建設中提供一定的幫助。相信通過以上形式,我國一定能盡快協調好林業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之間的關系,實現二者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