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江蘇南京 210023)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各企業之間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越多越多的企業更需要具有較強職業心理素質的優秀人才。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育方向要積極轉變,既保證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又需要有針對性通過體育活動的開展,給學生創造增強身體素質、提升創新精神以及強化職業心理素質的學習空間,才能引導其在比較明確的就業方向下,更好地成為社會崗位需求的多元化素質型人才。教師應讓體育教育體現出社交性、適應性與實踐性,積極對教育內涵進行優化,鼓勵學生通過體育運動的參與[1],增強職業心理素質,避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給學生帶來較大壓力,使其以健康的心態獲得更好的發展,把學生培育成為具備較高職業心理素質的棟梁人才,
職業心理素質,是指學生對就業有更加清晰的規劃方向,并能在積極的心態下整合行業發展資訊,從而提升自身行業適應能力的同時,在較強職業意識的提升中,取得較高的從業競爭力。所以對于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高等院校,職業心理素質的培育尤為關鍵,不僅可以避免使學生在就業迷茫期與消極的心態下,錯過就業的黃金時期,也可以通過教育工作的開展,增強學生適應能力、思想素質、審美意識、政治思想以及創新精神,使德才兼備的優秀學生,更加滿足社會崗位的發展需要。尤其是新時代經濟的高速發展與多變的市場經濟環境,對學生職業素養有很強要求。心理素質作為職業素養中的核心內容,可以使學生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快速融入工作環境,并通過專業能力應用,快速融入工作團隊,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推進企業在人才的助力下獲得更好發展[2]。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根據當前的教育目標,對職業心理素質的基本概念進行了解,發揮心理學教育優勢的同時,幫助學生在堅定的信念下提升思維品質,使學生既能夠始終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又可以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使職業心理素質更好展現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標準的同時,助力學生獲得行業認可,成為優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與經濟的飛速發展,不同行業領域在多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加劇,這也使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有著很大的壓力。如果學生長期處于比較負面的情緒下,不僅會對其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同時也在精神層面的損害中,容易產生焦慮或抑郁等問題。大學生雖然思維意識已經發育完善,但對于心理層面而言,仍然不夠健全。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情緒波動較大,存在穩定性不強的問題,導致學生在就業迷茫時期,很容易出現應激反應,不僅影響其身心健康,也在自我定位的模糊中無法找到更好的就業方向。隨著教育體系的優化與人才需求標準的轉變,越來越多的學生面臨就業困難的問題[3]。在這種復雜的就業環境下,自我定位模糊的學生往往很難找到心儀的工作,并在發展前景堪憂的心態中,很容易出現精神委頓、失眠、消化不良等一系列心理與生理的問題,使學生心理壓力增大的同時,也會嚴重阻礙順利就業。
通常學生自我定位模糊,主要有兩種表現。一種是學生自信心的缺失,使其十分自卑,在參與用人單位面試活動時,往往由于詞不達意或過于緊張,無法將學到的知識熟練展示,給其就業帶來很大影響。如果學生長期在這種比較消極的心態下參與就業,不僅會使自信心嚴重受挫,也會嚴重低估自我定位,使學生在迷茫的心態下無法找到自身真正的發展途徑。另一種定位模糊的表現,則是學生對自我評價過高,自身的知識儲備與專業技能無法與崗位實際人才的需求相符,使學生不斷在受挫的過程中,只能采用怨天尤人或消極抱怨的形式抒發內心的憤懣,不僅會在長期的打擊下產生自卑心理,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并在模糊的自我定位中增加就業困難。
興趣是學生有效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同時也是其積極完成工作任務的最大動力。筆者通過查閱研究資料發現,如果學生能夠始終在興趣的幫助下參與工作,不僅可以保證效率,也能充分展示自我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果。相反,如果學生對當前的工作興趣不足,則很容易在消極的心態下影響工作效率,不僅工作完成度不高,存在跳槽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很多企業的人才招收標準,往往更側重錄取對職業有較高興趣的學生。當前很多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問題,很大一部分在于自身職業規范方向偏離實際,學生對今后想從事的工作崗位并沒有足夠的了解,也很少會主動收集行業資訊,尋找與自身興趣愛好相符的行業,制定職業規劃。這使很多學生在臨近畢業尋找工作時,會出現無法找到心儀崗位的情況,很容易錯過就業的黃金時期。另外,還存在學生未來就業方向與當前學習專業差別較大的情況。如電子計算機專業學生,想從事藝術表演類行業;新聞傳播類專業學生,想進入醫院工作,不說行業跨度是否巨大,這種與現實情況嚴重不相符的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學生就業觀念的不成熟,無法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清晰的職業規劃。
身體機能和職業規劃進行有機結合,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在明確的發展方向下,既能夠對未來的就業計劃進行完善,又可以有意識地強身健體,希望可以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參與今后的工作與生活。高等教育始終是培育多元化人才的搖籃,而學生的身體素質往往對其心理狀態、性格特點以及行為意識有著直接的影響。具備較強體育精神的學生,往往有著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能夠將這種精神應用于工作中,使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既可以很好地取得優秀的工作成效,又能體現高等教育人才的培育價值。體育作為重要的課程,可以很好地指引學生在正確的運動理念中,通過體育運動的參與提高身體素質,并能尊重學生發展規律的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其在運動中釋放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壓力[4],不僅可以給學生更好的解壓途徑,也能引導其在身體素質的強化中,保證學習效果的快速提高。職業心理素質,則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在正確的就業觀念下,避免受消極態度的影響,而無法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通過與體育教育的結合,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在有趣的運動氛圍中強化體育精神,并積極樹立正確的從業觀念,使學生既能夠將二者的核心價值理念進行整合,又能在運動過程中使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從而發揮體育課堂引入職業心理素質積極意義的同時,幫助學生在明確的就業觀念與健康的運動精神引導下,為今后的順利就業指明更好的方向。
雖然體育教育貫穿于各個教育階段的始終,但應試環境的影響始終使學生更重視考試成績的提升,所以對于增強身體素質的體育課堂而言,學生由于學習壓力大或者時間緊張,很難抽出固定的時間參與體育運動,所以在始終無法增強運動積極性的同時,也使體育教育工作的有序開展嚴重受阻。素質教育的推行,使體育教育的內涵不斷豐富,教師不僅要滿足高等教育體系的發展要求,也需要在內容的設置上,與學生未來的就業規劃相協調,這樣才能使學生既達到增強體魄的目的,又可以樹立明確職業觀念。因此,需要教師結合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心理健康狀態,有針對性地使授課內容與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內涵相結合,并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發展方向[5],使其意識到增強身體素質與提高就業競爭力的緊密聯系。同時,通過在體育教育中加大滲透職業教育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在運動積極性的提升中,有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消除學生面對就業時的迷茫心態,真正展現高等教育改革在新時代發展要求下的開展意義。
體育教育既需要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巧,并通過運動素養的提升,使學生在運動中增強身體素質,同時又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關注,希望學生在運動中能夠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所以體育課堂對增強學生耐力、自控力有很好的作用,同時又能通過體育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參與中潛移默化形成團隊精神。對于當前的行業領域發展現狀而言,不同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員在相互配合下,能夠充分發揮不同部門的獨特優勢,進而在相互補充與互幫互助中促進企業更好地發展。而體育運動恰好有很多項目,都需要學生在團隊的相互配合下認真完成,既可以增強學生協作意識,又能通過競爭精神與團隊精神的建立,使學生有更加清晰的發展方向,而這恰巧是當前社會崗位需求人才需要必備的基本素養。而體育教育與職業心理素質的高效融合,可以很好地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潛移默化形成正確的職業意識,并幫助學生鍛煉耐力、強化學習能力以及養成協作精神的同時,很好地在今后參與工作時,與同事在相互幫扶下順利完成工作任務[6],使融洽的團隊氛圍始終能夠激勵學生快速成長。
健康的體魄往往會使學生在較好的精神狀態下參與學習與生活,并且使其在運動中釋放消極情緒,幫助學生在陽光的心態下健康成長。雖然當前的就業形勢較為復雜,對于很多處于迷茫期的學生,往往會存在很大的就業壓力[7]。這時教師就應充分發揮體育教育的價值內涵,通過趣味性體育活動的設計,鼓勵學生在提升耐力、樹立團隊精神以及強化身體素質的同時,更好地激發就業自信心,從而使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取得教學實效性的同時,幫助學生取得更加清晰的就業目標。教師需要尊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與運動要求,設計信任背摔、籃球比賽、健美操、乒乓球以及田徑運動會等活動,要求學生在運動中不斷強化自身體能,并始終在積極向上的環境下,保持積極的心態。這樣既能使學生避免受消極情緒的影響,又在運動中提升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從而保證積極的心理健康狀態,可以始終激勵學生找到更加清晰的就業目標,從而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
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人們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各種身體與心理疾病也隨之而來,頸椎病、失眠、腰椎間盤突出、頭痛以及抑郁癥,已經成為十分常見的職業病,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體育作為預防疾病、增強身體素質的重要課程,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的教育特點,幫助學生在運動的參與中了解職業病的危害,才能以強健的身體素質更好地完成工作。例如,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預防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視頻,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在每天練習中既可以提升體質,又可以達到預防疾病出現的目的[8]。尤其是對于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跳健美操、練習瑜伽以及冥想的方法放松心情,伴隨著舒緩優美的音樂,釋放心理的焦躁,使學生能夠在循序漸進中調整心態,極大地避免心理問題的出現。在這種與學生未來息息相關的體育教學內容中,不僅可以充分激起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也能有意識地預防可能發生的職業病,使其始終能夠在積極的運動精神下保證身體康健,為更好完成工作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最終目的,是能夠通過所學知識的運用,助力祖國各個行業領域的蓬勃發展,所以堅定的就業信念往往可以使學生找準自身就業定位,在明確的發展規劃中順利就業。教師應重視體育教育對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積極意義[9],教育重點不能始終以強化其身體機能為主,還應通過職業心理素質內涵的引入,使學生能夠在運動中強化身體素質并釋放壓力,保證教育工作的有序推進。一方面,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運動需要,制訂更加清晰的教育計劃,使學生能夠在循序漸進的訓練活動中增強耐力,并養成吃苦耐勞、不言放棄的精神品質。這樣可以很好地使學生堅定信念,為實現自我的就業目標而不斷努力,讓積極的運動精神與強健的體魄,幫助學生在積極心態的影響下獲得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也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進行了解,通過當前職業心理疾病的分析,設計調查問卷,對學生當前的心理數據進行整理,明確教育方向,使學生始終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保持心理健康,并學會用運動的方法釋放自身壓力,才能在積極進取中,保證自身職業心理素質得到有效強化。這樣,不僅可以真正發揮體育教育的真正意義,也能使學生有比較清晰的發展思路,使清晰的自我就業定位與明確的職業發展規劃,成為學生具備較強就業競爭能力的助力。
總而言之,多變的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使人才需求標準在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畢業生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就業壓力。體育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強健的體魄,同時還能讓學生十分注重心理健康,引導其在運動活動的參與中釋放壓力,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參與今后的學習。教師應重視職業心理素質的培育意義,不斷挖掘其中的教育精髓,使體育教育內涵既得到充分體現,又在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同時,可以有明確的就業觀點,使高等院校培育的學生,既具備創新精神、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職業興趣,又能在健康心態的助力下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