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農業農村廳法規處(410005) 聶建剛
【案例】某村村委會與村民張某簽訂農村土地承包合同,將本村東南的一塊約1.33公頃的洼地承包給張某,承包經營期限為10年;當日收取承包費6萬元,但是未辦理權屬證書,合同中也沒有約定爭議解決辦法。后來,李某看到這塊地收益高,愿意出10萬元承包,村委會又將洼地承包給了李某,并辦理了土地經營權證。村委會、張某、李某發生爭議,張某直接向縣人民法院起訴,李某堅持要求先進行仲裁。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嗎?需要先仲裁才能起訴嗎?
【評析】在土地承包經營中發生糾紛的爭議解決方式,在法律法規中有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二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和仲裁,適用本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包括:(一)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發生的糾紛;(二)因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等流轉發生的糾紛;(三)因收回、調整承包地發生的糾紛;(四)因確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五)因侵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發生的糾紛;(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因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及其補償發生的糾紛,不屬于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員會的受理范圍,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訴訟等方式解決。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定,下列涉及農村土地承包民事糾紛,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一)承包合同糾紛;(二)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三)土地經營權侵權糾紛;(四)承包經營權互換、轉讓糾紛;(五)土地經營權流轉糾紛;(六)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七)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八)土地經營權繼承糾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解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用于分配的土地補償費數額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此案中張某與村委會、李某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本案中,張某與村委會、李某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合同中對爭議解決方式也沒有進行約定,張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不需要先進行仲裁。
【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了可進行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在這一款中,法律采用了“列舉+兜底”的立法技術,明確列舉了五項可進行仲裁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另外,為了能夠讓仲裁委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仲裁和調解活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第二條第六款認為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也可被仲裁委受理,并不僅限于該款明確規定的前五項內容。除此之外,第二條還規定了仲裁委不可進行調解和仲裁的糾紛,即因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及其補償發生的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