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恒鵬,王 暉
(山東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山東濟南 250358)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依托新媒體發展的各種形式的健康知識普及也深入人心。如今,大眾文化層面于“健康”的認知仍存有偏差,較常見的問題就是將“體育訓練”和“飲食平衡”分離開來[1]。但健康的人格需要體育訓練與飲食平衡的協同作用,尤其是對于高校體育專業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來說,其身體需要與學習環境更應該平衡膳食與訓練之間的關系。
如果說體育訓練是能量消耗機制,那么飲食攝入則是能量補充機制,為了達到一種守恒狀態必須要做到平衡膳食。因此,平衡膳食對于進行體育訓練的體育專業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本文從平衡膳食寶塔理論出發,探究健康飲食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影響,并給予飲食保健指導,提出健康飲食的呼吁與警示。
平衡膳食是指為了保持人體新陳代謝供需平衡的需要,按照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借助合理的膳食制度和食譜編制方法,選擇采用符合衛生要求的原料進行加工、烹調品種多樣化的膳食從而達到合理營養的目的,為人體提供足夠數量的熱能和恰當比例的各類營養素,因此也被稱作合理膳食或健康膳食[2]。
最開始由美國農業部在1992年公布了“食物指南金字塔”,指導美國人合理健康飲食,平衡攝入營養。此后,中國營養學會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結合中國人的特點推出“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以此來改善中國人的飲食營養狀況[3]。
平衡膳食寶塔由谷類食物、蔬菜和水果、魚禽肉蛋類食物、奶類和豆類食物、油脂類食物5層構成,人體對每類食物的需求量不同,最底層的每日建議攝入量最多,因此面積最大,人體最頂層的食物需求量最少,因此面積最小,故而平衡膳食寶塔的形狀為金字塔形狀,并根據人體對各種營養的需求,對相對應的各類食物給出建議進食量的范圍值。2010年,相關學會更新了“中國居民膳食寶塔”,增加了水和身體活動的形象,強調足量飲水和增加身體活動的重要性[4]。
人們為了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體驗,將吃得精細,吃得香作為基本的生活標準。正是因為現在的這種觀念,使人們逐步抵制粗糧。精米、精面都是經過精密的加工,去掉了糊粉層,加工得越精密,糊粉層流失得越多。糊粉層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因此長期食用精加工食品會使人體缺乏纖維素和一系列營養素,從而致使人體出現問題。
不同的食物含有的營養成分也不同,長期的偏食行為會引起人體的營養物質失調及分泌消化酶的功能降低,容易導致多臟器癌癥。
零食中含有很多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會對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產生影響,并且零食大多味道比較獨特,會使人變得不喜歡正常的食物從而變得厭食、偏食。零食中還含有大量糖,需要消耗體內的B族維生素來抵消,從而使人注意力不集中、神經緊張甚至失眠。
只有在食量適度的情況下,才更有利于食物轉化為對人體有益處的氣血津液。長時間地飲食過多或過少,都會傷害人體的脾胃,人體若長時間處于饑飽無常的狀態下,脾胃一定會出現問題。
長期不吃早餐,會造成低血糖,使人出現疲勞、遲鈍、注意力下降的情況,還會誘發胃病,引起胃炎、潰瘍病等疾病。此外,長期不吃早餐還會造成營養不良或貧血,以及膽結石和肥胖的癥狀。
“健康飲食”的標準是指各類所需的營養素能夠為人體提供平衡且充足的能量。對于體育專業大學生來說,運動訓練占據著大多數課程,而健康飲食正是保證運動訓練順利開展的前提,在運動中能夠提供能量是保證課程質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健康飲食同樣也應該作為體育專業課程來開展。
在普通人的認知里,健康的飲食習慣是一日三餐按時完成。一日三餐的按時完成是健康飲食的保證。同時,健康飲食也意味著根據攝入能量的種類平衡所需要的營養元素。很多體育生沒有足夠了解三大營養素的相關知識,并沒有從專業角度注意膳食平衡,常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食物,對于營養的攝入不均衡,并不注意自身身體營養元素的合理搭配[5-6]。但體育專業大學生的專業性需要大量的強度訓練,訓練會使體內能量迅速消耗,而這樣的能量消耗往往會比正常人的耗能更多,如果沒有充足的營養能量攝入就達不到想要的訓練效果。
長時間運動的能量來源主要是脂肪,氧氣充足的時候,1 g脂肪能夠供能38 kJ,碳水化合物只能供能17 kJ。在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中,在氧氣達不到供應條件時,主要的能量來源成為碳水化合物。耐力與人體的脂肪息息相關,想要提高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耐力必須增加脂肪攝入量。過多的體脂會影響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運動能力,對身體造成損傷,因此需要保持健康的飲食、改善身體健康水平和提高運動能力。蛋白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礎,是細胞的重要組成,運動時肌肉的收縮和松弛、血液中氧氣的運輸等都離不開蛋白質,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訓練期增加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有效提高運動能力。長時間的運動會消耗體內的糖類物質,腦神經細胞對糖類濃度非常敏感,血糖的下降直接影響身體的能量供應,造成疲勞,及時補充糖類物質會加速恢復運動能力[7]。
運動能力是體育專業大學生最重視的一部分,體育專業大學生必須重視營養物質和健康飲食對運動能力的影響,這不僅是保持身體素質的基礎,還是良好競技狀態的條件。均衡營養的健康飲食必須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合理膳食。體育專業大學生為了保持自身良好的運動狀態和身體水平,不僅要注意三大營養元素的攝入,同時也要注意微量元素的合理吸收,健康飲食的原則就是有針對性地將不同營養元素進行合理分配以此來提高體育參與者的運動能力。不僅健康飲食得到了保證,同時對不同營養素的需求也得到了滿足。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營養和合理的營養攝取是體育生運動后恢復身體機能的物質基礎,只有保證營養素的均衡,才能保證身體素質的提升,使其能在課程中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在比賽競技中才能更出色地發揮出自己的實力。
大腦與腸道的微生物群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能夠使大腦產生愉悅的血清素大部分由腸道生成,因此飲食的健康與否影響著人體的心理健康。體育生一般在訓練后暴飲暴食,喜歡進食一些高蛋白質、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一些咖啡因含量較高的食物。高蛋白食物會提高人的靈敏性使反應速度變快,但高糖食物和高脂肪食物容易造成肥胖,且有可能使人變得抑郁,使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讓人整天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攝入過多的咖啡因會使人陷入難以入眠甚至失眠的狀態,進而導致人精神不佳,嚴重影響體育專業學生的訓練狀態。
健康飲食對體育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積極性作用,健康飲食會為人體提供適量的維生素、脂肪酸、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從而使人體的作息更加規律,心情保持愉悅,在一定程度上可預防心理疾病[8]。體育專業的大學生需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有規律的作息與愉悅的心情,才能在訓練和比賽中高度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訓練和比賽中,從主觀方面投入體育訓練和比賽中更好地發揮自身技術和能力,更加有效地提高自身競技能力和運動成績。
健康飲食對于體育專業大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運動心理的提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反之,若沒有健康的飲食行為,則會對體育專業大學生帶來消極的影響。體育專業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提高健康飲食方面的認知水平,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根據平衡膳食寶塔理論合理規劃飲食,使健康飲食也成為日常訓練的一部分,更好地提高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