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 楊 軍 樊子銘
智能化技術作為新時期受到廣泛關注的一項技術,其在輸電線路運行中的有效應用,構建出智能化平臺,實施運檢工作,能為更好地監控輸電線路運行情況提供一定支持,將動態化的運檢工作落實在實際中。但在實際應用智能化平臺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造成智能化技術無法真正發揮出其自身的實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運檢工作的智能化發展進程。
智能化系統包括無線數據傳輸、數據分析以及采集、后臺軟件三個部分內容,具體的功能和運行原理為:無線數據傳輸主要是通過GPS等與后臺實時進行無線通訊,后臺系統實時接收對應的巡檢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局域網絡,將巡檢的結果傳送到服務器內;數據采集和分析主要是利用GPS相關設備,通過對現場巡視坐標進行確定,獲得信息后再按照定義好的巡檢項目逐一實施數據采集、分析和記錄。高壓輸電線路在巡檢管理工作中可利用GPS空間定位功能實現,能有效監督巡線工作的整體質量,解決輸電線路問題。并在巡檢工作完成后,僅需對線路巡檢管理主機數據、掌上電腦記錄的巡檢數據實施同步即可;軟件部分有非常強大的功能,主要作用是實現數據的查詢、分析、統計及處理等。軟件部分主要是以移動系統、規范化概念為基礎,能最大化降低出現漏檢、錯檢等問題,保證輸電線路設備穩定運行。
智能化的運檢系統功能特點主要包括:特定參數統計和工作提醒功能,主要功能為按照系統導入生產計劃、自動生成計劃等進行工作提醒,按照參數類別統計設備特定參數,根據指定設備查詢運行數據或者未來運行狀態等;數據交互相關功能,了解設備的具體參數等內容如經緯度等,包括歷史的檢修記錄等。工作要求以及對應的工作計劃等;標準化管理。為能提升作業的整體質量和工藝水平,強化安全措施并且制定和執行,對工作的環節實施細化。不同的標準化管理需按照不同作業類型實現;檢修周期管理和狀態運行;管理風險和不足;運行數據采集和校驗;傳統輸電線路巡檢相關功能。
在線監測技術。是當前輸電線路運檢工作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技術,主要是利用智能化平臺中的狀態監測功能、診斷技術,對設備當前的運行狀態信息進行收集,然后通過分析信息對輸電線路是否存在異常,或未來是否會出現故障進行明確和預測,進而高效的開展狀態檢修工作[1]。
無人機技術。是智能化運檢工作落實的一個重要標志,將其應用在輸電線路的運檢工作中,能有效提升巡視效率、質量,落實了運檢的自動化。實際應用中主要包括無人機飛行控制、通信系統中繼模式,其中前者是用于對線路實施正常巡檢的工作內容,要求對輸電線路、無人機飛行航線安全距離進行有效控制,合理確定作業位置,避免造成線路損壞的問題出現。后者主要是應用在一些地形比較復雜的線路巡視過程中,能有效彌補常規無人機巡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精準定位、診斷技術。運檢工作中基于智能化平臺的精準定位和診斷技術,要求需要先按照線路實際要求分成多個不同的區域,并在每個分區中設置對應的故障傳感器、檢測終端[2]。一旦出現故障后就可將檢測到的信息傳輸到智能化平臺中,實現對故障位置的精準定位,最后結合故障診斷技術,明確出現故障的具體原因和解決方法。
為一定范圍內電網不斷的提供電力稱為輸變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使用電器的頻率不斷增加,加上各種新型電器的不斷出現,對輸變電工作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擁有一個完善、可靠的輸變電系統對于保證正常用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輸電線路工作過程中,在用電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非常容易出現由于電流量過大導致電線發熱受損等問題出現,這就要求輸變電工作更加智能化的開展,合理的分配輸電線、控制電流量[3]。
以往該項工作一般需人工完成,如安裝變電器,對于人力資源的需求比較高也易引發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而智能化平臺在輸電線路運檢工作中的有效融入,能將整個輸變電工作通過計算機進行操作,不僅能實現對輸電量的合理分配和控制、提升輸電的效率,還能確保輸電線路的正常運行,滿足用戶對于電量的需求。以此保證能降低由于用電需求量過大造成的停電等事故出現,提供優質的供電服務,為生活、生產的正常開展提供支持。
智能化系統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實施信息的傳遞、分析和處理,這與以往的工作模式非常不同。雖然我國在電力運檢方面已開始逐漸脫離人工巡檢的工作模式,但很多工作依然需巡檢人員親自到達現場進行處理,不僅影響了整個運檢工作的效率,也為運檢人員帶來一定的負擔。而在智能化系統和平臺的支持下,通過計算機就能實現對整個系統的運行情況進行查詢、分析,通過顯示出線路的實時信息對線路中出現的老化、損壞等問題進行及時了解,然后按照GPS定位明確具體的地址,最后逐一排查和檢修[4]。在這個過程中,與以往工作不同的一點就在于,一些相對簡單的維修或調試工作可通過計算機完成,不需運檢人員親力親為的到達每個故障地點開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工作人員的負擔,保證了輸電線路的可靠運行。
在實際的線路運檢工作中智能化平臺能與人工協同配合,對于縮短線路巡檢周期、提升設備巡檢效率等均有著一定的積極作用[5]。通過結合智能化平臺,運檢人員能通過掌上電腦對線路運檢歷史記錄進行快速獲取,并可直接查看對應的設備參數,包括經緯度、金屬型號等。通過這種高效的數據信息交互及數據信息在后臺的合理反饋,以及后臺數據自動統計和更新功能,可實現對各類數據信息的智能化分析,并將其科學的歸檔管理,進而為獲得更好地巡視工作效果提供支持。同時智能化平臺能實現故障危險點運行情況的全過程跟蹤,按照在故障點收集到的各類數據信息,還可生成較為完整的數據報表,通過實現數據的高效管理,為輸電線路更加高效的運行提供一定支持,真正發揮出數據信息的積極作用。
輸電線路運檢工作中,想要真正發揮出智能化平臺和技術的作用,基礎建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也是確保智能化平臺和系統能正常運行的保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運行的整體可靠性、安全性。為能更好地發揮智能化平臺積極作用,需對電力企業中的基礎建設工作給予一定重視,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落實各項工作,為獲得最佳的運檢工作成果提供一定支持。
首先,在在實際的建設中,基于智能化平臺的特點及其對于設備方面的要求,電力企業需積極更新現有設備,積極購進全新設備,使高新性質的智能化技術能與設備相匹配,從根本上保證智能化運檢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按照運檢工作要求、輸電線運檢范圍等合理的購進掌上電腦設備(PAD),為運檢人員更加高質量的開展工作提供基礎支持;對于一些需要涉及到高山等地理位置復雜的輸電線路運檢工作,需及時引進無人機取代人工巡檢工作,利用攝影技術、實時傳輸技術等確保能高效采集對應數據信息,為更好地排除和解決故障提供支持。
其次,除硬件基礎建設,也需注重軟件方面的建設工作,其是保證智能化平臺運行效率和質量能實現提升的基礎,也是保證智能化運檢工作水平的基本保障。這就要求企業需要樹立全新的運檢智能化平臺工作理念,加強電網的互聯建設工作,通過集約化的運檢管理工作,保證智能化的水平,為輸電線路能穩定運行提供支持[6]。如按照智能化系統結構的構成,軟件部分主要作用是對數據的查詢、分析、統計和處理,因此需從數據出現到處理完成歸檔均給予重視,在充分掌握和了解智能化系統運行原理、要點的基礎上,積極落實軟件更新、漏洞修復等工作。通過對平臺的硬件和軟件部分進行強化,使其能高效的融合在一起,不僅能發揮出智能化平臺在運檢工作方面的實際作用,還可有效提升電力系統的智能化水平,為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支持。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于電力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個人、企業、其它社會組織的正常運行均離不開電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確保電力能正常供應就成為了電力企業重點考慮的問題,這也是運檢工作的目標,是確保整個電力系統穩定運行的保障。為能更好地發揮出智能化平臺積極作用,提升運檢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效率,當前需在積極開展基礎建設的同時,結合智能技術的應用要求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結合高效合理的智能化管理工作確保智能技術的作用能真正發揮出來。
首先,為能提升智能技術的應用水平和效果,需加強對于智能化平臺的應用管理工作,通過提升平臺建設及管理效率對現有電力系統實施優化,解決電力高負荷可能對電力設施、供電造成的影響。同時需加強技術監控工作,全面提升輸電線路智能化應用質量和效率。如在實際工作中,一旦發現某個區域用電量存在異常、容易造成輸電線路出現故障,就需利用智能化平臺中收集的該區域用電情況相關數據,做好數據分析和統計的基礎上加強對該區域的巡查工作。通過不斷的提升監控工作質量,降低突然停電問題的出現幾率,提升配網效率,構建更加智能化、安全高效的配電系統[7]。
其次,除加強監控系統的建設工作外,還需重點關注智能化調度、決策系統的建設工作,通過不斷加快智能化升級速度構建智能化配電網絡,為輸電線路智能化運檢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技術保障。如在實際操作中,需將電力負荷的實施計算、快速控制落實在實際中,加快運檢智能化平臺的建設力度,全面提升智能化水平。在這個過程中要尤其重視重點設備的狀態監測工作,提升在線監測率基礎上實現對輸電線路通道環境全面監測,擴大覆蓋率,盡量達到覆蓋率100%。
智能化技術在輸電線路運檢工作中的應用,為運檢工作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為更加方便、快捷的開展運檢工作提供了一定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為電力企業節約了大量成本。同時在為運檢工作帶來一定便利的基礎上,其特有的數據交互功能優勢也開始逐漸體現出來,為運檢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全新思路[8]。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為能更好地利用智能化平臺開展運檢工作,需加強運檢工作中人員、技術之間的交互和聯系,實現對運檢工作的取長補短,保證工作整體質量。
首先,需對運檢人員的智能化意識進行強化,在引導相關人員了解智能化平臺、系統運行規律和作用的基礎上,提升其操作智能化平臺的能力,最大化的發揮出智能化平臺積極作用,提升運檢工作質量。如可在電力企業內部開展對應的培訓工作,結合實時更新的智能化平臺數據信息,使相關人員能更好地了解智能化平臺不同功能和操作方法。這樣不僅能降低人工操作出現錯誤的幾率,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還可通過內部的技術指導、經驗分享等,不斷強化運檢工作人員的個人能力和素質,為更好地開展智能化運檢工作提供支持。
其次,智能化平臺具備的強大數據交互功能,能對運檢人員的操作、流程等記錄下來,并直接上傳到平臺中,便于其他人員進行查看和分析[9]。這種在數據交互上的特殊優勢,不僅能保證運檢人員考核工作更加有序的開展,還可為實現與其他企業間進行技術交流提供了支持。如企業可定期將分析和整理好的數據信息與其他企業召開技術研討會議,主要針對近期輸電線路運行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出解決的具體措施。這樣不僅能通過內外技術交流不斷完善智能化運檢工作內容和流程,還可有效避免同樣問題重復出現,確保運檢工作的整體效率能實現提升。
綜上,在輸電線路運檢工作中應用智能化平臺,能非常有效的提升輸電線路運檢工作質量和效率,保證電網能安全、可靠運行的同時,滿足對于電能的需求,維持社會的穩定運行。因此,在積極了解智能化平臺的作用基礎上,需通過加強基礎建設、提升技術水平、落實技術交互等措施,為更好地發揮出智能化平臺作用提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運檢工作質量,為電力系統更加穩定的運行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