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秦燕燕
語言領域課程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聽、說”活動為主,注重培養幼兒語言交往、口語表達、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趣味性的活動幫助兒童提升語言素養,這對幼兒未來發展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提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期,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發展貫穿于身心發展的各個領域,對其他領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诖?,幼兒教師要注重語言領域的課程開發,創新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提升語言素養。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前教育要落實“以游戲為幼兒基本活動”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兒個體發展與主觀體驗,尊重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構建具有趣味性的游戲課堂,并在交往和表現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促使其身心全面、均衡成長。
《指南》將幼兒園課程建設分為五個不同的領域,語言領域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幼兒身心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能強化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對其未來一生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利用好游戲的特性,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促使幼兒語言能力得到發展。
首先,語言領域游戲化課程能夠增強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在課程活動中,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境,鼓勵其敢說、能說、大膽說。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能清晰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在表達、交往、溝通的過程中,養成正確口語表達習慣,同時增強表述、轉述能力,在游戲過程中積累交往經驗,掌握口語表達與溝通技巧。
其次,語言領域游戲化課程能夠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在語言游戲活動中,教師可以依托繪本故事話題創設趣味游戲,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大膽講述,在游戲的表達與講述過程中,培養幼兒形成正確閱讀習慣,鼓勵其學會自主閱讀圖書、分析故事。在大班幼兒課程中,趣味性的游戲活動能夠激發幼兒對閱讀、書寫的興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幼兒的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對其未來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起著積極的作用。
最后,語言領域游戲化課程能夠提升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幼兒園是一個集體生活場所,強化幼兒社交技能是幼兒園的教學重點。在語言領域課程中,教師將“游戲”作為課程媒介,使用“玩樂”的方式激發幼兒對語言表達、敘述的興趣,促使其在玩的過程中與同伴自由交談,這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除此之外,幼兒在游戲中會向同伴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想法,這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水平。
在語言領域課程構建過程中,教師要突出游戲元素,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玩中提高認知水平、豐富感知體驗。接下來,筆者立足于課程游戲化背景,結合語言領域的特性,從觀念、環節、幼兒、舞臺等四個角度出發,提出幾點建議。
課程游戲化理念對幼兒教師來說并不陌生,但是一些教師在設計課程、實施活動時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對游戲化課堂認知不足。課程游戲化理念是從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及認知需求角度出發的。課程游戲化理念要求教師創設滿足幼兒實際需求的活動,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因此,在構建語言領域游戲化活動時,教師要將游戲與語言活動完美融合,挖掘游戲教學價值,讓幼兒在課程中提升語言素養。
以小班語言領域活動“愛的祝福”為例,活動目標為“理解、學習兒歌,初步感受兒歌的比喻手法,根據生活經驗講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利用兒歌表達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感激之情”。在活動準備階段,教師創設了角色表演游戲,讓幼兒扮演爸爸媽媽的職業,通過角色和模仿強化幼兒感官體驗。
教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介紹一下你的爸爸媽媽,他們是干什么工作的?都需要做哪些事情?請你扮演一下他們的工作角色吧!”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展開討論,介紹自己父母的角色及工作內容,并模仿爸爸媽媽的工作狀態,在游戲中感受爸爸媽媽的辛苦。
教師:“哇,小朋友們的表演真棒!老師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工作的辛苦和對寶貝們的愛。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兒歌,名字叫做《愛的祝?!?,大家猜一猜歌詞把爸爸媽媽的愛比作什么呢?如果是你,應該怎樣祝福爸爸媽媽呢?”
隨著教師的引導,幼兒在角色扮演游戲中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教師利用幼兒的興趣引出兒歌主題,帶領其完整地、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向幼兒說:“大家都學會了這首兒歌,請你們結合爸爸媽媽的工作,改編一下內容,送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在上述語言游戲活動中,教師從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了其感興趣的話題,并使用角色扮演游戲增強幼兒的感官體驗,引導幼兒感受父母的工作狀態,在游戲中體會父母的不易。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出了學習主題“愛的祝?!?,鼓勵幼兒完整地朗誦兒歌,并引導其改編兒歌。這種教學方式滿足了幼兒的發展需求和游戲欲望,同時也讓游戲貫穿整個學習環節,增強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游戲化教學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創設語言游戲化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趣味互動,創設新型語言游戲課堂,靈活調控活動內容,幫助幼兒理解知識、掌握知識,達成領域教學目標,構建高質高效的課堂活動。
以中班語言領域活動“拔蘿卜”為例。繪本《拔蘿卜》故事趣味性較強,教師通過故事講解,幫助幼兒了解團結一心、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的含義。《拔蘿卜》繪本故事涉及很多人物,教師利用電子屏幕開展動畫講解,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與動畫、角色、環境互動,在游戲中閱讀繪本圖書,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教師:“小朋友們上午好!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鄉下郊游,聽說那里有位老爺爺種了一根非常大的蘿卜,可是他拔不出來,讓我們一起去幫助他吧!”而后,教師利用電子屏幕播放繪本圖片和PPT。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老爺爺正在吃力地拔蘿卜!老奶奶、小姑娘、小花狗也前來幫忙,可是蘿卜還是拔不出來,這可怎么辦呢?”
幼兒A:“我們也來幫助老爺爺吧!”
幼兒B:“我們就在小花狗的身后一起拔蘿卜?!?/p>
幼兒C:“老師,我也來,我也來?!?/p>
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自主地展開游戲“拔蘿卜”。伴隨著音樂,幼兒一邊唱歌,一邊拔蘿卜,同時,教師在一旁為幼兒耐心講解“拔蘿卜”的進展。最終,在眾人合力下,蘿卜被拔出來了。幼兒通過活動,懂得了互幫互助、團結一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在這一游戲活動中,教師從幼兒年齡階段特點出發,選擇了其感興趣的網絡元素,并利用音樂、動畫、圖像,構建了一節別樣的語言繪本課。在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幼兒熱心地幫助老爺爺拔蘿卜,與環境、繪本、人物展開互動,了解了故事情節及教育意義,達成了語言領域的學習目標。
幼兒雖然年齡小,思維發展不成熟,但其作為獨立的個體,有著自己的思維,能夠用獨有的表達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教師可以適當將游戲的選擇權交給幼兒,尊重他們的實際想法,通過趣味性游戲激活其語言邏輯思維,調動幼兒活動積極性,引導其在游戲中掌握語言知識,最大化發揮游戲教學的優勢,達成教學目標。
以大班語言活動“我的幸運一天”為例?;顒訛槔L本教學,要求幼兒“通過模仿畫面中的人物表情、動作來揣摩角色的心理變化,并使用準確的語言來表現故事情節”。大班幼兒能力較強,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閱讀,在他們閱讀結束后,引導幼兒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繪本故事。
教師:“小豬在森林里玩耍,經歷了奇妙又危險的一天,請小朋友們仔細閱讀故事,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繹小豬神奇的一天吧!”
在游戲的帶動下,幼兒快速地走進了繪本的故事,通過與同伴討論分析,理解了故事情節及人物形象,并歸納出不同角色的心理變化。在討論完故事情節后,幼兒自主展開故事分工,共同完成了角色扮演游戲。由此可見,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游戲構建能力,教師要學會“放手”,將游戲的權利交給幼兒,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其在閱讀、思考、交流的過程中鍛煉語言邏輯思維,通過與同伴交流探討,構建完整的語言游戲,并在游戲中獲取全新的語言知識經驗。
幼兒年齡小,渴望來自外界的肯定、鼓勵、支持?;诖?,教師在創設游戲或趣味性語言活動時,可以從幼兒心理情況出發,延伸課堂活動,為幼兒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滿足其心理發展需求,增強幼兒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自信心,通過游戲進一步提高幼兒語言素養,讓幼兒在玩樂中感受到語言游戲的魅力。
以繪本故事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讓幼兒結合繪本故事開展角色扮演游戲,讓幼兒自主揣摩角色的心理特征,通過表情、動作、語氣等方式將繪本故事演繹出來。其次,在幼兒的繪本演繹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自主創編、開發劇本,開辟全新的劇情。一些開放性繪本(如《我的名字克麗桑絲美美菊花》《誰咬了我的大餅》《三只小豬》《鼠小弟的生日禮物》等)的故事結尾具有極強的教育價值,對此,教師要鼓勵幼兒基于繪本故事,展開溝通、想象、交流、講述,創設全新的語言活動,構建新的故事形象、情節,加深幼兒的學習印象。最后,在幼兒創編完全新劇本后,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展示舞臺,鼓勵幼兒將自主創編的劇本與故事演繹出來,讓他們得到肯定與鼓勵,滿足其心理需求。
綜上所述,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是幼兒獲取生活經驗、知識技能的主要途徑。學前階段的幼兒處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幼兒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游戲的獨特教育價值,創設全新語言游戲活動,提高幼兒綜合素養,構建趣味性的領域課堂,從多角度出發,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其未來成長與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