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市農業農村局(410300) 孔冬華 張長春
在撈刀河北岸,有一個美麗的村莊叫蘆塘村。它位于瀏陽市永安鎮,由原蘆塘、勝利、車田3個自然村合并而成。近年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村級主導、村民參與、共建共享”,成功探索出一條“鄉賢留下來、能人請進來、村民動起來、村莊活起來”和“自發組織、自主設計、自我籌資、自行建設、自覺管理”的“四來五自”鄉村振興新路子。蘆塘村2021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70萬元,先后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鄉村振興示范村。
來到蘆塘村灣里屋場,那里有一段長長的文化墻,文化墻中有一塊捐資建設屋場的“功德碑”。碑上詳細標注了屋場內村民捐資的數額,但排在前面的鐘統明、于春林、于擁軍3個人的名字下卻沒有捐資的數額,因為他們三人決定為屋場建設資金兜底。2013年10月,他們面對屋場內臟亂的環境和坑洼的道路,共同出資60余萬元,帶動村民和企業捐資300多萬元,整修道路,美化環境,扮靚家園。但屋場建設所籌集的資金遠遠不夠,之后3人又陸續投入200萬元。鐘統明為了屋場建設放棄生意,連續7個月奮戰在改造現場。村民自發投工投勞,從家中搬來紅葉石楠、桂花樹、茶梅等花木美化公共區域。改造后的灣里屋場煥然一新,優美的環境和獨特的鄉村韻味,引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和游客,成為瀏陽市民的“打卡”地。
蘆塘村黨總支副書記于建起,原本是在長沙工作的一名建筑設計師,因為對于“老種子”的執念,2015年辭工回到家鄉蘆塘村。他跑遍湖南上百個縣(市、區)和湖北、新疆、貴州、云南等地,收集了800多種老種子。2017年國家田園綜合體國家級試點落戶瀏陽,并以“童話灣里,詩畫中州”為主題。童話灣里以灣里屋場為基礎,以老種子為切入點,建設了老種子博覽園、老種子加工廠和老種子主題民宿,建設了瀏陽首家專門為收集展示老種子作物、用地面積達8629平方米的老種子博物館,助推瀏陽市宏邦種養專業合作社打造了占地30公頃的“百果園”,發展觀光休閑農業。據了解,田園綜合體項目給當地農民在農業生產、產品加工、鄉村旅游開發、項目建設等方面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光合作社和旅游公司長期用工就有近百人,每年發放工資200多萬元。
村民周向華,在超市上過班,開過服裝店,看到自家門口優美的環境、日益增加的游客,就回家做瀏陽特色小吃。因為小吃味道好,很受游客歡迎,一年收入8萬元以上。環境美了,游客多了,蘆塘村村集體和瀏陽市灣塘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順勢成立了瀏陽市灣里屋場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并與農戶合作推出民宿項目。最后經營收入按照比例進行分成,農戶得60%。截至2021年,全村已有民宿13家。
美麗村莊帶動了美麗經濟,美麗經濟推動了文明新風。從2014年開始,蘆塘村推出最美庭院、平安家庭、孝順媳婦、優秀老人等評選活動,建立孝親敬老基金會,每年舉辦“孝親敬老文化節”。建立“黨建+微網格”制度,開設“周一直通車”,讓鎮村網格干部聯合微網格長每周一都去負責區域走訪,掌握動態情況。該村通過打造“七彩志愿服務品牌”,將志愿服務向村莊延伸;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農民講習所”,宣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道德模范先進事跡等,培育村民“好習慣”和“好風氣”。同時,村里還打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長廊、農耕館和家風家訓主題館,讓村民了解村莊發展變遷史,努力打造“留得住鄉情、記得住鄉愁”的鄉賢美邦、和諧家園。如今的蘆塘,農家書屋成了農民致富的“加油站”,文體廣場成為農民的“快樂驛站”,農閑時節讀書看報、健身鍛煉、文娛自樂等活動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