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安化縣委(413500) 石錄明
近年來,安化縣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振興鄉村、建設秀美安化的重要抓手,累計投入3.2億余元,成功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創建了一批省級、市級美麗鄉村,打造了一大批鄉村振興示范區(點)。安化縣先后榮獲湖南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益陽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進縣等榮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經驗獲農業農村部推介。
1.在縣級層面上,做好“制”的文章一是成立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負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指導、協調、督促。二是以資江干流為主線、以國(省)道為干線、以村(社區)為單位實行網格化管理,選優配強河長、路長,選聘專職保潔員2097人,評選義務勸導員16255人,聘用兼職督導員6280人,實行專職保潔員、義務勸導員、兼職督導員崗位責任制,實現全縣無死角整治。三是建立健全“季度主題活動、會商點評、長效保潔、示范創建評定”四大工作機制,完善“縣財政主導、涉農資金整合、群眾參與”的多元化投入體系,為全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提供堅強制度保障。
2.在鄉鎮層面,做好“治”的文章鄉鎮定計劃、明責任、建機制,黨政“一把手”堅持主動抓、抓主動,動員班子成員、第一書記、包村干部深入一線,帶頭參與整治,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辦公室,實行包村、聯村工作制度,全面落實合格村、示范村、美麗鄉村獎勵措施。對轄區內村(社區)組織季度評比公示,并將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與績效考核掛鉤。
3.在村級(社區)層面,做好“質”的文章明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為直接責任人,以村(社區)為平臺、組為主線、戶為終端落實人居環境整治各項工作要求,壓實村(社區)干部和黨員包戶工作責任,成立義工隊、義務宣傳隊、巾幗志愿者服務小隊、舞蹈隊500余支,開展常態化宣傳、勸導、環衛等工作,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責任機制。
1.強化黨員帶動積極構建“黨員帶動、黨群互動”人居環境整治新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人居環境治理中的模范帶頭作用。落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制度,設定環境衛生義務崗位5000余個。組織開展“小手拉大手”“周五清潔日”“美麗家園主題黨日活動”“節假日村莊清潔行動主題活動”等常態化活動12000余場次,參與人次50余萬人次。黨員帶頭參與農村改廁,全縣累計改造無害化衛生廁所46294戶。
2.強化典型推動創建示范,打造樣板,以點帶面,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全縣向典型學習、向先進看齊。龍塘鎮沙田溪村、冷市鎮文昌村、小淹鎮肖家村等通過教育引導群眾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改變不文明的生活方式,村莊環境全面改善,成為全市的典范、樣板,參觀者絡繹不絕。全縣70個村(社區)被評為示范村,70個村(社區)被評為美麗鄉村。通過示范創建,全縣“比、學、趕、超”的氛圍日益濃厚。
3.強化文明傳動深入推進鄉風文明,設立“紅黑榜”,建立“周報告”制度,大力宣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講衛生、庭院不整潔等行為,倡導黨員、村干部、駐村干部講好身邊故事,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大力開展“一創多評”,評選“脫貧勵志戶”“文明衛生戶”“平安家庭”“五好家庭”“好媳婦”,并設立物質與精神雙重獎勵,推行“道德積分兌換日常生活用品”制度,全面調動廣大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情與積極性。
4.強化激勵促動建立常態、科學考評激勵機制,改“專班督查”為“多層次督查”,實現督促檢查常態化。安化縣委、縣政府領導帶頭開展明查暗訪;河長、路長堅持巡河必巡路、巡路必巡村,現場解決問題。縣級按季度進行評比,對獲得前三名的鄉鎮和先進村予以獎勵,極大地激發了鄉鎮、村爭先創優的積極性和廣大村民的參與度。
1.創新資金投入機制為有效破解縣鄉村資金投入難題,按照“誰產生誰付費、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建立推廣農村垃圾治理付費服務機制,出臺《安化縣2022年建立推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費機制實施意見》《安化縣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費服務資金管理辦法》。付費機制的實施,提高了群眾參與的主動性,增強了相互監督的積極性。
2.創新美麗庭院建設按照“宣傳教育,示范引領,實踐養成”三位一體工作布局,堅持“因地制宜,群眾主體”的原則,聚焦“院內院外、室內室外”雙向評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集“每戶為小片”“小片為整村”,深入推進農戶美麗庭院“六個一”建設活動。全縣共建設“美麗屋場”89個,創建“美麗庭院”15000余戶。安化縣計劃用10年時間,投入1億元,確保全縣433個村(社區)每個村至少建設一個美麗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