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
(中藍晨光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造價控制是伴隨工程建設項目全過程的重要工作,是決定工程建設項目參與方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決定因素之一。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新冠疫情影響下的人工、工期成本起伏較大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工程建設項目的成本常有失控的情形出現,在這樣的環境中,工程建設項目造價控制顯得愈發重要。
工程造價即工程建設價格,是指完成工程建設、預期或實際所需的總成本。從建設者的角度來看,工程造價是指工程的建設成本,即建設項目預期或實際支付的全部固定投資成本。
工程造價包括直接費、間接費、利潤、稅金和其他費用。直接費即直接工程費和措施費,其中直接工程費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等,措施費包括總價措施費和單價措施費。間接費包括企業管理的費用和規費。
工程造價的全過程包括估算、概算(修正概算)、預算、結算、決算等,分別對應了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招投標、項目決算等階段。工程造價是工程建設全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指導和預測各個階段下工程建設的費用,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工程造價在工程建設項目中貫穿始終,一直指導和分析著工程建設中各項決策和實施的得失。控制工程造價,在一定程度的意義上就是控制了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項目中成本節約的重要途徑。工程建設項目各參與方,均應在滿足工程建筑規范要求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或控制工程建設成本,通過控制建設項目全過程中的建設成本,達到防止投資超額、保證建設質量、節約經濟成本的目的。
控制工程造價還能夠使人力物力財力得到有效的利用,各項資源得到有效整合,不僅能夠為企業節省成本、創造效益,也是響應國家號召,滿足國家經濟建設的重要舉措,不僅能為建設方和施工方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有助于推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目前,工程建設項目中超概、超計劃投資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對建設項目成本造成較大影響,使社會資源形成一定浪費,究其根源,主要存在以下幾點較為突出的問題。
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設計單位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切實實行限額設計的理念,設計過程中沒有造價部門的參與,設計項目時往往只是設計人員利用設計規范及條件,對項目開展設計,造價部門拿到的條件已經是設計完成以后的成果,此時再進行造價控制,當發現可以修正和優化投資的情況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設計返工,形成不必要的人工損失。再加上一部分設計人員本身缺乏對造價控制的概念,使造價控制出現了事后控制的情況,沒有在設計階段全面實現造價控制。
建設方對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存在概念不清、意識不強的問題。部分建設方往往由于時間、本身技術能力有限、沒有配備專業造價人員等因素,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沒有全面、深入地參與,對工藝流程、建筑形式等缺乏全面仔細地審查,對于設計成果抱有設計單位負責、與己無關的消極思想。
設計階段沒有做足設計、成本比選,對詳細方案論證不充分、不全面,導致項目實施過程中設計的修改、反復,造成工程人工、材料、工期的浪費,對造價控制造成較大的影響。建設單位在造價控制的過程中,往往把造價控制的重心放在了工程建設項目的施工階段,殊不知,經統計,工程建設項目中75%以上的成本發生在項目決策階段。[1]
部分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存在不合理的放大設計系數的情況,做成不必要的設計冗余,導致工程建設項目實施以后造價的增加。一部分設計人員存在現場踏勘不全面,設計內容與實際施工場景存在差異、“打架”的現象,甚至存在設計缺項漏項的現象,造成建設項目施工時額外的成本增加。設計階段的不充分、不全面,將極大地影響工程建設項目有效的造價控制。
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時,部分施工單位缺乏造價控制意識,當項目建設中發現不合理的建設內容或增補時,沒有及時與相關人員討論磋商,不提出技術先進、質量過關、節約成本的施工措施,對于建設項目無意義的材料消耗、窩工現象也時有發生。部分施工方存在施工隊伍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施工效率低,缺乏翔實的施工組織設計、流水臺班的設計,造成成本失控的現象。有的施工單位現場物質、人員、采購管理不嚴,導致造價控制出現問題。
部分建設方和監理單位對施工方的造價控制意識也缺乏有效監督和指導,沒有將造價控制意識引入招投標階段,對于施工方的費用浪費行為沒有及時地制止,對施工方的窩工、怠工等現場缺乏監督和警告,一部分項目因此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和不良的社會影響。
動態造價管理應該是全過程全員參與的造價管理形式,目前存在一部分建設方認為動態造價管理只是自己單方面的事情,部分設計單位、施工單位認為只管自己的事情,項目的成本應該由建設方來考量,責任的缺失造成工程項目建設中造價的失控。
目前,現行的一部分造價管理程序缺乏系統性和靈活性,面對國際國內材料價格時有波動、疫情導致人工材料價格起伏等情況,一成不變的造價管理程序不能適應現階段快速變化的工程建設項目的發展需要。
另一方面,建設方缺乏全面管控的意識,在工程建設項目造價控制的過程中存在不少漏洞。建設單位的造價管理人員缺乏有效的技能培訓,一部分造價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與造價管理過程中的實務不匹配,無法有效實現造價管理過程。
4.1.1 加強設計人員對基礎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貫徹造價控制理念,首先要重視對基礎資料的收集和分析。設計單位在設計前,應在建設方的配合下積極收集基礎資料,對于建設地點的地質、水文、人文環境等進行有效收集,防止在工程實施階段出現重大變更,造價人員應對當地建材、人工、水、電、氣、汽等基礎造價資料進行有效收集,準確科學地進行項目估算。
4.1.2 加強設計階段的方案比選工作
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工藝方案的安全環保、技術可行,還應該充分考慮經濟適用,科學合理地對工藝方案進行比選分析,優中選優。不僅要對危大工程,還應對投資占比較大的部分進行科學比選分析。
4.1.3 加強限額設計理念
方案設計、確定概算后,應按概算分析進行限額設計。對不必要的新增功能要嚴格控制,對于方案必須增加的功能,應充分比選,必要時開展專項設計和審查,充分貫徹限額設計。
4.1.4 建設單位應擔起成本控制的職責
從項目籌建開始,建設方就應牢記造價控制理念,對不同階段的項目過程中,引導和督促各參與方重視成本控制,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就應當全面深入地參與設計,加強造價控制控制理念,對不必要的設計方案要及時發現及時論證取消,對造價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疑點和難點的部分,應與設計人員充分論證。
4.2.1 建設方加強設計質量控制
建設單位應加強對設計單位的設計質量控制,加強設計評審,通過設計評審,設計復核,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設計變更。適當引入行業專家評審機制,對重大專項工程進行充分論證。適當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外部審查單位對設計成果進行復核,以優化投資為基礎對審查單位進行付費,對設計單位進行相應設計費扣減,通過市場機制促進設計質量的優化。對于項目實施過程中因為設計修改、設計變更導致增加成本的情況,建設方應在招標和合同中與設計方約定索賠方式。
4.2.2 設計單位加強設計質量控制
設計質量是設計單位的生命線,決定了設計單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的高度,設計單位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初步設計階段、施工圖階段,應加強設計質量管理,努力避免出現過多的設計變更、方案調整。在不同設計階段,不斷優化和深化設計內容,盡量做到流程優化、簡潔,根據設計規范要求,減少不必要的設計冗余,節省投資。設計單位在設計時,不僅要引入三維制圖模式,還應在設計單位與建設方和施工方、設計單位內部各專業部門間,切實打通各部門、各專業間協同渠道,在設計時對布線布管等進行美化和優化,避免施工時出現與現場實際情況不符、各專業配管配線“打架”的現象。
4.3.1 施工單位應引入成本競爭意識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只有擁有優良的質量和公道的價格的施工企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成本競爭意識不是簡單的低價中標、惡意降價,而是在提質增效,提升施工企業自身的施工效率和工作效率,優化采購流程,加強物資管理,提升職工執業素養和執業技能,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4.3.2 建設單位應加強施工單位質量成本管理
建設方、監理單位應在招標文件中對工期及人員安排進行規范要求,并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定期要求施工單位上報施工計劃、施工組織設計、流水作業設計,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強化人員、物資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窩工及物資浪費情況。對于實際進度和費用與計劃進度和費用出現偏差時,應在項目例會中及時指出并調整,對于較為重大的變化,應聯系相關方或引入外部專家共同研究分析、及時控制。
4.3.3 施工單位有義務提出設計優化
對于項目施工時,施工單位在發現設計存在可以優化和節省投資的情況時,施工單位有義務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和現場管理人員提出,監理工程師或管理人員應該聯系設計方及時對優化方案進行討論,充分論證并滿足規范及行業管理規定的情況下,應予以更改執行,建設方對于優化節省的投資應予施工方一定獎勵,以此促進項目成本控制良性發展。
4.4.1 正確認識造價控制過程中的波動
建設方、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在造價控制的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實際實施過程中與計劃投入存在一定浮動,是造價控制過程中必然存在的事實。造價控制過程中應優化造價控制結構,對實施過程中發生的成本波動及時記錄和分析,不僅要從總投資的角度對項目費用進行控制,還應及時控制每項造價控制中的細節,做到造價控制的精細化。
4.4.2 建設有效的造價管理架構
在項目籌建時,就應形成有效的造價管理組織機構,該機構中應涵蓋技術、經濟、采購、安全等專業方向人員,定期對造價管理機構人員組織培訓,提高管理人員專業素養和理論知識,并引入具有現場操作經驗、實際項目管理經驗的人員進入管理機構,保證造價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與實務相匹配。建立機構內有效的溝通渠道,減少上傳下達的路徑,實現管理機構的高效化。
4.4.3 對項目造價控制進行有效分解
要高效可行地達成項目造價控制,就應對項目造價控制目標進行合理分解,分解后的項目造價應該能準確反應該部分項目的特點、難點和重點。不能將項目造價控制目標分解過大,導致達不到項目造價控制的目的,也不得將項目造價控制目標分解過細,增加管理人員的無效工作時間。在分解項目造價控制目標時,應對項目中的技術難點、施工難點、費用占比較大的部分進行重點關注,合理分解,對于費用占比較小、市場可比同類項目較多的部分可以根據造價人員配置對造價目標進行適當整合,達到項目造價目標控制的合理化。
4.4.4 實現造價控制的統籌管理
在造價管理的過程中,應確立工程概算與工程合同的中心地位,從工程概算投資和工程合同出發,對項目設計、采購、調用、施工進行統籌管理,對工程造價控制精細系統性分析,實現工程造價控制的功能化。
4.4.5 對造價控制及時總結
造價控制的過程中應對造價控制的中間結果進行及時總結、糾偏,在項目決算后應由項目造價管理機構形成項目造價控制的總結文件,分析利弊,對未來項目的造價控制形成指導,實現工程造價控制的可持續化。
工程建設項目造價控制是建設項目管理的重要一環,決定了項目實施后的經濟性和社會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當下環境中,造價控制是工程建設各參與方都應重視并能獲取切實利益的工作,工程建設各參與方應開拓創新、砥礪前行,在生產和建設過程中對造價控制方式和方法不斷優化,打造出適應本企業生態、適應市場競爭的造價控制具體辦法,以此實現企業的利潤目標,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