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綦 磊 生家壘 王琳娜
2006年以來,山東省高密市夏莊鎮緊密結合形勢發展需要,不斷完善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工作,收到顯著成效。目前已累計組織各類招投標144起,招投標金額為5188萬元,為集體增收560多萬元,節約支出320多萬元。連續10年涉及“三資”管理的群眾信訪案件為零。
審時度勢,堅定不移實施招投標。據2006年調查統計,全鎮集體資產資源管理混亂村占到總村數的20%以上,有10多個村的集體資產資源處于荒廢閑置狀態,有3個村的集體資產資源被村民無償侵占,有2個村的村干部私自將集體資產資源低價租給其他人,導致集體利益受損,群眾上訪不斷。鑒于此,該鎮黨委政府作了深入研究,及時出臺《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細則》并在全鎮實施。到2010年,招投標工作逐步成熟。
強化領導,成立相應辦事機構。為保障招投標工作順利實施,該鎮成立了以鎮長任組長、分管同志和相關站所為成員的農村集體招投標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轄區內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的組織協調、監督工作。同時,依托鎮經管站,設立了“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辦公室”。財政所、林業站、水利站、建房辦等相關站所配合招標辦開展招投標文件審查、監督投標人依法依規招投標活動。
明晰流程,招標前中后細化步驟。具體工作采取“七步走”,即立項審查、制定招標計劃、發布公告、報名和資格審查、確定標底、召開招投標會議、發中標通知書和簽訂合同。在招投標之前,召開村“兩委”干部會議,形成招投標初步方案。召開黨員、群眾代表會議,對初步方案進行表決。上報社區、黨委批準并形成招標公告,在公示欄公示。有意向的個人或單位在公示期間可持有效證件、資質證明到村委會報名,并由鎮招標辦對資質證明進行審查。招投標過程中,鎮招標辦、司法所、社區、第三方法律服務機構同時參與,黨支部書記主持,招標方進行招投標項目的基本情況介紹,并提出初步的“轉讓或出租合同”“建設工程合同”等文件。建設工程項目應該說明工程項目的地點及所處環境、建設要求和資金來源、工程項目預算等。鎮招標辦宣布有資質參與招標的人員名單。第三方律師事務所宣讀競標須知,參加競標的人員在須知上簽字。招標辦向參與招標人員發放競標專用紙,每人填寫上交且不能涂改。在村務監委會主任的監督下,招標辦進行讀標并錄像。招投標結束后,填寫中標公告,公示5~7天。中標方與村委會簽訂合同,由村文書整理好招標材料上交鎮招標辦審核存檔。
縝密操作,法律服務機構和鎮紀委全程介入。第三方法律服務機構全程參與招投標,為村級草擬、修改、審查招投標合同,對招投標現場結果公布、簽字和蓋章的確認提供鑒證服務,確保整個招投標在公平、公開的條件下進行。鎮紀委負責在招標前監督,對立項報告、項目實施方案、招標拍賣計劃進行審核;對招標會議過程進行監督,看招標拍賣會議程序是否合法,招標拍賣過程是否公平、公正以及是否有串標等其他違規行為;在招標拍賣后監督,主要檢查合同的簽訂、執行情況。
總的看,通過實施農村集體資產資源和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實現了增收節支維穩“三贏”。
增加了集體收入。在涉及資產資源出讓和拍賣方面,通過公開招投標,普遍在底價的基礎上,能夠為集體增收50%以上。去年,該鎮11個村實施了招投標,實現集體增收320萬元。該鎮茂早屯村,集體有老舊房屋10間,招標辦和村里確定底價15萬元,通過公開招標最終以32萬元價格成交。該鎮張家村一處占地9畝的廢棄小學,招標辦和村里確定底價每畝5萬元,最終以73萬元成交,折合每畝8萬多元。
減少了集體支出。通過招投標克服了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證了質量,群眾滿意度明顯提高。該鎮有33個村的路面或廣場硬化工程,統一招標價格比不招標前普降10%~15%。
維護了一方穩定。實施招投標,規范了村干部購入、處置集體資產的行為,保證了村民的知情權、監督權,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有效遏制了因工程建設和資產處置不當而引發的群眾來信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