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月
(山西金融職業學院,山西太原 030000)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在中共十九大會議上,黨中央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鄉村要振興必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推動農村全面振興,打造現代農業,離不開與之相匹配的科學技術的支撐。數字經濟作為一個新型的經濟形態,現已在中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中遍地開花、處處結果,已成為促進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需要牢牢抓住數字經濟的歷史性機遇,調整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實現新突破。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信事業高速發展,互聯網正逐步融入各行各業、普及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數字鄉村的建設注入了“數智”力量。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要充分借鑒脫貧攻堅的經驗和產業扶貧的模式。實踐充分證明,數字經濟的迅猛發展在農村脫貧攻堅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因此,結合數字經濟的發展有效制定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在鄉村振興中帶來的巨大紅利,在農村電子商務、互聯網+特色產業等方面為鄉村振興開辟新路徑,有效解決農業農村信息暢通問題和制約農業發展的農產品流通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提速發展,數字經濟對我國各行各業的滲透率不斷提高。現階段,我國農村已經全面脫貧,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下,數字經濟在農業農村現代化過程中成長空間巨大。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農村網絡零售額僅有9 462億元,發展到2022年第一季度,農村網絡零售額已經突破23 227億元,伴隨著農村物流體系的逐步完善和電子商務體系的發展,農村電商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同時,各大電商也紛紛助力農村數字經濟轉型升級。層出不窮的新電商平臺以及新模式的誕生,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一個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24小時市場”。尤其是拼多多電商平臺,在全國率先探索“縣長當主播,農民多賣貨”的新模式,帶火了一批又一批的“最美縣長”和“農村網紅”,使得農村電商市場主體不斷壯大。
產業旺,百業興。大力發展農村產業,不僅是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農民返鄉創業、提升農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前提。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中的逐漸普及,一改往日傳統農業中的“人扛牛拉”“看天吃飯”“指望經驗”等生產方式,隨之而來的是農機自耕、智能化管理、數字化溫濕度控制等高科技種田手段,使農業生產更精準、更高效,發展動力更強勁。此外,數字技術能有效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如今,越來越多的鄉村產業正在由“賣產品”向“賣體驗”“賣風景”等方面轉變,使得第三產業逐步旺起來,一些鄉村旅游點,游客只需要一部手機、一個二維碼就可以一站式逛遍整個景區,數字化讓鄉村旅游變得輕松又愉快。由此可見,數字經濟賦予傳統行業以新的生命,推動了農業產業換擋升級,挖掘了鄉村的多種價值,培育了鄉村發展新動能。
數字發展,基建先行。改革開放后尤其是在步入21世紀以來,中國農村的信息化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進展,但在互聯網往村覆蓋、向戶擴展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短板。據相關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我國鄉村區域的網絡普及程度也僅剛過半數,農村的數字環境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目前仍面臨著很多不足,與智能城鎮化建設相比,數字農村建設進展較為遲緩,城鄉間的“數字鴻溝”仍有待彌合。
實現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離不開大量專業化人才做支撐。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大部分鄉村常住人口中,農民文化素質普遍較低;農村老齡化現象嚴重,多為留守老人和小孩,同時由于大部分鄉村生產能力有限,薪資待遇普遍偏低,在人才的培養、引進和使用等方面思想保守、措施乏力,造成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中缺乏大量數字化人才資源。
我國農業發展現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農產品需求量、食品品質要求與現有傳統農業生產水平相錯位。造成這種矛盾是由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進行農業的生產和經營,缺乏大規模的統一生產和統一調配。其次,由于農村信息化、機械智能化水平低,很多地區與外界接觸較少,信息相對閉塞,導致農民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價格、需求量知之甚少,而且時常出現農產品滯銷現象。加上沒有完整系統的收購、加工、運輸等產業鏈,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在當前新冠疫情的沖擊影響下,農村產業鏈短且脆弱的問題進一步暴露出來。
鄉村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振興,一是要大力統籌城鄉經濟協同發展,彌合數字鴻溝,加快推進城鄉之間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條件,打通信息堵點,促進城鄉之間各要素的雙向流動,通過輻射效應,發揮城市經濟在鄉村振興尤其是農村產業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大力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通過對我國落后農村地區網絡、寬帶的覆蓋和升級,大力提升鄉村運用數字信息化應用能力,更好地為鄉村產業發展服務。三是要利用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強化鄉村自然資源遙感監測,讓鄉村數字資源在農業發展、災害防控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鄉村振興離不開數字化人才,數字化人才在鄉村產業振興中起主導作用。一方面,國家通過在高等院校開設相關農業數字化專業,為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培養農業專門人才。另一方面,為了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國家應進行編制改革,為農村提供適當的編制,這樣可以鼓勵更多的人才涌向農村,除了從社會引進高素質數字化人才外,政府也要定期在鄉村開展數字基礎培訓,提高部分農民的操作數字化設備的能力,尤其是對在鄉村創業或者種養大戶的農民進行專項培訓,聘請專家定期進行考察和指導,造就一批有能力的“鄉村數字經濟帶頭人”,形成輻射效應,帶動更多的人為鄉村全面振興奉獻力量。
農村電子商務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方面,改善農村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電子商務實訓基地,優化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功能,尤其要規范引導鼓勵網絡直播帶貨等新形式的發展,鼓勵有能力有特色的農民通過線上方式將農產品推向市場,進而打造特色鄉村農產品網絡品牌。另一方面,完善農村物流體系,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物流體系的強大支撐,提高農村運輸能力,依托大數據和信息化,推進鄉村智慧物流發展,進而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農業豐則基礎穩,農民富則國家強,農村美則社會好,要讓數字經濟成為驅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利用好數字經濟賦能傳統農業的新機遇,把握好數字鄉村的新方向,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