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偉,趙逕連,曾 鵬
(1.南京市江寧區農業農村局,江蘇南京 211100;2.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農服中心,江蘇南京 211164)
為深入研析新時期江寧區農村發展新形勢、農業經營新模式、農村青年新追求及“三農”工作的突出問題,從而更好地為鄉村振興聚智聚力,2021年1月中旬~2022年4月,江寧區農業農村局組織相關專家在全區采取現場考察、座談研討、問卷調查、訪談交流、大數據分析等形式深入一線廣泛調研和案例分析,形成了前瞻性、科學性都較強的學術報告。
近年來,江寧區就“三農”工作的開展出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新舉措,除了嚴守耕地紅線之外,最近兩年,各地區也在加快推進土地流轉工作,鼓勵返鄉下鄉及外來人員流轉村民的土地發展規模化種植和養殖。經過幾輪改革現在已經邁入了機械化、規模化生產階段。
隨著江寧新發展階段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業也將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農業生產也會和互聯網相結合,在農業產業方面,將會利用大數據為職業農民提供有利的農產品和農業發展信息。另外,還會在各地開展互聯網出村進城工程,讓更多的農產品能夠通過電子商務銷售到全國各地,以此來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產品銷售。
從目前國家出臺的措施可以看出,我國現在也在各地區開展農業信息化發展試點工作。尤其是未來的五年,可以預見,江寧區的農業一定會邁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現代化、信息化、農產品特色化發展必將成為未來幾年江寧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近年來,為了破解農村勞動力流失出現的種種問題,江寧區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不僅鼓勵外出務工的村民返鄉創業、就業,同時還采取措施進一步縮小城鄉的差距,讓更多的村民留在農村發展,助力鄉村事業。如今,為了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出了城鄉融合發展措施,集中力量和資金優先發展農村農業,把“三農”突出問題解決好。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城鄉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發展趨勢,為了讓更多的人才留在農村,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完善醫療、養老、教育體系的同時,還會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新型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和就業。鄉村振興將使城鄉一體化發展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興格局。
設施農業是通過采用現代化農業工程和機械技術,改變自然環境,為動、植物生產提供相對可控制甚至最適宜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和氣等環境條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對自然環境的依賴進行有效生產的農業。這種經營模式涵蓋江寧區農業經營80%以上的份額。如,南京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規劃總面積1 497.33 hm2,圍繞“一院、三中心、十二片區”的總體要求,建設現代果蔬產業研究院;育苗、節水灌溉、田頭集散中心;十二片區為花卉苗木33.53 hm2、稻米生產區67.33 hm2;農業科技園80 hm2;“一帶一路”國花園105.33 hm2;農業項目開發區66.67 hm2;設施蔬菜687.33 hm2;種業、苗木基地138 hm2;特色果品67.47 hm2;農旅項目區6.67 hm2;田園綜合體80 hm2;綠色稻米種植基地85 hm2;鄉村康養區80 hm2。
文創農業是繼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后,新興起的一種農業產業模式,是將傳統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借助文創思維邏輯,將文化、科技與農業要素相融合,從而開發、拓展傳統農業功能,提升、豐富傳統農業價值的一種新興業態。南京西洋湖養蜂專業合作社就是典型的例子,2019年,合作社建設了面積600 m2的西洋湖蜜蜂科普體驗館,從蜜蜂的歷史、生物學習性、蜜蜂與生態、蜜蜂與應用及生產體驗幾個方面,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實用性于一體,向人們介紹神秘的蜜蜂王國,宣揚蜜蜂精神,宣揚蜜蜂穿花授粉對生物進化、人類的生存乃至地球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這種文創農業的影響力在華東地區首屈一指。
還有南京富藍特藍莓種植專業合作社,近年來推出了“藍莓種植產業+親子+研學+文創+體驗+農場”的活動,具體規劃智能一體化農業管理系統,藍莓采摘區、研學科普、休閑體驗區三大主體功能區集農業種植、新技術推廣、農業觀光、科普教育、農耕體驗及休閑娛樂于一體的“農業迪士尼”。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其中青少年7 000人次。
農業公園是以經營公園的思路,利用農村廣闊的田野和綠色村莊,將農業生產、鄉村生活、農耕文化體驗相結合的生態休閑和鄉土文化旅游模式。它是中國鄉村休閑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農業旅游的高端形態。金陵水鄉錢家渡依托江南水鄉獨特地形風貌,充分發揮湖熟資源稟賦優勢,深度挖掘當地鄉風民俗,憑借旅游產業集團參建美麗鄉村建設經驗,借助本地四通八達的水資源,重點發展特色農旅產業,已建成游客服務中心、金陵起居文化館、老湖熟鴨館、阡陌碼頭、濱水民宿、鄉興園、鄉村振興學習堂等13個項目且全部對外開放,著力將錢家渡、孫家橋打造成為江南水鄉田園型特色田園鄉村。在這里,游客們可以沿水濱漫步,或是在水面泛舟,抑或是在水岸邊大樹下的茶亭里喝茶聊天,還可以自己動手烹制原生態的水鄉美食,體驗閑適的水鄉慢生活。目前,金陵水鄉·錢家渡景區對外運營已滿兩年,儼然成為假期鄉村旅游大舞臺的“主角”之一,至今已接待游客超53萬人次,榮獲了“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江蘇省三星級鄉村旅游區”“南京市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區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興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如,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西崗社區的南京溪田田園綜合體,總規劃面積666.67 hm2。自2016年9月建設以來,江寧交通建設集團、江寧旅游產業集團聯合橫溪街道,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以機制創新為突破,以生態富民為目標,在偏僻的丘陵山區打造出田園新社區、農業發展區、景觀核心區、休閑體驗區、商住配套區五大功能區,成為江寧區真正的現代化新農園。
南京大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松鼠咔咔樂園,位于谷里街道大塘金村,集投資、創意、建設、運營為一體,開拓了休閑農業旅游開發新模式。樂園占地26.67 hm2,2021年接待游客量30萬人,實現綜合收入1 050萬元,吸納39位農民就業,解決了本地居民的就業問題。
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這種生產方式打破了優質農產品走向市民餐桌最后一公里的障礙,實現土地、餐桌的直接對接。如,南京寧翠生物種業有限公司的金陵脆梨園的果樹認領和南京長干家庭農場的桃樹認領就是成功范例,他們近兩年的認養方法為:
1)根據現有種植的梨樹、桃樹一棵認養費用分別1 500元和500元,在果樹上掛上認養標志牌。
2)認養果樹的農事管理由公司全面負責,對被認養的果樹進行精心管理,保證所產果品的質量和產量。
3)果樹生長期,認養人可在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參與果樹施肥、修剪、疏果、疏花等農事活動。
4)臨近采摘期,公司會通知認養人分批采收,采收的果子都歸認養人所有,每棵樹保證有75 kg梨子,30 kg桃,不足部分由公司補給。
在認領果樹期間,果園里的野菜可以免費采摘帶回家,農場為認養人免費提供一塊菜地,可以自行栽種蔬菜,另有西瓜地可體驗栽種西瓜等。
近年來,江寧區加快了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開發適應“三農”特點的信息技術、產品、應用和服務,將數字農業作為推動鄉村建設的重要著力點,通過政策引導、項目扶持、產學研融合等路徑,在新時代農業發展版圖中的占比逐步提升。例如,谷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連片溫室大棚內利用黃板、殺蟲燈、性引誘劑等構筑起嚴密的“綠色防控網”,通過廣泛運用水肥一體化澆灌系統和物聯網設施,讓蔬菜種植更科學、綠色。在此基礎上,從農業產業鏈完善、智能數字化、品質安全提升等方面入手,圍繞種苗壯大、融合深化、品質提升、智能智慧與農機化、機制創新五大工程建設,將園區從現代農業生產功能、農業科技創新集聚展示功能、生態保護功能、農業休閑旅游功能四個角度進行全面提升。
共享農業是貫穿于整個農業產業鏈全過程,將成為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引擎。將分散零碎的消費需求信息集聚起來,形成規模,實現與供給方精準匹配對接。南京橫丹綠能農產品專業合作社位于南京市江寧區橫溪街道寧光社區,在經營上,合作社依托自有基地,通過引導農民入社、訂單合作等模式建立穩定可控的產品供應鏈,同時對所有產品實行質量可追溯管理。在銷售上,根據不同類別產品,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合作社建有竹山路菜場直營店,與食禮秦淮、盒馬生鮮、百果園等簽訂銷售協議,合作社還建有微信公眾號和網絡商城,同時與郵政物流簽訂配送協議,對于線上訂單可實現快速配送。還有南京市江寧區周嫚家庭農場位于江寧區湖熟街道雙新社區談家邊,核心基地4.67 hm2,帶動湖熟周圍100 hm2以上,近兩年以蔬菜和草莓種植為主。同時和上海金桑園集團簽訂湖熟農產品配送協議,設周嫚家庭農場為配送中心,銷售農產品有湖熟大米、板鴨、牛肉、雞鴨蛋、水產品、蔬菜瓜果、花卉等,年銷售收入200多萬元。
新時代的青年農民都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尤其是回鄉創業的大學生,他們對互聯網的使用熟能生巧,物聯網技術成為最愛,他們滿腔熱情地利用各種機會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不斷提高自己的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應用技能,他們能學以致用,艱苦創業,帶頭致富、造福一方,書寫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把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民的稱號賦予了新的內涵。
創業農民楊長根多次獲得省、市“優秀工匠”稱號,2020年12月11日,“楊長根家庭農場”又獲得農業農村部“第二批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全省僅4家);2021年4月,南京橫丹綠能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靜(36歲)被授予“江蘇省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南京西洋湖養蜂專業合作社孫藝軒(29歲)被評為江寧區“鄉村振興青年之星”;江寧區勝虎和尹軍家庭農場,農場主王勝虎和尹軍在2021年7~8月新冠肺炎疫情區間,出動無人機和其他大型農機具主動免費為20多家居家隔離的農戶防病治蟲和配方施肥400 hm2,他們的德行善舉得到了央視等各級主流媒體的爭相報道和高度贊譽。
“半畝田家庭農場”創立于2018年,坐落在江寧區祿口街道楊樹灣社區,占地約6.67 hm2,農場主為90后的回鄉青年,其服務定位的群體為有孩子的家庭和有郊游需求的學校。農場采用“主題農場+兒童研學”的模式,保留原有的本土風貌,制作符合青少年喜好和農場主題的標牌標識,編撰了季節性耕種知識課程,舉辦包含不同生活內容和兒童樂趣的主題活動,如教小朋友種菜、在豐收季節采摘果實,承接舉辦親子主題生日派對等。
2018年到現在,“半畝田農場”已接待了上百組散客家庭和數十個學校前來觀光采風,作為南京市第一幼兒園的農學合作基地,該農場先后斬獲江寧區科普基地、2021年惠民計劃項目、2020年個人創業創新獎等殊榮。
現在的農村青年普遍在垃圾分類上能做好執行者并積極發揮身邊的引導作用,能自覺維護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注重克服抽煙酗酒的陋習,有一股事業上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犟勁,掙錢不怕折騰的拼勁。他們信奉心胸有多大、格局就有多大的道理,講大局、守規矩,坦坦蕩蕩做人,大大方方做事,擁有一個廣泛牢靠的朋友圈。他們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和健身,他們能言行文明、注重孝道,為美麗鄉村建設搭起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