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霞
(莒南縣十字路街道辦事處財經服務中心,山東莒南 276600)
在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發展農業越來越重要。在“互聯網+”時代,農業農村部門必須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引入互聯網技術,優化網絡基礎結構,農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目前,網絡技術對農業的精細化管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互聯網+農業”可以對農業進行有效的調整,由于互聯網的綜合性、創新性和開放性,將網絡技術與農業經濟的發展相結合,可以實現農產品的創新和開發,提高農產品本身的附加值,形成整個農產品生產鏈,促使其核心競爭力得以提高。將“互聯網+”理念應用于農業發展中,能夠結合市場發展趨勢,調整農業發展方向,以便滿足市場對于農產品的實際需求,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分配。適時地對農業生產進行戰略規劃,經濟規模進行適當的調整,為農業實現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將網絡技術與經營模式運用于農村經濟發展,利用互聯網的實時性、通用性和效率,通過各種途徑,協助農場主和生產商迅速獲得資訊。同時通過“互聯網+農業”模式可以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農產品在網上交易,簡化了線下交易流程,提高了農產品流通的速度與效率,同時也增加了農業生產效益。
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農村經濟,能夠實現農業的跨越式發展,推動農業由資源型向技術型轉型。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其產品的創新與核心技術。在農產品市場上,農業領域的競爭,傳統農業發展的重點是資源。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強化網絡化、信息化,因此,互聯網強化了農業的轉變,促使農業朝著技術型的方向發展。
通過“網絡+農業”的發展,既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又可以培養并提高農民的素質。通過互聯網平臺,農民可以及時地學習和掌握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可以使農民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等方面形成更高的素質,同時,把所學到的科技和文化知識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中,通過實際訓練來提高農民的實際操作和運用技能,把農民培養成綜合性人才。
在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著投資不足的問題。政府在發展農業方面的經費投入不夠,沒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來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這就阻礙了網絡技術在農業、鄉村發展中的應用。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農產品市場價格分析、科技下鄉等方面存在著融資困難,造成了農產品的市場分析能力不強,缺乏專業技術,缺乏市場分析能力。因此,必須充分關注農村經濟發展項目經費短缺的問題。
在網絡技術的推動下,農村經濟的發展面臨著許多問題。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缺少專門的技術。大部分的農民沒有文化,對農業科技了解得很少。雖然在鄉村有專門的農業科學和技術培訓班,但是,由于我國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顯得農業科技類專業的“門檻”很高。另外,有農民選擇進城打工,這就導致了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網絡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農民的科技知識匱乏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資源整合不足。近幾年,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農村外出務工人口逐年增長,鄉村人口結構越來越不合理,造成了我國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和農業經濟發展的滯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對網絡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當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著資源整合的問題。
首先,種植農產品之前,農民可以通過網絡獲取來自農業農村部和氣象局的最新信息,確定什么時候種植哪種作物會產生較高的經濟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在“互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機器人等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下,農業工作者通過大量的網上數據來進行分析,為提高農業生產提供有用的信息,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農業的發展。其次,在種植過程中,農場主能夠基于天氣的實時變化,與農業種植實況相結合,做好灌溉施肥等工作。在發生病蟲害時,也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病蟲害的防治措施,確保農業生產活動順利開展。再次,農產品收獲后,通過網絡銷售渠道和分銷商取得聯系,或者在網上直接賣,及時跟蹤本地的農產品行情,有助于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近幾年,我國更加重視“三農”工作,利用網絡短視頻、電商、電視媒體等平臺推廣農產品,增加農民收益。在此背景下農業種植人員要與時俱進,學習使用互聯網技術,以便更好地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2]。
在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的同時,通過搭建信息平臺,有助于農民更好地理解市場的變化,將農業結構進行合理調整。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進步,農民必須可以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的信息化發展。農業生產是主要的要素,農業生產者應該注意有效地結合農產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綜合素質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有關部門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體系,經常為農民提供培訓,鼓勵農民積極參加培訓,通過網絡技術來進行操作,提升農民整體素質,為有效地進行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提供保證。
目前,大眾消費的主要渠道為“淘寶”“微商”等,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一直很快,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農業,可以采取網上銷售的辦法,把電子商務和農業生產結合起來,建設農產品的營銷平臺,構建多形態的農產品電商交易網絡,可以縮短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在農業經濟中,電子商務增加商機,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營銷周期,減少對實物基礎設施的依賴,“全天營業”等優勢,對傳統農業的轉變和升級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發展農業電子商務可以促進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的轉變,發展鄉村經濟。我國的農產品品種很多,建立網上交易平臺,以農產品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體系為依托,對提升農產品的品牌、擴大消費者群體、改善服務質量、優化營銷手段有很大的作用。在構建電子商務平臺的過程中,要注重人才的選拔、管理模式的選擇和技術的需要。農戶和商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搭建網絡交易平臺。首先,如果互聯網本身的基礎比較穩固,可以進行適當的擴展和轉變;其次,可以把傳統的批發市場轉變成一個農產品的網絡交易平臺;最后,可以給自己的產品打上一個牌子,建立一個垂直的電商平臺,并且逐步擴展品類。此外,相關部門也可以進行合作,通過網絡商城與連鎖超市的合作,積極開拓市場,降低產品銷售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建立起一個巨大的營銷網絡。保證農業持續穩定發展[3]。
大部分農副產品都需要較長的栽培周期,在這段時間里,市場的波動性難以控制,會有很大的預測誤差,無論是農民還是頗具技術支撐的農業企業,對于農產品市場情況,都很難做出比較精確的判斷。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營銷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場的預測精度。降低養殖企業的經營風險,降低生產成本。以養豬而言,利用大數據技術,全程監測豬的生長情況,全面掌握出欄時間,與商家對接等。同時,養殖戶和屠宰企業也可以對市場進行深度了解,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收集、分析、研究和建模,能夠預測和預警市場走勢。
由于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在我國手機的普及率已經相當高,然而,農民們對網絡技術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所以,在我國農村,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是當務之急,增加農村互聯網寬帶覆蓋率,使農民對互聯網的搜索有一定的了解,縣級農業主管部門要定期開展“互聯網+”技術的推廣,讓農民了解最新的農業技術和國家的利民政策,以促進農業經濟不斷發展。
解決農村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關鍵是招商引資。網絡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開展各農業和經濟活動,主要內容有:農業知識教育、農業市場價格分析、農業生產計劃等。這些工作都需要有充足的經費來維持運轉。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網絡技術教育組織等都要積極參與,擴大對鄉村的投資,充分支持網絡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保證網絡技術的使用。社會資本要鄉村常常被忽略。鄉村在交通、教育、衛生設施都比較落后,這也是為什么農村在進行招商引資時比較難的原因。地方政府要把重點放在鄉村的招商引資上,在工商、稅務、金融等領域,鼓勵大學生回到家鄉創業,把優秀的人才引進到鄉村來進行投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農業經濟的重要指示,加強網絡技術建設,以穩定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業生產力,為發展農村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時代的社會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被廣泛地運用于許多方面,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革,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對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農業是國家支柱產業,為加快發展農村經濟,有關部門要引入信息科技,把它融入農業經濟的發展中,以“互聯網+農業”為基礎,針對農業生產、銷售、管理等各個方面進行信息化管理,助力農村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