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軍,禚照卿,劉 宏,高玉平,劉澤全,劉 濤,杜 強,孫 松,李秀艷
(1.山東濰坊煙草有限公司高密(分公司),山東高密 261500;2.山東濰坊煙草有限公司昌邑營銷部,山東昌邑 261300)
一方面,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總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重,勞動力供給總量逐年下降,且呈現加速度減少的態勢,與勞動力需求增加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本文通過對當前煙葉生產環節進行深入細致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以期達到煙農減工降本、增加經濟收入、提高種煙積極性之目的,最終為推動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提供助力。
目前,煙葉生產周期,有以下環節:煙秸拔除、耕地耙地、施肥、起壟蓋膜、移栽植保、灌溉、打頂抹杈、采收、烘烤、分級加工、銷售等共12個環節。
以高密煙區煙葉生產實際為例,煙秸拔除、耕地耙地、起壟蓋膜、交售等已普及機械使用,灌溉一般采用滴灌進行,因為用工較少,也等同于機械操作。其他環節以人工操作為主。一植保環節,共噴施藥劑防治病蟲害7次,分別為移栽后噴藥1次防治病毒病、蚜蟲;團棵期防治病毒病、蚜蟲和煙青蟲1次;麥收前后各防治葉斑病1次;旺期防治煙青蟲、葉斑病1次;成熟期至采烤結束防治赤星病2次。工作效率按照1 hm2/人次計算,整個植保環節共需用工7個。二打頂抹杈環節:打頂2次,作業效率按照0.331 hm2/人次計算,用工3個/hm2,整個打頂工序完成共需用工6個;抑芽2次,作業效率按照0.13 hm2/人次計算,整個抑芽工序共需用工15個。三采收環節:一個采收專業隊配置17人(6名采收工,3名扛送工,1名運輸工,5名編煙工,2名裝爐工),每個采收作業隊日工作效率為0.4 hm2,折合用工25.5個。四烘烤環節:按照10 hm2配備2名烘烤師計算,用工0.33個/hm2。另外,分級加工環節折合用工45個/hm2。
綜上,煙葉生產12個環節中5個環節使用機械,占比為4.61%;其余6個環節人工占總用工量的95.39%;也表明占比大,優化空間最大。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農業機械化是煙葉生產的重要保障。機械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更能減少生產用工,降低煙農生產投入,增加經濟效益。所以首先對煙葉生產采用人工的環節進行優化。
2.1.1 拌肥環節。推廣使用已經成熟的拌肥機,每10 hm2煙田肥料攪拌均勻和裝袋,共用2個人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節省人工;可實現煙田拌肥用工0.33個/hm2;同比人工節省用工0.42個。
2.1.2 移栽環節。配合滴管使用定根水,完善并推廣使用移栽機移栽煙苗,同比人工節省用工13個。
2.1.3 植保環節。病蟲害的防治推廣使用無人機作業,同比人工節省用工6.3個。打頂抑芽環節,可推廣使用打頂機械;抑芽環節,可研發并推廣使用內吸性抑芽劑,采用飛防作業,可大在節約人工成本。
2.1.4 采收裝爐環節。目前相應采收機械尚不完善,主要是人工采收,可推廣使用鮮煙運送機械替代人工扛送,在降低勞動強度基礎上,提高工作效率,如全自動化采收機械研發成功,采收用工可忽略不計。
2.1.5 烘烤和分級加工環節。在沒有完善全自動化烘烤之前,目前的烘烤方式還是人工,具有很大優化的空間;分級加工環節,目前也還是以人工為主,為目前用工較為密集的用工環節,仍然具有很大優化空間。
綜上,煙葉生產12個環節中9.5個環節使用機械,用工占比為39.74%;其余2.5個環節人工則占總用工量的60.26%;也表明占比大,以后優化空間更大。
“共享用工”模式,可以通過當地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牽線,煙葉生產的相關用人單位可實時發布、對接需求,并開放個人在線報名;通過共享用工,可以減少人力成本較高用人單位的負擔,解決穩崗壓力大、生產經營用工波動大的問題;也為勞動者創造更多工作選擇,盤活人力資源,并有效解決或緩解當前用工難問題,保障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
3.1.1 推廣規模化經營模式。以打造“重點縣、萬擔鄉、千畝村”為抓手,推進產能集聚,提升連片種植規模化程度;以種植專業戶、家庭農場為重點,加快新型煙葉經營主體培育,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推進股份合作,大力發展專業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多種形式服務,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提升小農戶職業化發展水平。
3.1.2 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以提升合作社規范經營水平為基礎,加快培育扶持一批管理規范、運營良好、聯農帶農能力強的煙農專業合作社。發揮合作社平臺土地流轉協調、產銷結合紐帶、專業服務組織“三個作用”,推動土地穩定流轉、統一經營,推進煙葉與非煙產業雙訂單、雙合同生產,為煙農提供菜單式托管、一站式服務,提升專業服務效率和服務煙農水平。
3.1.3 推進農機農藝配套融合。重點圍繞生產急需、農民急用,系統梳理農機裝備短板弱項清單,在農機農藝融合的基礎上,協同“產學研用推”各方資源,加快移栽、采收等重點環節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攻關,補齊實用高效專用農機短板。統籌推進高標準煙田建設、農機農藝融合、農機服務配套,推動煙葉生產向全面全程機械化升級。
3.2.1 推進配方技術創新升級,提高原料利用質效。深化原煙組配設計,突出原料在產品中的功能作用,挖掘煙葉區域、部位、等級的質量互補性、疊加性。聚焦原料使用價值提升,圍繞“用途導向、分類清晰、功能明確、規模適度”方向,推進配方打葉技術創新,拓展中下等級煙葉使用空間,推動片煙模塊設計與卷煙葉組配方協同融合,推進煙葉全等級利用,更好發揮加工環節在原料提質升級方面的作用。
3.2.2 做實上部煙葉開發,提升原料適配率。優化煙葉結構、提升原料適配率、緩解供需等級結構矛盾的重要途徑,而主要潛力在上部煙葉。工業企業要系統分析上部煙葉在品牌配方中的作用和地位、使用現狀與潛力,建立品牌導向型的上部煙葉質量評價利用體系,明確典型產區上部煙葉質量狀況和主要限制因素;根據品牌需求,著力提高上部煙葉工業可用性,完善不同香型區域煙葉成熟度技術體系,推動生產同向、技術同步、調撥定向、加工定點。
3.3.1 統籌優化煙葉生產投入管理。當前煙葉生產總量已由“穩”轉“增”,要深刻把握煙葉生產形勢發展變化,加強煙葉生產投入統籌規劃指導;根據工業需求,對當前需求量較大的上等煙葉、中部煙葉進行合理提價,商業公司可與當地政府加強溝通協調,加大對肥料、農機等生產物資的補貼力度,穩定煙農收益預期和種煙積極性;要構建制度化、常態化長效監督機制,加強對煙葉生產投入政策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3.3.2 扎實推進基本煙田永久保護制度落地。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推進“建管用”一體化,加快高標準煙田建設,強化土地集中經營、設施綜合配套、土壤的力保育,建立煙葉與糧經作物和諧共生的耕作制度,以高效利用推動有效保護。基本煙田納入當地基本農田總體規劃以后,要積極協調地方政府部門把基本煙田納入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
通過對煙葉生產可以推廣使用機械的環節進行優化,12個環節中5個機械推廣應用增加到9.5個,用工從原先120.09個,減少到75.23個,同比為煙農減少用工44.86個;機械推廣應用程度從原先4.6%;提高到39.74%。
目前煙葉生產中,分級加工還是采用人工分揀的手段,是用工較多的一個環節。應繼續加大分級加工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在達到分級質量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最終達到減少用工或緩解用工,為煙農繼續提升效益空間。
企業通過上部煙葉開發、研發配方工藝,開發卷煙新品種,切實推動煙葉全程自動化采收、烘烤,并指導商業企業分級加工、合理收購等級;進一步推動煙草行業一體化平臺建設,為煙農提供市場信息、生產新技術、科技前沿及創新、農機推廣推薦等移動便捷服務;并通過政府、工商企業等共同補貼,讓利給煙農;給煙農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增長,提高煙農種煙積極性,穩定煙葉種植規模,才能真正推動煙葉生產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