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東,倪萬梅,王明國,尹學紅
(1.固原市原州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固原 756000;2.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寧夏銀川 750001)
有機肥料的共同特點是含有有機物質,提供給農作物多種無機和有機養分,資源豐富、種類多、數量大、來源廣;有機質含量高,養分齊全、營養全面;肥效穩而長、有后勁;肥田養地,合理使用有機肥可以降低能耗,培肥地力,增強農業后勁,是促進農作物高產穩產、維護農業生態良性循環的有效措施。張緒成等研究表明,氮肥減量與部分有機肥替代化肥顯著提高了馬鈴薯產量和氮肥利用率。通過常規施肥(測土配方施肥)在N、P2O5、K2O同時減量20%的基礎上增施不同生產廠家200 kg/667m2有機肥應用效果對比試驗,驗證不同生產廠家有機肥增加常規肥或減少在馬鈴薯上的試驗效果,為控制化肥施用總量、優化施肥結構提供科學依據。
試驗基地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陳溝村,土地平整,交通方便,土壤為黑壚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為冬小麥。播前耕層土壤基本理化性狀:pH值8.16、全鹽0.29 g/kg、有機質31 g/kg、全氮1.47 g/kg、有效鉀85 mg/kg、有效磷18 mg/kg、堿解氮149.2 mg/kg。
供試馬鈴薯品種為青薯9號,株高97±10.4 cm。幼芽頂部尖形、呈紫色,中部綠色,基部圓形,紫藍色,稀生茸毛。葉深綠色,較大,茸毛較多,葉緣平展,復葉大,橢圓形,排列較緊密,互生或對生。結薯集中,較整齊,耐貯性中等,幼苗生長及株叢繁茂性強,葉色濃綠,花色淡紫,薯形長隨形,紅皮肉色淡黃,表皮光滑,抗病性強,抗晚疫病和環腐病。供試有機肥為寧夏的源有機肥、寧夏貝特有機肥、湖北莊園生物有機肥、寧夏農墾西夏牌生物有機肥、稼之芯有機肥、常規肥料N 240 kg(折尿素521.7 kg/hm2),P2O5108 kg/hm2,K2SO436 kg/hm2。
試驗設6個處理,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18m×6.5m=117 m2,設保護行。壟高30 cm,壟寬70 cm,1小區13壟,種植2行/壟,行距65 cm,株距27 cm,全部采用機械化起壟覆膜點種,保苗57 000株/hm2。
在常規施肥(測土配方施肥)N、P2O5、K2O同時減量20%的基礎上,增施有機肥3 000 kg/hm2,所有肥料覆膜播種前,全部采用撒施旋耕的方法一次基施后不再追施(表1)。播種采用全程機械化點種及覆膜同步進行,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
表2可以看出,不同有機肥對馬鈴薯生育期的影響不明顯。
由表3可以看出,在施用常規肥料減量20%的基礎上,各處理馬鈴薯經濟性狀與對照相比均呈現差異性。從株高分析可知,處理1最低為98.1 cm,處理5最高為141.8 cm,其余各處理在122.1~140.5 cm。從莖粗分析可知處理1最低為0.81 cm,處理3最高為1.19 cm,其余各處理在0.83~1.06 cm。從分莖分析可知,處理5最少為3.1個,處理4最多為3.7個,其余各處理在2.8~3.5個。單株結薯個數處理1最多為7.5個,處理6最少為4.2個,其余各處理在5.1~6.4個。單株結薯,處理2最重為0.82 kg,處理5最輕為0.69 kg,其余各處理在0.7~0.8 kg。大小薯比率,大薯率最高的是處理5,最低的為處理1,中小薯最高為處理1。
由表4可以看出,處理2、處理3和處理4馬鈴薯經濟產量與對照相比存在明顯差異性。在同等條件下,處理2施用貝特有機肥產量最高為46 740 kg/hm2,居第一位,增產17.1%;處理4農墾生物有機肥產量居次位45 600 kg/hm2,增產14.3%;處理3湖北莊園44 460 kg/hm2居第三位,增產11.4%;處理5稼之芯有機肥產量為39 330 kg/hm2居第四位,增產0.1%;處理1地源有機肥和處理6常規施肥均為39 900 kg/hm2居后。
由表5可以看出,各處理間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處理2產量為46 740kg/hm2,產值為51 414元/hm2,純收入為34 866元/hm2,與對照相比增加產值5 392.5元/hm2居第一位。處理3產量為44 460kg/hm2,產值為48 906元/hm2,純收入為33 708元/hm2,與對照相比增加產值4 234.5元/hm2居第二位。處理4產量為45 600 kg/hm2,產值為50 160元/hm2,純收入為33 012元/hm2,與對照相比增加產值3 538.5元/hm2居第三位。處理1產量為39 900 kg/hm2,產值為43 890元/hm2,純收入為28 302元/hm2,與對照相比產值減少1 171.5元/hm2居第四位。處理5產量為39 330 kg/hm2,產值為43 263元/hm2,純收入為27 015元/hm2,與對照相比產值減少2 458.5元/hm2居第五位。
要文倩等研究表明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可有效改善土壤養分不平衡狀況,提高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和積累,促進植株養分向生殖器官轉移和分配,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還能促進作物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哈利哈什·依巴提、李青軍、張炎等研究結果,有機肥料來源豐富,不同有機肥料的氮含量和碳氮含量比例各不相同,因此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需要確定合適的替代比例,且這一比例因作物種類與品種、土壤類型和肥料種類的差異而不同。不同有機肥代替化肥能有效減少化肥用量,促進馬鈴薯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本試驗數據結果表明,在原州區有機肥替代化肥中可選用貝特、農墾及湖北莊園有機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