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惠敏, 王君
(1武漢科技大學 醫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5;2湖北省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肛腸外科,湖北 天門 431700)
肛瘺是肛周感染的慢性階段,在臨床較為常見,常伴有肛周疼痛、腫塊、破潰出膿等表現,臨床治療難度大,對患者生活造成較大困擾[1]。臨床治療肛瘺以手術為主,效果確切,但術后復發率較高。復發性肛瘺病灶深、瘺管涉及范圍廣,局部解剖結構紊亂,再次進行手術治療時會損傷括約肌,導致術后出現尿失禁,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經括約肌間瘺道結扎術(LIFT)通過結扎、切除括約肌間的瘺管,阻礙感染物進入瘺管的入口,避免產生化膿性病灶。由于該術式能夠保留括約肌,且操作簡單、成功率高,一經應用便迅速普及,具有一定優勢,但復發性肛瘺能否取得同等治療效果尚存在爭議。鑒于此,本研究進一步探討LIFT治療復發性肛瘺的近期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5例復發性肛瘺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9例,女6例;年齡18~65歲,平均年齡(30.39±4.27)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病程 (1.61±0.36)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中專及高中19例,大專及以上30例;低位肛瘺19例,高位肛瘺36例。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肛瘺診治相關診斷標準[3];②年齡18~65歲;③至少接受過一次手術;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初次手術;②肛門功能異常;③合并心腦血管、消化系統等嚴重原發疾病;④精神疾病;⑤有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⑤無法完成隨訪。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LIFT:術前進行灌腸,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實施椎管內麻醉,協助患者取俯臥折刀位,常規消毒鋪巾,進行擴肛,確定瘺道走行,注入雙氧水確定內口位置。置入探針,由外口入、內口出,以探針作為標記,于括約肌間溝與探針的交叉處作2~3 cm的弧形切口,逐層切開各層組織進入,在括約肌間溝間隙銳性分離經過此處的部分瘺管,分離期間動作需緩慢輕柔,避免對瘺管壁造成損傷,瘺管盡可能裸化并向兩側分離,為結扎瘺管騰出空間,直角鉗挑起瘺管,退出探針,縫扎瘺管,使用3-0可吸收線進行縫扎,緊鄰肛門內括約肌側縫扎,由外口再次注入雙氧水確保結扎無誤。然后縫扎緊鄰肛門外括約肌側瘺管,剪短兩結扎線間的瘺管,再次注入雙氧水,觀察兩側結扎是否牢靠,確定縫扎完全無破損后,隧道式挖除外括約肌外側部分瘺管,建立引流,括約肌間隙沖洗、止血,并用可吸收線縫合切口。告知患者家屬術后飲食注意事項,以流質飲食為主,控制排便,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創面持續清創換藥。
1.4 觀察指標①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治愈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治愈判斷標準:開放的外口、括約肌間切口未出現漏液、漏氣情況,均完全愈合。②隨訪18個月,統計患者的復發率。復發判斷標準:術后手術部位出現包塊,排除假性愈合,局部伴有紅腫熱痛、流血、流水、流膿。③分別于術前、術后4周采用Wexner肛門失禁評分量表[4]和排便失禁生活質量評分(FIQL)量表[5]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Wexner評分從固體、氣體、液體、生活方式改變、衛生墊等方面評估,每項計0~4分,分值越高則失禁越嚴重;FIQL評分從抑郁/自我感知、生活方式、窘迫、心理應對/行為等方面評估,每項計0~4分,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低。另外統計感染、肛門腫痛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5例復發性肛瘺患者均完成LIFT,手術時間32~65 min,平均手術時間(43.32±3.46)min;住院時間7~16 d,平均住院時間(9.42±1.05)d;治愈率為61.82%(34/55),復發率為38.18%(21/55),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為10.91%(6/55)。術后4周,患者的Wexner評分、FIQL評分分別為(1.31±0.39)分、 (2.12±0.83)分,均低于術前的 (5.79±1.13)分、 (8.69±1.3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27.794、30.912,P=0.000、0.000)。
肛瘺是由肛周膿腫形成,膿腫出現破裂后會形成外口,使得膿液外流,膿腫不斷縮小形成瘺管,成為感染性管道,肛管處易滋生細菌,滲透至瘺管內,加重患者病情,需及時進行治療。手術是治療肛瘺最有效的方法,能夠快速緩解疼痛、流膿、瘙癢等癥狀,但術后復發率較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6]。復發性肛瘺病情更加復雜,臨床治療難度更大,目前治療復發性肛瘺手術方法多樣,但整體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肛瘺治療要求已不僅局限于緩解癥狀,在肛門形態、功能、術后生活質量方面也越來越重視。既往常規手術治療復發性肛瘺在切除病變的同時會損傷括約肌功能,患者術后恢復并不理想,完整保留括約肌功能已成為臨床共識[7]。臨床治療復發性肛瘺應滿足控制感染、清除瘺管、保護肛門功能三項基本要求。本研究結果顯示,55例復發性肛瘺患者均完成LIFT,平均手術時間為(43.32±3.46)min,平均住院時間為 (9.42±1.05)d;治愈率為61.82%,復發率為38.18%,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為10.91%;術后4周,患者Wexner評分、FIQL評分均明顯低于術前,表明復發性肛瘺患者采用LIFT治療安全有效,能夠完整保留肛門括約肌功能,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分析其原因為LIFT是基于閉合內口,將感染的肛腺清除,適用于各種肛瘺,且具有創傷小、便于操作、保留括約肌、術后恢復快等優勢,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8]。肛瘺復發率較高,手術治療時應考慮到復發后二次手術的開展,LIFT術中操作創面較小,對肛周組織損傷小,術后即使再次復發不會對二次手術造成影響,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較高。
綜上所述,LIFT治療復發性肛瘺效果較好,對肛周組織損傷小,括約肌功能得以保留,利于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