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雅坤,王志強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神經內一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腔隙性腦梗死屬于常見的腦小血管疾病,占急性腦梗死的20%~30%,主要臨床表現為肢體麻木、頭痛眩暈、認知障礙等。溶栓治療是目前治療腔隙性腦梗死的常用手段,能夠有效恢復腦組織血供,減輕腦組織損傷,但部分患者經溶栓治療后仍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1]。因此,為有效改善患者預后,明確腔隙性腦梗死患者認知障礙發生的影響因素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認知障礙發生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71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符合腔隙性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2];②經頭顱MRI確診;③符合溶栓治療指征[3];④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意識障礙;②其他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③嚴重臟器功能衰竭;④合并腦血管病史、腦外傷等。入選患者中男40例,女31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62.85±9.24)歲;發病至溶栓時間1~4.5 h,平均(3.04±0.73)h。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0.9 mg/kg阿替普酶(生產批號:20190213,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規格20 mg)溶栓治療,總劑量10%在1 min內予以靜脈注射,剩余90%予以靜脈滴注,1 h內滴完;溶栓后持續予以控制血壓、血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10 d。
1.2.2 資料收集 統計患者的性別 (男、女)、年齡、合并慢性病(有、無)、發病至溶栓時間、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專科及以上)、吸煙史 (有、無)、梗死部位 (左側、右側)。
1.3 認知障礙判斷標準溶栓治療后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4]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量表包含語言、記憶、定向力等11項,總分0~30分,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MoCA評分≥26分為正常,<26分為認知功能障礙(受教育<12年另加1分)。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認知障礙發生情況71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有42例(59.15%)發生認知障礙,29例(40.85%)未發生認知障礙。
2.2 單因素分析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不受性別、吸煙史影響(P>0.05),可能受年齡、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梗死部位、發病至溶栓時間影響(P<0.05)。見表1。
表1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單因素分析[n(%),±s]

表1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單因素分析[n(%),±s]
?
2.3 多因素分析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低、左側腦梗死、年齡偏高、發病至溶栓時間長是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

表2 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腔隙性腦梗死主要與高血壓、糖尿病等引起的小動脈病變相關,可引起腦小動脈結構發生改變,損傷腦血流自動調節機制,通常可在多個腦區域中同時發生。溶栓治療是在梗死發生短時間內通過溶栓藥物將血栓溶解,恢復腦組織血供,以達到治療目的,但仍有部分患者溶栓后出現認知障礙。因此,找出導致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并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對改善患者預后臨床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71例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認知障礙發生率為59.15%,表明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認知障礙發生率較高;經單因素和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低、左側腦梗死、年齡偏高、發病至溶栓時間長是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的危險因素(OR>1,P<0.05)。分析原因如下:①合并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由于高血壓、糖尿病等會加重對小血管損傷,尤其是慢性高糖狀態,可激活凋亡相關蛋白,損傷神經細胞,導致神經細胞凋亡,故患者溶栓后認知障礙發生風險更高[5]。②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受過的教育、訓練相對越少,因此,大腦對腦細胞一定數量減少的耐受程度較低,并且受教育程度可影響腦神經網絡,對認知損傷具有一定影響。③左側腦梗死。由于學習功能、記憶力的神經核團、纖維主要集中于左側大腦半球,因此,左側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后認知障礙發生風險高于右側腦梗死患者[6]。④年齡偏高。隨著患者年齡增加,腦功能衰退程度越高,對腦組織破壞更加明顯,主要為表達力、記憶力、注意力、學習能力等方面,可呈不同程度的衰退,導致溶栓后認知障礙發生風險較高[7]。⑤發病至溶栓時間長。當發生急性腔隙性腦梗死時,腦組織缺血、缺氧時間越長,受損傷程度越高,故發病至溶栓時間越長,神經細胞發生凋亡的可能性越高,治療后發生認知障礙風險越高。因此,在對腔隙性腦梗死患者進行溶栓前,應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警惕不可控因素,并對可控因素進行積極干預,預防溶栓后認知障礙的發生、進展。
綜上所述,腔隙性腦梗死患者溶栓治療后認知功能障礙發生與其年齡、梗死部位、合并慢性病、文化程度、發病至溶栓時間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