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瑜
新聞宣傳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發出好聲音形成正能量,宣傳思想工作一刻也不放松。”作為黨的一項重要工作,黨的新聞宣傳工作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應急管理工作而言,應急管理的新聞宣傳與輿論引導,更是關系著社會安全穩定,肩負著強化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科普,提升全社會應急自救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做好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的重要職責。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中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出版工作迫切需要更好發揮服務大局、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進一步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迫切需要提升內容建設水平和服務供給能力,以精品奉獻人民。
《中國安全生產》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主管的行業領域期刊。報道范圍涉及應急管理、安全生產、消防、森林消防、地震、防災減災等多個行業領域。近年來,《中國安全生產》雜志牢固樹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意識,深刻領會新時代應急管理宣傳工作內涵,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提高政治站位,強化隊伍建設,秉承“關愛生命、關愛安全”的辦刊宗旨,準確宣傳闡述黨的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最新決策部署。同時,緊貼應急管理宣傳工作重點和社會時事熱點,狠抓報道內容與期刊質量工作,全力服務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宣傳和輿論引導。
著力打造政治過關的編輯記者隊伍。“ 講政治是新聞工作的使命。”作為行業領域期刊的編輯記者,肩負著傳播黨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的重要職責,更是要將講政治放在首要位置,堅持常學常新。特別是新時期下的編輯記者工作,除了要求編輯記者人員要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還需要有扎實的政治理論知識基礎,指導新聞采編和宣傳報道工作。多年來,《中國安全生產》雜志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不斷強化理論學習,努力打造了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編輯記者隊伍。雜志通過制定年度學習計劃,廣泛組織開展各類思想教育、業務培訓等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意識形態工作、宣傳思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要求編輯記者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新發展理念、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不斷提高編輯記者政治與業務素養,切實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
著力打造精品內容,講好中國應急故事。內容和質量是一個期刊的生命。全媒體時代,傳統行業期刊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如何做好守正與創新,是每個行業媒體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深挖行業資源、用好行業優勢、做專做細做精行業內容,堅持傳遞有思想、有價值的內容正是行業媒體的立命之本。對此,《中國安全生產》雜志致力于“講好應急好故事、傳播應急好聲音”,聚焦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熱點話題、關注工作重點,以“精準、精心、精細”打造精品內容,加強策劃選題、嚴格挑選稿件、細致修改、精細編排,從做強期刊的指導性、專業性和可讀性入手辦出期刊特色,不斷提升期刊的傳播力、影響力。
當今,各種新媒體平臺和新報道方式不斷涌現,在為我國的經濟注入新活力的同時,因其生動的表現形式和便捷的閱讀模式,也嚴重沖擊著傳統行業期刊的生存與發展。應勢而動,在逆境中尋求突破創新是行業期刊的必經之路。
行業期刊作為主流媒體傳播矩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意識形態領域的重要抓手,是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主力軍之一。面對機遇與挑戰,行業期刊既要轉變辦刊模式,也要適應傳播規律,厚植行業期刊優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022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要求“出版單位立足實際、改革創新、做出特色,優化調整出版融合發展的種類、布局、結構,解決好功能重復、內容同質、力量分散問題,推動出版融合集約化、差異化、高質量發展。”
厚植行業期刊優勢,深挖新媒體潛力。在新媒體沖擊下,傳統行業媒體后勁不足、發展乏力的狀態日益顯現。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新媒體也并不是毫無“弱點”。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信息傳播之“快”是傳統行業期刊無法企及的,但傳統行業期刊的深入、全面也是新媒體無法兼顧的。當今,“融媒體”的出現讓傳統行業期刊重拾信心,通過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互為整合,互補短板,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轉變成多媒體共同的競爭力,使得期刊影響力全面提升。
近年來,《中國安全生產》雜志立足自身發展需求,緊隨時代步伐,找準行業期刊發展方向,在傳統與新興并重的理念支撐下,厚植行業期刊優勢,謀劃媒體融合整體思路,在融合發展中不斷推進各媒體平臺互融互通。一方面,《中國安全生產》雜志在報道上緊跟應急管理工作難點、社會熱點,加強選題謀劃,充分報道應急管理事業的變革和跨越式發展,用文字與圖片記錄了一個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時刻和關鍵節點,深入宣傳報道應急管理人踔厲奮發的精神狀態,凝聚正能量,弘揚時代主旋律。另一方面,《中國安全生產》雜志相繼開通了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通過在內容和報道方式上的不斷求新求變,提升版面視覺效果和文章趣味性、可讀性等方式,彌補了雜志時效性差的缺陷,增強與讀者互動,吸引部分用戶轉為讀者群體。同時,在信息推送方面,充分發揮行業媒體優勢,立足行業、服務行業,提供專業化的行業資訊和信息服務。
2022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印發的《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大力實施精品戰略,堅持精品引領、精品帶動,構建主題突出、質量上乘的出版融合發展精品體系。圍繞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打造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展示新時代偉大成就、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彰顯時代精神風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高水平學術研究、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等方面的精品項目。行業期刊受眾在行業、立足在行業,既是黨的喉舌,也是行業系統的“發聲器”,理應以行業為基礎,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大局、服務高水平學術研究,打造精品項目,為行業宣傳推廣提供舞臺,為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做好應急管理宣傳工作是增強群眾公共安全意識,提高全社會應對應急處置能力,進一步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需要。《中國安全生產》雜志立足行業需求,堅持深耕行業、服務行業發展,依托期刊本身,以打造精品出版項目為抓手,謀求多元化發展。一方面,聚焦行業特色,延伸媒體功能,連續多年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高層論壇、安全生產知識競賽、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征文等學術、公益活動,在拓寬雜志經營渠道的同時,也擴大了品牌影響力。另一方面,雜志緊盯“用戶需求”,加強與行業內部門、單位、企業溝通合作,開展“定制化”服務,編印了《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征文集》《在路上——應急管理系統先進典型宣傳冊》《宣貫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專刊》《向黨和人民匯報》等專刊、宣傳冊;與各省份、相關行業單位合作,出版了《大火警示錄》,安徽、甘肅、秦皇島等專集、專欄,用專業化的媒體表達方式贏得相關部門、單位的認可,贏得較好的社會評價。
《中國安全生產》雜志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剛剛起步,通過轉變思路、創新共融,服務應急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深入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凝聚了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力輿論支撐。做好應急管理宣傳報道工作責任重大、使命艱巨。融媒體的出現對行業期刊來說既是一次機遇也將帶來諸多挑戰。今后,《中國安全生產》雜志在融媒體背景下將繼續固本革新,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打造多層次平臺,多角度、多方面、多方式講好中國應急好故事,為應急管理新時代新氣象持續發聲,為營造濃厚的應急管理宣傳氛圍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