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磊
中交路橋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1101
近年來,隨著公路工程施工數量的不斷增加,諸如挖掘機﹑鏟運機﹑平地機﹑壓路機﹑裝載機等機械設備的使用量和需求量呈現出了持續性的增多。作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必備內容,機械設備在保證工程施工質量﹑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就公路工程施工中機械設備的使用而言,其主要包括使用和維護兩方面的內容[1]。但是,在長期的設備使用中,施工方往往將關注的重心放在了設備的使用方面,對設備的維護缺乏足夠的關注和落實,導致部分機械設備因為未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和維修,而出現使用方面的故障,影響工程施工的進度和效果。在當前施工作業量持續增加,施工工期不斷壓縮的背景下,施工方需要對機械設備進行科學的管理,以避免使用中的機械設備出現故障,影響施工的效益。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管理,是施工方開展的圍繞機械設備使用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活動,其關注的是機械設備使用的效益。對于施工方來說,之所以要嚴格﹑規范﹑科學開展機械設備管理,主要是因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在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公路這一交通基礎設施被認為是基本的建設任務和需要。《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年)》中明確的國家公路網規劃總規模為40.1萬公里,其中,普通國道網總規模約26.5萬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約11.8萬公里[2]。顯然,公路工程施工方面面臨任務重﹑時間緊﹑挑戰多的問題,而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公路工程建設任務,施工方就需要通過科學﹑規范地使用各類機械設備,確保機械設備能夠滿足正常的公路工程施工需要,而不會因為設備故障等原因,造成工程施工出現滯后的情況。
對于施工方來說,機械設備擁有量和使用量,既是衡量施工能力和水平的指標,也是評判自身施工資質的內容。目前,我國在施工單位施工資質的認定方面,會重點考察施工單位的機械設備及與設備操作相匹配的施工技術人員的情況。因此,施工方需要通過開展規范化的施工機械設備管理工作,來確保自身能夠達到施工單位認定的標準,避免因為機械設備數量或者管理能力不足而未通過相關部門的資質審查。并且,施工方在參加公路工程招投標過程中,也需要通過機械設備管理方面的工作開展來獲得更強的競爭優勢,以保證在激烈的項目競標中獲勝。
經濟效益,是施工方在公路工程施工中重點追求實現的目標。在公路工程施工過程中,施工方的效益尤其是經濟效益除了受施工材料成本﹑施工人員成本等成本支出的影響外,還受施工機械設備使用成本的影響,并且機械設備成本在總成本方面所占的比重往往比較大[3]。因此,施工方需要通過機械設備管理來保證機械設備使用的正常性﹑持續性,避免因為機械設備出現故障而造成額外的租金﹑維修等費用支出,確保工程項目施工方面的經濟效益。考慮機械設備采購或者租賃的成本,以及設備操作人員的工資支出等成本以外,還要對因為機械設備故障等原因而導致項目停工而造成的損失進行充分的考慮和防范,并對那些可能引起損失比較多的機械設備作為管理的重點,通過有效的機械設備管理來降低機械設備使用成本方面的風險。
雖然施工方會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對一些重點設備進行針對性的管理,但從整體上來看,納入管理清單的機械設備類型和數量,以及實際開展的機械設備常態化管理行為明顯不足,這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機械設備使用的狀況和效果。具體而言,公路工程施工中機械設備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4]。
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方在機械設備管理方面缺乏統一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思想和行為兩方面。在思想方面,參與施工的隊伍和人員往往保持著傳統的誰使用誰管理﹑誰出問題誰負責的心態,對機械設備管理缺乏共同性的認知和參與,導致部分機械設備在出現問題時被閑置,甚至丟棄[5]。在行為方面,參與施工的人員普遍重視機械設備的使用,認為只要能正常使用的機械設備就沒有問題,就沒有必要進行檢查和維護,進而導致定期的機械設備維護行為落實不力。同時,大部分施工方并沒有設立專門的機械設備檢查站和維修站,導致施工人員對于出現故障的機械設備應當交由誰進行處理等機械設備管理問題缺乏清晰的認知和把握,較大程度上限制了機械設備管理的行為效率與效果。
雖然在施工前的合同簽訂﹑制度宣講等環節中,施工方會向各班組﹑各崗位人員集中講解機械設備管理方面的制度,并在顯要位置張貼相應的管理制度內容,但這些制度內容多是從相關法律法規或者公司規章制度中摘抄來的,并沒有結合工程項目施工的實際進行細化和完善,這就導致實際管理中參照的制度內容存在與現實不符的情況,影響了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的權威性和規范性。同時,在機械設備管理制度落實方面,施工方也缺乏專門的檢查監督機制,導致制度落實與否都一樣的情況,這也就助長了部分人員對存在故障的機械設備不上報的情況。
在追求高質量施工的背景下,機械設備相關信息傳達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情況,會在較大程度上影響相關施工行為的決策。雖然在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會就機械設備的位置分布﹑數量﹑狀態等進行較為詳細的梳理和匯報,但這種管理行為開展的過程和流程往往比較長,導致設備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進而影響了機械設備管理的效率和效果[6]。例如,在發現機械設備故障時,管理人員需要向管理小組匯報,然后由管理小組聯系和安排相應的技術人員進行維修,而這就導致機械設備故障信息的傳輸周期比較長,并且還可能因為對接人遺忘等原因,而出現擱置的情況。顯然,這不利于機械設備管理效果的提高。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機械設備管理應當是規范化﹑常態化的一項工作,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和精準落實,以保證機械設備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針對上述明確的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機械設備管理方面的問題,施工方應當重點采取以下幾方面的管理策略。
以往的實踐表明,公路工程施工中的機械設備往往是分散的,僅憑使用人員進行管理是遠遠不夠的,更多地要實行統一性的管理。因此,施工方在機械設備管理方面應當推動實施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的策略,以保證機械設備問題的及時發現﹑反饋和解決。
首先,明晰機械設備管理在公路工程施工方面的重要性。在機械設備管理中,之所以有部分人員會瞞報存在安全隱患或者已經發生故障的機械設備,是因為其思想上并沒有認識到機械設備管理與自己工作﹑工程進度和單位收益之間的關系[7]。因此,施工方要細化機械設備管理重要性的宣傳教育,讓所有參與施工的人員認識到機械設備管理與自身﹑單位和工程利益之間的關系,使使用人員都能夠從思想上認同機械設備管理,并從行為上支持機械設備管理。
其次,成立專門的機械設備管理小組。雖然公路工程施工具有明顯的流動性,但其流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過程性,因此,施工方可以以公路工程項目為單位,在項目內部設立專門的機械設備管理小組,負責對項目施工中使用的各種機械設備的信息登記和設備檢查﹑維修等活動安排,使機械設備管理由分散的﹑無人負責的狀態轉變為集中的﹑有專人負責的狀態,保證機械設備管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
無規矩不成方圓。公路工程施工中涉及的機械設備類型和數量比較多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機械設備的管理要有完善﹑明確的制度作為支持。針對當前機械設備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施工方要重點做好制度的完善與執行。
首先,結合工程實際,細化制度內容。在入場施工前,施工方要結合公路工程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機械設備,分別制定相應的設備管理制度內容,對設備管理的內容﹑設備管理的方法﹑設備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等進行條理化﹑系統化的說明,為進場后的設備使用和管理提供統一性的制度內容指導[8]。在機械設備入場時,機械設備管理小組要為每個設備設立一名專門的管理人員,做到設備管理與人的“一一對應”,同時向該人員發放機械設備管理制度及管理指南,使其明白如何進行常態化的機械設備管理。在機械設備管理過程中,如果出現實際發生但制度中并沒有明確的機械設備管理內容,則要及時將其納入到制度管理內容之中,使機械設備管理制度與機械設備管理實踐相匹配。
其次,開展行為監督,確保制度落實。為保證機械設備管理人﹑使用人能夠嚴格按照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的規定開展好機械設備管理工作,機械設備管理小組應當安排專門的人員到現場進行機械設備管理情況檢查監督,及時發現和指出機械設備管理中存在的違法制度規定的問題,并督促相關人員采取相應措施加以彌補和解決,確保機械設備管理制度真正落實到位。
機械設備管理,需要貫穿到公路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并且要做到常態化開展。為確保參與機械設備管理的主體能夠及時掌握機械設備使用情況,保證機械設備管理決策的及時性和有效性,施工方應當將網絡化﹑信息化的技術方式引入到機械設備管理信息的共享之中[9]。
一方面,施工方可以利用現有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中的機械設備管理功能,以機械設備類型或者數量為單位,進行信息的全天候更新和共享,使參與機械設備管理的人員可以通過網頁或者App動態查詢了解機械設備的數量﹑狀態和分布位置等情況,實現機械設備管理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施工方也可以通過可編輯的在線文檔,將更新過的機械設備信息以電子文檔的方式在管理小組中進行共享,彌補傳統以人為信息傳播介質的低效率問題。
機械設備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基礎性內容。機械設備,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決定了機械設備管理的重要性。而施工方之所以要開展機械設備管理工作,主要是出于完成預期公路工程施工目標,保證施工資質,確保工程項目施工的經濟效益等方面的考慮。針對當前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機械設備管理方面的典型問題,施工方要在強化機械設備管理的認知與行為的同時,完善機械設備管理制度,提高機械設備管理信息傳輸效率,以確保機械設備管理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