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信
北京城建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裝配式建筑是隨著時代發展趨勢而誕生的新式建筑模式,在裝配式建筑整體施工過程中,其機械化程度極高,構件加工過程全部由相應工廠完成,現場施工流程相比傳統建筑施工而言得到極大簡化,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并縮短施工周期,極為符合國家現階段提升的綠色環保發展理念[1]。在EPC管理模式的裝配式建筑,已經成為國內建筑行業發展趨勢,EPC管理模式在裝配式建筑中有較大靈活性,總承包單位完美利用EPC模式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利用一切資源,系統式進行全方位協調工作,對建筑施工過程有極高的掌控程度,使總承包單位與各分承包單位之間協作效率增高,從而提升整體建筑工程施工效率,降低建筑企業施工成本,縮短工程周期,提升整體工程施工質量[2]。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相關負責人員要針對施工中體現的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從而將EPC模式應用在裝配式建筑中的優勢完全體現。
傳統管理模式下開展裝配式建筑工程過程中,存在缺乏系統性組織管理的問題,建筑企業長期沿用傳統建筑管理模式,導致裝配式建筑從建筑設計環節開始,便與管理模式存在脫節問題,其脫節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層次的不足,導致整體工程施工過程中總承包單位無法對分承包單位進行統一組織管理工作,使裝配式建筑工程開展后,各方面施工環節以及管理環節各謀其政,導致裝配式建筑無法充分發揮其優勢作用,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裝配式建筑的發展[3]。且由于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總承包商對施工效率、施工質量與施工流程做不到精準把控,其整體建筑質量如何對總承包單位來說是未知數。如果在裝配式建筑發展過程中采用EPC模式進行發展,則能夠完解決傳統模式中缺乏系統性組織管理的弊端,企業嚴格按照EPC模式進行整體工程的操作,便能夠加強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之間的組織合作,使其管理層級人員能夠有效結合在一起,共同解決工程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從而實現提升整體裝配式工程效果的目的。
近幾年社會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科學化管理以及信息化程度,已經成為衡量企業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空間的主要依據,目前國內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中,并未達到真正的科技創新程度,對現代科技利用率遠遠不足,比如現代網絡科技中常見的電子商務、大數據分析技術等先進信息化手段,并沒有在建筑企業中得到有效應用,這在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企業與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空間,在這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信息化建設程度的提升能夠有效提升管理水平與管理效率,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其管理水平直接影響著整體建筑工程質量[4]。在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總承包單位與分承包單位合理運用信息化建設所帶來的便利,能夠有效提升整體工程的管理力度,使總承包單位對整體工程能夠有效掌控,從而在總承包單位與分承包單位的協同合作下,提升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工程效率與工程質量,不僅能夠使承包單位提升收益,還能夠提升承包單位的信息化建設程度與管理水平,從而有效提升承包單位的核心競爭能力,促進建筑行業的整體發展進程。
將EPC模式應用到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中,投資方只需要完成指定施工周期、建筑需求要求以及相關驗收標準即可,其余全部有總承包單位進行,總承包商需要根據投資方所提出的工程需求,從設計角度著手,對生產、施工以及整體施工過程中所使用到的一切資金、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從而制定相關詳細施工計劃,以滿足投資方對整體建筑工程的要求[5]。總承包單位在整體工程建設過程中起著領導作用,總承包單位對分承包單位進行充分管理與監督,使其所承包的工程施工質量得到有效保障,總承包單位要根據整體項目的施工目標,對分承包單位的施工目標與施工質量進行系統性組織管理,從而使總承包單位與分承包單位間的間隙降低,實現共同協作、共同發展目標的同時,實現工程建設組織化管理。EPC模式相較傳統模式而言有著巨大的優勢,EPC模式是對傳統模式的進一步升華,其運作模式能夠與時代發展趨勢以及社會發展需求緊密相連,從而以最快的速度與最好的質量,完成裝配式建筑工程。現代社會追求的便是效率二字,而裝配式建筑工程相比傳統建筑工程優點就在于效率,結合EPC模式后,整體裝配式建筑工程流程、管理、施工速度與效率都有顯著提升,極為符合現代社會需求。并且裝配式建筑工程能夠最大程度順應國家環保發展理念,在裝配式建筑工程中應用EPC模式可以說是現階段建筑行業的最佳選擇。
EPC管理模式相當于一個整體系統,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各個管理環節便是EPC模式這個大系統下的子系統,各個子系統不同的建設目標,最終組成了EPC管理模式的大目標[6]。在傳統管理模式中,整體工程施工方案是由投資方給出,再由承包單位對施工方案進行細化處理,制定出最符合實際情況的詳細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但EPC管理模式則是打破了傳統運營順序,通過采用技術優化的方式,根據裝配式建筑的特點,結合設計方案,制定出詳細的施工計劃,將整體工程施工系統化,實現從設計到施工的一體化流程。通過EPC管理模式與裝配式建筑工程完美結合,能夠在傳統施工模式的基礎上大幅縮減中間環節,從而提升整體工程效率。有效利用EPC模式,能夠加強總承包單位與分承包單位之間的協作性,總承包單位在提出相關要求時,分承包單位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落實或作出相應改變,使總承包單位與分承包單位之間距離無限拉近,成為緊密結合體,EPC模式有助于實現工程建造系統化,使所有承包單位成為一個集體,從而提升總承包單位的管理效能,使管理層面人員能夠進行無障礙交流,在最大程度上配合總承包單位的管理以及相關指導。加快工程運作流程,提升工程建造效率。
EPC管理模式將設計、制造與施工環節向融合,將傳統繁瑣的工程流程進行最大程度上的簡化處理,隨后開始制定詳細施工方案,通過EPC模式將遞進式工作流程變為疊加處理,從而大幅縮減形式流程所需時間,將后續的施工工作提前進行制定,并且,在傳統施工模式中,施工現場分為裝配與制造兩大模塊,分別進行交叉式施工作業,但在EPC模式施工中,能夠有效利用兩大模塊的特性與資源,使兩大模塊的施工工作同時進行,相比傳統施工模式而言,EPC模式能夠大幅縮短施工所需時間,從而提升整體工程效率。比如中國疫情初始階段,在網友進行“云監工”的情況下,武漢火神山僅僅使用10天時間便將醫療建筑建設完成,使網友不禁感嘆“這就是中國速度”,火神山上的建筑正是裝配式建筑,裝配式建筑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少,被稱為綠色建筑的典范。在這次舉國轟動的建筑建造后,部分地方也認識到裝配式建筑的優點與重要性,甚至直接根據裝配式建筑推出相應貸款優惠政策,鼓勵人民積極購買裝配式建筑。
任何行業的正常運行都需要依賴于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說健全的管理制度是行業的運行基礎,也是保障,但現階段而言,國家對EPC模式總承包管理并沒有制定相應的統一管理制度與管理體系,所以各地方政府要積極應對現階段關于EPC模式總承包管理方面問題,制定并完善EPC模式相關政策,使EPC模式體系迅速成熟。并對EPC模式總承包模式落實責任制度,從而加強EPC模式建筑工程總承包項目的質量與工程效率,起到人人自危的作用,如果在工程開展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能夠將其相關責任追究到個人,避免出現推卸責任的現象。使總承包工程與分承包的負責人在健全管理機制的約束下與責任制的落實中,充分明確自身職責,嚴格要求自身在工程開展中所需要進行的工作質量與效率。使總承包單位充分發揮自身在項目中的牽頭作用以及管理作用,協調總承包單位與分承包單位各自的職責,從而能夠在管理上統一管理,施工中各司其職,確保所有分包單位能夠保質保量完成想用施工工作。另一方面,擁有健全的行業管理機制,EPC模式工程建設有關部門能夠進行無障礙溝通,從而及時解決在工程開展期間所產生的各方面問題。有效提升整體工程建設效率。
工程總承包單位的發展應該充分結合當下先進的技術與最優的管理模式,并且單位應有效構建與單位現階段相符合的管理模式與發展方向。所以EPC模式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會更加注重建筑管理的本質。建筑承包單位需做好以下幾點工作內容:首先是組織結構層面工作,也就是建筑工程總承包單位需要明確整體組織的相關職責以及如何將職責效用最大程度發揮在工作內容當中,并做好對建筑工程中的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分包單位共同形成整體組織結構,方便后續管理工作。其次是管理工作流程方面內容,總承包單位需要明確項目開展過程中所有管理層面的工作流程問題,比如:總承包單位與分包單位之間的管理層級與管理流程,總承包企業要充分了解各層級、各部門之間的管理流程,從而能夠在工程開展過程中對其有效進行管理。最后是利益分配方面內容,也就是對參與建筑工程項目建設的機構按照其事先簽訂的合同,進行利益分配。做好以上幾點,才能夠保證建筑工程能夠有序進行,從而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如果總承包單位在EPC模式下工程管理出現任何問題,都會為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從而使裝配式建筑建設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
加強裝配式建筑系統化管理,首先需要在EPC模式項目設計階段,將整體工程方方面面落實EPC模式,即在工程項目設計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充分發揮總承包商的現實作用,加強對裝配式建筑項目中的關鍵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其次,應該將裝配式項目建筑的EPC模式應用到工程的其他環節當中,確保EPC模式能夠貫穿整個工程進程,并且要根據裝配式建筑需求方面進行裝配材料的購置以及施工。才能夠充分發揮EPC模式的作用。最后,通過BIM技術與管理平臺的充分利用,從而實現EPC模式下,對裝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廣與施工建造。從而有效保障施工裝配過程的安全性,實現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的進一步優化,有效推動裝配式建筑在國內的發展進度。現代人最看重效率問題,加強裝配式建筑系統化管理能夠有效提升裝配式工程建造效率。有效消除總承包商與分包商之間的距離,加強總承包商的管理力度,提升分包商的執行力度,從而使整體裝配式工程管理變為牢不可分的系統,從而在裝配式工程開展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加強施工效率,并利用BIM技術,使各個承包商得到相應的提升,實現EPC模式下裝配式工程的迅速發展。
如今的時代是全面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已經充分融入人民的生活中,企業也逐漸做出相應改變,在企業內部融入信息化手段,以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從而謀取更大發展空間。加強EPC模式的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解決傳統管理模式下所存在的不足,有利于使現階段工程項目中各環節能夠協同發展,使總承包單位所提出各方面要求能夠在第一時間進行傳達,并由分承包單位進行執行,從而加強承包單位之間的協作性與管理效能。而想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必須依賴于BIM相關技術以及對大數據大環境的相關分析技術,從而實現對裝配式建筑使用壽命范圍內的各方面信息進行有效監控,以監控數據作為依據,從而找出裝配式工程流程與施工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有效制定解決措施,并通過進行大數據與大環境的分析,對EPC模式下裝配式建筑工程相關數據有深刻了解,從而對項目開展過程中的各個階段與各個環節進行針對性優化,結合工程當地實際情況,最終制定出適用于當下工程的最佳計劃,有效提高裝配式工程項目整體建造效益,推動裝配式工程在國內的發展進度。
總而言之,EPC模式在裝配式建筑發展中的應用相較傳統模式而言有著極大的優勢,且EPC模式在裝配式建筑發展中的應用是時代發展趨勢,所以,在裝配式建筑發展進程中,需大力推廣EPC模式,同時加強信息化建設,制定相關健全制度,促進EPC模式的應用快速形成自主體系,從而提升裝配式工程的管理效率。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其相關負責人員要對EPC模式充分了解,并認知到EPC模式對于裝配式建筑發展的重要性,再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EPC模式細則進行不斷優化,提升裝配式工程施工效率與施工質量,只有企業對EPC模式有充分了解,才能夠根據當下實際情況對裝配式建筑采取相應措施,有效利用EPC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減少工程開展期間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加快整體工程節奏,提升工程質量與效率并縮短施工周期,以滿足人民對裝配式建筑的基本需求,從而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