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慶陽供電公司 姚長征 朱治華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劉家峽水電廠 姚佳敏
國務院根據我國電力市場交易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提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針對電力市場的交易體系給出了相應的精神指示和關鍵性引導。相關電力從業人員應當深耕電力能效統籌的市場交易工作,并對其保障機制進行不斷構建和優化,使其更適合我國國情,促進電力市場發展。
一般來說,電力能效指的是在電力能源領域當中,供電企業為用戶所提供的電能發揮出的效益與能源消耗總量之間的對比,是保障能源利用率、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然前提。在我國電力領域發展過程當中,火力發電量已逐漸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然而對電力的有效利用率始終受到限制。在火力發電中應用的煤、石油等屬于不可再生能源,在長期的開采與應用過程中其儲量也在不斷下降,對環境也可能會造成較為不良的影響。不斷提升電力能效、保障我國能源結構的健康持續發展是各企業部門應盡的責任,因此我國相關電力部門與供電企業應當不斷優化電力能效統籌水平,提升電力能源利用率,保障電力能效的有效提高,實現電力市場交易的健康發展。
根據我國電力市場發展的實際情況能夠得出結論,只有參與市場當中的各部門由政府進行統籌安排與監管,才能夠使電力市場化交易各步驟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電力市場能效統籌管理工當,具備以下特點:
首先是市場參與各方面的協調性。相關政府部門應要求從供電企業的電力生產、到電力市場的交易,最終到電力的使用階段,其中各個參與部門應當將提高電力能效,保障能源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的發展與改革方向,強化各部門與企業間的合作與協調,使電力市場發展更加有序;其次是市場監管的公平與公正。在電力市場交易中,政府主管部門應及時發揮其監督與管理的重要作用,從機制建設與制度優化等方面不斷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模式,使其能進一步適應我國當前的國情,與我國電力生產與應用的基本情況相協調,保障電力交易市場各參與部門與企業實現公平競爭,促進電力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最后是引入高效的技術手段,有效降低電力能源在運輸和使用過程當中產生的無效損耗,一方面保障市場交易各部門或企業之間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還能有效提高電力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環境污染。依托高效率的電力輸送與管理技術,還能實現電能生產、輸送以及應用各部門的信息共享,使其能對區位內部的電力能效有效提升達成相關共識,實現我國電力領域管理水平的不斷進步。
由于我國行政區劃的基礎就是以省為單位,因此省級電力市場在電力交易和統籌管理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扮演著關鍵性角色。不斷優化省級電力市場的交易模式與交易體系、促進電力市場交易的持續健康發展,對保障我國電力能源的有效應用,提高電力能效具有重要意義。在現階段我國的省級電力交易市場當中,政府部門建立的市場管理委員會負責對交易市場進行有效監督和規范,對不合理、不公平的電力交易進行觀察和制止,使電力市場交易參與各部門與企業的合規合法權益得到應有的保護[1]。
市場管理委員會受政府機關的管控,在電力市場當中構建電力交易平臺,并將區位內所有電力生產企業、電力輸送部門、大宗電力使用客戶及電力銷售公司進行有效組織與分配,使電力市場發展更加規范。此外,市場管理委員會還負責對大宗電力交易進行合同與結算的管理與匯總,實現對整個電力市場的整合控制和監督。而在省級電力市場中,除市場管理委員會外,還包括負責提供電能、保障電網安全、履行電力供應協議的電力生產企業,負責電力輸送的管理與維護的輸電企業,負責購買電力能源、向用戶提供電能、計算電量與收取電費的各售電主體等,這些相關部門和企業共同構建了省級電力市場的交易,保障了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提升了用電客戶的體驗。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對電力交易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單純的省內電力市場交易已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依托國家調控和政府監管,利用高質量的電力輸送基礎設施能夠實現范圍內的省間電力市場交易,為我國各省電力市場利用能效的不斷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礎。在省間電力市場當中,雙方交易主體一般是省級電力交易平臺,各電力使用方將自己的電力需求委托給省級電力交易平臺,并依托省級電力交易平臺實現電能的輸送與信息的共享,保障電力交易的穩定安全。
相較于省級電力交易市場,省間電力市場將市場管理委員會更迭為省間電力交易平臺,既能針對電力現貨交易進行監督和管理,還能對各地區間的電力輸送進行有效協調,對安全風險與隱患實現有效規避,促進電網安全穩定的運行[2]。依托省間電力交易平臺進行交易的運作,能有效降低交易過程當中耗費的成本,保障電力市場交易各部門企業的經濟效益,使電力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與應用。
由于電力能源無法進行有效存儲,因此其交易方式主要以長效的能源供應合同為主,輔助以現貨交易。在進行供應合同的簽訂之前,電力資源供求雙方應當根據實際情況,通過競價、協議等形式進行電力資源的充分配置,力求電力長效供應合同能夠有效滿足電力使用方的需求,促進電力能源利用率的進一步提高。此外,簽訂長效電力能源供應合同還能夠使省級或省間的電力市場交易風險得到有效規避,使電力交易得到法律的保護,使電力供應工作更加安全穩定。
除長效電力能源供應合同外,電力交易模式還包括現貨交易。依托電力現貨交易,能源供求雙方能夠對電力能源的實時價格更加明確,為電力交易提供較為準確充分的價格參考。在我國當下的電力市場交易模式當中,以長效供應合同為主體,以電力能源現貨交易作為輔助,多種形式的電力交易構成了我國能源統籌交易管理的發展方向。
在我國省內以及省間電力交易市場當中,電價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發電原材料價格、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單位輸電負荷量、停電概率以及發電設備使用壽命等等,因此,電價的核算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在電力交易過程當中,最為常見的電價核算方式是順價方式,其余的核算方式還包括調試電價、峰谷電價、輸配電價等等,按照電力資源不同的應用領域與應用方式選擇差異化的電價核算方式,能夠使電力交易市場更加有序健康,保障我國電力向更加成熟完善的方向邁進。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在人們生產生活當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引入信息化技術進行有效的管理保障,一方面能夠使省內與省間電力市場的價格信號與資金流向更加透明,使交易雙方能夠實現對信息的實時把控,另一方面還能夠針對省間電力市場進行有效協調,對不同地區的電價進行監控,避免市場出現過度波動導致電力供應出現問題[3]。一般來說,信息化電力市場交易保障平臺當中應當包含以下幾點功能。
首先是資金管理功能。資金是市場當中的重要活力源泉,將信息化系統技術引入資金管理工作當中,能夠有效提升對電力資源生產和使用成本的計算效率,并使資金相關的信息能夠得以實時共享,保障資金流向安全。另外,利用信息化系統進行資金管理,還能夠使資金使用審批速率得到應有的保障,傳統資金審批需要通過層層手續,效率較為低下,不適應時刻變化的交易市場。依托信息化系統進行資金審批,有效提升了審批與使用效率,能夠將資金應用方向與經手人進行記錄,使資金運用更加規范。
其次是設備管理功能。在電力能源交易市場當中,發電成本與電力價格的影響因素同樣也包含發電設備的能效。在設備管理當中應用信息化系統,能夠使技術人員針對發電設備的能效進行對比,并核算出最高效率的發電方式,保障電力供應質量,按照設備使用壽命和狀態進行排列,對狀態較差和老化陳舊的設備進行及時報警,保障電力生產的安全穩定。利用信息化系統進行設備管理還能夠對電力資源生產、輸送過程當中發生的電力損耗進行核算,有效降低線損,保障經濟效益。
最后是市場評估功能。依托信息化系統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管理人員能夠對市場交易各方的電力資源使用能效進行記錄并核算,主管部門可針對能效較高的交易方進行表彰和獎勵,有效提升其他電力資源交易主體對使用能效的重視程度,促進電力供應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在傳統的電價計算工作過程當中,其計算方式不夠靈活,很難針對電力資源應用的實際情況對電價計算方式進行進一步的調整,也不利于對電力供應故障的有效分析和解決。相關技術人員為有效提升電力資源使用能效,保障電力資源應用的進一步發展,可依托發電設備性能參數、電力需求量、原材料等對發電成本進行系統核算,使供電系統當中各個構建結構當中的數據都能夠實現精準計算,為技術人員對電網進行系統調試提供細致準確的參考[4]。另外,在電力生產與電力輸送的檢修環節當中,還能通過優化過的核算手段,在保障供電能效的基礎上對發電單位及輸電單位的工作方案進行調整,得出電網的最佳運行模式,使電力供應得到更加有效的保護。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步入深水區,市場經濟體制已在我國占據了重要地位,但與此同時市場交易同樣也帶來了許多問題。電力能源作為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必要物質基礎,關系著人們的生活質量。相關政府主管部門與職能部門應當不斷發揮出其關鍵性作用,對電價進行有效調節,使人們的生產生活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首先,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對轄區內電力資源用戶的日常用電量進行統計,并找出當中的峰值與谷值,對不同時間點和用電量的電價進行分類和調整,對高峰期用電電價進行適當增長,對低谷期用電電價進行適當降低,使電力用戶能夠對用電時間和用電量進行有效調整與合理配置,降低高峰用電時間電力部門與輸電部門的工作壓力,保障電網運行的安全穩定;另外,針對不同環境和地區也應當采取不同的電價標準,如水電較為充裕的地區就可適當降低電價,使電力得到更加有效的發揮,保障電力效能的進一步提升。針對一些用電量較大的生產生活必備產業,相關供電企業與職能部門也應當對單位電價進行適當降低,一方面保障社會穩定發展,另一方面實現電力使用能效的進一步提升。
在傳統電力交易市場當中,我國行政管理部門對電力生產、電力輸送與電力應用三個方面進行統一管理,既不利于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也不利于降低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對保障電網的穩定運轉具有不利影響。相關政府部門面對這一問題,可在主管部門與電力交易市場當中增設中間緩沖地帶,主要負責對市場違規行為的監督和管控,并對市場交易資金進行有效審核,還可對交易雙方電力資源的使用能效進行進一步核實與計算。這樣一來,政府部門可將權力下放給監管委員會,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壓力和難度,保障了電力交易市場管理水平的不斷進步。相關監管委員會應當按照規定,定期向政府主管部門對市場交易違規行為、交易資金流向與電力部門應用能效的數據信息進行進一步報送,使政府部門對市場的優化和調控具備了更加明確與細致的參考信息,保障了電力交易市場的有效發展,還能縮減管理規模,促進管理效能,有效降低人力成本,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目前,我國電力市場當中最常見的電力能源品種是簽訂長效供應合同的火電供應,單一的市場交易類型既不利于對市場健康的有效保護,對電力交易的持續性發展也具有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保障電力交易市場健康繁榮穩定發展,相關主管部門和人員應當對交易品種進行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對交易規模進行不斷拓展,促進電力交易市場的活力和生命力。
首先,相關政府部門可強化電力能源現貨交易模式的建設,一方面使電力供求雙方實現對電力資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能夠降低由于客觀因素影響導致長效電能供應合同運轉不利的情況出現,使電力供應更加穩定暢通,保障我國電力安全;其次,主管部門還應當強化對新能源發電模式的重視程度,不斷引入新能源發電技術,一方面減少火電在我國能源結構當中的占比,提升能源清潔性,另一方面還能降低對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促進能源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主管部門還應當對電力市場供求雙方的交易資質進行審核,杜絕散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工作,使交易規模得以規范化、合理化提升。
由于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新能源發電由于客觀因素的影響,仍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問題,例如電網輸電速度較慢、負荷不穩定、可能棄風棄光等現象。因此很多地區對新能源發電仍存在著一些顧慮,導致能源結構優化效率較慢,不利于我國能源的進一步發展。國家相關主管部門針對這一情況應當推出保障性收購政策,按照規范標準進行電價確認,與新能源電力生產單位簽訂相關長期收購合同,并將新能源電力資源進行優先輸送。另外,針對新能源發電參與市場競爭,國家應當推出相應的補貼政策,保障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經濟效益,使新能源發電領域實現進一步發展,同時保障供電系統的安全穩定,實現對自然環境的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