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蕭紅與早期《七月》及其文學寫作

2022-11-25 11:39:32姿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 2022年6期

鄧 姿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205)

1937年9月11日,在炮火紛飛的上海誕生了一份以反映戰時生活與斗爭的周刊《七月》,主編胡風解釋:“刊名是復印了魯迅的筆跡的,唯一的表示紀念的意思。”[1]353自此形成了一個跨越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上承五四文學傳統,下啟共和國文學,同時也給不少人帶來坎坷命運的文學流派——七月派。在論及《七月》同人時,大家可能很少會聯想到蕭紅,一是因為在男性作家占據話語地位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女性作家的光芒可能會有意無意地被遮蔽,二是當七月派成員因藝術問題卻被上升到政治問題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民眾廣泛關注時,蕭紅已經凄然離世多年。事實上,“在淞滬戰爭爆發不足一月,胡風、艾青、曹白、蕭軍、蕭紅、端木蕻良等人即開始編輯和寫作,創辦了《七月》周刊”[2]145。作為《七月》同人,蕭紅不僅是《七月》刊名的最初提議者,也是早期《七月》各類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更以個人化寫作方式助推七月派風格特色形成,成為早期《七月》最重要的撰稿人之一。

蕭紅與早期《七月》的關聯最早可以追溯到與胡風的相識。1934年12月魯迅邀請蕭紅、蕭軍到上海梁園豫菜館吃飯,目的是介紹“可以隨便談天的”朋友與二蕭見面[3],以幫助從東北淪陷區逃離出來的二蕭在上海站穩腳跟。胡風因沒有及時接到邀請信而缺席了聚餐,不久他根據魯迅提供的二蕭的住址直接去見了他們,胡風覺得蕭紅“坦率真誠”,“沒有那時上海灘上的姑娘們的那種裝腔作勢之態”,頗有“一見如故”之感。之后蕭紅把當時還沒有確定書名的小說原稿交給胡風,胡風為作品所感動,“我吃驚于作者對她所寫的人物的敏銳感受,用字的大膽和特殊的風格,這是一個有著發光的才華的未來女作家”,胡風替小說取名為《生死場》,毫不遲疑地寫了讀后記,再次肯定“這是用鋼戟向晴空一揮似的筆觸,發著顫響,飄著光帶,在女性作家里面不能不說是創見了”[4]130。胡風還把蕭軍、蕭紅推上了抗日作家行列,高度評價《八月的鄉村》和《生死場》,胡風說:“看了這兩部作品,我們這才通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好像自己也參加在里面似的,體驗到了卑微的受苦受難的東北人民的,英勇不屈的抗日民族戰爭。這兩本小說,向我們提供了抗日民族戰爭的歷史運動實際。”[1]326基于為人、為文的彼此欣賞,胡風與二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引為同道。

在創辦《七月》之前,胡風和蕭紅等人已經有過共同出版刊物的經歷,為《七月》編輯思路和辦刊風格的形成積累了經驗。1936年1月,魯迅停止向上海文學刊物《文學》寫稿而萌生出自己辦刊的想法,在他的倡議和支持下,以胡風為中心,聚集起一批志趣相投的左翼文學青年,共同創辦了《海燕》雜志,刊名是胡風取的,魯迅親自題寫了刊名。據蕭軍回憶,當時“主要編輯人有:胡風、聶紺弩、吳奚如,我也是編者之一。還有一些幫忙校對的人如蕭紅等”[5]。 蕭紅雖然不是主要編輯,但她不僅擔任了雜志的校對工作,還積極寫稿,《海燕》第一期刊載了她的散文《訪問》,第二期刊載了散文《過夜》,再加上魯迅、胡風、吳奚如、蕭軍等的投稿及瞿秋白的譯稿,讓《海燕》“像一道劃破夜空的閃電,一經出版立即引起讀者廣泛的注意,尤其是那些正在苦悶中尋找光明的青年讀者,踴躍到雜志社來購買《海燕》創刊號,創刊號出版于1936年1月19日,當天就售完了2000冊,立即又重印了兩次,旋即售盡,可見這本雜志對于當時讀者的吸引力有多大”[6]。魯迅也非常高興,在當天的日記當中也記載了這一天的盛況,“晚同廣平攜海嬰往梁園夜飯,并邀蕭軍等,共十一人。《海燕》第1期出版,即日售盡二千部。”[7]可惜的是這本雜志因其鋒芒畢露的戰斗性,僅僅出版了兩期,就被國民黨當局以“宣傳普羅文化”的罪名勒令停刊。魯迅在給楊霽云的信中談到:“《海燕》系我們幾個人自辦,但現已以‘共’字罪被禁……此次所禁者計二十余種,稍有生氣之刊物,一網打盡矣。”[8]

《海燕》停刊后,孟十還以《海燕》同人的身份向上海雜志公司交涉出版《作家》雜志,承諾作者都是《海燕》的班底,邀請蕭紅、蕭軍、胡風組建編委會,《作家》出版后銷路很好。蕭紅在《作家》雜志上發表了短篇小說《手》《馬房之夜》《紅的果園》等。但是因《作家》和《海燕》相比,減少了戰斗性的內容,而且從第二期起排除了胡風的編委身份,所以魯迅對主編孟十還頗有微詞:“《作家》編者,也平和了起來,大抵在野時往往激烈,一得地位,便不免力欲保持,所以前途也難樂觀。不過究竟還有戰斗者在,所以此后即使已出版者灰色,也總有新的期刊起來的。”[9]

一年之后,“新的期刊”果真出現了。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火迅速蔓延,上海的一些文學刊物都被迫停刊,這時胡風想“把大家的激動感情轉移到實際工作里面,寫些東西”[1]353,準備籌辦一個刊物,便邀約了蕭紅、蕭軍、艾青、端木蕻良等十來個人一起開會。在會上,胡風提議刊物的名字就叫《戰火文藝》,蕭紅認為“這個名字太一般了。現在正‘七七事變’,為什么不叫《七月》呢?用‘七月’作抗戰文藝活動的開始多好啊!”[10]235蕭紅的提議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9月11日《七月》周刊誕生,在上海共出三期。蕭紅不僅參與了刊物的籌建、編輯、出版等工作,還積極為《七月》寫稿,三期《七月》分別刊載了蕭紅的散文《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窗邊》。戰火中的《七月》周刊生存非常艱難,因經費緊張,第三期需湊錢出版,胡風邀約蕭紅、蕭軍、曹白等進行商議,最后做出兩個決定:一是《七月》第三期由胡風自費出版,二是把《七月》搬到武漢出版,擴大篇幅。胡風回憶“‘八·一三’上海淪陷后,我們相繼到了武漢。當時我創辦了《七月》文藝半月刊,他們很樂意幫助我,成為同人之一”[4]131,“他們”指的就是蕭紅和蕭軍。

1937年10月16日,《七月》篇幅擴充到原來的三倍,以半月刊的形式在漢口復刊,復刊號上刊載有蕭紅的《在東京》《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胡風曾對復刊號上的選稿及雜志性質做過說明,因“《七月》周刊既未被內地讀者見到,而內容又為作者們在抗戰大潮里面用真誠吸取的觀感,所以現在把沒有失去時間性的作品選出在半月刊重行發表”[11]254,毫無疑問此時的蕭紅是早期《七月》非常倚重的撰稿人之一,至1938年7月《七月》半月刊停刊,蕭紅陸續在《七月》發表的作品如下表所示:

蕭紅1937年9月-1938年7月發表在《七月》的作品

初到武漢,蕭紅與蕭軍“住在詩人蔣錫金家中,蔣家亦成為《七月》雜志社社址。當時蔣家成了形形色色作家們的客棧”[12]130,《七月》同人也常聚集于此,蕭紅熱心為《七月》各種事務出謀劃策,如因負責代售的生活書店不斷出爾反爾,蕭紅、蕭軍向胡風建議自己經營;1938年1月,胡風以“七月社”名義舉辦了抗敵木刻畫展覽會,蕭紅主動幫忙照料會場;之后兩次出席胡風主持的《七月》座談會并發表獨到見解。1938年7月中旬開始,日機瘋狂轟炸武漢三鎮,《七月》半月刊出版第18期后停刊,蕭紅、胡風等先后離開武漢去了重慶。此時正值二蕭情感變故,蕭紅潛意識里把胡風置于“蕭軍黨”的位置,加上時局動蕩不安,人員流徙變動,與胡風關系逐漸疏遠,又因《七月》停刊,蕭紅在重慶期間的創作主要發表在《大公報·文藝》《文摘戰時旬刊》《全民抗戰》等報刊雜志上。1939年6月停刊近一年的《七月》月刊在胡風及同道的努力下再度出現在重慶,此時“由于胡風貫注著扶植新人之熱忱的編輯活動,使阿垅、路翎、綠原、魯藜、牛漢、冀汸等青年作家脫穎而出,逐漸接替了流派初期的艾青、田間、蕭軍、蕭紅、端木蕻良的位置,形成了一個更加脈搏相通的群體”[2]146,蕭紅作為《七月》早期同人的使命也告一段落。

蕭紅短暫的寫作生涯跨越了自“九一八”事變到太平洋戰爭爆發這段戰火連綿、顛沛流離的歲月,“民族解放”“抗日救亡”不可避免地成為她寫作的關鍵詞,成名作《生死場》發表后,胡風曾熱情洋溢地稱贊《生死場》寫出了“這些蚊子一樣的愚夫愚婦們就悲壯地站上了神圣的民族戰爭的前線。蚊子似地為死而生的他們現在是巨人似地為生而死了”,這是一部“寫出了藍空下的血跡模糊的大地和流在那模糊的血土上的鐵一樣重的戰斗意志的書”[13]。梁山丁也評價《生死場》“是一部最早反映東北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生活和斗爭的作品之一,轟動了祖國的文壇,奠定了蕭紅文學生涯的基礎”,這“充分說明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直是和勞動人民,和民族解放運動,息息相關,同呼吸,共命運”[14]。《七月》時期的蕭紅始終沒有忘卻自己的民族責任感,延續著民族國家敘事主題,這恰好與《七月》的辦刊宗旨不謀而合。胡風在《七月》半月刊的發刊詞中指出文學與反侵略戰爭是密切相關的,“中國的革命文學是和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斗爭(五四運動)一同產生,一同受難,一同成長的。斗爭養育了文學,從這斗爭里面成長的文學又反轉來養育了這個斗爭”,所以“在神圣的火線后面,文藝作家不應只是空洞地狂叫,也不應作淡漠的細描,他得用堅實的愛憎真切地反映出蠢動著的生活形象”,要求作家“要被壯烈的抗戰行動所推動,所激勵”[15]498,要表現抗日救亡的現實。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之后,蕭紅寫下了《天空的點綴》《失眠之夜》《窗邊》等文章,控訴日軍“沒止境的屠殺”“像大風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沒有止境”的暴虐行徑,以激發中國民眾的抗戰熱情。有些篇章徹底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喪心病狂、濫殺無辜的法西斯行為,他們在重慶人口最稠密的街道投下大量的燃燒彈和炸彈,“那曾經狂喊過的母親的嘴,曾經亂舞過的父親的胳膊,曾經發瘋對著火的祖母的眼睛,曾經依然偎在媽媽懷里吃乳的嬰兒,這些最后都被火給殺死了。孩子和母親,祖父和孫兒,貓和狗,都同他們涼臺上的花盆一道倒在火里了”。蕭紅用電影慢鏡頭的方式一一掠過“母親的嘴”“父親的胳膊”“祖母的眼睛”“吃乳的嬰兒”“貓和狗”“涼臺上的花盆”,呈現出無辜生命被侵略戰爭無情毀滅的慘狀,文章最后發出悲痛的質問:“重慶在這一天,有多少人從此不會聽見揭出警報的聲音了……”[16]直指侵略者令人發指的血腥與殘暴。蕭紅自覺地站在國家民族立場上,以筆代槍,充滿激情地鼓勵東北流亡同胞們,為了失去的土地不能耽于幻想,“要竭力克服殘存的那種‘小地主’意識和官僚主義的余毒,趕快的加入到生產的機構里”,“作一個能生產的人”,為戰爭中的國家做貢獻,以此“擁護這個抗戰和加強這個抗戰,向前走去”[17]。

為了宣傳抗戰,鼓舞民眾同仇敵愾打擊侵略者,蕭紅甚至涉獵了話劇這個她并不擅長的藝術領域。1938年初,蕭紅與塞克、端木蕻良、聶紺弩一起構思、創作了為西北戰地服務團宣傳抗戰而量身定制的三幕話劇《突擊》,該劇描繪了1938年初春太原附近一個叫郭村的村莊,村民從黃昏到黎明之間進行的一場抗擊日寇的突擊戰。郭村慘遭日軍燒殺劫掠,到處一片狼藉,“塌了頂的房子,被炮火轟毀了的土墻,打折的樹木,死了的牲畜,男女的尸體,這一塊被蹂躪的痕跡,還都新鮮的存在著,穿紅兜肚的小孩掛在樹上搖動著”。村民先是被迫逃難,而一路上家破人亡的凄慘景象讓他們意識到“逃不是事”,“怎么著也得干一場,說什么也不能白饒了他”,“他殺死我們多少人,我們就殺死多少小日本”,“憑著我們的力量要跟他們算這筆賬。”[18]五十幾歲的田大爺、十三四歲的小福生、壯丁王林和趙伍等,趁著夜色潛入日寇營房偷拿槍支,再悄悄摸回村莊與日寇展開面對面的殊死搏斗,最后全殲敵人。整部劇本回蕩著樂觀昂揚的抗戰激情,在西安首演后引起巨大的轟動,當時西安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工商日報》發表評論 “預料該團五天演完后對于抗戰宣傳,收效定極宏大云。”[10]289劇本還在湖北宜昌、甘肅蘭州、青海西寧、陜西寶雞等地公演,極大地激勵了軍民的愛國熱情和戰斗意志。

同時蕭紅是寫作個性非常鮮明且能始終堅持自己寫作立場的作家,1930年代中后期開始形成自己的文學觀和寫作觀,在抗日救亡成為顯性存在的歷史語境中,在戰火文藝引領風向標的主流文壇上,她試圖以反撥的姿態,拉開與主流文學的距離,形成個人化的文學寫作方式,以尋求獨立作家身份。1938年初,蕭紅與聶紺弩有過一次談話,談到關于小說的做法,蕭紅對流行的“小說有一定的寫法”的觀念頗不贊同,她說:“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她指出“魯迅的小說有些就不是小說,如《頭發的故事》《一件小事》《鴨的喜劇》等等”[19],她認為文學創作不能拘泥于一定的規范,《七月》時期開始寫作的《呼蘭河傳》以及后來的《馬伯樂》等就是對“一定的寫法”的突破。1938 年 1 月16日,胡風在漢口主持召開了一次《七月》雜志社的座談會,這次會議圍繞四個議題展開,其中“作家與生活”是與會者討論得最為熱烈也是貫穿始終的一個話題。座談會一開始,丘東平提出“我們不跟著軍隊跑,就沒有飯吃,如果跟著軍隊跑,就不能寫東西”,聶紺弩認為“現在,我們想參加到實際生活去,但是沒有機會,所以生活沒有辦法,寫文章的材料也沒有了,弄得非常苦惱”,王淑明認為“好的作品之所以少,一方面因為有生活經驗的沒有時間寫,有時間的和抗戰游離了,沒有生活”。艾青在闡述當前“大眾化”的不良現狀時說:“大眾化之所以弄成單純化,空洞化,沒有力量,通常變成了口號,概念,沒有真情,我以為還是和生活隔離得太遠了的緣故。作家和生活隔離了,作品也就和生活隔離了。我們的想象還不能達到現實生活的深處。”與會者大都認為只有奔赴前線、投入到實際戰斗中去,才能寫出真正的抗戰文學,蕭紅卻對彌漫于《七月》同人間的“上前線”的情緒表示了不同的意見:“我看,我們并沒有和生活隔離。譬如躲警報,這也就是戰時生活,不過我們抓不到罷了。即使我們上前線去,被日本兵打死了,如果抓不住,也就寫不出來”。“譬如我們房東的姨娘,聽見警報響就駭得打抖,擔心她的兒子。這不就是戰時生活的現象嗎?”馮乃超和胡風立即附和了蕭紅的觀點,馮乃超認為大家“現在就是在實際生活里面,現在哪一個人的生活和抗戰沒有關系呢?”胡風加以概括,“現在大家都是在抗戰里面生活著”,寫不出作品來,“是因為你抓不住”,或者“你根本沒有想到去抓”。胡風還特意提醒聶紺弩“隨時隨地都有材料,只因為你(對紺弩)不去抓,不去抓是因為心情不緊張,也就是和抗戰結合得不緊”[20]。 七月同人的這些討論,為四十年代胡風主觀現實主義理論體系中的核心觀點“主觀戰斗精神”和“到處都有生活”的形成醞釀了最初的思路,同時也表達了蕭紅試圖以個人化方式介入民族國家敘事、建構作家獨立身份以區別于主流(男性)作家的愿望。

所謂“個人化”方式指的是蕭紅在創作題材的選取或主題意蘊的表達上,堅持自己的性別經驗與寫作立場,書寫恒久的人類生存及人性愚昧,與充滿理想主義、樂觀主義的主流文壇保持了一定距離。蕭紅往往避開直接描寫戰爭場面、英雄人物,而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戰時普通人以及普通人的生存經驗,通過對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的描寫來折射時代風云,這是“個人化”寫作的第一個維度。這種“個人化”方式貫穿了蕭紅寫作的整個生涯,她離世前給弟弟張秀珂寫過一封信,這封信也是她的絕筆之作。蕭紅說,每當看到弟弟在信中說“生活在這邊,前途是沒有希望”之類的話,就感到非常生疏,覺得寫信的人不是自己的弟弟,所以回信的時候總是愿意說一些空話,總想“問一問家里的櫻桃樹這幾年結櫻桃多少?紅玫瑰依舊開花否?或者時看門的大白狗怎樣了?”而當弟弟回信說“祖父的墳頭上長了一棵小樹”,“在這樣的話里,我才體味到這信是弟弟寫給我的”[21],由此可見蕭紅對宏大話語體系的警惕,對日常生活經驗與細節的重視。

面對“八·一三”淞滬抗戰的慘烈,《七月》同人阿垅寫道:“雙方的子彈都和夏天的暴雨一樣,橋面也給打得冒煙,破碎,有碎屑跳起來。……耳朵里塞滿了混沌的大聲,炮彈爆裂,子彈尖炸,火藥氣體爆發……人躍進,跌倒。射擊,匍匐,臥倒,呻吟,慘呼,血污,死亡……”[22]在丘東平筆下,“日本飛機從早上五時起就在虹口的上空出現了,他們驕縱地,毫無忌憚地作著直下投彈,——有二十五架的日本飛機不斷地互相交替,炸彈在低空里像鴿子似的成群結隊的飛翔著,尖聲的叫鳴著,每一顆炸彈爆炸,那箭尖一樣銳利、水晶一樣滿身鋒棱的破片總是帶著泥土,帶著碎石,帶著低地里的污臭的積水向空中直噴著,飛舞著……七寸口徑的大炮像瘋狂的獅子似的吼叫起來,痙攣的搗動著,抽搐著……”[23]蕭紅在“八·一三”抗戰第二天寫出了《天空的點綴》,她沒有像前兩位作家或描寫血肉橫飛的戰場廝殺,或渲染震耳欲聾的狂轟濫炸,她只描寫了女主人公“我”心理活動的幾個片段。“我”看到窗口掠過一架又一架飛機,不由得揣測到底是中國勝利了還是日本勝利了呢?因無法得到答案,我感到“沉重而動搖”;想到入侵者“沒止境的屠殺”,“我”忍不住“含著眼淚”“胸口有些疼痛”;當我看到“桌上的短刀”時,“我”竟想到自己“絕不是拿著這短刀而赴前線。”僅僅是幾個意識片段的流動,卻將戰爭給個體生命特別是女性帶來的猝不及防的慌亂、痛苦及由此產生的反抗意志表現出來。《失眠之夜》寫于“八·一三”抗戰發生之后的第九天,在隆隆的“高射炮的聲中”,“我”失眠了。“我”想起了家鄉的秋天,想起了家鄉的“高粱米粥”“珍珠米”“咸鹽豆”,想起了“門前的蒿草”“后園里開著的茄子的紫色的小花”“爬上了架”的黃瓜,想起了“興安嶺和遼寧一帶畫著許多和海濤似的綠色的山脈”。可現在,“我”的家鄉卻被日本人占領了,所以當“別人說起來的時候,我也就心慌了!”豐饒美麗的家鄉飽受日寇蹂躪,臨時寄居的上海遭到日機輪番轟炸,“我”怎能不“煩躁,惡心,心跳,膽小,并且想要哭泣”?[24]作者對祖國山河破碎的切膚之痛躍然紙上。同樣是《七月》前期同人,丘東平擅長塑造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成長起來的抗戰英雄形象,如《第七連》中的丘俊、《一個連長的戰斗遭遇》中的林青史、《給與者》中的黃伯祥等等,蕭紅卻把筆墨集中在小人物身上,如從戰場上撤退下來的傷員、殘廢兵或者學生、農民等。《小生命和戰士》中的 “我”在渡輪上遇到三個受傷的兵士,其中有一個腰間掛著短刀,他不時地把左手反背過來壓在刀柄上,讓人覺得“兇殘”,但在他懷里躺著一個小孩,在那孩子想哭的時候,他便很小心地搖搖他,或者把那包著孩子的外套隔一會兒拉一拉,以便包緊一點,“我”不禁感慨“那緊貼在兵士胸前的孩子的心跳和那兵士的心跳,是不是他們彼此能夠聽到?”[25]蕭紅從女性的母性情懷出發,用纖細柔婉的文字將兵士“憐子如何不丈夫”的鐵漢柔情渲染得極為動人,點亮了虛偽冷漠的亂離中善良人性的微光。盡管有人認為蕭紅此時“發表在《七月》雜志的隨筆散文”“沒什么文學價值,但在為蕭紅寫傳記時,其中資料或不無小補。”[12]158事實上,蕭紅的這些作品雖然與以抗戰宣傳為目的、以英雄塑造為特征、以樂觀主義為基調的主流文學保持了一定距離,但民族國家意識依然在她文學理想的制約下被表達出來了,這種個人化的寫作立場顯示了女性作家的寬廣視界,也形成了蕭紅《七月》時期創作的復雜張力。

胡風辦刊的主觀意愿非常清晰,刊物取名為《七月》,“唯一的表示紀念的意思”,“紀念”指涉了兩個方面的意涵:一是紀念“七七事變”,以文學為武器服務于抗日救亡運動;二是紀念魯迅先生,繼承自魯迅開啟的國民劣根性批判的文學路向。在《七月》半月刊的發刊詞中,胡風做了進一步的闡釋:“在今日,抗日的民族戰爭已經在走向全面展開的局勢。如果這個戰爭不能不深刻地向前發展,如果這個戰爭的最后勝利不能不從抖去阻害民族活力的死的渣滓,啟發蘊藏在民眾里面的偉大力量而得到,那么,這個戰爭就不能是一個簡單的軍事行動,它對于意識戰線所提出的任務也是不小的。”[15]499胡風意欲在“軍事行動”之外,以文藝為中介,開辟“意識戰線”的第二戰場。所以,1937年11月1日的“七月社明信片”提出了這樣的征稿要求:“特別希望在前線的,在戰區的,在傷兵醫院的,在后方民眾如農民工人店員中間工作的同志把切身經驗到的生活寫給我們……得有批判的精神,任何黑暗或污穢的東西,都應大膽地揭出。”[11]256作為《七月》早期同人,蕭紅很快領悟到辦刊精神,并旗幟鮮明地主張,“作家是屬于人類的,現在或是過去,作家們寫作的出發點是對著人類的愚昧。”[26]無論是“阻害民族活力的死的渣滓”或是“黑暗或污穢的東西”,還是“人類的愚昧”,與魯迅筆下的“國民劣根性”有著一脈相承的延續性。蕭紅發表在《七月》的諸多作品,呼應抗日救亡時代主潮的同時也堅持著批判“人類的愚昧”的取向,延續著改造國民性的五四文學傳統,這是蕭紅“個人化”寫作的另一維度。

蕭紅將審視愚昧的筆鋒首先對準自己。《一條鐵路的完成》一文創作于1937年11月,講述了作者在1928年親身經歷的一次群體事件,充滿愛國熱情的學生為了抗議日本人修吉墩鐵路舉行游行示威,遭到反動軍警鎮壓,導致二十多位同學受傷。九年之后,隔著時空距離蕭紅以一個“自我的旁觀者”的身份觀察“我”在游行事件發展進程中的見聞,表現出對群體事件發生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的深刻質疑。“我”是一個十七歲的女學生,當“我”被拉入到游行隊伍中的時候,“有一種莊嚴而寬宏的情緒”高漲在血管里,“我的腳步很有力”,因為“我是站在‘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喊聲中了”。漸漸地,“我”發現游行變成了一種沒有節制的狂歡,當游行隊伍看見一個穿和服的女人,大家立即把“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大叫改為“就打倒你”!接著又遇上一個“背上背著一個小孩,腰間束了一條小白圍裙,圍裙上還帶著花邊,手中提著一顆大白菜”的日本女人,大家用手指著她喊著“就打倒你!”然后“我們又用自己光榮的情緒去體會她狼狽的樣子”。在混亂與無序中,“我”還看到幾位女同學尿了褲子。成年后的蕭紅清楚地意識到當盲目、狂熱的行為被冠以正義與愛國的名義時,漠視、擠兌甚至恣意損害個體生命的正當權益就成為理所當然,狹隘的民族主義也可以暢通無阻。第二天,游行隊伍遭到反動軍警的鎮壓,在慌亂的退卻中,“至于‘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日本完成吉敦路’這事情的本身已經被人們忘記了,”唯一記得的就是“‘打倒警察;打倒警察……’這一場斗爭到后來我覺得比一開頭還有趣味”。游行示威從開始的“嚴肅”最終變成了一場“有趣味”的鬧劇,缺乏理性的愛國熱情抵擋不住反動軍警的刀槍,除了從學生“身上流下來的血還凝結在石頭道上”外,這場運動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效,因為那條鐵路最后順利完成了[27]。《一九二九年底愚昧》一文直接以“愚昧”為題,顯示出蕭紅對“人類的愚昧”持續關注的立場,此文敘述了1929年“中蘇事件”發生后自己參加佩花大會進行募捐的經歷。“我”被愛國熱情所激勵,東奔西跑忙著募捐,雖是極冷的冬天,忙得手套跑丟了一只,帽子也被汗濕透了,但這些“在我是絕對顧不到的”。但是另一方面“我”又感到“悲哀”,很多民眾“連一枝銅板也看不見貼在他們的手心上”;小紙煙店老板面對我的募捐,“竟把一盒火柴摔在柜臺上。火柴在柜臺上花喇喇地滾到我的旁邊,我立刻替國家感到一種侮辱。并不把火柴收起來,照舊向他講演,接著又捐給我一分郵票”,“我象一個叫花子似的被人接待著”;而我的三個同伴對募捐也缺乏熱情,他們慢慢地走,“我”實在沒有理由把他們看作自己的“同志”。蕭紅不僅揭示了中國普通民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私麻木心理,還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冷靜的反思。“我”雖然“熱情”“勇敢”“愛國”,但“我”并不清楚募捐的緣由,也不理解募捐的意義,單憑著一股盲目的愛國熱情,“所以這次佩花大會,我無論做得怎樣吃力,也覺得我是沒有中心思想”,作者在最后甚至否定了自己行為的合理性,認為同一小分隊的同學“和我原來是一樣混蛋”[28]。

魯迅畢生致力于國民劣根性批判,“論時事不留面子,砭錮弊常取類型”[29],“看客”是魯迅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一種類型,他們無名無姓,無是非觀念,無同情心理,以鑒賞他人不幸為樂,如《示眾》中的圍觀者、《藥》中的茶客們、《祝福》中的魯鎮人們等等,這些人構成阻礙中國社會向前發展的惰性力量,魯迅常會毫不留情對他們進行鞭撻。蕭紅在寫作上深受魯迅影響,也深諳魯迅五四啟蒙精神真諦,在“五四”過去二十年之后,她卻感到“一切在繞著圈子,好象鬼打墻,東走走,西走走,而究竟是一步沒有向前進”,所以她不僅要重提“五四”,還要“拿起刀槍來,照樣地來演一遍”[30]。對中國民眾迷信、狹隘、自私、卑怯、冷漠等根性進行不懈的批判是蕭紅“照樣地來演一遍”的最佳途徑。劇本《突擊》中的村公所所長童先生在逃難的過程中,包袱里裝的是“靈牌”“制錢”“卦本”之類的東西,抬手動腳之前都要搖卦占卜,而在敵人真槍實彈面前,封建迷信卻無能為力。福生殺敵前童先生替他搖到一個上上卦,預測福生“命旺”,“大富大貴”,結果福生卻死于敵人的刀槍。《窗邊》一文中,“我”站在窗邊看到載著傷兵的車輛出現在大街上,當車一停下來,行路的人就“跟著擁上去”,“人們擁擠著招呼著,抱著孩子,拖著拖鞋,使我感到了人們就象在看‘出大差’那種熱鬧的感覺。”[31]“看熱鬧”何嘗不是國民習焉不察的精神弊病?魯迅曾對中國民眾下過精辟論斷:“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他們就看了滑稽劇。”[32]傷兵們在戰場上的沖鋒陷陣、流血犧牲,在看客們的圍觀中被消解為無,當傷兵車無奈退去的時候,只有看客依然占據著畫面。對“人類的愚昧”的揭示達到了令人觸目驚心的程度,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蕭紅的寫作,誰還能輕描淡寫地評價《七月》時期的她“充其量不過寫了幾篇‘報告’文章,而那些也不過是闡述作家責任之類的文章”[12]131?

蕭紅雖然被魯迅認為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卻命運多舛,“半生盡遭白眼冷遇”,有孕在身為人所棄、貧病交加情感受挫,進入寫作圈子卻受到來自同一陣營的男性作家的歧視與偏見。當蕭紅想介紹女作家史沫特烈和麗洛琳克的作品時,卻遭到了男作家的集體嘲諷,他們從作品的封面到內容都表達出對女性作家的不屑,以鄙夷的口吻談論著,“這就是你們女人的書嗎?”“《大地的女兒》就這樣?”他們甚至笑得不亦樂乎。蕭紅憤怒地寫道:“為著介紹這兩本書而起的嘲笑的故事,我都要一筆一筆地記下來。”[33]1082在男性巨大的陰影之下討生活,女性的生存空間是逼仄與令人窒息的,“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34]蕭紅感同身受“男權中心社會下的女子”的卑微與屈從,她們是“連一點點東西都不能白得,那管就不是自己所要的也得犧牲好話或眼淚。男子們要這眼淚一點用處也沒有,但他們是要的”[33]1082。 在另一篇文章中,蕭紅寫到她在西安時和八路軍傷兵同院住著,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腋下支著兩根木棍,同時擺蕩著一只空褲管”的殘廢女兵,作者立即聯想到:

那女兵將來也要做母親的,孩子若問她:‘媽媽為什么你少了一條腿呢?’

媽媽回答是日本帝國主義給切斷的。

成為一個母親,當孩子指問到她的殘缺點的時候,無管這殘缺是光榮過,還是恥辱過,對于作母親的都一起會成為灼傷的[35]。

女兵被戰爭奪走了一條腿,作者不愿從國家民族大義的角度出發來謳歌她的英雄壯舉,只是單純地從女性身體經驗出發,認為身體的殘缺就意味著她不能成為一個健全、完美的母親,這種殘缺必定會對女兵和她的孩子留下永久的精神創痛。戰爭對女性的戕害使蕭紅在寫作中毫不掩飾她對戰爭的反感甚至厭惡,“我憎恨打仗,我憎恨斷腿、斷臂。”[33]1083“對于流血這件事我是憎惡的,斷腿、斷臂,……我一看到,我必要想:丑惡,丑惡,丑惡的人類!”[33]1080蕭紅反對戰爭高于一切的論調,1938年初當蕭軍決定留在臨汾打游擊時,蕭紅進行了勸阻,“你去打游擊嗎?那不會比一個真正的游擊隊員更價值大一些,萬一……犧牲了,以你底年齡,你底生活經驗,文學上的才能……這損失,并不僅是你自己的呢。”蕭軍一意孤行,蕭紅指責他“忘了‘各盡所能’這寶貴的言語;也忘了自己的崗位,簡直是胡來……”[36]這就是蕭紅的寫作立場,對著“人類的愚昧”作戰,才是作家應該堅守的“崗位”。

《七月》時期的蕭紅寫作也許不是她最完美的呈現,有些作品尚顯單薄與生澀,但足以顯示蕭紅寫作的深刻意義,過人才華的流光溢彩穿越時空征服我們,同時也令我們感到被征服的喜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一级在线|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va视频| 青青操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综合亚洲色图| 国产靠逼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91欧美在线|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69视频国产|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一本久道久综合久久鬼色|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中文无码影院| 91视频国产高清|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欧美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 91美女视频在线|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久久一级电影|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啪啪网| av色爱 天堂网|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欲色天天综合网|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视频网|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特级做a爰片毛片免费69| 视频二区国产精品职场同事| 亚洲成人播放|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人妻21p大胆|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五月综合色婷婷| 免费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高跟丝袜|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青草视频久久|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欧美色图第一页| 色综合手机在线| 人妻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无码aaa视频|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亚洲综合色婷婷| 91无码国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