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峰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100816)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振興足球作為發展體育運動、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任務擺上日程,并把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1]。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校園足球工作電視電話會議,調整任務分工,明確校園足球工作由教育部牽頭推進。2015 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標志著中國足球改革全面展開。7年來,校園足球秉承“教學是基礎、競賽是關鍵、體制機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核心理念,堅持教會、勤練、常賽“三位一體”和面向人人普及推廣、面向精英培養專長“一體兩面”的推進格局,推動全國校園足球各項工作蓬勃開展,取得一定的發展成效。本文對全國校園足球7年來的發展成效進行系統梳理,并剖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校園足球的改革與未來發展進行規劃。

1.1.1 構建教學體系
要提升中國足球運動的水平,首先要擴大足球人口基數,而擴大足球人口,最關鍵的就是要構建并夯實校園足球教學體系。目前全國已經建成 32780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有將近5500萬名青少年學生常年堅持參與校園足球活動。校園足球活動秉承“教學是基礎”的理念,動員全國每所特色學校每周至少開設一節足球課,立足于教會學生足球技能,同時組織人人參與的校內班級足球聯賽。
為了深入、有序、有效地推進校園足球教學改革,全國校足辦組織開展了以下工作:①統籌推進校園足球教學指南和評定標準的實施,組織專家研制《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試行)》,拍攝制作 365 集足球運動技能教學示范短片并向全國免費推送;②組織編寫360節校園足球示范課教案并拍攝成示范課視頻,用于指導一線校園足球教學;③開展校園足球資源庫建設,策劃制作一批教學價值突出的校園足球教學視頻、專題節目,作為規范校園足球教學的有益補充;④上傳“天天足球”“校園足球戰隊”“校園足球先鋒”等教學視頻至教育部官方網站“校園足球”頁面,供全國校園足球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參考使用;⑤從教會、勤練、常賽發力,加強對校園足球校本教材的指導。
1.1.2 構建競賽體系
為了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學校體育“四位一體”育人目標,并落實《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 》 (體發〔2020〕1號)提出的“選拔培養優秀競技體育人才”要求,檢驗校園足球教、練、賽的成效,校園足球秉承“競賽是關鍵”的理念,最終搭建了“校內聯賽—校際四級聯賽—選拔性精英聯賽”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

(1)廣泛開展四級聯賽。在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內班級、年級聯賽基礎上,開展縣(區)、市、省、全國 6 個層次的校園足球競賽,以及在全國廣泛開展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各地校園足球四級聯賽比賽場次、參賽人數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形成了班班參與、校校組織、地方推動、層層選拔的全國校園足球競賽格局。參加四級校園足球聯賽的學生累計超過1500多萬人次。
(2)開展選拔性的校園足球夏(冬)令營競賽。全國校足辦還搭建了校園足球夏(冬)令營競賽體系,集賽事、人才選拔、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于一體的校園足球精英聯賽至今已舉辦了6屆。近4萬名省級最佳陣容球員參加夏(冬)令營,遴選出1828名夏令營全國最佳陣容球員,真正成為檢驗校園足球教、練、賽效果的一個重要平臺。為開拓足球視野,學習國外先進的足球訓練理念與模式,與國外高水平足球隊同場競技,增長實戰經驗和能力,檢驗中國校園足球訓練水平。積極參加國際交流競賽,每年組織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球員赴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交流比賽。2018年6月13日,中俄校園足球友誼賽在莫斯科舉行,孫春蘭副總理親臨賽場,鼓勵中俄小球員相互學習,努力訓練和比賽,做中俄友好關系的使者[2]。
(3)舉辦體教融合賽事。全國校足辦與中國足協聯合舉辦體教融合賽事,例如,2021年中國足球協會女子乙級聯賽暨全國校園足球大學生女足聯賽,共有13所高校組隊參加該項賽事。北京中醫藥大學等6所高校女足球隊與6支職業女足球隊共建 ,參加2021年全國校園足球聯賽高水平組女子超級、甲級聯賽。推動高校高水平女足球隊與職業足球俱樂部合作共建,吸納專業技術資源為高校女足球隊開展高水平訓練、比賽提供技術指導和條件保障。
1.1.3 構建訓練體系
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班級、年級比賽分別產生該校的班隊和校隊,然后通過校際的四級比賽,產生縣(區)、市、省、全國最佳陣容。對于這些會聚了校園足球精英運動員的球隊,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周末和節假日進行額外的專業訓練,即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每周“兩練一賽”模式的構想。
2018年3月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工作規范》、2019年2月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基本要求(試行)》明確要求,為了保證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每周“兩練一賽”的質量,提升校園足球精英運動員競技水平,全國校足辦曾先后與西班牙、法國、德國、意大利、阿根廷、巴西等國家的體育部門和足球協會洽談合作,并出資聘請500多名具有相應執教資質的高水平外籍足球教練員來國內138個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任教,提高校園足球訓練水平[3-4]。組建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精英隊,加強與國內外足球俱樂部的交流,選拔優秀隊員到國外職業俱樂部青訓學院交流,借鑒國外先進的訓練理念、方法與模式,在高水平訓練中逐步形成自身的技戰術風格。

1.1.4 構建保障體系
2020年8月,教育部等七部門關于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的通知(教體藝〔2020〕5 號)明確要求完善保障機制。7 年來,全國校足辦為了構建并完善條件保障體系,開展了以下工作。
(1)構建完善校園足球師資培養體系。至今共舉辦298期D級教練員培訓班,培訓校園足球教練員9000多名。國家和地方累計培訓校園足球教師、特色學校校長達35萬人次,實現了《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關于“到2020年,完成對5萬名校園足球專兼職足球教師的一輪培訓”的目標。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主動作為,建成校園足球教師培訓和D級教練員培訓2門線上慕課,全面開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教師、教練員培訓。目前,有8000余人參加教師線上培訓、20000余人參與教練員線上培訓,大幅度擴大了培訓規模,提升了培養質量。此外,全國校足辦每年遴選校園足球教師、教練員赴國外培訓,至今共計有1700余名校園足球教師、教練員赴法國、英國培訓。其中,840名教練員取得英格蘭足球總會頒發的足球教練員相關證書[3-4]。對出國培訓足球教師、教練員建立訓后考核和跟蹤機制,充分發揮輻射作用,回國后對本校及區域內校園足球教師進行二次培訓。
(2)協同推進校園足球場地設施建設。教育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等部門,按照《中國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2050年)》《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 年)》要求,會同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足球場地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足球場地、設施的維護管理,加強基礎性、公益性足球場地設施的新建、改建、擴建工作。此外,會同國家體育總局印發《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的實施意見》,鼓勵地方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運動場所。截至2020年底,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擁有的足球場數量為33868片,校均足球場地為1.1片,完成了《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年)》“每個中小學足球特色學校均建有1片以上足球場地”的任務。
(3)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體系。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按規定投保校方責任險,有條件的可以購買校方無過失責任險和體育運動傷害等領域的責任保險。全國校足辦還鼓勵地方通過財政補貼、家長分擔等多種渠道籌措經費,推動設立學校安全綜合險,加大保障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學校安全賠償準備基金,或者開展互助計劃,健全學校安全事故賠償機制,如上海市實施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專項保障基金”。2021年12月22日,青少年體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深入推進體教融合工作三年行動方案》,明確要健全政府、學校、家庭共同參與的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范和處理機制,探索建立涵蓋體育意外傷害的學生綜合保險機制。

1.1.5 構建宣傳教育體系
(1)堅持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校園足球始終秉承“育人是根本”的教育理念開展各項活動。例如,2016年舉辦的全國校園足球新長征活動,在足球活動中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 80周年,教育鼓勵青少年學生傳承長征精神,以星火燎原之勢,將校園足球的種子播撒到祖國大地。2019年舉辦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內地西藏新疆班組),通過足球交流促進民族大團結,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2020年國慶期間舉辦全國校園足球夏令營活動,通過云端13個營區近萬名師生同唱國歌,向英雄城市武漢致敬、向偉大祖國致敬。2021年舉辦全國校園足球大學生超級組聯賽,開幕式上全體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共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展現新時代大學生感黨恩、跟黨走的精神風貌,向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獻禮。這一系列校園足球活動以足球運動為載體,在足球活動中堅持開展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主題活動,培養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頑強拼搏的精神。
(2)凈化校園足球賽風賽紀。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理球場暴力行為的重要批示精神,全國校足辦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競賽活動紀律準則和處罰規定(試行)》,從嚴處理在球場實施暴力行為的青少年球員,明確連帶責任,對其所在學校及球隊教練員進行相應處罰,以引起學校、教練員對球場暴力行為的高度警戒,筑牢校園足球賽事的“防火墻”,著力打造風清氣正、奮發向上的賽事,教育學生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員,相信隊友、尊重對手,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德,真正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學校體育目標。
(3)營造校園足球良好輿論宣傳環境。教育部與國家廣電總局、共青團中央等部門合作,通過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微言教育”、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平臺宣傳校園足球發展理念和先進經驗做法,及時報道和播出校園足球賽事,傳播校園足球聲音。全國校足辦連續多年舉辦全國校園足球影像展、年度總結活動,講好校園足球故事。教育部加強與新華社、人民網、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合作,對校園足球聯賽和夏令營等活動予以報道宣傳。通過校園足球賽事的直播、校園足球人物的宣傳和賽風賽紀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校園足球宣傳教育體系,引導青少年愛足球、看足球、踢足球,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校園足球發展的良好氛圍,逐步構建形成校園足球的宣傳教育體系。
1.2.1 探索校園足球推廣普及機制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足球從娃娃抓起”的指示精神,在全國范圍內遴選32780 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還在全國認定8310所足球特色幼兒園,并聯合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資助1000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示范園課程建設,打造幼兒足球活動樣板,設立校園足球改革試驗區54個,遴選試點縣(區)241個,布局建設“滿天星”訓練營138個。著力構建“特色學校+高水平足球運動隊+試點縣(區)+改革試驗區+ ‘滿天星’訓練營”“五位一體”推廣普及機制,足球運動在學校的普及程度大幅提高,有效擴大了足球人口基數。
1.2.2 探索校園足球工作推進機制
(1)成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2015年1月8日,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牽頭成立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后增設中國足協為成員單位。在校園足球各項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充分發揮領導小組作為校園足球工作主要推進機制的作用,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關于發展足球運動的戰略部署,每年邀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召開校園足球年度會議,聚焦體教融合、師資培養、場地建設、競賽機制、升學通道等關鍵問題進行研討,審議校園足球相關政策文件,曾審議通過《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等重要政策文件,及時研究部署校園足球重大改革舉措和發展任務,并在小組成員單位之間協調工作推進。
(2)建立全國校園足球管理平臺。為了提升校園足球管理效能,全國校足辦建立全國校園足球管理平臺,形成“全國校足辦—各省級校足辦—地市級校足辦—縣區級校足辦—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幼兒園”5級垂直體系,構建運行高效、信息暢通、反饋及時、監督有力的管理體系,并及時召開5級管理層級人員工作視頻會議,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校園足球的決策部署傳達到基層,充分發揮平臺信息傳導作用,實現管理上的一體化、動態化。
1.2.3 探索融合機制
(1)探索“教、練、賽”融合機制。7年來,校園足球工作緊密結合體教融合發展的新形勢、新需求,融合教育、體育部門優勢資源,推動教會、勤練、常賽“三位一體”融合,推動面向全體普及足球運動、面向精英培養足球專長“一體兩面”融合。在教會學生足球技能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對足球技能勤加練習,最關鍵的是組織學生展開校園足球競賽,只有經常參與高水平足球競賽,才能檢驗足球水平、發現足球人才。將教會、勤練、常賽有序融合銜接、統籌推進,啟動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總引擎”。
(2)探索體教融合足球青訓機制。《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要求加快新型足球學校建設。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建設的138個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通過每周專業化“兩練一賽”時的“聚”、平時回歸各自布局學校的“散”,探索建立區域范圍內扎根國民教育的新型足球學校,逐漸探索出一條體教融合足球青訓發展新路。2020年8月印發《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明確將“滿天星”訓練營打造成新型足校的“試驗場”、特色青訓的“探路者”,并不斷總結經驗,研制《新型足球學校建設與精英訓練方案》。通過配備國內外高水平教練員、實施高水平教學、開展高水平訓練、組織高水平競賽、落實高水平保障,實現高水平教練員進得來、優秀足球后備人才出得去、體教雙方融得深。保證青少年足球后備人才得到從小學到高中一體化的體教融合式精英培養,在國民教育體系開辟了一條足球人才培養的新通道,打造新時代中國特色足球青訓體系。
截至目前,以海南省瓊中女足“滿天星”訓練營為中心,以輻射海口、三亞、儋州、萬寧布點建設的“滿天星”訓練營分中心,全國校足辦構建起覆蓋海南全省的新型足球學校。2020年12月17日,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廳、開封市人民政府就協同建設開封市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暨新型足球學校簽訂合作協議,標志著全國首個扎根教育、覆蓋全市的新型足球學校建設正式落地。此外,還在貴州省遵義市、云南省普洱市、山東省濰坊市建設第二批覆蓋全市的新型足球學校。
充分調動教育、體育部門開展校園足球工作的內生動力。通過構建包括優秀特色校、優秀試點縣試驗區、優秀夏令營、優秀教練員、優秀教師和優秀運動員在內的校園足球榮譽體系,在全國范圍內產生示范效應,調動各方參與校園足球工作的積極性和動力。進一步完善校園足球運動員等級認定,打通校園足球人才成長通道,為校園足球運動員和家長持續參與足球運動提供動力保障。2018年,教育部與中國足協聯合制定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活動規則與運動員等級認定辦法,采用公開競賽、公正測試、公平選拔、外籍教練員評定等方式認定運動員等級,開辟了一條全方位、公開、公正、透明的選拔足球后備人才和運動員等級認證體系。至今有1056 名初、高中全國最佳陣容球員獲得一級運動員證書,13213名初、高中全國最佳陣容球員獲得二級運動員證書,6312名小學省級最佳陣容球員獲得三級運動員稱號[5]。在通過夏(冬)令營獲得運動員等級證書的球員中,有千余人考入大學,370多人進入國內外職業俱樂部,搭建了優秀足球后備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①存在區域性不平衡現象。在經費投入、師資培養、場地建設等條件保障上,南方地區較充足、北方地區較匱乏,東部地區較充足、西部地區較匱乏。城市學校的經費保障、師資質量和場地資源普遍優于鄉村學校。②存在校際發展不平衡現象。同一區域內不同學校的足球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校吸納了所在區域的優質資源,長期在區域競賽中一枝獨秀,弱化了其他學校開展校園足球的積極性。③存在推廣普及和提升競技水平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校園足球工作在面向全體學生的推廣普及方面做得更細致、更扎實,而在提高少數精英人才足球競技水平方面做得相對欠缺。
①校園足球教學改革尚不充分,大部分足球特色學校隨著學段上升呈現出開設足球課時數遞減的趨勢,大部分足球特色學校開發了足球校本教材,然而足球校本教材的編寫質量參差不齊。②校園足球課余訓練開展尚不充分,大部分足球特色學校能夠每周組織 5 次及以上的足球訓練,然而仍有部分足球特色學校達不到該要求,且校園足球教練員的資質、專業素養和執教水平有待提高。③隨著全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招生政策的改變,招收足球高水平運動員的高校數量銳減,并且隨著高中體育特長生招生政策的改變,校園足球運動員升學通道變窄,學訓矛盾、壓力增大,導致部分學生在初中升高中階段或高中階段因升學壓力而退出學校足球隊,校園足球的充分發展面臨新挑戰。
①保障體系尚不健全。部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足球教師、教練員在課余時間承擔足球教學、訓練等活動仍未被計入工作量,部分足球教師、教練員外出參加校園足球師資培訓、教練員培訓的機會較少,且無法得到學校的經費支持,優秀退役足球運動員到學校擔任足球教師或教練員的路徑也未完全打通。②高水平、融合性校園足球競賽開展尚不充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開展的校內比賽數量偏少,校際足球比賽以邀請賽和區市級比賽為主,缺乏高水平、融合性賽事,足球特色學校男生隊伍明顯多于女生隊伍,在初中、高中階段尤為明顯。③校園足球工作協同推進機制不完善。教育、體育部門在協同推進校園足球發展上存在職能不清的問題,難以共同設計、有序推進足球體系的建設,學校、體校、社會俱樂部、職業足球俱樂部在足球人才培養與流動上仍存在行業壁壘,未能有效整合并實現體育、教育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2020年8月31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新時期“體教融合”立足于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旨在加強青少年體育和學校體育工作,促進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同時,還蘊含了將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新內涵。未來,校園足球繼續堅持“三位一體”“一體兩面”發展理念,進一步夯實校園足球推廣普及體系;在校園足球工作中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推動賽事融合、推動精英后備人才培養;校園足球發展路徑進一步清晰,著眼于進一步提升教學訓練水平、強化保障、落實常態化督查和監管;進一步提升校園足球宣傳教育工作的成效,切實解決校園足球發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不完善問題。
在全國大中小學推廣普及足球運動是培養優秀足球后備人才的必經之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批示精神,未來繼續普及推廣校園足球,以推動開封市、遵義市、普洱市、濰坊市、阜南縣新型足球學校建設為契機,在市、縣范圍內推廣普及足球運動,并不斷總結經驗,研制《新型足球學校建設與精英訓練方案》,在全國進行推廣。在全力支持海南瓊中女足、上海普陀女足、四川江油女足后備人才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普及校園女足。
堅持“一體兩面”的推進格局,在堅持“面向全體”普及推廣校園足球教、練、賽的基礎上,打造新時代“面向精英培養專長”的中國特色足球青訓體系,這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賦予校園足球的新使命。堅定校園足球“三位一體”發展理念,圍繞教會、勤練、常賽完善校園足球內涵建設、深化教學體系改革。在以往學校體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并沒有把青少年學生全員參與體育競賽作為工作內容,校園足球“三位一體”發展理念要求切實做到教會、勤練、常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體育提出的“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總體目標要求[6-7]。
將面向全體普及推廣與面向精英培養專長相結合,加大力度整合資源,貫穿大中小幼校園足球一貫制發展。校園足球發展理念還可以對中國學校體育的生態乃至整個教育生態產生積極影響,隨著校園足球以及由校園足球所引領的整個校園體育項目的推廣普及帶來重大的變革。
3.2.1 推動賽事融合
消除教育部門和體育部門之間的參賽壁壘限制,形成良好的辦賽氛圍和發展環境,推進青少年足球賽事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堅持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已經制定并上報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構建體教深度融合的全國性足球賽事平臺。未來將在疫情防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中國足協適時舉辦首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作為業務指導單位。以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為龍頭,“一盤棋”統籌各類青少年足球賽,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兵團的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球隊、體校球隊、俱樂部青訓球隊、社會青訓機構球隊都能夠參賽,所有的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都能夠暢通無阻地參加該項體教融合賽事。

3.2.2 推動人才培養融合
構建、開展體教融合的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其價值體現在對精英足球后備人才的全覆蓋遴選。未來隨著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的啟動,要發揮競賽的杠桿作用,進一步推動實現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訓練模式和中國足協青訓體系的融合,帶動整個中國足球青訓體系的改革,實現體教雙方對于青訓體系的共建和資源共享。校園足球運動員等級認定要最大限度地調動體育系統和教育系統的積極性。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建立全國校園足球訓練競賽管理平臺,追蹤青少年球員發展動態,為青少年足球運動員量身定制訓練競賽計劃提供智力支撐。
研制青少年校園足球精英人才出國留學培養計劃,啟動校園足球運動員海外留學計劃。在每年度的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校園足球四級聯賽和全國校園足球夏令營最佳陣容中遴100~200名初中和高中足球運動員,男子、女子各占一半比例,輸送至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頂級職業足球俱樂部青訓學院,進行為期 3 年的系統化、專業化集訓和比賽。中國足協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在運動員遴選方面給予技術支持,并通過專業渠道與歐洲職業足球俱樂部牽頭聯系合作事項,保證精英足球后備人才出國受訓的質量。構建完善的學成歸國雙向流動通道,優秀的足球運動員歸國后進入職業足球俱樂部一線隊、梯隊,其余的足球運動員可以通過特定渠道進入高校足球高水平運動隊成為學生運動員,并完成學業,提升高校足球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質量,解除校園足球運動員和家長的后顧之憂。
3.3.1 提升教學、訓練水平
充分發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對于校園足球工作的主導作用,統籌推進校園足球教學指南和評定標準在教學、訓練實踐過程中的具體落實,并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加強對各特色學校校園足球校本教材編寫的指導。啟動“足球核心技術剝離與信息化制作”項目、“足球教練員核心技術剝離與信息化制作”項目,將足球核心技能分離出來,請專家講解、示范,并制作課件,供校園足球教師教學參考,供學生自主學習。
3.3.2 強化保障機制
充分發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搭建完備的校園足球支撐保障體系,著力解決師資隊伍建設、師資培訓、場地建設與利用、經費保障、運動員等級認定、升學通道以及學生體育運動意外傷害風險防控和保險制度等焦點問題。尤其是在區域內構建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條龍”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機制和升學通道,落實體教融合政策,提升校園足球訓練水平和競技能力,提高校園足球精英后備人才培養質量。
進一步抓實抓好校園足球師資隊伍建設,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教體共培等方式,對足球教師、教練員、裁判員、管理人員等進行培訓,構建校園足球“草根教練員— D級教練員— C級教練員— B級教練員”培訓體系,以及“‘滿天星’訓練營培訓—省級培訓—國培計劃—出國留學”師資培養體系。
3.3.3 落實常態化督查和監管
充分發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對于各項校園足球工作的主導作用,構建評價體系和常態化督察、監管機制。充分利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信息管理系統,對各項工作的進展進行常態化督導和檢查,監督校園足球教學、訓練、競賽等開展情況,也包括對普及推廣工作和精英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評價,要求校園足球教師和教練員不僅要提高執教水平,還要加強自身師德師風、賽風賽紀的建設,嚴抓校園足球賽風賽紀,完善競賽規則和獎懲規定,健全監督、執法和仲裁機制,營造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競賽環境,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法治意識。
通過切實、高效、親民的校園足球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地凸顯足球運動在立德樹人和足球后備人才培養方面的價值,使其成為宣傳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主題,體現校園足球在中國學校體育改革過程中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宣傳校園足球工作成效。
根據校園足球育人價值導向,結合黨和國家重大歷史事件定期開展校園足球思政教育主題活動,引導學生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建設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新媒體中心,與宣傳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建立及時、有效的溝通渠道,主動回應社會對校園足球的關切,組織創作一批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動漫、影視作品,弘揚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營造健康的足球文化氛圍,講好校園足球故事,進一步提升宣傳教育工作的成效。
2020 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指出,“青少年校園足球現在開始推廣和普及起來,還要久久為功”。“青少年校園足球現在開始推廣和普及起來”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校園足球發展理念、方向與道路的肯定,是校園足球發展成效的體現。“還要久久為功”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校園足球發展的更高期望,需要在教育部的主導下各個相關部門繼續通力合作,讓更多學生在足球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并從中產生一批有扎實文化素養的優秀足球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