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駐扎在克里米亞地區軍港塞瓦斯托波爾的俄羅斯黑海艦隊遭到多艘無人駕駛艦艇襲擊。俄羅斯國防部隨后證實,一艘掃雷艦和部分港口設施受損。烏克蘭方面也發布了據稱是無人艇攻擊俄軍艦船的視頻。
這次行動的實際效果有待觀察,但它作為無人駕駛艦艇的首次大規模實戰而備受關注。軍事觀察家認為,發生在塞瓦斯托波爾的這場規模不大的攻擊可能成為人類海戰史上的重要事件,無人駕駛艦艇對主力艦的“不對稱威脅”已經成為現實。今后,圍繞自殺式無人艇及相應反制措施的新技術、新戰法,將成為全球海軍需要認真鉆研的課題。
在海戰中,利用搭載爆炸物的小船實施突襲并不是最近才有的創意。不過,相比之前的同類產品,此次用于襲擊的無人艇更精密更專業。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報道,今年9月,曾有一艘同型號無人艇被海浪沖上黑海海岸,從現場照片可見,該艇搭載了攝像機和衛星通訊天線,可以通過遠程控制,航行數百公里抵達作戰區域,發現目標后快速逼近,最后撞擊并引爆艇上的炸藥。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這類自殺式無人駕駛艦艇最顯著的優勢在于容易制造且價格低廉。它們可以利用現成的民用零件,單價僅“數萬美元”,而現代化魚雷和反艦導彈的價格動輒以百萬美元計。隨著衛星通訊和導航技術的普及,數量眾多的無人駕駛艦艇足以改變戰場規則,它們能夠讓小國乃至非國家行為體,獲得在“視距外”對大型艦艇乃至沿岸基礎設施實施威懾的能力。
(摘自《中國青年報》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