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由于商品經濟不發達、流通緩慢,古人要買東西得去“集市”。尤其是逢年過節,集市交易就特別火爆,久而久之,就成了購物節。
唐宋就有海淘
既然有了“平臺”,那么古人的購物車里究竟都有些什么呢?最頻繁出現的是稀有紡織品,如絲綾、錦、綢、緞等,但這些商品的昂貴不在于商品的本身,而在于商品的增值服務。他們喜歡穿高級私人訂制,選好面料,然后根據體型以及季節,設計出相應的款式,再配之以匠心獨運的刺繡,絕對不會出現撞衫。珠寶也是某些人最愛的私人訂制物品。在購物節,很多商家接受“來料訂制”,消費者提供黃金珠寶等原材料,商家再通過設計,給消費者打造一整套首飾,工藝非常精致。當然,這些買家不會輕易滿足于吃穿用度,精神上的追求也是無限的,他們的購物車里還常常有很多藝術品,如字畫、瓷器、絕版藏書、樂器等。
在唐宋經濟繁榮時期,在集期這個購物節里,買家們還玩起了海淘。眾所周知,古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沐浴熏香,誰要是有獨特的香料,那簡直是璀璨的富人光環。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唐代有個名為馮若芳的海盜,在嗅到了商機以后,專業打劫波斯的海船,專攻香料,以獨特的沙龍香水發家致富。
信用卡、快遞全都有
為了促進銷售,古代商家也支持信用卡、花唄等付款方式,也就是傳說中的賒賬。古代的賒賬與我們一樣,通過考核個人的資產、收入等情況,決定賒賬的額度與期限。很多古代富人出門就沒有付錢的習慣,消費只掛賬,到了月底,商家整理好賬單,提供上門收款服務。所以于富人而言,賒賬又叫月結。
而一般老百姓沒有雄厚的財力,就選擇賬單分期。與商家商量分期的期數以及每期還款利息,再將自己暫時用不著的貴重物品作為抵押。古代商家還有一個服務叫“撤暫”,不管買家需不需要,一律免費試吃試用,相當于我們現如今的七天無條件退換。因為成本的原因,所以撤暫這樣的服務多用于食品類。
一般商家都會有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在古代又被稱為“送力”。這個由商家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多用于古代購物節的現貨,而更多的人會選擇期貨,也就是下了訂單,付了預售定金,待商家把貨制作完成后,才可收貨。往往,這樣的期貨都會十分貴重,作為商家,不得不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民間的快遞公司,也就是私人鏢局,因為驛站只允許官方使用。古代的私人鏢局承擔了大量購物節的快遞包裹,因為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巨大,所以私人鏢局只接受貴重物品的運送,而古代的快遞小哥除了會認路和聯系客戶以外,更重要的是武功高強。
在完成購物節的交易以后,買家的評價對商家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到商家往后每一次購物節的利潤。在古代更是如此,尤其講究讓名人“背書”,從演藝界到文學界,再到政界,古代商家特別熱衷于讓他們在墻上題詩、作畫、寫牌匾。(摘自《齊魯晚報》 趙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