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有氧運動跳繩簡單,它其實是一項挑戰腳腕(足踝穩定性)和落地時緩沖(下肢肌肉協調)的運動,因此我們要科學、循序漸進地練習跳繩,這里向大家介紹由易到難的跳繩訓練法。
初學者。采用“低強度超級組”提升每次訓練的跳繩總數。具體做法:先進行3分鐘、一般速度的跳繩,讓身體熱起來,休息20秒。接著進行1個大組的訓練,1個大組包括3組訓練內容,每組分別跳300次、250次、200次,每個小組之間休息3分鐘,1次訓練完成2至4個大組為宜。完成每周3練、共2周的訓練后,可嘗試進階訓練。
進階訓練。采用“長時間跳繩”訓練法,即通過長時間、連續、慢速的跳繩來提升運動者的最大攝氧量。要求運動者準備好計時工具,每組至少完成10分鐘的連續跳繩,共2組。在此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壞繩和壞繩后的休息。如果能單次完成25分鐘的“長時間跳繩”,且身體不疲勞、肌肉不酸痛,可采用高階跳繩減脂訓練。注意每次訓練前,要先進行3分鐘、一般速度的跳繩來熱身。
高階訓練。當運動者可以單次進行25分鐘以上的連續跳繩時,說明具備了一定水平的心肺能力和跳繩技術。此時可采用“高強度間歇法”,即先進行3分鐘、低速度的跳繩熱身,然后以最快速度跳繩1分鐘,休息1分鐘為1組,共完成12組。如果想添點花樣,可以連續跳繩100個,休息60秒,做10個波比跳,休息60秒,做20個深蹲,休息60秒,整個過程重復4至5次。
這些方法可以通過刺激最大心率,提升運動者的乳酸閾(肌肉酸痛再也運動不下去的那個點),同時,讓運動者在快速跳繩后的休息,也能保持高區間的心率水平,從而達到“休息也在訓練”的效果。
跳繩運動前拉伸可降低肌筋膜粘滯性,激活關節穩定性保護,減少肌肉拉傷或關節扭傷風險。(摘自《生命時報》)